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学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910.00 KB
- 文档页数:14
《水资源学》教学大纲“水文学与水资源”水资源规划方向专业必修课第一章水资源学概述第一节水资源学的涵义第二节水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水资源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五节水资源学的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第六节水资源学的科学基础第七节水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水资源学和水文学的关系二、水资源和水利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的全球和区域分布第一节世界的水资源一、地球水圈及全球储量二、全球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三、水储量、水文循环和水资源量第二节世界各大洲水资源第三节世界各国水资源第四节中国的水资源一、中国的自然条件特点与水资源二、中国的河流、湖泊和冰川三、河川径流量四、地下水量五、水资源总量六、河川径流水质七、水能资源八、内河水运资源九、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第三章水资源、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第二节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一、农业活动的影响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三、人口增长的影响四、水利工程及湖泊围垦的影响第三节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一、气候的自然波动二、全球变化的影响三、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第五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变第四章水资源价值第一节水资源价值及其内涵一、水资源价值论(一)劳动价值论(二)边际效用价值论(三)存在价值或非使用价值(四)其他理论二、水资源价值的内涵(一)稀缺性(二)资源产权(三)劳动价值第二节水资源核算一、国内外水资源核算研究概论二、中国水资源核算系统(一)地表水资源实物帐户(二)地表水资源水质帐户三、地表水资源核算的基本原则一、水价的制定(一)水价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水价实施种类和水费征收(三)水价制定原则1.公平性和平等性原则2.水资源高效配置原则3.成本回收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四)水价制定方法1.边际成本定价2.计划定价3.成本核算二、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制定方法——边际机会成本定价及全成本定价(一)边际机会成本定价(二)全成本定价三、影响水价的因素四、水资源成本和水资源费第五章水资源评价第一节水资源评价的发展及意义第二节水资源基础评价一、各类资料的收集及初步整理二、各类水文循环要素的分析计算及图表化三、水资源量的计算四、水资源自然特点分析第三节水资源利用评价一、水资源各种功能的调查分析二、水资源开发程度调查分析三、可利用水量分析和工程可供水量四、水的供需分析第四节水环境评价一、水质评价二、水在环境中的作用三、水环境评价标准四、水环境评价方法第五节解决水资源供需关系的科学途径第六章水资源规划第一节水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其技术进展一、水资源规划的任务二、20世纪水资源规划技术的发展第二节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理论一、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一)水文学基础(二)经济学基础(三)工程学基础(四)环境学基础(五)运筹学基础二、水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二)水资源规划中的基本关系1.扩大再生产机制、积累与消费关系2.调入调出关系3.投入产出的约束关系4.水污染与治理的关系5.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6.绿洲生态维护(三)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四)与国土规划的关系(五)与红河流域规划的关系(六)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1.与防洪规划的关系2.与治涝规划的关系3.与灌溉规划的关系4.与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的关系5.与水力发电规划的关系6.与航运规划的关系7.与水土保持规划的关系8.与水质保护规划的关系(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系(八)与全球变化影响的关系第三节水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原则(二)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三)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办事的原则(四)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六)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第四节水资源规划目标及方法要点一、水资源规划目标二、规划方法要点(一)以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演变为出发点(二)以流域为对象的整体研究(三)以水循环为基础的现状整体评价(四)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总体规划模型体系(五)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多层次多目标群决策方法(六)市场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模式(七)反映需求管理政策选择的需要预测方法(八)基于环境和生态需水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定(九)长系列调节确定工程可供水量(十)基于边际成本替代的工程可供水量分析(十一)数学模型与水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十二)数字化流域建设(十三)数据协调方式三、规划分区与规划水平年(二)规划水平年四、基本资料统计口径五、国民经济用水六、水资源及有关因素变化分析(一)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变化(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地表植被变化(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对补给入渗特性改变的影响(五)流域四水转化关系变化(六)气候变化影响(七)未来水资源数量、质量变化趋势(八)未来四水转化关系变化趋势七、未来四水转化关系变化趋势(一)水利工程系统(二)供水能力(三)工程系统效率(四)现状年供水分析(五)现状年用水分析(六)现代年耗水分析(七)迄今供用水变化分析(八)现状水平年供需分析1.江河湖泊水质评价2.水生态环境评价第五节水的供需预测综合分析一、用水定额调查核定与节水潜力分析(一)建立用水定额(二)改善用水管理二、需水预测(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二)需水预测原则与方法1.生活需水预测2.工业需水预测3.农业灌溉需水预测4.林、牧、渔业需水量预测5.河北道内用水预测6.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预测7.