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结核有哪些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胸椎结核椎旁脓肿治疗方案
胸椎结核椎旁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对于患有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临
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手段。
药物治疗是治疗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的首要手段,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结核药物,以杀灭结核菌,阻止病情的进展。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脓肿和病变组织,恢复椎体的稳定性。
康复治疗则是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另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健康,保证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摄入,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总的来说,对于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同时关注患者的营养和心理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患者能够尽早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早日康复。
胸椎结核的概念胸椎结核是结核病(tuberculosis)引起的一种病变形态,是指在胸椎的骨组织中发生的结核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通常会导致椎体骨折和椎间盘脱出等严重的病变。
胸椎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椎间盘病变,其主要特点是在椎体中发现有干酪样坏死的结节,有时还可能伴随有椎体骨折和脊髓压迫等症状。
该病常常通过自然免疫力逐渐得到治愈。
据悉,胸椎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病变,这种细菌会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后循血液循环进入胸椎。
当结核杆菌侵入胸椎后,他们会引发一种炎症反应,从而破坏胸椎组织,导致草效时间较长的干酪样改变。
在患有结核病的人体内,胸椎结核的发生率大约为10-15%,是在肺结核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结核病变。
胸椎结核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多数患者都是在20-50岁之间。
此外,胸椎结核也会更普遍地在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胸椎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表现为胸骨或背部疼痛、胸椎后凸或侧弯、椎体凹陷、椎间盘脱出、神经根型病等。
同时,由于胸椎结核破坏了骨组织,常常会出现椎体前壁坍缩和后壁反弹的情况,可能导致脊柱侧弯,或者患者在特定位置发生疼痛。
在治疗过程之中,如果有其他并发症,可能还会出现脊柱畸形或膝关节炎等症状。
治疗胸椎结核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包括患病程度、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的性质等,进行具体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胸椎结核的主要手段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等。
保守疗法如床卧、体位矫正、高蛋白饮食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同时也可以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疗法适用于病变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抽髓、植骨、椎弓悬吊等,共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胸椎结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间盘病变,其预防和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
极其重要的是,对于患有肺结核和结核病的患者,应该高度关注胸椎结核的发生,并尽可能早地采取特定的疗法来治疗胸椎结核。
上胸椎结核手术方式的研究脊柱结核是一种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但上胸椎(T1-T4)结核发病率较低,报道较少,目前尚未形成一种权威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进展进行阐述。
标签:上胸椎;结核;手术方式上胸椎毗邻有心脏及大血管等重要脏器,显露时危险性较大,并且胸椎管较窄,髓外缓冲间隙小[1],易损伤脊髓。
目前,上胸椎结核的手术入路方式主要有[1-4]: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手术。
近年来微创手术得到发展。
现就目前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方式作一综述。
1 前路手术前路术式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传统手术,由Hodgson和Stock首先提出。
选择该术式的学者认为该入路能直视病变椎体,术野宽广,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内的坏死组织、脓肿,且不会破坏后柱结构,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减小晚期后凸畸形的程度。
但由于需要开胸或劈开胸骨,创伤大,不能直视脊髓,对于年老、营养状况差的患者不一定能耐受[5],且术中需单肺通气、对肺刺激大,术后易发生肺不张等并发症。
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手术,宋跃明[6]等人认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可充分显露上胸椎,可避开重要脏器,并发症少。
肖增明[7]等认为改良入路手术(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斜向内下经胸骨柄入路)不经胸腔,避免了胸腔重要脏器的损伤,脊柱稳定性不受影响,但该入路的结构复杂,手术中易损伤喉返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及胸导管等重要结构。
2 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前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仅能维持部分的脊柱稳定,有学者提出在前路手术基础上再行后路内固定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矫正后凸畸形是十分必要的。
Benlietal[8]认为,前路手术对于单节段病变的脊柱结核疗效明显。
而对于多节段病损者,应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此法能减少植骨滑脱、吸收等并發症[9]。
该术式能够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脊柱稳定性,但需两个切口,创伤大。
3 后路手术选择后路的学者认为该入路可避免损伤胸部重要器官,安全性有保障,内固定的使用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
胸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术、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4-27T11:04:56.9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保霞[导读]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胸椎结核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
张保霞(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53)【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骨均呈现骨性融合,疗效突出。
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
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胸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单钉棒固定术;疗效观察;分析【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039-02 临床中,胸椎结核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1],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病症之一。
通常情况下,胸椎结核患者由于骨质受到破坏,引起疼痛,易形成椎旁脓肿,再加上脊柱畸形,容易压迫神经,临床中很容易出现截瘫[2],并且一旦出现治疗不及时情况,将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3],因此,探讨胸椎结核治疗方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为突出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下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两种手术治疗胸椎结核临床分析
刘锐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8)003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胸椎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行经胸膜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经肋骨横突病灶清除植骨术.结果: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平均矫正角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有脊髓神经损害的患者,两种术式对其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效果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膜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具有手术视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等优点,是治疗胸椎结核较好的方法之一.
