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与骨质疏松症
- 格式:pptx
- 大小:5.94 MB
- 文档页数:45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沈追孟【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症( OP)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
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碳酸钙D3片,疗程1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疼痛评分,相关部位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
结果治疗1年后,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组骨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L2~L4、Neck区骨密度(B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血清骨形成标志物BALP显著下降(P<0.05),骨吸收标志物β-CTX、DPD/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Ca)、血磷(P)、血清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RACP-5b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则升高( P<0.05)。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能够有效改善骨痛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oledronat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indicator of bone metabolism.Methods 120 cases osteopor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6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4 cases).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 D3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also treated with zoledronate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The pain score, bone density and the indicators of bone metabolism one year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After one year of treatment, the pain score of treatment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P<0.05). Bone density of L1-L4, neck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BALP,β-CTX, DPD/Cr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ll P<0.05), but hC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treatment of serum Ca,P,BGP were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In treatment group, serum TRACP-5b was remarkably decreased, but was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Zoledronate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 D3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an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ymptom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bone metabolism indicators, decrease bone absorb, increase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 and patient compliance is good.【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骨痛;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作者】沈追孟【作者单位】慈林医院骨科,浙江慈溪 3153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0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慢性疾病,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强度下降而导致骨脆性增加为特征,其危害性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每年注射1次唑来膦酸可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指人的骨量发生减少、骨的微观结构发生退化性改变,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折损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该病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及绝经后的女性。
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程度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及由此症导致的骨折已经成为困扰全球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为此,医学工作者对许多可治疗此症的药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他们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若能每年注射1次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尤其是对于在绝经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来说,这种疗法是非常简便和有效的。
因此,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始使用此法治疗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是一种二磷酸化合物,具有作用于骨的特异性。
此药能延缓人体内破骨细胞成熟的速度,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和此类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性,从而可阻断破骨细胞对钙化骨和软骨的消融。
临床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女性每年注射1次唑来膦酸后,能够长期保持其骨骼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防止骨量丢失,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英国科学家曾对2100多名50岁以上发生过骨折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这些女性在每年注射1次唑来膦酸后,再次发生脊柱骨折的几率可降低46%,再次发生髋骨骨折的几率可降低35%,再次发生其他非脊柱骨折的几率可降低27%。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骨质疏松症患者若每年静脉滴注1次唑来膦酸,可使其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几率降低35%左右。
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此病患者若每年注射1次唑来膦酸,可显著提高其椎骨、髋骨和股骨颈的骨密度。
专家认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此病的方法是:将4~5毫克的此药和100毫升0.9%的氯化钠(或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匀,进行静脉滴注,每次静脉滴注的时间不可少于15分钟,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3年1月~5月,我院住院患者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47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观察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护理对策。
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82.98%),8例出现不同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唑来磷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但存在不良反应,应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
标签:唑来膦酸钠;骨质疏松;效果;不良反应;护理措施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症状为:疼痛,以腰背部多见;身长缩短、驼背;骨折,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家庭及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1]。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缓骨丢失率和恢复已丢失的骨量,以缓解症状,预防骨折等并发症。
唑来磷酸注射液,是一种经静脉给药的双磷酸盐类,能特异的与骨质中的羟膦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质吸收[2]。
患者不受体位限制,依从性好[3]。
本研究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用药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4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7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70.62岁。
平均住院天数为4.5d。
所有患者均有腰背疼痛症状,血尿检查无异常。
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诊断标准,结果均为阳性。
所有患者均采用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骨密度T值小于等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2.5个标准差视为骨质疏松。
本研究排除对钙尔奇D 片、唑来膦酸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影响钙磷代谢疾病的患者、癌症或骨折活动期的患者。
唑来膦酸的抗肿瘤作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简称ZA)是一种氮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骨转移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症。
除了其抗骨吸收的作用外,研究还发现唑来膦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唑来膦酸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骨肿瘤微环境来发挥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种细胞类型叫做成骨巨噬细胞(osteoclast),它们有助于促进骨吸收和骨缺失。
唑来膦酸能抑制成骨巨噬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对骨的破坏和侵袭。
另外,唑来膦酸还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和存活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唑来膦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唑来膦酸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转录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和侵袭。
除了上述的直接抗肿瘤作用外,唑来膦酸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可以增加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促进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的活化和增殖,增加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
