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7.29 KB
- 文档页数:2
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均以2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标签:骨质疏松症;老年;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临床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发生退化为主要特征的骨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由于患者骨的强度明显减低,故而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故而给广大老年人群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有关研究报道显示,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上升至各种慢性疾病的第6位[1],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我国,现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2],故而需要寻找积极的治疗方法。
调节饮食、运动锻炼及补钙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而笔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观察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9±3.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0.4)年。
对照组男35例,女12例;年龄60.5~74岁,平均年龄(68.0±3.2)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1.7±0.2)年。
•经验交流•阿仑膦酸钠与骨化三醇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比较钟志鹏,黄静,陈秀珊,李舸(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东佛山528305)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骨质疏松症;骨代谢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1)01-0033-02多种原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该类患者会出现易骨折、骨骼痛等临床症状,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骨量减少、骨质变薄等诸多代谢性骨病变“胡。
老年群体由于机体能力的衰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引起老年骨折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晚年生活。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其中阿仑膦酸钠是常用药物,该药属于双膦酸盐的一种,具有强力的抗骨吸收作用[3]o此次研究将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联合使用,以探究联合用药方案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为(68.75±6.46)岁;体重58~73kg,平均体重(64.37±4.23)kg。
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为(69.63±6.26)岁;体重57~ 75kg,平均体重(64.76±4.82)kg。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二、方法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醋酸钙片0.667g,同时每天早餐后服用骨化三醇胶丸0.25^g,1粒/次,2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10mg,1片/次,1次/周,服药后30min内禁止进食平卧。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月。
三、观察指标①骨代谢指标:取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月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4mL,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PTH,25(OH)D a, Ca,P的水平。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雌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 D 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营养失衡、生活方式等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雌激素在维持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量逐渐减少。
PTH 可通过调节钙磷代谢影响骨代谢,当 PTH 分泌过多时,会促进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维生素 D 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能调节骨细胞的功能。
维生素 D 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骨量减少。
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骨密度、骨代谢相关,增加了个体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此外,长期低钙、低维生素 D 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也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骨密度测量、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双能X 线吸收法(DXA)是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可以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
骨代谢标志物如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CTX)等,能够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如X 线、CT、MRI 等,可以发现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小梁稀疏等改变。
其中,X 线检查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其对早期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有限。
CT 和 MRI 则在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部位、以及发现脊柱等部位的微小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成本-效用分析作者:杜桂平高胜男齐冉刘旭婷刘国强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4期中图分类号 R9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2)14-1742-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4.14摘要目的评价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济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利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Markov模型,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評价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分别联合碳酸钙D3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济性。
药物治疗效果来自网状荟萃分析,成本和健康效用值数据来自已发表的文献或网络等。
模型的循环周期为1年,模拟时限为患者终身。
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参数变化对结果稳健性的影响;并通过情境分析探讨唑来膦酸用药周期更改后的经济性。
结果地舒单抗方案的效果优于唑来膦酸方案[12.77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 vs. 11.98 QALYs],同时其成本也更高(51 224.56元 vs. 49 221.67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 544.14元/QALY。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唑来膦酸注射液和地舒单抗注射液的成本对结果的影响较大。
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使用3倍我国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意愿支付阈值时,地舒单抗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85.4%。
情境分析结果表明,当唑来膦酸的用药周期更改后,地舒单抗方案仍是更具经济性的方案。
结论在1~3倍我国2021年人均GDP的阈值下,地舒单抗联合碳酸钙D3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更具经济性。
关键词地舒单抗;唑来膦酸;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 of denosumab and zoledr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DU Guiping1,GAO Shengnan2,QI Ran1,LIU Xuting1,LIU Guoqiang1(1. Dept. of Pharmacy,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2. Hebei Society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rugs and Health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denosumab and zoledr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health system, Excel 2003 software was used to establish Markov model, and cost-utility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denosumab or zoledronic acid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D3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harmacotherapy effec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network Meta-analysis, and cost and health-utility valu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or network, etc. The model cycle was 1 year,and the simulation time limit was the patient’s lifetime. 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odel parameter changes 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changing the medication cycle of zoledronic acid were explored through scenario analysis. RESULTS Denosumab regime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zoledronic acid regimen (12.77 QALYs vs. 11.98 QALYs), and its cost was also higher than zoledronic acid regimen (51 224.56 yuan vs. 49 221.67 yuan), and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was 2 544.14 yuan/QALY. 