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学教程 03第三章水资源的形成及转化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620.00 KB
- 文档页数:23
2). 空间上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相似性•特殊性例如,在同一地区,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的洪水过程便不相同。
又如,在相同气候状况下,岩溶地区河流与非岩溶地区河流的水文规律也很不相同。
3. 水文学与水资源的关系水文现象与水资源的分布、储量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例如,河川径流量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学变量,而一个地区的河川径流量常被用作该地区地表水资源量甚至水资源总量的度量指标。
又如,河川基流量是另一重要的水文学变量,其常被视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具备一定的水文学知识对于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水文⏹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Journal of Hydrology书籍:⏹ 1. 邓绶林主编. 普通水文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 胡方荣, 候宇光. 水文学原理(一).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5.⏹ 3. 黄锡荃主编. 水文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 A. K. Biswas, 1970. History of Hydrology,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5. W. Viessman JR, G.L. Lewis, J. W. Knapp, 1989. Introduction to Hydrology (Third Editi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New York⏹ 6. T. Davie, 2002. Fundamentals of Hydrology, Routledge, New York。
《水资源》说课稿《水资源》说课稿1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资源》。
我将按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五个环节去说课。
(教师过渡: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资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既与前面所学的气候、河流等知识紧密联系,又是下面学习交通、农业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及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水资源的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节水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过渡:为了能充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其次我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看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师过渡: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接着我说说学法。
)三、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学会合作探究等。
(教师过渡:下面我重点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下面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猜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
同学们都说是水,这说明水对人类非常重要,从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水体的比例”。
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接着提问: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通过上述分析学生知道了水是宝贵的资源。
3、接下来出示漫画:“水危机”。
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水资源性质: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工程措施可以利用的水,且水质应符合人类利用的要求;水资源是大气降水补给的地表、地下产水量;水资源是可以通过水循环得到恢复和更新的资源。
对某一流域或局部地区而言:广义水资源就是大气降水。
地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是其三大主要组成部分。
狭义水资源就是河川径流。
包括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有限性世界水资源的概况: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世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当前世界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干旱缺水(水少了);洪涝灾害(水多了);水环境恶化(水脏了)我国水问题出现的根源:自然因素(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人们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为水立法;有偿使用或提高水价;节约用水整治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控制人口数量;节约用水整治污染;3R原则——REDUCE、RECYCLE、REUSE(减污、循环、再用)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水资源紧缺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水资源问题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水循环(water cycle),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可分解为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入渗、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整个水循环过程既无开始也无结尾,是连续的、永无止境的。
