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2.04 KB
- 文档页数:2
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11-19T16:35:03.3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罗源[导读] 阆中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罗源阆中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阆中 6374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将患者治疗前后的骨痛情况、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DPD/Cr等指标记录下来,并做对比分析。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进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根据统计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四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尿DPD/Cr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另外,患者的骨密度在经过治疗之后得到明显增加,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唑来膦酸注射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痛骨质疏松症是骨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根据发病时间,它可以被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肤质疏松症[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其治疗显得非常重要[2]。
我院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特选取了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45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71.2±2.5)岁。
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38-01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唑来膦酸为新一代的二膦酸盐,可以明显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均为女性。
年龄50—80岁。
均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所有患者测定肾功能,血钙水平均正常,无恶性心率失常。
1.2治疗每次静脉滴注5mg唑来膦酸(100ml)注射液,以输液管恒定速度滴注;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5min,速度一般不超过40滴/分,该注射液为每年使用一次。
给药前每名患者都进行适当的补水及静脉缓滴地塞米松5毫克。
治疗前后常规每日补充钙600~1200毫克。
并注意监测和防止低血钙的发生。
2、临床观察本组10例病人发热,3例寒战,体温波动在37.6℃~39.2℃。
发热多于用药当天和第2天出现。
本组4例病人于用药后2d或3d出现肌痛,以双下肢为著。
治疗期间有2例病人食欲减退,恶心。
3、护理3.1心理护理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患者该药物作为静脉用新一代双磷酸盐药物,不仅可降低骨质疏松诱发骨折风险,且能有效增加骨密度。
静脉注射1年1次,避免了口服双磷酸盐对消化道的影响。
同时告知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对症处理措施。
多安慰患者及其家属,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避免因用药后因不适而导致紧张。
3.2给药护理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5mg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超过40滴每分钟的速度恒定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15min,并嘱患者治疗前后多饮水,注意水化,有效减轻了肾毒性。
唑来膦酸易和钙盐结合形成络合物,发生药物沉淀。
输注时应与其它药物分开,注射后均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干预股骨颈骨量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干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颈骨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自2019.04到2020.04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老年科病房就诊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
对照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骨化三醇0.5ug/日,醋酸钙600mg/日,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口服药物基础上,注射1次唑来膦酸(密固达)。
治疗12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股骨颈BMD的变化。
结果:对照组骨密度治疗后稍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股骨颈BMD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的所有受试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唑来膦酸与骨化三醇联合用药有助于提升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BMD,降低其股骨颈骨折风险,有效减轻骨痛,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人群中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唑来膦酸,骨化三醇,股骨颈骨密度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全身骨骼性疾病,它会引起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进而易出现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O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于65岁人群OP患病率为32.0%,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OP性骨折是OP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老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小于女性患者,但是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病其巨大的患者数量也不容忽视。
而且,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OP性骨折,有研究表示,美国近些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所投入的资金可达200亿美元[2,3]。
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使用唑来膦酸钠;对照组单纯使用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
临床观察指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85%、骨密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治疗方案研究组:应用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唑来膦酸钠,冻干粉针剂(每支5mg)。
使用方法:每年应用一次,以5mg唑来膦酸溶于100ml溶液恒定速度滴注,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不与任何含钙或其他药物混合或同时静脉给药。
同时服用骨化三醇,每粒0.25ug,每次1粒,1次/日;钙尔奇d片600mg/片,每次1片,2次/日,疗程为1 年。
对照组:服用骨化三醇,每粒0.25ug,每次1粒,1次/日;钙尔奇d片600mg/片,每次1片,2次/日,疗程为1 年。
用药期间不使用激素、镇痛剂以及其他影响缓解疼痛和骨代谢的药物。
1.3 疗效观察(一)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0分为无痛;1~3分为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
治疗前后对比评分减小为有效,不变或者增加为无效。
(二)bmd测定及血钙、磷、akp变化情况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bmd、血钙、磷、akp,并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bmd和骨生化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及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试验过程中,治疗组60人,有2人中途停药,1人更改治疗方案,符合试验要求57人;对照组60人,1人中途停药,5人更改治疗方案,1人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符合试验要求53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2月第21卷第4期•31•唑来膦酸注射液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效果观察郭得辛刘春枝杨柳潘玉林#(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郑州450052)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洽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10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钙剂洽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洽疗。
对比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端肽及骨钙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 V0.05)。
术后1周,观察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V0.05),两组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V0.05)。
