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红外报警VS被动红外报警简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10 KB
- 文档页数:3
红外报警器的原理
红外报警器主要依靠红外线的感应原理来实现对异常行为的监测和报警。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红外探测器:红外报警器内部含有一个红外探测器,一般使用红外传感器或红外探测开关。
红外探测器能够感知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
2. 发射与接收:红外报警器通常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
发射部分会产生红外线,并将其发射出去。
接收部分则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3. 防区设置:在安装红外报警器时,需要设置监测的防区范围。
通常,红外报警器会将监测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块,每个块都有一个对应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4. 感应和分析:当有人或物体进入红外报警器所设定的防区范围内时,红外线会被物体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器接收。
5. 比较和判断:红外报警器中的电路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比较和判断。
通常,它会将接收到的信号与之前设置的基准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
6. 触发报警:当红外报警器检测到异常信号时,例如有人或物体经过时,它会通过触发器或控制器将报警信号发送出去,例如触发警铃、报警器或发送警报通知相关人员。
红外报警器的原理基于红外线感应技术,通过感知红外线的反射或衰减来判断是否有人或物体进入防区,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用于安防系统、入侵检测和物体检测等领域。
红外探测器原理安防2007-10-16 10:17:07 阅读888 评论3 字号:大中小订阅被动红外探测器凡是温度超过绝对0℃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而温度低于1725℃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集中在红外光区域,因此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热。
而任何物体由于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本身温度不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距离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范围0.75~3μm中红外:波长范围3~25μm远红外:波长范围25~1000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
㈠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
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
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
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
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其核心是不见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
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μm,正好在范围以内.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
单波束PIR采用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汇聚在红外传感器上。
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
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探测器,适合保护狭长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
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的区别●主动红外技术一般使用在周界红外对射系统中,有多种距离规格的。
而被动红外探测器,又可分双鉴、三鉴等等!多使用在室内报警系统中。
红外对射系统是由发射和接收设备构成,发射端主动发射红外波,在接收端接收!被动红外是被动感应人体所发出的红外波!也就是说:能发射红外信号的称为主动红外,本身不发射红外信号而是探测人体或物体的红外波成为被动红外。
从施工来说,应该要求是一致的,主动红外尽量避开阻挡物,避免强光直射等!被动红外也应避免强光、不要被气流直吹、和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地方等等!主动红外多用于室外周界报警系统中(如多光束红外对射、红外对射栅栏等)!被动红外多使用于室内家居报警系统(如红外探测器、幕帘探测器等)。
●被动红外探测器按探测范围分以下几类:广角式(空间式)、幕帘式、方向式外观都差不多家庭用还行●装一套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要多少钱,如果多加一个感应头呢?又是多少钱?答:红外是一种感应探头,一般的一套普通的家用商用主机里面配套的是一套主机,一个门磁,一个红外,两个遥控器,加上电源(一般都是可充电源,断电以后24小时还可以正常工作),市场价格一般在200到400之间,当然地区不同,价格也不同。
我在个说的是大概的。
加一个红外感应探头一般在50块左右。
2、多少米范围内有效果,这个红外线是走直线还是有折射的功能,比如小偷躲在角落里还有效吗?答:红外分广角的和幕帘的。
广角一般是装在墙上的,探测角度是水平120度,厚度为30厘米。
幕帘的看名字就知道是防窗户的,角度是和广角相反的。
探测范围应该是个扇形的形状。
探测这个范围的温度,如果冒个物体破坏范围内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或降低,探头就会触警报警。
因为是扇形,所以有一定的死角。
幕帘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主动的,自己发射红外信号,对扇型空间扫描,接收端一般不加菲涅尔透镜。
只要有物体进入扫面范围,就有红外反射,接收到后就报警。
被动的一般按有菲涅尔透镜,同时菲涅尔透镜在制作上限制了红外的透射角度,达到幕帘的效果。
安全防范技术一、名词解释;1、主动报警器:主动报警器在工作时,探测器要向探测现场发出某种形式的能量,经反射或直射在传感器上形成一个稳定信号,当危险出现时,稳定信号被破坏,信号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
2、被动报警器:被动报警器在工作时,不需要向探测器现场发出信号,而依靠被测体自身存在的能量进行检测。
在接收传感器上平时输出一个稳定的信号,当出现危险时,稳定信号被破坏,经处理发出报警信号。
(P19)3、主动红外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探测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束发射出去。
正常情况向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信号,当有人侵入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突变,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即控制发出报警信号,目前此类探测器不仅有单束的,而且的还有双带和四束的。
