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CT-MRI诊断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8
读片:右侧股骨下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理诊断骨皮质缺损影像表现双侧股骨内髁后方见花瓣样低密度影,骨皮质缺损,毛糙,边缘清晰,密度略高。
结果右侧股骨下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 of bone,FCD)。
点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又称良性皮质缺损或骨皮质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骨皮质囊样缺损性病变,发病年龄2~23岁,其中以6~15岁为好发,本病有典型的好发部位,绝大多数见于股骨的远端和胫骨的近侧干骺端骨皮质,可同时对称出现;缺损型态:多数呈圆形或长圆形,少数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侧位呈“水滴”状或杯口状。
绝大多数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有厚约1mm的硬化边。
少数边缘模糊,无或仅有部分较淡的硬化边。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儿童干骺端结核:病灶位于干骺端的松质骨内,靠近骺板并可跨越骺板侵入骨骺,病灶以骨质破坏为主,其中可有沙砾样死骨,病灶周围骨质疏松明显;②骨样骨瘤:在干骺区或骨干皮质内,周围骨膜反应明显,瘤灶内可见小点状钙化影,局部疼痛和压痛明显;③Brodie’s脓肿:常发生于骨干或干骺部,局部有疼痛及压痛,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小块死骨,周边有骨硬化包围壁并逐渐移行到正常骨组织;④骨囊肿:发生于干骺端或骨端的中央部,呈中心性对称性膨胀性生长,可有硬化带,骨皮质变薄,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临床上常无症状;⑤皮质型NOF与AFD的鉴别诊断:AFD病灶仅局限在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内缘可轻度凹向髓腔;局限在骨皮质表层者其外壳缺损,位于骨皮质内者,外壳可完整,但不突入髓腔;病灶较小。
NOF病变膨胀并突入骨髓腔,有完整的骨壳;病灶较大。
病灶局限在骨皮质内,有完整外壳且膨胀并突入骨髓腔者也应考虑皮质型NOF。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多层螺旋CT诊断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
常见于10~20岁的年龄段。
FCD发病率很高,达正常儿童的1/3。
FCD常无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偶然发现,少数有局部疼痛和轻微的肿胀及压痛。
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诊断为骨结核或良性骨肿瘤等。
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笔者搜集1998-2005 年经临床追踪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CT 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9例,重点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
1 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9~16岁。
无症状者7例,系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就诊;2例因间歇性钝痛或运动后局部疼痛就诊,其中1 例有局部轻微肿胀和压痛。
1例因诊断为“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追踪7年以上,3例追踪7年以下,经随访观察确诊,其7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首诊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全部9例均行CT扫描,CT扫描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扫描,全部病例都进行了容积扫描。
2 结果2.1病灶数目、部位 9例中共累及11骨,11个病灶。
单骨单发6例,多发3例。
右侧股骨远端干骺端7例,胫骨近侧干骺端2例。
2.2CT表现 CT可明确显示病灶位于骨皮质,呈凹向髓腔的杯口样或蝶形缺损,内缘有硬化,表面无骨壳,病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无钙化,无死骨、边缘明确,无明显膨胀性改变,少数病例邻近可有轻度软组织肿胀。
在病变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在病变晚期出现明显边缘硬化,骨质充填。
一般无骨膜反应、增生。
缺损内可有骨性分隔,轴面像观察系自缺损底部硬化线凸起的骨嵴,类似笔架,称之为“笔架征”。
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经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病灶处骨皮质局限性凹陷。
3 讨论3.1年龄与性别男性居多,好发年龄为4~12岁,4岁以下少见。
3.2部位与病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的一种正常变异。
第180课病例探析(028)—股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男,13岁,右膝内侧疼痛并活动障碍1周,运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右股骨远侧干骺端内后部见以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边缘清晰,有硬化缘。
CT扫描示右股骨远端干骺端内后部骨皮质及皮质下可见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多个骨性分隔影,似多囊状,边缘可见硬化缘。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的正常变异,大多数能自行消失。
好发年龄为4-8岁,4岁以下少见,男性居多,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上端、下端内后侧骨皮质。
典型X线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内、后部,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的椭圆形骨质缺损,有硬化缘,病灶大多距骺板在30mm以内,部分病灶内可见骨性分隔。
CT表现为骨皮质有杯口或碟状缺损,深度可大于邻近骨皮质,以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
Fibrous cortical bone defect is a kind of lesions, tumor fiber is local ossification, fibrous tissue hyperplasia or subperiosteal fibrous tissue caused by invasion of cortex, most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disease might be growing normal variation, most will disappear on its own. Good hair age is 4-8 years old, 4 years old is rare, male majority, good hair place is the distal end of the femur and tibial upper end, inferior side of the posterior bone cortex. Typical X-ray show the inside and the back of the long bone epiphysis end, long ax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ong axis of the backbone of the oval bone defect, hardened, most lesions from epiphyseal plate within the 30 mm, part of the bony space can be seen in the lesion. CT showed that the bony cortex had a cup or plate defect,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e adjacent bonecortex,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the bone marrow cavity by hardening line.本例应与儿童干骺端结核、骨样骨瘤鉴别。
龙源期刊网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诊断
作者:杨义军翟跃杰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07期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29例经过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结果本组股骨远侧干骺端1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9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
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27例。
结论熟悉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