《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使用教材:《水资源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左其亭、窦明、马军霞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第一章水资源学概论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讨论水资源学的概念与学科体系。
分析水资源学与水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从中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由于自然原因给人们用水带来的困难,并论证采取跨流域(或区域)调水、兴建水库的必要性。
人类主要面临哪些水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第三章水资源形成及转化关系叙述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
从水循环过程来分析水资源特点。
以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地区为例,分析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
简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水资源利用分析各用水部门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协调或解决这些矛盾?分析生态用水的重要性,论述如何保证生态用水?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分析,该如何做好水资源工作?第五章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例,搜索相关资料,建立该区域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简述一个闭合流域的水资源转化模型。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选择一个小河流,搜索相关资料,计算该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简要介绍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水资源价值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结合某地区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简述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模型及应用。
综述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和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方法。
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模型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水资源评价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某河道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如下:DO浓度为8.5mg/L;CODMn 浓度为6.38mg/L;氨氮浓度为1.13mg/L;镉浓度为0.005mg/L;氟化物浓度为 1.0mg/L;石油类浓度为0.02mg/L;总磷浓度为0.25mg/L。
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3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分解细化如下: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办法。
5.通过认识我国水资源国情以及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1.推测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身边说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大量事实材料,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教师重在方法引领,点点拨评价和思维整理。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知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一个思维发散游戏。
看了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水是生命的源泉,它用途广泛却数量有限。
如果缺少这种极其宝贵的资源,人类的生活、生产就不可能继续。
结合这些图片、资料,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时空分布不均图一: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按水资源总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和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大国相比,中国人均水资源是巴西的1/16, 俄罗斯的1/10,加拿大的1/50,美国的1/5,印度尼西亚的1/7。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之后。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了解水资源“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的分布特点。
