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2.65 KB
- 文档页数:4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骨关节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有优势和劣势。
全麻能够提供深度的无痛状态,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腰硬联合麻醉则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本文对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并发症和疼痛管理进行对比。
最后就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临床应用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方式,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全麻,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比较分析,并发症,疼痛管理,优缺点比较,临床应用建议,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作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和临床效果。
全麻能够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完全麻醉状态,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进行;而腰硬联合麻醉则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控制术中的疼痛感。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不同的特点。
本研究将对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麻醉医生在手术选择中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在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和风险问题。
具体目的包括: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手术操作便捷度、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疼痛管理的差异,探讨对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康复情况的影响;总结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麻醉选择参考,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和患者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临床麻醉·2012年12月第50卷第36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手术范围广,出血较多,手术时需要放置骨水泥,并发症发生率高。
而且髋关节疾病患者多为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且重要器官功能低下。
加大了麻醉的要求,增加了麻醉的选择难度[1]。
近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到底选择全麻还是腰硬联合麻醉,研究者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本研究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全麻和单侧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进行研究,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对手术的影响,以保障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手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的10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男56例,女50例,年龄62~86岁,平均(71.2±8.7)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Ⅲ级,髋骨性关节炎4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5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18例;随机分为两组A、B两组,A组(n=53)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n=53)行腰硬联合麻醉。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0例,糖尿病46例,慢性肺部疾病36例,心电图异常62例,如心室肥大、室性早搏、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束支传导阻滞等。
排除标准:或有麻醉禁忌,或血压高于160/100mm Hg,或血糖大于10mmol/L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内科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1.2麻醉方法1.2.1全麻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3mg/kg,维库溴铵2倍ED95剂量,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1.5)mg/kg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麻醉维持为丙泊酚(8~10)mg/(kg.h)泵注,维库溴铵每次1倍ED95剂量、舒芬太尼每次5μg间断推注,术后镇痛,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2]。
[12]覃纬,李敏清.羟氯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1,27(6):621-628.[13]方钰,张伟,李莎,等.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其对患儿Th 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8):1031-1034.[14]李琦,康虹阳,范凌,等.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发确诊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27):36-40.[15]邓一文,沈雪敏,刘伟.口服泼尼松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对患者唾液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4):237-240.[16]库丽.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狼疮肾炎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7):1121-1123.[17]姚尧,杨新明,杜雅坤,等.雷公藤甲素与甲泼尼龙调节细胞自噬和凋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比较研究[J/OL].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2,8(3):132-140./Qikan/Article/Detail?id=006380CCF425AA1CC753C0DC232F64B70B24D.[18]黄海宁,汪汇,龙超良,等.沙利度胺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bFGF 机制的探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2,38(2):169-174.[19]汪尹静文,江高峰,倪健,等.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6):1967-1971.[20]王英,简丹,毛曼云,等.沙利度胺口服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皮肤型Rosai-Dorfman 病一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2,38(10):722-725.(收稿日期:2023-01-15) (本文编辑:陈韵)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 福建 宁德 352100通信作者:林文峥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林文峥①【摘要】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发布时间:2022-12-23T06:51:53.2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6期作者:刘元菊[导读]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关髋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刘元菊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638300摘要: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关髋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
关键词: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s better.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Hip replacement;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相对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在实施过程中其是采取人工假体对患者已经出现病变的关节进行替代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实现恢复[1]。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全省麻醉组(ga组),每组各16例。
分别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30min、60min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ea组和csea组、ga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sea 组和g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a组和cse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ga组。
三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各时间点相比显著发生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安全可靠,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医疗水平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然而老年患者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储备已发生了显著的退行性改变,且多伴有心肺脑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差,麻醉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后,所以麻醉必须要做到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1]。
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做一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0-85岁。
asa分级ⅱ-ⅲ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心病9例,高血压病2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2例,糖尿病6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例,三组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82020年第4卷第23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PT 、TT 、APTT 的影响叶庆元(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麻醉科,广西 贵港 537100)摘要: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的影响。