【总页数】4页(P378-380,383)
【作者】刘锐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广西南宁5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两种手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J], 吴小文;单升明;熊剑旭
2.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分别联合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析 [J], 黄岩石
3.两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1例临床分析 [J], 孙建平
4.两种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J], 周良群
5.两种颌间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J], 赵红波;南欣荣;支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椎结核治疗方法
胸椎结核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1. 抗结核药物治疗:使用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方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药物。
通常需要连续使用抗结核药物6-9个月以上,直至结核杆菌转阴,病情稳定。
2.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胸椎结核、脊柱畸形或脊柱不稳定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稳定脊柱结构,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需要合理休息、适当锻炼和保持良好的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经胸腔入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2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入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四联抗痨治疗2周以上;均应用经胸腔的手术入路,前路清除病灶、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继续抗痨12~18个月。
结果: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
5-3年,病灶无复发,植骨块5~7个月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移位和断裂。
结论经胸腔入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胸椎结核;一期植骨;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27-01结核感染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
胸椎结核是临床常见难治疾病,具有感染重、病程长、患者一般情况差、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且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处理比较棘手。
胸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也逐渐改进,从传统的脓肿引流、病灶清除,发展到现在的脓肿引流、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其中稳定脊柱节段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医学实践中得到共同的认同。
现总结去年我科治疗12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20~45(平均30。
4)岁;病程3个月~2年。
胸椎结核情况:病变节段为胸4~9椎体,单节段病变3例,双节段9例,不全瘫6例。
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2例,d级1例。
1.2 手术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应用四联抗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2周以上,局部制动,加强营养支持,术前患者体温正常或100 g/l。
常规备血。
1.2.2 手术方式:插双腔气管导管,经患侧入胸,取胸后外侧入路,切除病变节段肋骨1根,经肋床进胸;塌肺,显露病变椎体上下各一相邻椎体的侧前方,缝扎横过脓肿壁或椎体的血管,切开脓肿,吸除脓液,刮除干酪样物质、肉芽组织、残留椎间盘、死骨和病变性坏死组织,切除病变椎体及硬化骨达正常松质骨;椎管减压,显露受压段硬膜囊及神经根;将椎体撑开复位,恢复椎体正常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将肋骨修剪合适长度后植入,去除撑开器,置入合适长度钉棒系统固定。
全胸腔镜下治疗胸椎结核1例及文献回顾一、前言胸椎结核是骨柱结核的一种,脊椎结核是全身性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胸椎结核通常会形成椎前脓疡和脊旁脓疡,也可发生于后纵隔区或沿着肋间区至胸壁[1]。
其椎体病变由于血液循环紊乱和结核感染,导致椎体的骨性损害、坏死,造成干酪样变化、形成脓肿,椎体由于疾病变化和承重的原因而塌陷,导致脊椎弯曲,在腰背处可产生“驼峰”形状[2]。
因椎体塌陷、死骨、肉芽组织及脓肿的形成,会造成脊髓压迫或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瘫痪。
脊椎结核常见的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肿胀、强迫体位、畸形等,因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常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包括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3]。
2021年我院收治一例胸椎结核患者,在对比传统脊柱前入路手术方式和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后,成功行全胸腔镜下行“(胸7-10)结核病灶清除+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望能对胸椎结核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患者张某,男性,年龄48岁,因“间断胸背部疼痛3年,加重1月”入院。
胸部CT检查显示:胸椎7-10椎体有骨性破坏,考虑结核伴椎旁冷脓肿,并侵犯椎管、脊髓受压。
临床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后凸,椎旁肌轻微抽搐,沿胸腰段椎体棘突压痛,叩击痛,无放散,胸、腰椎部位运动均可,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胸测试、挺胸和腹部加压试验、腰背伸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肌力正常。
双侧膝关节反射、跟腱反射均正常,髌阵挛和踝阵挛阴性。
入院后完善血沉9mm/h,CRP19.9mg/L,行胸椎核磁检查提示:胸T7-10椎体结核,椎旁脓疡发生,主含T9/11椎体,伴有硬膜外脓疡,相应脊髓受压。
2 临床诊断综合临床症状和各种检查结果,进行了初步诊断:胸椎结核(胸7-8边缘型、胸9-10中央型)。
三、病情观察及临床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手术,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前采用HRZE方案进行1个月抗结核治疗,排除术后并发症,确定行全内镜(胸腔镜)下“胸7-10椎体结核病灶清除+脓肿清除+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一、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胸椎结核的治疗和其他部位的脊柱结核治疗一样,最关键的是抗结核药物治疗,应本着早期、适量、规则、联合、全程的原则。