2.了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能够联系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以及夏季风的进退理解对此的影响。
3.知道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及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水资源供需现状、长江黄河某河段径流量逐月变化示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示意图很清楚的显示了南水北调及其他调水工程,边读图,边看资料,了解我国重大的项目发展情况;中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及相关表格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兴修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这个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家乡的水资源实际状况,进行乡土教育,融合新课程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的理念;2、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难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教学突破配合相关地图资料,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解决方案。
可以课前布置同学搜集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信息,在课上做信息交流。
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怎样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每一滴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南水北调及其他跨流域工程的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搜集一些跨流域调水、我国主要水利枢纽等的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教学步骤本节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求知欲。
2.引导学生说出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
2.联系降水的分布、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看水资源供需现状图学习。
3.引导学生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3.分析长江黄河某河段径流量逐月变化图,结合夏季风进退理解。
水资源经济学绪论水资源经济学 1一、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1(一)什么是经济学 1(二)水资源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性质 1二、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3(一)水资源配置的制度环境研究 3(二)水资源价值的增损与转移规律研究(三)水资源供给规律研究(四)水资源需求规律研究(五)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六)水资源项目经济可行性评判研究三、国内外水资源经济学研究动向 4第一章水资源需求系统9第一节用水概念与用水类型 9一、用水概念 9二、用水类型 9第二节用水计量与汇总 11一、用水计量与估量 11二、用水量汇总 12第三节用水阻碍因素概述 13一、用户规模的阻碍因素 13(一)人口 13(二)城镇人口 14(三)浇灌面积 14(四)火电装机容量 14(五)工业产值 14二、用水定额的阻碍因素 14(一)家庭生活用水定额的阻碍因素 14(二)公共用水定额的阻碍因素 15(三)浇灌用水定额的阻碍因素 15(四)工业用水定额的阻碍因素 16第四节水需要与水需求 16一、概念 16二、水需要与水需求的区别 16三、水需求预测偏大的缘故分析 17四、水资源需求预测与治理的对象——有效需求 19第二章水资源供给系统 21第一节水的自然供给 21一、地球上的水 21二、水循环 21三、水平稳及其要素 23四、水循环的时空转变 25第二节水的社会供给 26一、供水系统的组成 26二、常规取水工程类型 27第三节超级规水资源的供给 29一、雨水供给 29二、污水回用与中水利用 31三、陆地咸水利用 33四、海水利用 34第三章水资源配置概述 37第一节水资源供需平稳约束 37一、供水量与用水量的平稳 37二、资源量与消耗量的平稳 37(一)消耗项及其与水资源的平稳 37(二)非人类用水消耗 39三、人类耗水量与人类可利用量的平稳 39四、生态耗水与生态需水的平稳要求 39第二节用水时空冲突 40一、用水的时刻冲突 40(一)用水与水资源的时刻分派不一致40(二)不同类型用水的时刻冲突 40二、用水空间冲突 40(一)用水与水资源的空间冲突 40(二)不同类型用水的空间冲突 41第三节缺水的含义与成因 41一、自然界的缺水与人类社会的缺水 41二、依如实际需要概念的缺水 42三、经济学的缺水概念 42(一)水资源稀缺与缺水的区别 42(二)水价自由浮动条件下不存在缺水问题 43(三)水价管制下的供需失衡 44第四节水资源配置的历史进展 45一、什么是水资源配置 45二、水资源配置机制 45三、历史上水的分派 45(一)暴力 46(二)民间传统与乡规民约 47(三)政府 47四、现代社会的水资源配置:市场与政府及社会参与的结合 49(一)水资源的政府配置 49(二)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50(三)水资源配置的社会参与50(四)政府、市场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501、政府调剂与市场调剂的经济学争辩 502、水资源配置的政府调剂、市场调剂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50第五节水资源优化配置 52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与原那么 52(一)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 52(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那么 