其他预测三、供水预测(一)供水工程的安排(二)地表供水量的调节计算(三)地下水可供水量计算(四)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和总可供水水量(五)进一步挖掘供水工程的潜力四、水资源供需综合分析与对策(一)综合分析(二)对策与措施第六节规划方案的制定一、水资源规划方案设置的总体思路二、各方案的投资估算及安排三、规划成果要求(一)总要求(二)几个关系第七章水资源问题的决策第一节水资源决策问题的特点一、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问题决策二、区域水资源决策中的多目标问题三、水资源问题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四、水资源规划决策机构中的利益冲突第二节水资源规划决策问题的描述一、水资源决策的基础与主要内容二、水资源决策问题的基本描述(一)宏观经济分区(二)水资源利用分区(三)水资源规划决策机构问题的结构(四)经济结构(五)人口结构(六)水资源工程(七)决策变量三、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决策模型(一)宏观经济模型(二)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三)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四)主要模型间的关系第三节决策支持系统一、面向问题的设计原则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交互工作方式三、决策问题的层次性描述四、优化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五、多目标群决策的决策模式六、基于宏观经济的水工程评价七、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构成第四节水资源问题决策的决策方法一、IHGMOA的总体途径二、IHGMOA的交互式收敛结构三、单目标分析四、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五、将多决策者问题归结为单决策者问题六、将多层次决策归结为单层次决策问题第五节本章小结第八章水环境保护第一节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一)水体的污染(二)水文特征的改变(三)海水和地下咸水入侵(四)地面沉降的影响(五)水土流失的影响二、水环境保护涵义(一)生态学涵义(二)环境学涵义(三)经济学涵义(四)卫生学涵义三、水体污染特点、来源与危害(一)水体污染特点1.河流污染特点2.湖泊污染特点3.水库污染特点4.地下水污染特点(二)水体主要污染物来源(三)水体污染的主要危害第二节中国水体水质概况及评价一、河流水质评价二、湖泊、水库水质评价三、地下水质评价四、工业废水排放估计(一)工业废水排放量(二)工业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排放量五、城镇生活排水估算(一)城镇生活污水量(二)生活污水COD排放估算六、流域排污量估算七、农村生活排水和面源污染估算(一)农村生活污水(二)面源污染第三节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一)水质监测(二)水质评价(三)水质标准1.水环境质量标准2.水污染物控制排放标准二、水质模型三、水环境容量四、水环境保护规划(一)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要求和原则(二)规划分类(三)规划过程与步骤1.规划目标2.建立模型3.模拟和优化4.评价与决策五、水资源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二)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的原则2.工程分析的对象3.工程分析重点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5.工程分析的方法(三)环境现状调查1.调查的一般原则2.调查的方法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四)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的原则2.预测的方法3.预测的内容(五)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水资源管理第一节水资源管理的内涵第二节水资源管理体制第三节水资源的权属管理第四节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及用水管理第五节需水管理第六节水质管理第七节水资源法规第十章水资源学展望第一节20世纪水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一、各国的主要进展二、我国的主要进展第二节水资源研究的热点学术问题一、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三、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五、超长期水资源供需态势研究六、水管理问题七、水行业战略规划问题第三节21世纪全球水资源问题国际协作重点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二、环境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三、水的互动作用。
《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使用教材:《水资源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左其亭、窦明、马军霞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第一章水资源学概论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讨论水资源学的概念与学科体系。
分析水资源学与水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从中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由于自然原因给人们用水带来的困难,并论证采取跨流域(或区域)调水、兴建水库的必要性。
人类主要面临哪些水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第三章水资源形成及转化关系叙述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
从水循环过程来分析水资源特点。
以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地区为例,分析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
简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水资源利用分析各用水部门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协调或解决这些矛盾?分析生态用水的重要性,论述如何保证生态用水?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分析,该如何做好水资源工作?第五章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例,搜索相关资料,建立该区域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简述一个闭合流域的水资源转化模型。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选择一个小河流,搜索相关资料,计算该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简要介绍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水资源价值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结合某地区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简述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模型及应用。
综述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和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方法。
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模型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水资源评价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某河道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如下:DO浓度为8.5mg/L;CODMn 浓度为6.38mg/L;氨氮浓度为1.13mg/L;镉浓度为0.005mg/L;氟化物浓度为 1.0mg/L;石油类浓度为0.02mg/L;总磷浓度为0.25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