手术的目的是减压脊髓,稳定脊柱,矫正后凸畸形和防止畸形加重。
由于胸廓的支持保护作用,胸椎的稳定性要好于颈椎和腰椎。
但由于胸椎管内脊髓对脓肿压迫的耐受性较腰椎管内的马尾神经差,所以对椎管减压的要求更高。
以上两个因素导致目前对于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
Nene等采用保守抗结核药物治疗了70例胸椎结核患者,44例伴有脓肿形成,其中硬膜外脓肿21例,伴有脊髓受压症状7例。
保守治疗指征为:(1)无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分级低于3级);(2)保守治疗期间神经损害症状无加重;(3)诊断明确;(4)后凸畸形<40°。
经过平均40个月的随访,98%(69/70)的患者保守治疗满意,没有残余不稳及神经症状,优良率74%。
23%有残余后凸畸形,但没有生物力学不稳。
认为绝大多数胸椎结核保守治疗有效,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Rajasekaran等的研究表明,胸椎结核后凸30°的患者,不采用有效的治疗,10年内后凸角会发展为50°~73°。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仅可以彻底地清除病灶,促进患者康复,还可以纠正后凸畸形并防止矫正角度丢失。
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为:伴有大的脓肿及死骨形成,后凸畸形>30°,伴有脊髓受压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
对于不全瘫或截瘫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二、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及其优缺点胸椎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灶部位、范围、患者的全身状况可以采用胸廓内胸膜外病灶清除术、经胸病灶清除术、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术、后路固定一期或二期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术,以及上胸段结核胸骨柄或胸骨劈开入路病灶清除术。
(一)经胸廓内胸膜外病灶清除术适应于全身状态或肺功能差,不易开胸手术者,病变位于T4~12。
胸椎结核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者:耿攀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0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5摘要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绝大多数源于肺结核。
目前微创手术作为针对胸椎结核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本文就胸椎结核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胸椎;结核;微创手术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绝大多数源于肺结核。
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最好发于腰椎,其次为胸椎。
目前针对胸椎结核的治疗方法可分为3大类:①药物治疗:因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主张疗程不得少于12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18~24个月。
②传统手术治疗:颈胸结合部前入路、经胸腔胸膜外入路、经胸腔入路、肋横突旁入路、后正中入路等。
③微创手术治疗: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治疗疗效好,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胸椎结核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胸椎结核微创治疗的概况胸椎结核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控制感染、矫正或预防脊柱畸形、清除病灶。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椎结核微创治疗开始逐渐应用于胸椎结核,也使得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胸椎结核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国内张西峰等总结了胸椎结核微创治疗适应证:①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及以下;②单纯椎体内结核;③无法耐受外科大手术;④合并轻度、可逆神经压迫症状;⑤开放手术后复发、窦道形成。
胸椎结核微创治疗的禁忌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伴严重心、肝、肾疾病,凝血功能不全者;②手术区严重胸膜粘连,各种原因所致气管、支气管严重畸形者;③合并椎管或脊柱其他病变者,如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瘤等;④年龄过大或过小,明显的精神障碍或者孕妇;⑤抗结核治疗无效,全身结核中毒症状重,伴严重贫血者;⑥不能耐受单肺通气者。
文章导读
胸椎结核这种疾病容易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上,在疾病早期的时候,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只有压迫的时候会有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肿胀,轻易不会出现疼痛,尤其是脊柱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这时候就会大大影响正常生活了,那么胸椎结核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1.支持疗法
注意休息、营养,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平时多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严格卧床休息。
有贫血者可给补血药,重度贫血或反复发热不退的可间断性输给少量新鲜血。
混合感染的急性期可给以抗生素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
目前以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为第一线药物。
尤以异烟肼与利福平为首选药物。
为了提高疗效和防止长期单味抗结核药物所产生的耐药性,故目前都主张联合用药。
异烟肼成人剂量为每日300mg,分3次口服,或早晨一次顿服。
由于骨关节结核病灶处血供差,药物渗入慢,因此用药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主张口服异烟肼2年。
利福平的成人剂量为450mg早晨一次顿服。
利福平对肝有毒性作用,于用药3个月后即应检查肝功能,视肝功能的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利用利福平。
一般应用利福平的时间为3个月。
乙胺丁醇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它渗透至病灶的能力比较强,成人剂量为750mg一次顿服。
乙胺丁醇偶见有视神经损害。
一般主张异烟肼+利福平,或异烟肼+乙胺丁醇。
严重患者可以三种药物同时应用。
结核病全身症状明显,发热不退者可用对氨基水杨酸钠或阿米卡星静脉注射。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剂量为每日12g,避光静脉注射;阿米卡星剂量为每日1g。
因为都有毒性反应,静脉用药应控制在2周以内。
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都会逐渐减轻。
3.局部制动
4.手术治疗
手术有三种类型:①切开排脓:寒性脓肿广泛流注出现了继发性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不能耐受病灶清除术时可作切开排脓挽救生命。
②病灶清除术:术后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与局部制动仍不容忽视。
③矫形手术:纠正脊柱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