洽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钙剂洽疗能够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骨钙素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端肽,促进骨密度增加,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唑来膦酸注射液;术后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4.013老年人骨代谢异常造成骨矿物质含量下降,骨质疏松,椎体骨微结构退变,脆性增加,容易因暴力、跌倒等造成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常规钙剂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钙含量,减少椎体骨折后的胸背疼痛,但是效果欠佳,再发骨折风险高[1~2]。
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抑制骨代谢、抗骨质疏松,联合钙剂有助于增加骨钙和骨磷水平,加强骨折部位骨性组织的修复,可能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骨密度有潜在增强作用,降低术后胸背疼痛发生。
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周宇;周玉梅【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68例O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D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6、12个月后骨钙素、BALP、CTx及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有66例在使用治疗后的3d内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流感等症状,研究给予患者治疗后治疗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且未出现下颌骨坏死或是肾损害等其他的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减轻OP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改善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08【总页数】4页(P14-16,50)【关键词】唑来膦酸;老年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作者】周宇;周玉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药剂科,四川广安 638000;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眼科,四川广安 6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0OP(骨质疏松症)是患者骨形成与骨吸收程度不相符,进而导致患者骨量异常减少,该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
患者骨脆性增加,骨微结构被破坏,所以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各项技能呈现出减退的趋势,骨骼不能保持充足的钙元素。
会使得骨质疏松症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概率较高[2]。
骨质疏松症因病因的不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
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包括:钙剂及维生素D为主的基础药物;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双磷酸盐类和降钙素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唑来膦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骨密度提升,增加骨量,进而将骨折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11-03T02:51:37.182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8期作者:季瑞达曹武费自威周富根[导读] 观察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果。
季瑞达,曹武,费自威,通讯作者:周富根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浙江嘉兴 3141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服用,实验组则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
用药1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前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的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常规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能提升骨密度,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唑来膦酸注射液;骨密度;临床疗效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脆性上升,患者往往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疼痛[1]。
绝经后的内分泌失调会加剧钙流失,是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2]。
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妇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PMO)发病率在30%-50%左右。
骨质疏松的发生会显著增加机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尤其对于老年女性人群的身体健康有着较大的潜在威胁。
及时治疗骨质疏松,纠正骨密度降低对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折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对于PMO,主要通过钙补充剂及维生素D补充剂进行常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研究黄凤兰;杨跃林【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唑来膦酸注射液4mg ,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min。
同时口服钙尔奇D片600mg ,1次/d ,疗程为12个月。
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骨痛症状明显改善,较治疗前骨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与股骨颈骨密度(BMD)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血钙(Ca)、血磷(P)检测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形成标志物OC、BALP值下调,治疗后12个月两者测定接近于正常值,其中OC值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吸收标志物β-CTx、DPD/Cr比值,治疗后下降迅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OP可有效改善骨痛症状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增加骨量,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Objective :To discuss zoledronate (ZOD) with Caltrate D in primary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steopo-rosis .Methods :Zoledronate Acid Injection 4mg ,with 0 .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r 5% glucose injection 100ml di-lu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at the same time oral Caltrate D600mg ,1time/d ,period of treatment is 12 months .Results:This group of43 patients treated by zoledronate (ZOD) joint Caltrate D treatment for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the pain symptom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NRS pain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Lumbar L1~4 and 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numerical ,there are obvious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 .05) ,the serum calcium (Ca) ,phosphorus (P) detection valu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bone formation markers OC ,BALP value reduced smooth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both measured close to norma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bone resorption markers β-CTx ,DPD/Cr ratio ,and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quick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 .05) .Conclusion:Zoledronate combined with Caltrate D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can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bone metabolism indicators ,increase the bone mass , less adverse reaction ,patient compliance is good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556-1558)【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骨密度(BMD);骨代谢标志物;疗效;安全性【作者】黄凤兰;杨跃林【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bone mass)降低、骨强度下降及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对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病患行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优势。