(P55)4、被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是相对于主动红外探测器而言的,不需要任何红外光源,它是依靠人体的红外辐射进行报警的,当被探测的目标入侵,并在所防范的区域里移动时,将引起该区域红外辐射的变化,而能够探测这种红外辐射的变化并进入报警状态的电子装置。
(P56)5、双鉴探测器:将两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到一起,只有当两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人体移动时才报警的探测器称为双鉴探测器;6、入侵报警探测控制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等级:A级:5000h;B级:30000h;C级60000h;7、入侵报警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A级1000h;B级5000h;C级20000h;D级60000h;(P76)8、DVR:数字硬盘录像机由CPU、内存、主板、显卡、视频采集卡、机箱、电源、硬盘、连接线缆等构成;功能:监视功能、录像功能、回放、报警、控制、网络、密码授权、工作时间表功能;9、安防系统的系统集成:是以入侵报警子系统为核心,以电视监控子系统的图像复核及通信和指挥子系统的声音复核为补充,以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和巡逻保安力量为基础,以其他子系统为辅助,各子系统之间既独立工作又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点、线、面、空间防范相结合的有机防控体系。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分类与安装使用注意事项核心提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与安装使用注意事项:随着国内安防意识得增强,各种防盗报警设备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安防项目中,并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使得防盗报警系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但由于人们对防盗报警知识不够了解而出现了很多的误解和产品的误操作。
本文介绍了防盗系统中嘴唇那个用的探测器: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常称:红外探头的的组成,类型及工作原理等,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红外探头|被动式红外探测器|防盗报警设备|报警器材|防盗报警器材|入侵探测器|防盗探测器。
红外探头|被动式红外探测器|防盗报警设备|报警器材|防盗报警器材|入侵探测器|防盗探测器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与安装使用注意事项随着国内安防意识得增强,各种防盗报警设备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安防项目中,并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使得防盗报警系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但由于人们对防盗报警知识不够了解而出现了很多的误解和产品的误操作。
本文介绍了防盗系统中嘴唇那个用的探测器: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常称:红外探头的的组成,类型及工作原理等,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防盗报警系统的前端探测部分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探测器,其中最主要的是入侵探测器。
入侵探测器通常由传感器(Sensor)、信号处理器和输出接口组成,入侵探测器主要包括有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微波入侵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超声波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音响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超声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被动红外探测器。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组成: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探测接收外界的红外辐射,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对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波段敏感。
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是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所以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接收波长8~14μm的红外辐射。
红外探测原理及其应用红外探测是一种通过检测物体散发的红外辐射来实现目标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红外辐射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波长范围为0.75微米至1000微米。
红外探测原理基于红外辐射与物体的热状态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热辐射法、被动红外探测法和主动红外探测法。
热辐射法是通过测量物体产生的热能来实现红外探测。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使用红外相机或热成像仪可以将物体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强弱和红外辐射的分布特征来判断物体的存在、位置和温度。
被动红外探测法是通过检测物体吸收或反射入射红外辐射来实现红外探测。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中,如红外线防盗系统和红外对射系统。
当有人或物体进入红外探测器的监测范围时,会导致红外辐射发生变化,从而触发报警。
主动红外探测法是通过发射红外辐射,再接收其反射或散射信号来实现红外探测。
常见的主动红外探测方法有红外测距和红外成像雷达。
红外测距利用红外激光或红外光束的发射和接收时间差来测量距离。
红外成像雷达则通过扫描探测区域并分析接收到的红外辐射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成像。
红外探测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上,红外探测广泛应用于导弹制导、战机导航、舰船和边境监测等领域。
在医疗上,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如乳腺癌、皮肤癌和中风等。
在安防领域,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控摄像、入侵报警和人脸识别等。
此外,红外探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气象观测、地质勘探、工业制程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例如,红外气象卫星可以监测大气中的云、雾和温度等参数,为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红外探测仪器也可以用于探测地下矿藏、油气田和地质灾害等。
总的来说,红外探测技术能够通过感测目标辐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目标探测和识别。
