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8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
长七尺,膂力绝众。
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
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
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
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
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
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
”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
”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
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
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
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
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
”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
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
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
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
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
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
”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
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5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小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
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
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
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
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
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思明又曰:“俟克陕州,终斩此贼。
”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
”朝义俯首不应。
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
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
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
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
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怀王命。
”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
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
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
”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
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
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①驼负归洛阳。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1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15分)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B.谮延多所冤枉谮:诬陷.C。
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
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C。
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
衍惭而退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00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
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
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
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
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
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
存曰:“此吾职也。
"入言之。
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
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
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
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召为吏部尚书。
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
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
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项是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2014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文言文阅读(传记)测试题高考命题研究组集体编写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徐巍审定【高考原貌再现】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1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
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
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
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
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而援军望之,按不进。
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
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
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拜见B.由是诸将疾普功疾:嫉妒C.一普自将,攻北门将:将领D.普勒余兵,血战良久勒:招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3分) A.普以将略称以普从行B.而汝中柏者方用事而援军望之,按不进C.为天下忠义倡遂为贼所蹂践D.遇贼与战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A.④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②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2013年人物传记考题(福建省质检卷)王泗原叶兆言①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
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②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太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的严肃。
③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
照例是问昨晚睡‘芋如何,体温可好,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
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
④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①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
⑤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以家传,—方面全靠自习。
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另一位就是王泗原。
这两位实在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及。
学问是人做的,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
⑥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
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向人家卖弄这些破烂。
影响大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音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
⑦王泗原做过小学和中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很普通,却说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脚踏实地,都可以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
张中行是老北大出身,积累很厚,学问过人,又是王泗原几十年相处的老同事。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0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
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举孝廉,除汉中府丞。
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
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
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
”终无—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
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各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遂弃官客荆州客:客居B.遣令归谛思之谛:仔细C.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复:恢复D.于是冬月修戎讲武修:学习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建安中乃还而后乃今培风B.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门虽设而常关C.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天之苍苍,其正色邪?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诸侯以惠爱为德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得民心”的措施的—组是①少耗减②与民无为③复其徭役④渐课民畜牸牛、草马⑤又开学官⑥余畜二十余万斛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⑥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杜畿的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继母却很孝顺。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2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闲,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
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
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
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
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
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购:重金收买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C.高祖以丁公徇.军中徇:杀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多:赞赏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则国家其.能久安乎!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D.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
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高祖“倡导礼仪”、“鄙弃二心”的一项是()A.敢有舍匿,罪及三族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B.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C.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D.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在项氏手下为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
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下。
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杀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
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
5.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
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人明白礼仪并引以为戒。
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
6.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C3.B4.D5.D6.用治理国家的大义而杀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于国家是不能活下来的;②知道这件事的太子和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解析】1.徇:示众2.A“之”,的,助词;B“以”:因为,介词;C“其”,上句的意思是“怎么;语气副词”。
下句的意思是“他”代词,指荆轲。
D“为”:意思是“作为”动词3.A上句是写高祖起初对季布的态度,下句是司马光对“来者”的看法;C上句写高祖临危求丁公,下句写司马光对“贰心”人的看法;D上句言司马光对高祖对杀丁公的评价,下句写高祖“鄙弃贰心”的话语,非“表明”4.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据丁公当初的表现和自己统治的需要处死的5.目的是启发君王吸取高祖的治国经验【小题1】①“断以大义”状语后置准确译出给1分,“无所自容”准确译出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②“知其事”是定语后置;准确译出给1分“白衣冠”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白衣、戴白帽准确译出给2分,语句通顺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
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王改过,勤于政事。
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
”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
”姬掩口而笑。
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
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
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
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
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
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
荐进美人,与己同处。
非刺虞丘,蔽贤之路。
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节选自《列女传·楚庄樊姬》)7.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擅:独占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求:寻找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正确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伯:称霸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是寡人之过也.B.今贤于.妾者二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姬之.所笑何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焉.用亡郑以陪邻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3分)翻译: (2) 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
(3分)翻译: (3) 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
(4分)翻译:【答案】7.C8.C9.C10.A11.(1) 为什么散朝这么晚?恐怕您饥饿疲倦了吧?(2) 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3) 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
【解析】7.对:对答8. A.也:疑问语气词/判断句的标志B.于:介词,比/对 C.都是取独D.焉:句末语气词/怎么9.②④写樊姬对王的逢迎,⑥写对庄王之霸的鼎力相助。
10. B.文中并没有写樊姬“举荐贤臣”,只有推荐美人。
C.文中只写虞丘子“进贤”有写他“退不肖”。
D.孙叔敖是虞丘于推荐给楚庄王,由楚庄王决定他担任令尹的。
11.①“晏”“ 得无……乎”句意通顺各1分②“以为”“ 治”“ 以”③“ 相”“ 所荐”“ 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郡博野人。
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
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
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且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
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
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尝捶之。
”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
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
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
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
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
琳日:“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
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
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
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