方法 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5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15 d 。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6天、10天、15天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 A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1 h (T 0)、麻醉后4 h (T 1)及术后36 h (T 2)的凝血功能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2.73%;术后第3~15天两组患者的V AS 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T 0~T 2时两组患者PT 、TT 、APTT 均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均长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较高,且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避免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发生。
关键词:下肢骨折 ; 手术 ; 老年 ; 腰硬联合麻醉 ; 疼痛 ;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时间 ;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中图分类号:R2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3.0018.03作者简介:叶庆元,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工作。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下肢骨折,骨折发生后会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加之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不宜长期卧床,通常采取手术予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
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为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痛苦,合理的麻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采用全麻(全麻组),44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输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麻组术后术后躁动和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9.44%和25.00%,明显高于腰硬联合组的4.55%和9.09%,P<0.05。
腰硬联合组T3和T4时的HR和MAP与全麻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
结论:相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更有利于术后麻醉的恢复,显著减少患者术后躁动和谵妄发生率,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患者快速苏醒。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全麻;全髋关节置换术;谵妄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on the quality of anesthesia recovery.Methods: 80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3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n 44 cases(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group),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transfusion volume and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P>0.05).The incidence of agitation and delirium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was 19.44% and 25%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55% and 9.09% in the combined group of lumbar and hard, P<0.05.The levels of HR and MAP in the lumbar epidur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P<0.05),when they were T3 and T4.Conclusion:Compar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the elderly recovery more conducive to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pati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restlessness and delirium, stabl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hemodynamic stability,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Key words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General anesthesia;Total hip replacement;Delirium随着骨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已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普遍的髋关节晚期病变、股骨颈骨折治疗技术,该手术能够有效纠正髋关节畸形,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大型手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的特点,所以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2]。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均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为明确这两种麻醉方式对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8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年龄≥60岁;BMI(体重指数)<25kg/m2;ASA分级Ⅰ~Ⅱ级;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解剖结构正常;排除髋关节手术史者、严重感染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脑血管疾病者、髋关节严重创伤或发育不良者。
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全麻组36例,男20例,16例,平均年龄(69.58±6.42)岁,其中骨关节炎7例、股骨头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13例、类风湿关节炎6例;腰硬联合组44例男23例,21例,平均年龄(70.21±5.87)岁,其中骨关节炎9例、股骨头坏死11例、股骨颈骨折16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接近(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前均肌注0.5mg阿托品和100mg苯巴比妥钠。
入手术室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做有创动脉压监测。
取健侧卧位,经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斜行截骨处理后将股骨头取出,清除软骨面直至创面有鲜血渗出,然后将髋臼假体植入,复位关节,最后对伤口进行冲洗缝合。
术毕应用自控泵镇痛48h。
全麻:术前静脉注射0.06mg/kg咪达伦唑、0.2μg/kg舒芬太尼、0.2mg/kg依托咪酯、0.2mg/kg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参数:呼吸频率12~14次/min,潮气量8~10ml/kg,PETCO2 35~40mmHg。
使用微量泵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每分钟0.1μg/kg)和丙泊酚(每分钟80μg/kg)进行麻醉维持,并在术中根据需要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
腰硬联合麻醉:使用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选择腰椎L2~L3间隙做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孔缓慢注入2ml 生理盐水(1ml)与布比卡因(2ml)混合而成的局麻药。
注药后将腰穿针退出,朝着患者头部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置管深度3cm。
通过针刺法测定腰麻阻滞平面,若腰麻时间不够或者平面不足,则需经硬膜外导管注入3~8ml利多卡因(2%)。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和输血量)。
记录两组手术前(T1)、手术后30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3min(T4)以及拔管后10min(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输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输血量比较(sx±)组别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输液量/ml 输血量/ml全麻组36 850.52±123.22 63.55±21.71 1833.55±223.21 434.31±112.25 腰硬联合组44 843.47±120.41 64.01±20.85 1840.63±225.42 436.25±113.492.2 术后躁动和谵妄发生率全麻组术后共有9例(25.00%)发生谵妄,7例发生躁动(19.44%),腰硬联合组的4例发生谵妄(9.09%),2例发生躁动(4.55%),全麻组的术后躁动和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硬联合组(P<0.05)。
2.3 两组不同时间段MAP和HR对比两组T3和T4时的HR和MAP比较,腰硬联合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T1、T2、T5时间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3。
组别指标T1 T2 T3 T4 T5全麻组(n=36) MAP(mmHg) 90.53±11.56 86.57±12.53 108.32±13.45 101.34±12.01 93.10±11.98 HR(次/min) 75.25±8.46 71.48±8.45 85.35±11.97 83.52±9.86 75.36±8.16腰硬联合组MAP(mmHg) 91.24±11.57 87.29±12.04 94.11±10.22*92.41±12.45*92.45±12.47(n=44) HR(次/min) 75.74±8.58 71.056±8.85 75.75±8.24*74.57±8.28*74.68±8.083 讨论手术本身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会使机体创伤部位释放炎性介质,而炎性介质又会激活细胞因子系统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造成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术后康复进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