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699.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编号:C003一、测试内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二、知识梳理1、宋代儒学家融合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程颢、程颐(北宋)基本主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的认识论。
3、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基本主张:他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3、陆九渊(南宋)基本主张: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他的学说被称为“”。
4、王阳明(明朝)基本主张: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的命题;在认识论上王阳明还提出“”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5、李贽(明朝)明朝后期,李贽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伪善无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自称“”基本主张: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
6、黄宗羲(明末清初)基本主张: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提出君主专制是“”;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顾炎武(明末清初)基本主张: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于有责焉”,这一进步思想演变为人所熟知的的名言。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的思想,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巨著《》,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8、王夫之基本主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他还认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解读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
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A.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B.处在动荡的时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C.中年都做过小官,感受到清朝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D.晚年都拒绝清政府的征辟5.(2004年东北三校第一次文综联考,17) 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6. (2005年海淀4月模拟)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必修III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强化;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考点分析一: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生平: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等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①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不能以的是非为标准,而应依时变化。
②挑战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核心要点突破】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又如何体现对儒学的继承?(1)对理学的批判:①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理观。
②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③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2)对儒学的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探索精神和倡导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考点分析二: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评价: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M A S T E R169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何以“活跃”起来了?——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的教学思考朱修庆一、根源:儒家思想活跃局面的基因儒学经历春秋战国的形成、汉代的正统、宋明的复兴,是一个逐步变异的发展过程。
明末清初阶段,社会变化造成了思想界波动。
这种社会变化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市民和工商阶层要求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理念,促进了民末清初思想界的新变化。
君主专制的强化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人们对这种体制的反思。
“皇权的高度强化已经使皇帝本身发生了异化,缺乏制约的皇帝一旦把个人感情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则会造成无法协调的政治冲突。
”社会发展过程的问题与冲突只能通过强化压制去处理。
所以,会有明朝的锦衣卫制度和清朝的“密折奏事”制度。
在专制体制下,维系统治的理论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君主专制的稳定剂,人们反对君主专制,势必冲击理学思想。
“社会的急剧变革一方面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崩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大批社会的先知先觉者,对传统的价值观重新评判。
不过,明末清初,社会表现出来的新变化是社会转型的体征。
思想界出现了与理学体系不同的新主张,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本相: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核心明清之际的儒家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尤其是后三者,堪称“有思想、有创见、有鲜明个性、有深厚学养的思想家。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思想界的“异端”。
他认为,孔子仅仅是位有影响力的“贤者”,”没有必要以孔子所说的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儒家经典,在李贽看来,并不是“万世之至论”。
他认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李贽反对用所谓的“道义”和“伦理”来制约人们的个性思想,提倡尊重个人的发展。
李贽的思想是心学发展的内在趋向,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合上述,李贽批判封建社会传统观念,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预示着社会思想界的变化。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甚至敢把九五至尊的皇帝批得狗血淋头吗?明清之际是继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地发展。
随着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滋长,沉暮下的知识界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探究学习】请同学们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探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由来。
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政治:封建专制不断强化且日益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明太祖朱元璋: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清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3、阶级:市民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上:理学日益僵化,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