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1
学习目标:
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教材整理1 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探究点一 李贽的思想主张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朝思想家李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 依据材料中“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顾炎武
(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
【答案】 (1)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利。
(2)都肯定人的私欲。
(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可以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探讨。
以下将详细介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思想主流的提倡传统儒家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传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所提倡和推崇的主流思想。
“儒家”一词本身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明朝时期将儒家作为朝廷官学(太学)的正式教科书,并加以强调和发扬,清代更是将儒学视为官方政治信仰。
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思潮明清之际兴起的程朱理学成为明清儒学的主流。
程朱理学主张追求“天理”,指导人的实践行为。
理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以《大学》、《中庸》为核心著作,强调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的观念。
这一学说提出了“性即理”、“格物致知”等思想,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归结为“性”的追求,强调“致良知”和“明心见性”的过程。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对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政治伦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的探讨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儒家思想倡导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政治伦理是维护宗法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明朝经历了农民起义的频繁,清朝则为清兵入侵,这些战乱使得社会秩序不稳。
儒家思想试图通过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塑造廉洁、仁爱、公正的君主形象来维持社会的安定。
同时,儒家思想也重视居民的忠诚和奉献,对民众教化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四、注重教育和学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巅峰。
科举制度是明清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科举考试形式的变迁、考试内容、制度等方面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此外,儒家思想提出的“读书为学,以治学为重”的口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广泛涉猎儒家经典著作,让人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实践的境地。
五、继承和创新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不仅继承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代儒家学术界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提出了“即心即性”、“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突出了心性的重要性和个体人格的培养。
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不仿其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C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
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是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期,也是历史学、哲学和思想的发展时期。
其中,儒家思想的发展尤为重要。
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明初、中晚明、清初及其后期。
这篇文章将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这三个时期历史教案中的发展和体现。
一、明初明代初年是儒家思想在历史教案中的鼎盛时期,此时的教科书及教学注重“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以德行为本、以教化人、以礼治国。
教育标准也随之提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德、才、体、修养和真才实学。
而且,明代中期以前的教育,讲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大学、中庸、孝经、论语、诗经等经书是必读的经典。
在历史教案中,这些经典都是必修的教材,同时也是重要的讲义。
同时,家庭教育在明初也变得非常重要,当时的家长讲孝教,先礼后法,讲究的是从孝道抓起,不仅能敬慕父母,还能敬人。
二、中晚明中晚明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更加深入和复杂。
元末朱元璋统一南京后,明朝建立,儒学取代了佛道和法家思想成为国家官方思想。
在历史教案中,儒家思想占据了更大的篇幅,并且增加了“性理”的内容,在当时人员的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儒家思想也呈现出分化和重要派别的情况,如程颐、朱熹两派,他们的观点分别被体现在了历史教案中。
如程颐最重视的是“理”和“天人合一”思想,朱熹则重视“智”和“格物致知”思想。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在历史教案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三、清初及其后期随着清朝的建立,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他们对于汉族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冷淡,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此时期的历史教案,儒家思想所占比例也相对减小,而考试制度的出现则让知识更为简洁和实用。
但是儒家思想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依旧存在,例如《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仍然是必学教材。
在清朝晚期,经过整顿和改革后的儒家经典重新升起,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总结起来,在明清时期的历史教育体系中,儒家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的儒学思想清朝时期的儒学思想丰富多彩,影响深厚,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清朝时期的儒家思想主要包括:汉学派、明清学派、道光学派、丹阳学派等多种不同的流派。
这些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一、汉学派汉学派主要来源于明清之际的经学学者,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古代经典的解读和注释。
这一派别在清初的翻译和原始文献研究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
清朝时期,学者们通过对《诗经》、《易经》、《礼记》、《周礼》等古代经典的研究,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儒家思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典体系。
汉学派认为自己是延续了宋明理学的传统,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儒家经典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要对社会作出实际的贡献。
同时,汉学派也强调“大同世界”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在清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明清学派明清学派主要出现在清朝中后期,在王阳明的思想基础上,推崇个人内心的直觉和道德自觉,提倡“知行合一”,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同时,明清学派也对儒家经典做出了一些批判,指出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局限和问题。
明清学派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启蒙的发展。
三、道光学派道光学派主要在清朝中后期兴起,主张只讲究实用,对“经史子集”不予重视。
这一派别强调经济发展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强调反对新思潮对传统思想的冲击。
道光学派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后期也受到了很大的反对,因为它的理念和思想过于局限和狭隘,不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
四、丹阳学派丹阳学派主要产生在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时期,它强调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重新审视与考察,认为传统儒家思想并非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丹阳学派对科学发展的关注和提倡,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和贡献。
前辈学者采取这种新的思想来更新源头之处,对中国封建主义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与阐释,推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化。
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深具影响力的时期,其间的儒学思想更是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学思想的来源、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来叙述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一、儒学思想的来源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源远流长,其根基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儒家学派。
孔子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集大成的儒学思想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二、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礼、乐、仁、义、智五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明清时期的社会非常重视礼仪,礼仪之重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其次,乐是指人们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来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
明清时期的乐律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再次,仁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人的仁爱之心,即关心他人、乐善好施。
明清时期的士人们非常重视道德伦理,强调以仁爱为原则,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义在儒家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清时期,义的观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伦理和治理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稳定的实现。
智是儒家思想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修养,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
明清时期的社会非常重视教育,士人们通过读书修行,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双重境界。
三、儒学思想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对政治、社会以及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理念。
士人们通过儒学思想的教导,塑造了一个以皇帝为中心、官员廉洁公正的政治体制。
其次,儒学思想对社会伦理和家庭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品德的培养都离不开儒家的教导,儒家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儒学思想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途径,士人们通过读书修行,追求卓越的道德和知识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