521、可持续进展原那么 522、社会公平原那么 533、经济高效原那么 53(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与气宇 53二、水资源配置的制度优化 53(一)制度优化的含义 53(二)什么是最优的水资源配置制度 53三、水资源配置的运筹学优化 55(一)运筹学优化的含义 55(二)运筹学优化的意义 551、传播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观念 552、为单个用户提供可行的内部优化方案553、通过优化方案发觉实际水资源配置中的矛盾,为改革提供依据 554、增进大系统多目标优化理论与方式的探讨 555、对其他资源分派问题具有必然的参考价值 56第四章水市场的基础——水权 59第一节水资源价值 59一、水资源价值意义与内涵 59二、水资源价值理论基础 60(一)劳动价值论 61(二)效用价值论 61三、水资源价值模型评述 62(一)影子价钱模型 62(二)边际机遇本钱模型 63(三)供求定价模型 64四、水资源价值的实现 65(一)将水资源作为资产能够实现价值66(二)水资源产权界定是水资源价值实现的前提 66第二节水权——水资源市场的基础 67一、产权概述 67二、水权大体概念及其特点 68(一)水权大体概念 68(二)水权的大体特点 691、水权的非排他性 702、水权分离性 703、水权的外部性 704、水权交易的不平稳性 70三、水权对水资源配置的阻碍 70(一)水权清楚增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70(二)水权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71(三)水权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爱惜的鼓励 71四、水权界定 71(一)水权界定的大体原那么 711、可持续利用原那么 722、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那么 723、市场导向原那么 72(二)水权界定的理论模型 72五、水权初始获取 73(一)水资源所有权公有 73(二)水资源所有权私有 74第三节我国水权现状主其改革探讨 75一、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75(一)所有权的虚置致使流域水资源不合理配置 75(二)利用权的非排他性致使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重 76(三)水权交易不健全致使缺乏节水的进一步鼓励机制 76二、水权改革探讨——扩大化的水资源利用权 76第五章水市场的形成及特点 80第一节水市场概述 80一、水市场的内涵 80二、成立水市场的必要性 80(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立为水资源市场的成立提供了背景 80(二)成立水资源市场是可持续发燕尾服的需要 81(三)成立水资源市场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加重的必然产物 81三、水市场是准市场 81四、水市场分类 81五、水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82(一)水资源价值观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82(二)水资源价值计算尚没有科学的方法82(三)保护水资源市场运行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83第二节水市场的形成 83一、水市场的前提——水的需求与供给 83(一)水资源需求 83(二)水资源供给 841、供水来源 842、水供给的特性 843、形成有效供给 84二、成立水市场的基础 84(一)成立水市场的理论基础 85(二)合理地确信水资源价钱 851、水价是一个体系 852、水价的组成 853、承载力水价 86(三)水资源市场交易原那么 861、持续性原那么 872、整体效益原那么 873、补偿性原那么 874、经受性原那么 87(四)成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87三、水市场建设途径 88(一)明晰水权 88(二)科学合理配置初始水权 89(三)标准水市场交易 89四、咱们现时期水市场形成的阻力 90第三节水市场的特点 91一、水市场的垄断性与广漠性 91二、水市场的双重性 91三、水市场时空分异性 91四、水市场失效性 92五、水市场交易所有权恒定性 92第四节水市场的调控 92一、调控的必要性 92二、调控的方式 92三、具体调控方式 93(一)成立基于平等参与的全流域地址政治民主协商制度 93(二)成立合理的水资源补偿机制 93(三)大力进展节水技术宣传节水观念93(四)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普遍发布水文资料 94(五)成立各类形式的用水组织,踊跃鼓舞基层用户普遍参与 94第五节水市场的实践 94一、国内水市场实践案例 95(一)浙江东阳—义乌水交易案例 95(二)漳河跨省调水实践案例 95二、国外水市场实践概述 96(一)世界银行对水市场的总结 96(二)部份国家水市场实践 97第六章水价的形成 100第一节水资源的价钱 100一、资源价钱理论 100(一)李嘉图的地租论 100(二)马克思的地租论 101(三)萨缪尔森的地租论 101二、资源定价理论 102三、水资源价钱组成及计算方式 105(一)水资源价钱组成 1051、水资源地租本金化价钱的组成 1052、水资源前期和现状投入的补偿费用组成105(二)水资源价钱计算方式 1061、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愿付价钱 1062、供水系统的边际费用C 1063、探明水资源价钱P 107(三)单位水资源量前期基础工作费用的计算方式 107(四)修养和爱惜水源而限制本地经济进展的补偿费用 107(五)单位水资源量现行治理费用计算方式 109(六)单位供水量的资源本钱核算 109第二节水价的工程本钱及计算方式 109一、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109(一)水利工程投资核算 109(二)水利工程投资供水分摊 109(三)水利工程固定资产形成 110(四)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折旧 1111、直线折旧法 1112、加速折旧法 112二、供水工程大修理费用核算 113三、供水工程年运行费用核算 113四、供水的利润与税金的确信 113(一)供水的利润 113(二)供水的税金 114五、供水工程单位供水量的工程本钱核算114第三节水价的环境本钱及计算方式 114一、供水工程取水造成环境损失的补偿费用计算方式 115二、供水工程的环境本钱内部化计算方式116(一)外部本钱的评估 1161、直接市场法 1162、替代市场法 1173、调查评判法 117(二)供水工程的环境本钱内部化计算方式 118三、污水治理工程本钱计算方式 118四、单位供水量的环境本钱核算盘 