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9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一、教材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体会明末清初儒学的发展变化。
本节内容是对前三节所讲的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三课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已进行系统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各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本课所讲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五、教学方法.学会用问题探究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教学手段:多媒体和学案导学3.教学环节:预习检查、设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习准备:预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全班分十组。
课前分工,包括组长1人资料员3人记录员1人、发言人1人。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教材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当时,资本主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被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的升级。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学习目标】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张,从而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掌握这些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在此基础上给这些进步思想以简要评价。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知识结构】【课前学习】1、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清新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2)识记、理解及评价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及辩证评价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呈现史料,让学生找出明清时期的危机。
(2)将班级分成四小组,以填写简历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对四位思想家有着初步了解和认识。
(3)运用史料教学,归纳概括出他们的思想主张。
(4)立足当下,寻求儒学的当代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儒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作出调整,提出新方略以解决时代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之际新儒学思想诞生的背景;四位儒学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新儒学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表格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构思儒学思想如同罗马法,它拥有着永恒的价值,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
每当社会危机显露时,它都会适应时代需要,提出新思想,解决时代弊病。
如汉朝、宋朝。
明清时期,也是如此。
将明清时期比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让学生扮演成医生,分析明清社会究竟因为哪些病因而致使病入膏肓。
那么,在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儒学启蒙思想家作为当时的医学专家又是如何对其对症下药,开处方的呢?其最终疗效又是如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有人将明清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盛世比作“落日”的辉煌。
也有人说这一历史时期的“繁荣”其实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回光返照”。
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明清时期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病情?传统的知识分子又是提出哪些对策对其治疗呢?其疗效又是如何?设计意图:将明清社会看成是一个病态社会,连续的设问,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之中。
三个设问恰恰包含了本节课的三大部分内容。
2.新课教授专题一、专家会诊,找病因教师呈现三则材料,让学生自己结合必修一二三及材料内容,找出病因。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认识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素来在不停地完满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采用各样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加强对人民的督查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程度。
但是封建经济却在不停的中间,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响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犯上作乱” 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犯上作乱”1.一生与性格:李贽( 1527— 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反叛色彩和战斗精神的出名思想家。
(1)一生:修业→当官→入狱(2)性格:“犯上作乱”、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惹起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抗争。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致社会的重要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流行,传统道德看法碰到强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矛盾。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迂腐的理学系统仍据有统治地位。
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医生们煽动中“存公义,灭人欲” ,拥有虚伪性。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打破理学拘束,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系统渐渐形成。
认识: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满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响。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此后辈”的缘故。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情境导入孔尚任和《桃花扇》孔尚任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桃花扇》。
以明朝灭亡,南明遗事为背景,以李湘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
孔尚任生活于明亡清初,这时有一批隐居乡野,不仕清朝、缅怀故土的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之承古萌新。
探究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势力壮大。
思想: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探究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与继承,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1、离经叛道的李贽(1)是非标准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朱子语类》神化孔子;以孔子为是非标准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书》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1课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他们各自的主要思想主张。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4、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并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较。
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人思想主张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基础知识较好,但是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有限,尤其是文言文解读能力十分欠缺。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导入新课: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见大臣,不讨论国家大事,也不愿意知道国家大事。
他不批阅奏章,《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宇仁说这个皇帝是“活着的祖宗”,意思是说,他已算做本朝的“列祖列宗”之一了。
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管的活宝皇帝,不知为什么,到了1602年,竟细读了一个叫张向达的大臣的奏本。
并且作了御批:“xxx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令下诏狱治罪。
他的著作不论出版与否,一概查抄烧毁,凡收藏、保留者,严惩不贷!”此人是谁?又是如何能够惊动了常年久居深宫不理朝政的万历皇帝?(二)讲授新课: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通过导入,学生好奇李贽为何惊动万历皇帝,引出其思想主张李贽的思想内容(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一: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2.了解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著作和影响;3.理解史书和史料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4.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教学难点为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明清之际的历史背景,并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
3.2 梳理(15分钟)让学生自己整理笔记,梳理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和政治的。
3.3 学习黄宗羲和王夫之(40分钟)让学生分别阅读《明儒学案》,《袁州山人诗集·跋》和《纲鉴拾遗》中的引文,了解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著作和影响。
3.4 分组讨论(2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分别讨论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这一点,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3.5 总结(1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如何继续发扬光大。
四、课后练习1.请对《明儒学案》进行简单概括;2.请谈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请写一篇文章,分析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梳理笔记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但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积极参与,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言。