凭借其非接触、高效、隐蔽等优势,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医疗、安防和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简单分析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和被动红外线探测器的区别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主动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一束或多数经过调制过的红外光线投向红外接收器,再辅以光学系统,防范一个平面。
它最明显的特征是由发射端主动发射红外线,由接收端接收红外线,形成红外线的网状。
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没有遮挡物时,探测器不会报警。
有物体遮挡时,接收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探测器报警。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依靠被动的吸收热能动物活动时身体散发出的红外热能进行报警的,也称热释红外探头,其探测器本身是不会发射红外线的。
被动红外探测器中有2个关键性元件,一个是菲涅尔透镜,另一个是热释电传感器。
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温度(-273℃)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不同温度的物体释放的红外能量波长也不同。
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存在差别。
当人体移动时,这种差别的变化通过菲涅尔透镜被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从而输出报警信号。
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测量红外辐射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自动化控制和安防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物体在热能上的差异,通过捕捉和解析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检测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红外辐射的特点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在0.75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超出了人类眼睛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物体产生红外辐射的原因是其温度超过了绝对零度,即使是室温下的物体也会具有一定的红外辐射能量。
红外辐射的强弱与物体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二、红外传感器的构成红外传感器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发射器产生红外辐射,接收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解析等操作。
三、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两种技术:被动红外(PIR)和主动红外(PA)。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工作原理。
1. 被动红外(PIR)被动红外技术是基于物体的热能差异来进行检测的。
被动红外传感器包含一个或多个热敏元件,通常是红外感应器。
当有物体靠近传感器时,物体的红外辐射会改变传感器的温度分布,从而产生一个由电流变化所引起的电信号。
传感器会检测到这个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响应,例如触发警报或控制其他设备。
2. 主动红外(PA)主动红外技术是通过系统主动发射红外辐射来进行检测的。
主动红外传感器一般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
发射器发射红外辐射,接收器接收从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辐射。
当目标物体接近传感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红外辐射会发生变化。
传感器通过检测反射红外辐射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和状态。
四、红外传感器的应用红外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安防系统红外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安防系统中,例如入侵报警系统和监控摄像机。
通过安装红外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活动或入侵行为。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1.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是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其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称为光敏材料。
光敏材料对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它可以在红外光照射下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2.光学透镜光学透镜的作用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感应器上,增强感应器对红外辐射的捕捉能力。
通过光学透镜的设计和选择,可以调整红外探测器的侦测范围和角度。
3.信号处理电路红外感应器的输出信号非常微弱,因此需要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以得到实际可用的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比较器和触发器等电路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增加信号的幅度,滤除噪声和干扰信号,并进行信号判别和触发。
4.输出接口输出接口是将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传输到其他设备,如报警系统或控制器等。
通常,输出接口可以是电压信号或数字信号,它们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触发相应的动作或警报。
1.探测阶段:当有人或其他物体进入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时,其身体会发出红外辐射。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红外感应器接收到这些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
2.信号处理阶段:红外感应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以增加信号的幅度并滤除噪声和干扰信号。
接下来,经过比较器的比较,当信号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触发器会产生一个警报信号。
3.输出阶段:警报信号通过输出接口输出到其他设备,如报警系统或控制器。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警报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触发报警器、关闭门窗等。