118第四节水价制定的阻碍因素分析 118一、自然因素分析 119(一)水资源的丰缺程度 1191、资源本钱的转变 1192、地域间差价和季节差价的转变 119(二)水资源质量的好坏 119二、社会因素分析 120(一)社会经济进展水平 120(二)用水户经受能力 121(三)政策因素 121(四)环境爱惜对水价的阻碍 121三、工程技术因素 121第五节水价制定原那么 122一、可持续进展原那么 122二、效率原那么 123三、本钱回收和合理利润原那么 123四、用水户经受能力原那么 124五、区域定价原那么 124(一)时刻价值和地域不同原那么124(二)同区域统一水价原那么 124(三)特殊情形单独定价原那么 124第七章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127第一节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127一、理想状况下的水资源市场配置 127(一)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大体假设 127(二)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大体目标 127(三)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大体进程 128二、水市场失灵与干与 129(一)公平与效率的难题 129(二)水市场的另类失灵及其解决 130第二节水价调剂水资源供需 131一、水价再熟悉 131二、水权价钱与区域间水资源配置 132三、水价与水商品供需 134(一)阶梯水价 134(二)阶梯式水资源费下水价调整 135(三)阶梯水价的确信及其对水资源需求的调剂作用 135第三节供水垄断与反垄断 136一、供水行业的大体特点 136(一)供水来源单一,易受自然环境阻碍136(二)供水企业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 136(三)供水行业存在着高度垄断性 136二、供水垄断及其后果 137(一)供水垄断致使供水企业缺乏效率,造成水资源在供水环节的浪费问题显现 137(二)供水垄断致使供水企业追求垄断利润,并可能致使水价太高 137(三)供水垄断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进展产生负面阻碍 138(四)现行水治理体制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138三、供水垄断的应付方法 138(一)水治理体制改革 138(二)政企分开、市场竞争 139(三)价钱管治,避免垄断高价 139第八章水资源微观需求规律 143第一节概述 143一、水资源微观需求规律宾含义 143(一)水资源需求 143(二)水资源微观需求规律 143二、水资源微观需求规律的数学表达 143(一)水资源微观需求数学模型 1431、多变量线性统计模型 1442、多变量非线性统计模型 144(二)水需求的价钱弹性 1441、弹性的概念 1442、不同需求函数的价钱弹性 145第二节工业需求规律 146一、概述 146二、企业特性对工业企业用水的阻碍 147三、政府用水治理对工业企业用水的阻碍148四、水价与工业用水需求的关系 148五、环境爱惜政策对工业用水需求的阻碍152第三节农业浇灌的需水规律 152一、概述 152二、自然因素对农业浇灌用水的阻碍 153三、作物因素对农业浇灌用水的阻碍 153(一)作物种类 153(二)作物品种 154四、浇灌因素对农业浇灌用水的阻碍 154五、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浇灌用水的阻碍154(一)水价 154(二)农人收入水平 155第四节家庭生活需水规律 155一、概述 155二、人口因素对家庭用水的阻碍 155三、用水设施对家庭用水的阻碍 1561、住房类型的阻碍 1562、住房面积的阻碍 1573、马桶的阻碍 1574、洗衣机的阻碍 1575、洗浴设备的阻碍 157四、阻碍家庭用水的自然因素 157五、阻碍家庭用水的经济因素 157第五节公共用水规律 159一、概述 159二、市政用水 160三、商业用水 161四、用水治理、节水观念对公共用水的阻碍162第九章水资源宏观需求规律 164第一节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用水的关系164一、产业结构与产业分类 164二、产业结构升级规律 165三、产业结构升级的节水效应 166第二节用水经济增加弹性的下降规律170一、用水经济增加弹性概念 170二、用水经济增加弹性的下降规律 170三、用水经济增加弹性下降的缘故 172第三节用水库兹涅茨曲线 172一、库兹涅茨曲线 173二、工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 173(一)存在由升转降的转折点 173(二)转折的条件 174(三)用水下降的成因分析 176三、生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 176四、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 176第四节人口转变与城市化对用水的阻碍178一、人口转变论 178二、中国的人口转变与人口顶峰年 179三、中国的人口转变对用水的阻碍 181四、城市化趋势及其对用水的阻碍 181第十章生态需水与水资源承载力 184第一节生态需水 184一、不同口径的生态需水 184(一)需警惕对待的生态需水概念 184(二)径流口径生态需水 186二、生态需水计算方式 187(一)降水口径天然生态需水计算方式1871、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 1872、降水口径河道外天然生态需水计算 188(二)径流口径天然生态需水计算方式1891、径流口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 1892、径流口径河道外天然生态需水计算 189第二节水资源可利用量 189一、原有概念及其局限性 190二、考虑可持续进展要求和水权约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191三、总水资源量的分派去向与平稳关系192(一)总水资源量的平稳 192(二)内流盆地的特殊性 194第三节水资源承载力 194一、水资源承载力的含义 194(一)承载力概念的进展 194(二)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196二、水资源承载力理论 196(一)关键限制因子论 196(二)流域单元论 196(三)相对论 197(四)动态论 197三、水资源承载力估算的方式与模型 197(一)水资源承载力估算模型 197(二)水资源承载力谱系图 198四、水资源是不是超载的判定 199(一)水资源超载的现象 199(二)水资源超载的缘故 199(三)水资源是不是超载的评判指标 200五、水资源承载力对水资源需求的限制200(一)水资源承载力对水资源需求的限制200(二)水资源承载力的政策含义 2001、适水进展原那么 2002、预防原那么 