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st of 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and that of Denosumab injection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when using 3 times of 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China in 2021 as the threshold of willingness to pay, the probability of Denosumab regimen being cost-effective was 85.4%. The results of the scenario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nosumab regimen was still more cost-effective when the dosing cycle of zoledronic acid was changed. CONCLUSIONS Under the threshold of 1-3 times of Chinese per capita GDP in 2021, denosumab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D3 is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zoledronic acid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D3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KEYWORDS denosumab;zoledronic acid;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cost-utility analysis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等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良药——阿仑膦酸钠
魏开敏
【期刊名称】《医药食疗保健》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五大常见病之一。
此病患者多为绝经后的女性。
临床实践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了应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外,还可根据病情的轻重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制剂进行治疗。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魏开敏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良药——阿仑膦酸钠 [J], 魏开敏
2.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的治疗效果 [J], 刘颖
3.戊酸雌二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J], 聂梅
4.阿仑膦酸钠序贯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2年回顾性研究 [J], 郭轶铭;胡云秋;李淼;李想;王雅;王文婕;吕珊珊;章振林;汪纯
5.唑来膦酸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J], 何春莲;罗菊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但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治疗药物,患者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本文将为骨质疏松患者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骨质疏松药物的分类。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
抗骨吸收药物的作用是减少骨量的丢失。
常见的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骨吸收药物。
它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
常见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
这类药物一般需要空腹服用,用大量水送服,服药后至少半小时保持直立位,以避免药物对食管的刺激。
降钙素类药物不仅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还能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
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是常见的降钙素类药物。
使用降钙素类药物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但一般较轻微。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用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治疗。
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减少骨量丢失。
但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可能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促骨形成药物的作用是促进新骨的形成。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是目前常用的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
它能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但价格相对较高,且治疗疗程有限。
在选择骨质疏松药物时,患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于绝经后不久的女性患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更为适用。
骨密度检测结果也对药物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果骨密度严重降低,可能需要选择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或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如果骨密度轻度降低,可以先从相对温和的药物开始,如钙剂和维生素 D。
密固达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张文博【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Aclasta and Alendronat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A clinical follow up was made in 58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from June 2011 to May 2012.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clast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endronate group).The changes of VAS pain scores and Health Survey Scores (SF-12) were compared after 2 weeks,2 months,7 months,and 12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VAS pain scores of 58 patients improved after this treatment .The VAS improved fairly obviously after 7 month of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VAS scores in treatment group (Aclasta group) declined more rapidly after 2 week treatment (P<0.05).However,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control group (Alendronate group) (P>0.05).The SF-12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PCS and MCS had improved (P<0.05).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PCS and MCS was showed after 7-month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clasta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relieves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ore rapidly with exact curativeeffec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目的:研究密固达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周惠琼写在课前的话在系列讲座中,已经向大家介绍了骨质疏松的一些治疗方法,如基础治疗中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
本课程将要向大家讲解骨质疏松治疗中抗骨吸收的药物。
由于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内容较多,将其分为两部分,本课程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双膦酸盐,以及最常用的药物——阿仑膦酸钠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骨质疏松(一)、定义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
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体现。
因此在选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时,要考虑两个问题:药物能否提升骨强度;能否降低骨折的危险。
下图为两组电镜相片。
左边为正常的椎体,结构致密、错落有致。
右边为骨质疏松的图片,与左边的相比较,发现其骨小梁细且稀疏,有些骨小梁已断裂或消失,这种骨骼对抗外界的能力较差,容易引起骨折。
(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在前面的讲座中已介绍过由于骨吸收增多、骨形成下降,二者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因此治疗的策略即逆转平衡失调状态,抑制骨吸收、刺激骨形成,使这两个过程达到新的平衡。
(三)、骨质疏松症的最终治疗目标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折,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为预防骨折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是不同程度的。
患者已有骨密度下降但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适当的补钙、补维生素 D、定期的监测骨密度等。
而当患者发生第一次骨折后,要给予更积极的治疗,此时称之为干预,除了给一些必要的维生素 D 和钙剂等以外,还要加给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目的是预防以后的生活中再次骨折。
(四)、防治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从作用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最常用的是基础的用药,包括钙剂、维生素 D、维生素 K 等。
另外的两大类,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S )、降钙素以及雌激素。
本系列课程主要讲解这四类药物,本文主要介绍双膦酸盐。