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病患,随机均分两组后对比不同用药方式对疼痛的影响。
结果唑来膦酸治疗的观察组静息痛、前屈后伸痛、翻身痛评分在治疗后分别为(1.32±0.28)分、(1.07±0.26)分、(1.68±0.3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程度,且不会造成额外不良反应。
【关键词】骨质疏松;唑来膦酸;VAS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中钙质的流失易造成骨质疏松性相关疾病[1],腰背痛属于常见病症,易造成活动过程和睡眠过程中腰部及背部存在明显疼痛感,对正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2]。
现阶段治疗腰背疼痛的药物种类较多,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了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临床优势。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背痛住院病患,并均分两组。
对照组50例病患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区间处于53至72之间,平均年龄(61.9±4.8)岁;骨质疏松分型:15例III型、21例II型、14例I型。
观察组50例病患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区间处于51至71之间,平均年龄(61.4±4.6)岁;骨质疏松分型:16例III型、19例II型、15例I型。
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实施水电解质平衡及肝肾功能检查[3]。
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药物,口服给药,每日用药2次,每次600mg。
每日一次骨化三醇,每次0.25μg。
观察组首先计算血肌酐清除率,确保用药时清除率达到正常水平。
令患者多饮水,每日给予1次骨化三醇,每次0.25μg;每日1次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给药,每次50U;每日2次布洛芬缓释片,口服给药,每次1片。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用药护理吴丽娜;袁义厘【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效果及用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26例老年女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26例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aral density,BMD)、腰背疼痛程度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关节痛、肌痛、骨痛)12例,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上腹饱胀不适3例,能耐受,均在3d内缓解;用药6个月内未发生骨折.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OP患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4(031)007【总页数】3页(P47-48,51)【关键词】唑来膦酸注射液;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作者】吴丽娜;袁义厘【作者单位】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疾病,是以骨量减少、骨细胞结构发生破坏为特征,与外伤无关的脆性骨折是典型的并发症[1]。
女性OP的患病率较男性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尤其是绝经期后的老年女性。
近年来,临床采用激素替代疗法预防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然而长期使用雌激素可明显地增加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发生率[3]。
唑来膦酸注射液属于含氮双磷酸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人体骨骼,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吸收,OP患者1年内只需用药1次。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26例老年女性OP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9T11:45:35.0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作者:王接应陈淑芝
[导读] 两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患者骨密度提高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接应1 陈淑芝 2
1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骨科 743400;2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743400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服用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患者骨密度提高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唑来膦酸;钙尔奇D;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特征性改变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肌无力、骨折等,骨质疏松症有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三种类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归属原发性,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导致身体机能退化,骨单位体积量不断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而造成骨脆性不断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94例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进而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94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6.64±3.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且患者至少有一个部位的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个体骨量峰值-
2.5 标准差或者以上。
排除标准:①正在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②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者、肾性骨营养不良等骨代谢相关疾病;④治疗前半年内服用过激素类、维生素D、钙、磷或者降钙素等药物者。
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服用钙尔奇D片600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4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年后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并测量其骨密度变化。
1.3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无需镇痛药物使用,基本正常生活工作。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相较治疗前无变化,仍然需要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患者腰椎L1~L3椎体以及髋部,若患者L3椎体有过往骨折史,可换成L4 椎体中部。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
3.6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
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骨科疾病,老年人患病率最高,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质量不断减少、骨密度不断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变,患者骨脆性增加且易于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
患者由于骨组织不断被骨质吸收,临床症状有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易于骨折等[2]。
唑来膦酸是迄今为止使用效率最高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它可以通过与骨表面的羟基磷灰石紧密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从而加速破骨细胞凋亡,增加钙的吸收[3],以此增加骨密度从而达到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它比钙尔奇D 具有更强的破骨细胞抑制功能,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
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同时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组织与骨质的转换,改善体内以往的骨代谢负性平衡状态,增加骨量。
同时唑来膦酸对于骨的矿化表面尤其是骨转化部位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与骨骼表面物质的结合力也更强,比钙尔奇D也具有更强的骨吸收抑制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骨密度提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唑来膦酸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骨骼条件,使患者不愉快症状减轻,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并有效降低骨折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段鹏,凃萍,吴和平.等.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4):420-422.
[2]吴有坤,傅要武.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290-291.
[3]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症杂志,2013,6(19):61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