2013、提高用水效率的重要性 201第十一章本钱效益分析概述 205第一节本钱效益分的概念与进展历史 205一、概念 205(一)社会本钱效益分析 2051、经济评判 2052、社会评判 205(二)财务本钱效益分析 2061、投资获利性分析 206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2063、资金流动性分析 206(三)社会本钱效益分析与财务本钱效益分析的区别 2061、评判角度不同 2062、评判标准不同 2063、评判范围不同 2074、对外部性的处置不同 2075、采纳的参数尤其是价钱参数不同207二、本钱效益分析进展历史的回忆 207第二节本钱效益分析的功能与目的 209一、本钱效益分析的功能 209二、本钱效益分的目的 210(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10(二)减少决策盲目性,增进决策科学化210(三)为不同方案的讨论、比选提供规那么 210第三节本钱效益分析的福利经济学基础211一、福利经济学 211二、个人偏好、经济价值与个人福利 214三、社会福利及其气宇 215第四节本钱效益分析的优缺点216一、本钱效益分析的优势 216(一)科学性 216(二)标准性 216(三)透明性 216(四)可比性 216(五)便于发觉资料或工作的欠缺 216二、本钱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216(一)个人偏好等大体假设的局限性 216(二)不是所有福利要素都容易价值化217(三)公平问题及其补救 217第十二章本钱效益计算与项目可行性评判219第一节资金的时刻价值 219一、资金的时刻价值与利率 219(一)资金的时刻价值 219(二)利率 2201、社会平均利润率 220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2203、物价水平 2204、国际利率水平 2215、国家调剂经济的需要 2216、法律、历史和传统因素 221二、资金现值、终值及其折现 221(一)资金现值与折现 221(二)资金终值 222(三)假设干经常使用资金折算系数 223第二节项目本钱 223一、项目与投资 223(一)项目及其寿命的概念 2231、建设前时期 2232、项目建设时期 2243、运行期 224(二)投资 2241、依照投资主体分类 2242、依照项目或方案之间的关系分类 2253、按时刻划分 225(三)静态总投资与动态总投资 225二、本钱概念 225三、本钱分类 226(一)理论本钱与实际本钱 226(二)显本钱与隐本钱 226(三)平均本钱与边际本钱 226(四)固定本钱和可变本钱 227(五)完全本钱、内部本钱与外部本钱227(六)相关本钱与非相关本钱 228四、初始投资、运行费与总本钱 228(一)初始投资、折旧费与固定资产残值2281、初始投资包括的项目 2282、折旧费与固定资产残值 228(二)运行费 229第三节项目效益 229一、效益概念 229(一)效益---福利 229(二)效益---收益、收入 2301、经济学上的收益概念 2302、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 2303、两种收益概念的比较 231(三)效益与效率 232(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二、效益的核算 233(一)经济效益的核算 233(二)社会效益的核算 233(三)生态效益的核算 2341、直接市场法 2342、替代性市场法 2353、意愿调查评判法 235第四节会计利润、现金流与本钱效益流237一、会计利润分析 237二、财务现金流分析 237(一)现金流量 237(二)现金流量图 238(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2381、现金流量表 238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239(四)现金流分析与利润分析的区别 239三、本钱效益流 240第五节经济评判方式与指标 240一、项目决策程序与方案比较的前提 240(一)项目决策程序 240(二)方案比较的前提 241二、经济评判方式与指标 241(一)现值法 241(二)终值法(以后值法) 242(三)年值法 242(四)益本比 242(五)内部收益率 243三、错误的评判方式或错误的方式应用245(一)经济评判的静态方式 2451、投资回收期法 2452、简单收益率法 2463、追加(或差额)投资回收期及收益率 246(二)方式的错误应用 2461、益本例如式必需采纳增量分析 2472、内部收益率方式必需采纳增量分析 248第十三章水资源本钱效益分析 250第一节水资源本钱效益有关概念 250一、内部本钱与外部本钱、会计本钱与机遇本钱 250(一)内部本钱与外部本钱、厂家(用户)本钱与社会本钱 250(二)会计本钱与机遇本钱 251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环节与本钱效益 251三、供用水本钱 252(一)供水本钱 252(二)用水本钱 253四、供用水效益 253(一)供水效益 253(二)用水效益 253五、各类供用水本钱、用水效益间的彼此关系 254(一)供用水者本钱与社会本钱 254(二)供水本钱与供水效益、用水本钱与用水效益的关系 254(三)供水本钱与用水本钱的关系254(四)供水效益与用水效益的关系254第二节供水本钱计(核)算 255一、供水本钱计算项目 255二、中国现行待建供水工程本钱计算标准257(一)水利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判的费用计算 258(二)水利建设项目财务评判的财务支出核算 258三、中国现行已建供水工程供水生产本钱核算方式 259(一)本钱核算项目 259(二)本钱核算方式 260四、关于供水本钱计算的假设干讨论 261(一)现行标准需增加的项目 262(二)实际计算中易被低估的项目 262(三)实际计算中可能被高估的项目 262五、用水本钱与废水处置本钱、污染损失263(一)用水本钱包括的项目 263(二)废水污染损失估算 263一、废水污染损失的传播途径 263二、废水污染损失的项目划分 2633、废水污染损失估算的一样理论 2654、废水污染损失调查评估 266第三节供用水效益估算 268一、供用水效益分析概述 268(一)供用水效益组成 268(二)供水用效益计算原那么 268一、明确效益计算的基准------增量分析原那么 269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不能重复计算 269(三)供用水效益的降水丰枯阻碍与连年平均效益计算 269二、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用水的效益分析269(一)浇灌用水效益 269(二)工业用水效益 271三、作为生活资料的生活用水的效益分析273(一)城镇生活用水效益 273(二)乡村生活用水效益 273四、作为公共物品的生态用水的效益分析273(一)生态用水的价值尺度 273(二)生态用水的效益估算 274第十四章水资源项目评判 276第一节水资源项目及其评判 276一、水资源项目 276二、项目可行性研究 