此外,唑来膦酸还可通过增加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研究还发现,唑来膦酸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的酸碱平衡来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
肿瘤组织中的缺氧和酸化状态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并降低耐药性。
唑来膦酸可以通过抑制酸性环境和改变肿瘤细胞代谢来减轻肿瘤酸化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总结起来,唑来膦酸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抑制成骨巨噬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和骨缺失;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增加抗肿瘤免疫应答;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的酸碱平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唑来膦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种专门的抗肿瘤药物,其主要用于治疗骨转移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症。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常使用其他抗肿瘤药物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使用唑来膦酸钠;对照组单纯使用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
临床观察指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85%、骨密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治疗方案研究组:应用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唑来膦酸钠,冻干粉针剂(每支5mg)。
使用方法:每年应用一次,以5mg唑来膦酸溶于100ml溶液恒定速度滴注,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不与任何含钙或其他药物混合或同时静脉给药。
同时服用骨化三醇,每粒0.25ug,每次1粒,1次/日;钙尔奇d片600mg/片,每次1片,2次/日,疗程为1 年。
对照组:服用骨化三醇,每粒0.25ug,每次1粒,1次/日;钙尔奇d片600mg/片,每次1片,2次/日,疗程为1 年。
用药期间不使用激素、镇痛剂以及其他影响缓解疼痛和骨代谢的药物。
1.3 疗效观察(一)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0分为无痛;1~3分为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
治疗前后对比评分减小为有效,不变或者增加为无效。
(二)bmd测定及血钙、磷、akp变化情况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bmd、血钙、磷、akp,并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bmd和骨生化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及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试验过程中,治疗组60人,有2人中途停药,1人更改治疗方案,符合试验要求57人;对照组60人,1人中途停药,5人更改治疗方案,1人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符合试验要求53人。
定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骼密度的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分类: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
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略..)。
症状表现:(1)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
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化)。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易漏诊—影像学检查很有必要)。
诊断要点:1)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
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研究黄凤兰;杨跃林【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唑来膦酸注射液4mg ,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min。
同时口服钙尔奇D片600mg ,1次/d ,疗程为12个月。
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骨痛症状明显改善,较治疗前骨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与股骨颈骨密度(BMD)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血钙(Ca)、血磷(P)检测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形成标志物OC、BALP值下调,治疗后12个月两者测定接近于正常值,其中OC值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吸收标志物β-CTx、DPD/Cr比值,治疗后下降迅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OP可有效改善骨痛症状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增加骨量,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Objective :To discuss zoledronate (ZOD) with Caltrate D in primary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steopo-rosis .Methods :Zoledronate Acid Injection 4mg ,with 0 .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r 5% glucose injection 100ml di-lu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at the same time oral Caltrate D600mg ,1time/d ,period of treatment is 12 months .Results:This group of43 patients treated by zoledronate (ZOD) joint Caltrate D treatment for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the pain symptom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NRS pain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Lumbar L1~4 and 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numerical ,there are obvious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 .05) ,the serum calcium (Ca) ,phosphorus (P) detection valu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bone formation markers OC ,BALP value reduced smooth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both measured close to norma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bone resorption markers β-CTx ,DPD/Cr ratio ,and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quick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 .05) .Conclusion:Zoledronate combined with Caltrate D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can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bone metabolism indicators ,increase the bone mass , less adverse reaction ,patient compliance is good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556-1558)【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骨密度(BMD);骨代谢标志物;疗效;安全性【作者】黄凤兰;杨跃林【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bone mass)降低、骨强度下降及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如何安全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在药学中,唑来膦酸钠(zoledronic acid)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然而,由于其强效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的潜在风险,正确使用唑来膦酸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安全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唑来膦酸钠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存在禁忌症。
在使用之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其他药物使用情况,以确保唑来膦酸钠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唑来膦酸钠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并且每次使用的剂量和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
3. 考虑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唑来膦酸钠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与某些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例如,钙、镁、铁和铝等含量较高的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影响唑来膦酸钠的吸收和疗效。
因此,患者应避免同时摄入这些物质,以避免降低药物的疗效。
4. 监测适当的生化指标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时,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生化指标检测,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剂量以优化治疗效果。
5. 预防和管理副作用唑来膦酸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反应。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适当调整剂量或给予辅助治疗来减轻副作用。
6. 定期随访治疗骨质疏松不仅仅是使用药物,还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密切合作。
定期的随访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患者应按照预约时间参加随访,并积极与医生沟通药物的使用和效果。
总之,安全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是保障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遵循医嘱,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特立帕肽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两组患者均用药治疗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腰椎BMD检测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其V AS评分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药物相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并且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使用与推广。