总之,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感知人体产生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实际可用的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和输出接口实现对其的探测和监测。
它在安防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础名词解释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学习起来就非常费劲,下列关于一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里面的一些关键词的解释。
火灾: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过程。
烟雾:根据燃烧物的不同在燃烧的各个阶段会伴随着产生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称为烟雾。
阴燃:是一种只在气固界面处的燃烧反应,而没有气相火焰的燃烧现象。
阴燃的温度较低,燃烧速度慢,但不易被发现故危险性较大。
火羽流:火灾火焰上方由浮力驱动的热气流持续上升进入新鲜空气所占区域,与火焰一起形成火羽流。
感烟、感温等传统探测器都是将火灾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征物理量作为监测对象,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特殊的需求,火灾探测技术正在向火灾现象本身和更深层机理发展。
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探测设备如图像型探测器、高灵敏度探测器等。
图像火灾探测技术: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烟雾扩散受空间和面积的影响,常常当火灾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时传统探测器才有响应,图像探测器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
高灵敏度探测系统:在一些要求极高的重要场所要求对火灾进行超早期报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HighSensitivitySmokeDetection)HSSD系统。
它采取的是主动探测的方式,主要工作原理是使用机内内置的气泵,利用敷设在保护区域的采样管,将保护区内较大范围区域的空气吸入,汇流集中送到空气采样主机内的光学探测腔内,经过探测分析出现场烟雾浓度,传送给远程计算机进行烟雾浓度曲线实时显示,提供火灾报警早期预警。
该系统可以在烟雾尚不被人眼所见的情况下,正确探测到他的存在并进行报警。
空气采样系统在电信行业应用较早,近年来开始在工业生产项目中应用,特别是新建的一些卷烟生产企业,在厂房建设中很多部位都设计采用了该类型火灾报警探测系统。
线制:探测器等现场设备与火灾报警控制器间的连接方式。
多线制:系统间信号按各自回路进行传输的布线制式。
总线制:系统间信号采用无极性二根线进行传输的布线制式。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特点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机、红外接收机和报警控制器组成。
分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光学透镜,起到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的作用,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传送。
红外光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谱范围,有人经过这条无形的封锁线,必然全部或部分遮挡红外光束。
接收端输出的电信号的强度会因此产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以主动红外探测器为基础的住宅周边防范,具有突出的优越性:由于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光束较窄,收发端安装要牢固可靠,不应受地面震动影响,而发生位移引起误报,光学系统要保持清洁,注意维护保养。
因此主动式探测器所探测的是点到点,而不是一个面的范围。
其特点是探测可靠性非常高。
二十四小时布防警戒:在住宅内部安装报警探测器,当主人在家或晚上睡觉开窗时,报警系统不宜进入布防状态,而且容易造成误报。
如果系统确实报警,此时小偷已进入室内,给住户精神或经济上已造成损失,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然而使用方便:住宅内部的安防报警系统,住宅主人必须及时实行布防、撤防,遇到老人或小孩更使人烦恼。
而以主动红外探测器布防时,二十四小时警戒,控制中心保安人员统一管理,住宅主人没有任何需要操心的事情。
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小区安防系统中的应用,目前在浙江、江苏等地区已经试点并正逐步推广,深受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及有关领导、专家的欢迎与好评。
系统安全可靠:假若一个小区每户平均用四只被动红外探测器及四只磁控开关,如果一幢楼房平均三十六户那么本幢就应有二百八十八个报警地址,如果一个小区有十幢楼房那么本小区就应有二千八百八十个报警地址,这种系统报警地址多,相应的误报率也高。
如果以上小区采用本系统,那么一幢楼房一般只需安装二十个左右的主动红外探测器(报警地址数量由房子的外型决定),如果小区有十幢楼房,那么报警地址应是二百个左右,相比之下本系统可减少报警地址二千六百八十个,相应的误报率降低93%。
由此可见本系统既经济又可靠,而且更便于物业管理。
电路CAD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红外线报警器专业班级:电信0903班学号:学生姓名:郝慧琴同组学生:李艳、赵士红红外线报警器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是越来越多。
这点就是看到了大部分人防盗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
防盗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一种智能报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了居民家庭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红外线是不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红外线发射和接受系统来感应是否有人闯入,如果探测到有人闯入,那么系统的报警电路会给人们以提醒。
通过介绍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这种电路把红外线的隐蔽性很好地应用于报警系统中,从而实现了防盗报警功能,达到了安全防护之目的。
关键词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热释电红外(PIR);传感器;热释电效应;菲涅尔透镜The design of infrared alarm system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 variety of high-grad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the valuables have for many families. However, some lawless element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This is seen most security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enough. Causing steal phenomenon it is often seen.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households in property safety is concerned about.