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86.51 KB
- 文档页数:7
ICU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鼻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窒息1.预防措施(1)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2)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3)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鼻饲,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4)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5)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通知医生了解是否暂停鼻饲。
(6)鼻饲前先吸净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等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7)每天口腔护理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2.处理规范(1)若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2)置病人于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3)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及时采取脑复苏措施,如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5)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二)鼻饲管堵塞1.预防措施(1)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先回抽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温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服用,牛奶不要和果汁同时喂。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管,避免堵塞。
2.处理规范(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正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2)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三)鼻饲管脱出1.预防措施(1)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外露部位于鼻翼、脸颊部,用别针固定鼻饲管远端于枕边。
(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腹泻1、鼻饲液配制过程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单日量,于4℃冰箱内保存,食物及容器应当每日煮沸消毒灭菌后使用。
2、鼻饲液温度以38~40℃最为适宜,室温较低时,可使用加温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3、注意浓度、容量与滴速。
浓度宜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连续滴入法滴速由40~60ml/h 开始,逐渐增加到100~125ml/h,直到病人能够耐受的营养需要量。
4、认真询问饮食史,对牛奶、豆浆等易致泻者,原来胃肠功能差的病人或从未饮过牛奶的病人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5、遵医嘱对有菌群失调病人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感染者予抗菌治疗,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6、腹泻频繁者,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开水轻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
(二)胃食管反流、误吸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坚持匀速限速滴注。
2.昏迷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受机械性刺激而引起反流。
3.对危重患者,管饲前应吸净气道内痰液。
以免管饲后吸痰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
管饲时和管饲后取半卧位,借重力和坡床作用可防止反流。
4.及时检查与调整鼻饲管管端位置。
5.喂养时遵医嘱使辅以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西沙必利、灭吐灵)可解决胃轻瘫、反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
在鼻饲前先回抽,检查胃潴留量。
鼻饲过程中保持头高位(30~40°)或抬高床头20~30°,能有效防止反流,注意勿使胃管脱出。
6.误吸发生后,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然后胃管接负压瓶。
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三)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1.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
置管动作要轻柔。
2.熟练操作过程,选择适宜的鼻饲管,注意食管解剖生理特点。
3.长期鼻饲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两次,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
4.用pH试纸测定口腔pH值,选用适当的药物,每日行两次口腔护理,根据胃管种类更换胃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常见并发症:腹泻、误吸、恶心、呕吐、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喂养管移位、脱出、喂养管周围瘘或皮肤感染【腹泻】1.控制鼻饲液的浓度和渗透压:鼻饲液输入时的浓度、渗透压应分别逐渐增加,便于病人耐受。
如初用时可稀释成ml的浓度,3~4d后达到标准能量密度1kcal/ml或更高。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鼻饲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增加到全量,即2000ml左右。
容量和浓度的交错递增将更有益于病人对鼻饲液的耐受。
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成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
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宜。
3.调节鼻饲液的温度:鼻饲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控制在38~40℃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
可在喂养管近端使用加温仪,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避免鼻饲液污染、变质:鼻饲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鼻饲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应小于6~8h ,当鼻饲液内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液皮条。
5.药物的应用: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
胃排空延迟者可加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便秘病人则选择含纤维剂并保证有足够水分的摄入,增加病人的活动。
6.菌群失调病人,遵医嘱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两次,2~3天症状可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7.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8.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误吸】1.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喂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
鼻饲技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鼻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支持方法,但是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腹泻。
腹泻的原因主要有鼻饲液进入胃肠道刺激肠蠕动、流质食物含脂肪过多、广谱抗生素使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鼻饲液被细菌污染等。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和肠鸣音亢进。
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控制鼻饲液量、口服乳酸菌制剂或氟康唑治疗、使用适当浓度的鼻饲液、注意无菌操作、评估病人饮食惯和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等。
误吸是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危险情况。
误吸的原因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胃肠功能减弱和鼻饲速度过快等。
临床表现为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调整病人的体位、控制鼻饲速度、立即停止鼻饲并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和抽吸胃内容物等。