此外,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希望在下一次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一直在持续地完善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统治者为增强专制统治,采取种种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强化对人民的监督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水准。
但是封建经济却在持续的当中,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生平与性格: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的著名思想家。
(1)生平:求学→做官→入狱(2)性格:“离经叛道”、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的重大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点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
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中“存天理,灭人欲”,具有虚伪性。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理解: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全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映。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因为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学法指导】1.熟悉李贽的“异端思想”,记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其历史进步作用。
2.认识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社会背景,比较其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对未来社会的构建及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差异。
3.通过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探讨中国近代落后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李贽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___________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____________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3)强调人正当的________。
3.评价: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要求。
细节点拨注意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明末清初新思想产生的根源。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黄宗羲(1)主张①对____________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评价:对后世________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1)背景:明末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思想:经世致用。
①目的:挽救国家危亡。
②主张:走出家门,到________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③成就:写成巨著《________________》。
(3)以____________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1)主张①认为世界是______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回放资料,历史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分析【本课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本课难点】如何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是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计通过复习儒学自春秋时期孔子开创以来,到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到秦朝遭到打击,再到西汉逐渐复苏并走向正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两宋时期新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出现,随后陆王心学产生,到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儒学中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一、四位思想家的进步思想在什么样背景下提出的?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知道明清时期四位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2.过程与方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教学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人物----王夫之.ppt展示:王夫之,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山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谭嗣同曾评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其通天人故意者,船山一人而已〞.师:说到这,我想问同学们,谭嗣同为什么对王夫之有如此高的评价?与他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那几位?他们的思想有什么影响?接下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_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放ppt.板书)2.新课内容:师:请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清时期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要分析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呀?首先是政治,再是它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状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方面结合我们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来分析一下明清时期它的时代特征是怎样的.(板书)生:………师:政治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进一步加强皇权.到清朝时,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达到了顶峰.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封建制度正在日趋没落,统治者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才要通过种.种措施来加强自己的权力.)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如丝织业的手工工场当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在阶级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一个阶级市民阶级开始日益强大起来,他们要求发展商品经济,而当时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他们,因此他们极力要求反对封建束缚.)思想上: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儒学的正统及绝对权威作出了批判,进而出现了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接下来,但是他们批判并不是对儒学切底的批判否定,而是批判得继承,再加之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因此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我们具体地来看一下这些思想家们.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分辨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人的主要思想.能自主绘制儒学发展的脉络图.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明清之际四大思想家对儒学批判和继承的进步性,认识到此时期的进步思想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没有能够建立起新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论从史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学习李贽的异端思想;结合时代背景和必修1必修2的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局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李贽的死,使学生认识到专制体制对人的压迫,感悟李贽追求自由宁死不屈的独立人格精神.在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感悟传统儒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四.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探究法,比较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通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和贞节牌坊的强烈对比,由学生扮演理学派和李贽的角色,展示双方的观点,在矛盾对立中导入对李贽〝异端〞思想的学习.【讲授新课】探究一:李贽离什么经.叛什么道?材料1:〝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挑战孔孟学说的正统和权威地位,主张思想自由.材料2:〝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学生同样结合教材和学案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追求个性自由.材料3:〝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教师对李贽的思想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李贽的所谓〝异端〞思想实质上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要求?学生讨论,最后认识到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三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知道明清时期四位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2.过程与方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教学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3. 教学用具幻灯片.图片.4. 标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人物----王夫之.ppt展示:王夫之,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山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谭嗣同曾评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其通天人故意者,船山一人而已〞.?师:说到这,我想问同学们,谭嗣同为什么对王夫之有如此高的评价?与他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那几位?他们的思想有什么影响?接下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_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放ppt.板书)2.新课内容:师:请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清时期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要分析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呀?首先是政治,再是它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状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方面结合我们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来分析一下明清时期它的时代特征是怎样的.(板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