标签:唑来膦酸;特立帕肽;骨质疏松症;有效性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椎体压缩从而引发顽固性的腰背部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这种疾病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1]。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两种药物进行对比治疗,其中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较为满意,下面就具体探讨下本次实验治疗过程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5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这些患者年龄都在65~83岁之间,其中男70例,女80例。
患者临床表现为具有明显的腰背部剧烈疼痛、患者翻身等困难,并且患者的活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特立帕肽药物治疗,连续服用半年,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唑来膦酸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选用北京华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首先采用5毫升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冻干粉,再使用0.9%的100毫升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稀释之后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15分钟,每月一次,连续使用半年。
唑来膦酸注射液注意事项唑来膦酸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骨骼疾病的药物。
在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用药前准备:在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前,应该确保患者血钙水平正常,因为唑来膦酸可引起低血钙水平。
同时,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当前的用药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用药适应症:唑来膦酸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高血钙、恶性肿瘤骨病等疾病。
在使用前,应该确保患者符合该药物的适应症。
3. 剂量和用法: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剂量和用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成人剂量为每周4mg,每次注射0.5mg。
对于特殊人群,如肾功能损害或老年人,应该进行剂量的调整。
4. 使用须知:在注射时,应该注意注射前后的消毒,避免感染。
另外,唑来膦酸注射液应该清澈无悬浮物,如有颗粒或变色应该避免使用。
5. 不良反应:在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骨痛或胃肠道出血等,应立即告知医生。
6. 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唑来膦酸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甲状旁腺素、铝剂和镁剂可能减少唑来膦酸的吸收。
因此,在用药前应该告知医生关于当前用药情况。
7.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唑来膦酸注射液可能对胚胎和婴儿有害,所以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应该避免使用该药物。
8. 长期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主要用于长期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血钙和肾功能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9. 存储和处置:唑来膦酸注射液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儿童。
用完后,应将针头和注射器丢弃至专门的医疗垃圾容器中。
总之,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前,我们应该了解患者的用药适应症、剂量和用法,并遵循严格的使用须知。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储存处置等问题。
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唑来膦酸的机制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是一种氮杂双膦酸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和骨转移瘤等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骨吸收和调节骨代谢。
下面将详细介绍唑来膦酸的机制。
唑来膦酸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主要是骨吸收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骨质破坏。
唑来膦酸通过对骨吸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膜蛋白(骨吸收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抑制其功能。
这种作用机制类似于其他双膦酸类药物,如阿仑膦酸。
唑来膦酸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对骨代谢产生影响。
炎症反应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唑来膦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影响骨代谢的平衡。
此外,唑来膦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和骨质破坏。
唑来膦酸还可以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减少骨质破坏。
骨吸收细胞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其分化和功能异常会导致骨质破坏。
唑来膦酸可以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减少其数量和活性,从而减少骨质破坏和骨代谢的紊乱。
唑来膦酸还可以通过抑制骨转移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发挥抗肿瘤作用。
骨转移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其特点是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骨组织中,引起骨质破坏和骨痛。
唑来膦酸可以通过抑制骨转移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阻断其侵袭骨组织的能力,从而减轻骨质破坏和骨痛的程度。
总结起来,唑来膦酸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的活性、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骨吸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以及抑制骨转移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等多种机制,发挥其治疗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和骨转移瘤等疾病的作用。
唑来膦酸的机制复杂而多样,对于促进骨代谢平衡和维持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唑来磷酸注射液100ml:5mg 治疗骨质疏松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方法采用充分水化、预防性服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果 64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 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肌肉痛、头痛、关节痛、恶心食欲下降及流感样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与李玉琴等研究结果相比明显降低结论在治疗前后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和预防工作,如充分的水化、预防性服用一些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唑来磷酸钠:骨质疏松:不良反应:护理【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81-02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各种因素导致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破坏所致。
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骼硬度下降,广泛性骨脆性增强以及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危害是巨大的,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民生问题。
唑来膦酸钠是近年国外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特效药,在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减少再发骨折率起到良好作用。
自2012 年4 月以来,我科对64 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治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预防该药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12 年4 月以来,在我科住院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64 例,男5 例、女59 例,年龄55—88 岁,平均年龄71 岁。
经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腰膝酸痛或全身骨痛,其中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8 例。
10 例患者一年后第二次用药,6 例患者连续用药三年。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良反应【摘要】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组,讨论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结果:150例中6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痛以及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之间患者的年龄、骨钙素水平、钙剂等使用具有明显差异性。
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但程度比较轻,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比较多,临床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预防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骨质疏松;唑来膦酸;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treated with 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er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mong 150 cases, 62 cases ha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an incidence of 41.3%; The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mainly include fever, muscle pain, joint pain and leucopeni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osteocalcin level andcalcium use between the occurrence group and the non occurrence group. Conclusion: 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is prone to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but the degree is relatively light, and there are many related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necessary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osteoporosis; Zoledronic acid; Adverse reactions骨质疏松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以及绝经期妇女,其发生原因与骨微结构损坏以及骨量低下相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