在实际操作中,鼻饲技术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及时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营养需要。
2.为了避免机械引起的胃返流,应选择合适管径的胃管,并注意鼻饲量和灌注速度。
可以采用逐步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使用输液泵进行匀速输入。
3.对于昏迷或危重病人,应在管饲前进行翻身操作,以避免胃返流。
对于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入量不能过多,以防止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在吸痰时,应禁止注入。
4.对于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以减少胃内潴留并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的发生。
5.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进行喂养,可以解决胃痉挛、返流等问题。
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
三、恶心、呕吐一)原因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或量过大引起。
二)临床表现病人可能会感到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
三)预防及处理1.可以减缓输注速度,逐步递增液量。
一般每日输注量为1000毫升,逐步过渡到常量2000-2500毫升,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分钟。
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腹泻的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
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流质食物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4.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5.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二)临床症状
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及处理
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d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
度(300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人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冰箱内存放。
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注入温度以39~41℃为宜。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鼻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腹泻预防与处理规范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 200ml,减慢注入速度,适当给予助消化药物及止泻药。
2.菌群失调者、肠道真菌感染者按医嘱给予乳酸菌及抗真菌药物,严重腹泻无法控制者暂停鼻饲。
3.鼻饲液浓度应由低至高,尽量用接近正常渗透压食物。
4.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鼻饲液温度 39℃-41℃。
5.认真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对豆浆、牛奶不能耐受者应慎重。
6.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及干燥,频繁腹泻者,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等软膏,以防并发症发生。
(二)误吸预防与处理规范1.卧床患者鼻饲时,抬高床头 30-45 度,可取半卧位,当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异物,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2.选用适宜胃管,注意鼻饲液量及速度,必要时给予输液泵泵入。
3.鼻饲时,禁止给昏迷和危重病人翻身,以免机械性刺激引起返流,气道损伤或气管切开者,每次注入量不宜过多,以防误吸。
4.吸痰时禁止鼻饲。
5.大面积烧伤等患者在胃功能恢复前,应选择鼻胃肠营养管,减少胃内潴留,降低细菌感染率,避免返流现象发生。
6.鼻饲时辅助以胃肠动力药,可解决胃轻瘫及返流,一般在鼻饲前半小时注入。
(三)恶心、呕吐预防与处理规范1.减慢注入速度、液量。
一般鼻饲液每日 1000ml 为宜,逐步过度到常量,鼻饲液量大时可选择输液泵泵入。
2.保持鼻饲液温度在 40℃时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给颅脑患者鼻饲前,应鉴别是否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恶心、呕吐。
明确时按医嘱给予脱水剂等治疗,以缓解症状。
(四)鼻、食管粘膜损伤预防与处理规范1.插管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熟悉操作过程,选择合适胃管。
注意食管解剖特点,插管不畅时,切忌暴力,以免损伤鼻、咽、食管粘膜。
3.长期鼻饲者,每日行口腔护理、石蜡油滴鼻 1-2 次,防止口腔感染、鼻粘膜干燥、糜烂。
4.鼻粘膜损伤引起出血量较多时,应用冰盐水肾上腺素液浸湿纱布条填塞。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鼻饲法并发症:1.粘膜损伤和出血2.误吸3.腹胀、腹泻4.胃食管反流5.胃潴留6.管路阻塞二.预防措施:1.操作前选择型号适宜的胃管。
2.插管时动作应轻柔;插管前胃管要充分润滑。
3.插管时镊子的尖端勿碰及患者鼻粘膜。
4.长期留置胃管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根据胃管特性定期更换胃管。
5.插管时应根据病情让患者取舒适卧位,坐位或卧位。
6.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尽量现用现配,如果需要保存于4℃冰箱内;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7.每次鼻饲前检查胃潴留的情况;每次鼻饲前后要注入少量温开水。
8.鼻饲时要注意鼻饲液的浓度、总量与滴速;浓度由低到高,总量由少到多,滴速由慢到快。
9.昏迷病人翻身应在鼻饲饮食前,以免胃因受机械刺激而引起反流;鼻饲时和鼻饲后采取半卧位,可防止反流。
10.鼻饲时辅以胃动力药,一般在鼻饲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
11.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在床上和床边活动。
12.服用药片时要将药片充分研碎,完全溶解后注入胃管内,并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
13.新鲜果汁不能与牛奶同时注入,防止形成凝块,阻塞管路。
三.处理措施:1.插管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应暂停插入,嘱患者深呼吸。
2.发生菌群失调、严重腹泻时,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暂停鼻饲。
3.腹泻频繁者,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疡。
4.如发生误吸、呛咳,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
5.如发生胃潴留,应暂停鼻饲,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程序并发症预防1. 感染预防:为了预防鼻饲导管引起的感染,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应戴好手套,并在沿用导管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导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 过敏反应预防:在进行鼻饲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过敏测试。
如果患者存在对饲料成分的过敏反应,应调整饲料的配方或采用其他代用品来避免过敏发生。
3. 导管堵塞预防:为了预防鼻饲导管的堵塞,应在每次饲料投放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此外,饲料应适当稀释,以减少导管堵塞的风险。
4. 气胸预防:在鼻饲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气胸的问题。
术后或高风险患者应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和合理运动,以减少气胸的发生。
并发症处理程序1. 感染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症状,如明显红肿、疼痛或发热,应立即就医。
医务人员会进行必要的治疗,比如给予抗生素和适当的伤口处理。
2. 过敏反应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鼻饲治疗,并就医寻求帮助。
医务人员会评估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过敏反应处理。
3. 导管堵塞处理:如果鼻饲导管发生堵塞,应立即联系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可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方法来清除导管中的障碍物,以保证鼻饲治疗的正常进行。
4. 气胸处理:如果患者出现气胸的症状,如胸痛和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医务人员会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以确定气胸的程度,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如胸管引流或手术修复。
以上是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程序的简要介绍。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医务人员在实施鼻饲治疗时应严格遵循预防和处理程序,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