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frared anti-theft alarm is a kind of intelligent alarm syste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afety degree of the households,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residents'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Because infrared is not exposed to light, has strong confidentiality and secrecy, therefore in security, alert security device has been widely used, through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for sensing whether someone is breaking into, if the detected someone broke in, then the system will send out alarm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sounds to the people to remind.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二、方案设计与论证方案一方案二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 电源电路设计(方案一、方案二)1.1整流滤波电路1.2稳压电路2.单元电路——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及仿真结果3 放大电路的设计3.1 反相交流放大器3.2 同相交流放大器4.比较器电路设计5.元器件的介绍6.电路的总结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1.总电路图2.说明3.PCB设计4.元器件清单五、结论与心得六、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与要求当有人侵入探测区域内,控制器会发出报警信号,且在人离开后,报警器依然工作。
红外感应方案在现代的科技发展中,红外感应技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红外感应方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红外感应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红外感应技术的原理与分类红外感应技术是基于红外辐射的原理,通过检测红外辐射的变化来实现对物体的感应。
红外辐射是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红外光波和微波之间。
红外感应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分为被动红外感应和主动红外感应两类。
被动红外感应技术是通过接收红外辐射的变化来进行感应,主要应用于安防领域。
当有人或物体进入被感应区域时,红外辐射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并被感应器接收到。
这个信号经过处理后,可触发相应的警报或指示灯等。
主动红外感应技术则是利用红外辐射的反射原理实现感应。
这种技术在家用电子产品中被广泛应用,比如自动开门、自动灯光控制等。
当有人靠近感应器时,红外光会被人体或物体反射回感应器,感应器接收到反射的光信号后,触发系统的相应动作。
二、红外感应技术的应用领域红外感应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和医疗器械等方面。
在智能家居中,红外感应技术可以实现自动灯光控制、自动门窗控制等功能。
当有人靠近感应器时,红外辐射变化会被感应器识别,从而自动打开或关闭相应的设备,提供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和便利性。
在智能安防领域,红外感应技术可以用于入侵检测、烟雾报警、视频监控等。
通过安装红外感应器,当有人进入感应区域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记录相关信息,保护家庭和财产的安全。
在医疗器械中,红外感应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
比如,一些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设备使用红外感应技术来测量人体的指标。
这些设备通过感应人体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指标值,提供给医生进行诊断。
三、红外感应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感应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红外感应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
首先,红外感应技术将更加智能化。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红外光电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安装方法,掌握红外光电报警器的调试与维护技巧,提高学生对红外光电报警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内容1. 红外光电报警器原理及分类2. 红外光电报警器结构及组成3. 红外光电报警器安装与调试4. 红外光电报警器故障分析与处理三、实训过程1. 红外光电报警器原理及分类红外光电报警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探测的报警设备,主要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器和被动红外报警器两种。
(1)主动红外报警器: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发射机发射一束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接收机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当红外光强度发生变化时,报警器发出警报。
(2)被动红外报警器: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体进入报警区域时,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线强度发生变化,报警器发出警报。
2. 红外光电报警器结构及组成红外光电报警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光,一般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
(2)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光,一般采用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
(3)报警控制器:对红外光信号进行处理,当检测到异常信号时,发出警报。
(4)电源:为报警器提供工作电压。
3. 红外光电报警器安装与调试(1)安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将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对应位置。
注意,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以免影响探测效果。
(2)调试:将报警器接入电源,打开报警器,调整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角度,使它们之间的红外光束对准。