探讨愈伤接骨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陈震尧;饶智明;叶树强【摘要】目的对愈伤接骨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患者实施口服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实施愈伤接骨片联合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7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单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L2~L4及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腰椎L2~L4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L2~L4及股骨颈骨密度均优于治疗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伤接骨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具有提高骨密度、促进结痂生长、安全性高的优势,极大的降低了老年发生骨折的几率,在临床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14【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愈伤接骨片;阿仑膦酸钠;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临床效果【作者】陈震尧;饶智明;叶树强【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肇庆 526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研究显示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且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的病死率也比较高。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周惠琼写在课前的话在系列讲座中,已经向大家介绍了骨质疏松的一些治疗方法,如基础治疗中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
本课程将要向大家讲解骨质疏松治疗中抗骨吸收的药物。
由于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内容较多,将其分为两部分,本课程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双膦酸盐,以及最常用的药物——阿仑膦酸钠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骨质疏松(一)、定义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
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体现。
因此在选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时,要考虑两个问题:药物能否提升骨强度;能否降低骨折的危险。
下图为两组电镜相片。
左边为正常的椎体,结构致密、错落有致。
右边为骨质疏松的图片,与左边的相比较,发现其骨小梁细且稀疏,有些骨小梁已断裂或消失,这种骨骼对抗外界的能力较差,容易引起骨折。
(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在前面的讲座中已介绍过由于骨吸收增多、骨形成下降,二者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因此治疗的策略即逆转平衡失调状态,抑制骨吸收、刺激骨形成,使这两个过程达到新的平衡。
(三)、骨质疏松症的最终治疗目标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折,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为预防骨折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是不同程度的。
患者已有骨密度下降但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适当的补钙、补维生素 D、定期的监测骨密度等。
而当患者发生第一次骨折后,要给予更积极的治疗,此时称之为干预,除了给一些必要的维生素 D 和钙剂等以外,还要加给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目的是预防以后的生活中再次骨折。
(四)、防治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从作用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最常用的是基础的用药,包括钙剂、维生素 D、维生素 K 等。
另外的两大类,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S )、降钙素以及雌激素。
本系列课程主要讲解这四类药物,本文主要介绍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药唑来膦酸每年输注1次即可有效预防骨折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7(14)9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全球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妇女尤为突出。
患者常发生骨
密度降低和蛋白成分减少,骨的正常结构和强度被破坏,骨折的风险增加。
据估计,仅美国就有1000万人罹患骨质疏松症,其中大约超过一半的50岁以上的女性至
少发生过一次骨折。
但在治疗上,目前尚无一种非常理想的药物。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骨质疏松药;骨折;唑来膦酸;骨质疏松症;预防;输注;骨密度降低;蛋白成分【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7
【相关文献】
1.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急性发热的相关因素 [J], 寿
张轩;边平达;金雪;李秀央;陈锦平
2.唑来膦酸输注液与阿仑膦酸钠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J], 范
长生;董朝晖;陶立波
3.10例骨质疏松患者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J], 赵会红
4.米格列奈——餐后血糖控制新选择/二甲双胍胃膨胀滞留缓释片:更有效更适宜/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每年一次依然如“固” [J],
5.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提高骨密度、预防椎体再
骨折、远期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J], 李凯明; 朱立国; 张清; 李玲慧; 谢瑞; 陈明; 梁龙; 林承宇; 侯晓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9T16:29:49.0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朱大海张晋杰
[导读]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效果均相对较好,但是以药物依从性来说,阿仑膦酸钠不及唑来膦酸治疗效果。
1.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骨科一病区江苏昆山 215300
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目的:对比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8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各40例。
观察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结果:两组治疗2月、4月VAS评分,比治疗前数据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
在治疗后10、20个月时,腰椎、髋部的BMD值数据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效果均相对较好,但是以药物依从性来说,阿仑膦酸钠不及唑来膦酸治疗效果。
关键词: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老年;脊柱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引发的系统性慢性疾病,骨量会逐渐减少,且骨组织的微结构也会随之退化,是一种易发生骨折的全身骨骼慢性疾病,致残率较高[2]。本次主要针对我院8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分别给予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治疗,分析两种药物所具备的优越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纳入标准:55至85岁的老年患者,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OP(骨质疏松症)的确诊标准,BMD低于健康BMD均值的2.5S,如果患者同时还患有脆性骨折,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排除标准:服用过其他的骨代谢药物(不包括普维D和钙剂),患有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观察期12个月内体质下降超过3.0kg。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静脉滴注(5mg)唑来膦酸治疗,12个月1次,20个月共2次,在滴注前需水化500mL,并且肾脏肌酐的清除率需大于
35mL/min。
而治疗组的患者清晨空腹口服75mg的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饮250mL以上水,7天/1次,在服药后的半小时内患者禁止进食、平躺。两组患者每日在餐前服用含有600mg元素钙的碳酸钙片。
1.3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在刻度尺上标出0至10,使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由患者在标尺上标出疼痛级数,并给予分数,在治疗前、后的2、4个月进行疼痛的评分。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医院对所有患者进行BMD测量,在治疗前、后的10、20个月对腰椎、髋部BMD进行测定。并且同时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患者病情的变化等。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
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数据,较治疗前数值有所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3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出现4例肌痛、发热,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后缓解;治疗组出现5例胃肠道等反应,调整饮食后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任何新发骨折。
3.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伴随着骨痛、变矮、行动能力下降、骨折、致残、死亡等,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数据表明,从改善疼痛来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两种药物均可抑制患者体内的骨吸收,降低骨转化,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髋部、腰椎等BMD,并降低患者的疼痛。因治疗过程空腹口服较频繁,常伴有胃肠道刺激,患者依从性较差,可能会发生自行停药、漏服等现象,导致治疗效果降低;
如果不考虑患者依从性[2],两种药物的成本基本一样。在调查中,极大多数的患者表示更愿意选择12个月注射1次唑来膦酸。
因此综合各项数据、指标、因素,表明对治疗老年骨质疏症来说,唑来膦酸要比阿伦磷酸钠松更加适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王明礼.注射型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比较[治疗组].中国妇幼保健.2014,08(29):1283-1284.
[2]李雪轶.阿仑膦酸钠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治疗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