276(一)什么是可行性研究 276(二)何时进行可行性研究 276(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277(四)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77(五)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要求277三、水资源项目可行性评判的要紧内容 278(一)项目必要性评判 278(二)项目技术可行性评判 278(三)项目经济可行性评判 278(四)项目环境阻碍评判 278(五)项目社会评判 278(六)项目风险评判 279(七)项目前评估与项目后评估 279第二节实现水资源供需平稳项目的可行性评判 279一、科学预测水资源需求 279二、找出实现水资源供需平稳的所有替代方案 279三、科学估算每一个替代方案的本钱和效益281四、替代方案的经济可行性评判 281第三节以往水资源项目评判的体会与教训282一、一些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水资源项目282(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282(二)“引大入秦”水利工程 285(三)“引滦入津”调水工程 285(四)“引黄济青”工程 286(五)“盐环定扬黄”工程 287(六)“引黄入晋”工程 288二、水资源项目计划指标难以实现的缘故分析 290(一)对自然规律把握不够 290(二)配套工程滞后妨碍了主体工程效益的发挥 290(三)水费制度改革引发对工程的需求发生转变 290(四)昂贵的供水本钱和价钱使有效需求不足 291(五)移民处置不妥对工程整体效益的阻碍292三、水资源项目论证的进展方向 293(一)普遍听取各方意见,科学决策 293(二)改革和完善项目可行性论证制度 293(三)科学把握水资源需求,为工程提供科学的计划依据 293(四)保证投资及本钱核算的真实靠得住293(五)重视非水行政部门主管范围的替代方案 293(六)保证配套工程投资与主体工程同时落实 294(七)完善水资源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行体制 294第十五章水资源治理概述 299第一节治理概念与治理思想的进展 299一、治理的概念 299二、治理思想的进展时期 300(一)初期治理思想时期 300(二)古曲科学治理思想时期 301(三)人群关系论与行为科学理论 302(四)现代治理思想 305第二节水资源治理概念与系统组成 307一、水资源治理概念 307二、水资源治理系统组成 308三、水资源治理是不是为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 309第三节水资源治理的内容与类型 310一、水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循环环节及相应的治理内容划分 310二、依照水事活动的不同功能划分的水资源治理内容价系 311三、依照从事治理的组织的性质划分的水资源治理类型 312(一)政府组织的水资源治理 312(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水资源治理313(三)非政府组织的水资源治理参与313(四)企业水资源治理 313(五)家庭水资源治理 313四、水资源治理内容的其他分类 313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水资源治理行业分类 314第四节水资源治理的指导思想与方式 314一、水资源治理的指导思想 314(一)“以人为本” 314(二)可持续进展 314(三)公平与效率的平稳 315(四)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治理效率 315二、水资源治理方式 316(一)治理学的治理方式 316(二)水资源治理方式 316第十六章水资源供给治理 318第一节供水治理体制 318。
水资源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问题与水资源的重要性二、水生存与水经济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土地与水源生活用水:城市人均用水量中国为每天为90升,中小城市50-70,深圳市为400,农村人均用水15-40;欧美500升,最高为600升。
工业用水:在中国,每万元工业产值需水300-800立方米生产用水,吨钢18-25,汽车40-50,吨纸130-160,吨维生素36万火电发电60万kw的电厂用水2945-3926立方米/小时农业用水:1kg玉米600-800kg,1kg水稻800-1200kg,1kg皮棉5000kg四、水与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创造者;❖水是气候环境的调节器;❖水是地球表面的“雕塑家”;❖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工业血液;❖水是能源与交通的重要载体;概括: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第二节水资源学的内涵与主要内容一、水资源的基本含义❖自然属性——自然界天然存在,受自然界因素主要控制,参与自然界循环与平衡的重要因子。
-------我们不能违背其自然规律。
❖可利用性——水的类型多,水的用途广泛,要求不一,淡水、微咸水、中咸水、咸水、肥水;各种形态,气、固、液;赋存类型,地下水,地表水等。
-----只有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
❖数量与质量兼顾性——在数量上要足够,在质量上满足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时变性——是否是水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技术条件,今天认为或不能作为的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水资源。
二、能够作为水资源的基本要求❖按需要能够稳定(数量上与质量上提供);❖这个水量有可靠的来源,通过自然界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与补充;❖这个水量及水质可以通过人工来控制。
综上所述,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狭义上讲,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以江河、湖泊为代表的地表水和以地下水的淡水为主);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可以称为水资源(包括天上的雨雪、河湖中的水体、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土壤水、冰川、海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