调整报警器的灵敏度,确保在正常情况下,报警器不会误报,在有人进入报警区域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4. 红外光电报警器故障分析与处理(1)故障现象:报警器无法正常工作。
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1)电源故障: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入,如电源电压不稳定,更换电源。
2)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损坏:检查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是否损坏,如损坏,更换新的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
被动红外及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及优缺点红外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局部,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敏性及稳定性,是整个系统品质的保障。
中国安防厂商在这些年来,无论在技术的掌握及生产能力的提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这得归功于中国厂商不断吸收外商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技术,并致力于降低本钱,使中国安防产品开场得到工程商们的认同,加之低价对于甲方有着重要的吸引力,使得国产品在市场上成长迅速。
虽然国产品的品质仍及进口产品有段差距,但在用户对安防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中国安防产品仍极具竞争优势。
许多外国厂商也成认,以前外商大幅依靠技术优势来应对中国国产品的本钱优势,但近年来差距已经缩小,优势渐减,可见中国厂商在技术上已经逐步赶上国外厂商,局部厂商更具有创新能力,推出具特色的产品,使得中国安防产品的水准大幅提高。
这个现象主要来自许多厂商对于品牌意识及产品质量的重视,加大了投资及研发力度。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及特点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普通在 37 度摆布,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 摆布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 左右的红外线而发展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μm 摆布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会萃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 摆布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者并联的热释电元件。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一样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局部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主动红外报警VS被动红外报警简要分析
【摘要】红外线报警系统是由若干个红外线报警器构成的一个整体的防盗系统,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性威慑报警工具。
本文主要对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红外线报警器防盗探测器
红外线报警系统是由若干个红外线报警器构成的一个整体的防盗系统,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性威慑报警工具。
本文主要对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进行简要分析。
一、红外线报警器主要功能
红外线报警器主要是采用集成电路,调频传送报警信号,晶体稳频所构成,它所具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测器和主机有(无)线对码,可为学习式编码,系统扩容简单快捷;
(2)N个独立防区,每个防区可单独撤布防,方便实用;
(3)报警主机有两组定时开关机时间,并具有当前开、关机状态指示;
(4)警号响时长可选择,智能防区选择,杜绝误报;
(5)红外线报警器可选配内置备用电源,并具有浮充装置和低电压告警功能;
(6)提供一组常开、一组常闭报警输出和+12V直流输出,供其他设备控制使用;
(7)加装拨号模块,报警时可实现自动拨打4组电话功能。
二、主动红外报警VS被动红外报警的原理
红外报警器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
主动红外报警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报警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
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目前此类报警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报警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
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报警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报警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三、主动红外报警VS被动红外报警选择
主动红外系统一般用在周界防范,在选择主动红外线报警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主动红外线报警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
2.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线报警器,以减少动物、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3.在围墙上、屋顶上或空旷地带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的设备。
遇有折墙,且距离又较近时,可选用反射器件,以减少报警器使用数量。
相比主动红外线报警器,被动红外报警在选择时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被动红外报警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主要是为了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报警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总之,红外线报警器采用集成电路,调频传送报警信号,晶体稳频具有探测灵敏、报警准确可靠、安装简单等特点,质量符合GB10408、GB12633国家标准,被广泛用于家庭、别墅、银行、商场、仓库等地方,是家用防盗报警器的最佳装置。
然而,由于红外线报警探头探测到外界环境不只是探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报警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这对探测器的误报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红外线报警器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进行的选择,这样才能使红外线防盗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技术资料出处:电子发烧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