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4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非发酵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熟悉非发酵菌的鉴定方法;3.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实验原理非发酵菌是一类不发酵或不分解糖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菌属、黄杆菌属等。
非发酵菌的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进行生化试验、动力与鞭毛观察等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非发酵菌菌种: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莫拉菌、黄杆菌等;(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动力半固体培养基、氧化酶试验培养基等;(3)试剂:葡萄糖、乳糖、酵母提取物、酚红指示剂、氧化酶试剂等;(4)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落特征;(2)恒温培养箱:用于培养菌种;(3)酒精灯:用于无菌操作;(4)无菌操作台:用于无菌操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落观察(1)将菌种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别于30℃、37℃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透明度等;(3)记录观察结果。
2. 动力与鞭毛观察(1)将菌种接种于动力半固体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如是否有鞭毛、菌落是否呈指状、螺旋状等;(3)记录观察结果。
3. 氧化酶试验(1)将菌种接种于氧化酶试验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是否产生氧化酶,即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绿色;(3)记录观察结果。
4. 氧化-发酵(O/F)试验(1)将菌种接种于氧化-发酵试验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是否产生酸,即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3)记录观察结果。
5. 麦康凯琼脂平板生长情况(1)将菌种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如是否生长、生长速度等;(3)记录观察结果。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二)-不发酵革兰阴性菌属[单选题]1.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是A.专性厌氧B.革兰阴性,具有周鞭毛C.(江南博哥)可在42℃生长D.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E.通常只引起创伤感染,较少引起败血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是35℃,4℃不能生长而在42℃生长是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个特点。
[单选题]2.关于假单胞菌属共性描述正确的是A.兼性厌氧B.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各种抗生素敏感C.可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D.缺乏鞭毛,动力阴性E.无荚膜,已形成芽孢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假单胞菌属是专性需氧菌,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多有极端鞭毛或丛鞭毛,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许多菌株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和多种胞外酶。
[单选题]3.下列特征与鲍曼不动杆菌无关的是A.无芽孢B.氧化酶阴性C.无鞭毛D.硝酸还原试验阳性E.动力阴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鲍曼不动杆菌生物学特征为“三阴”,即氧化酶阴性,硝酸还原试验阴性和动力阴性。
[单选题]4.非发酵菌的耐药原因主要包括A.主动外排泵、灭活抗生素酶、外膜蛋白的改变和生物膜的存在B.细菌主动外排泵的存在C.灭活抗生素酶类的产生,如广谱p-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等D.外膜蛋白的改变,使抗生素进入细胞的通道减少或缺如等E.生物膜的存在使抗生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不发酵菌由于主动外排泵的存在,产生灭活抗生素酶类(如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等),外膜蛋白的改变使抗生素进入细胞的通道减少或缺如,以及生物膜的存在使抗生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而表现为耐药。
[单选题]5.有关志贺菌属的细菌,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荚膜B.无鞭毛C.无菌毛D.无芽胞E.可引起菌痢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志贺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可引起菌痢。
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蒋冬香;陈刚;王玉春;高玲【摘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氧化分解利用糖类或不利用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近年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甚至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表现为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1-3],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本研究对检出的421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标本来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7【总页数】3页(P607-609)【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药性;假单胞菌,铜缘;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者】蒋冬香;陈刚;王玉春;高玲【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氧化分解利用糖类或不利用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近年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甚至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表现为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1-3],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本研究对检出的421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标本来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从本院住院421例患者痰液、引流液和(或)伤口分泌物、中段尿液、血液、胆汁、脑脊液、脓液、胸水、腹水等标本中分离出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在1周内的重复菌株不作重复计数。
非发酵菌的鉴定程序1 概述非发酵菌是是指一群不能利用葡萄糖或仅能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
大多为机会致病菌。
其中假单胞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在肺部感染中十分重要。
近年来此类细菌从住院病人的痰、尿、血液、体液标本中的分离率日渐增高,已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2 分类: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从毛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杆菌属、莫拉菌属、土壤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和食酸菌属。
非发酵菌初步分属,见表2-1.表2-1非发酵菌初步分属生化反应O-F葡萄糖氧化酶触酶尿素鞭毛动力其他特性假单胞菌属O/- +/- + +/- 极生+不动杆菌属O/- - + - 无-无色杆菌属O + + +/- 周生+ 不产生3-酮基乳糖盐酸土壤杆菌属O + + + 周生+ 产生3-酮基乳糖盐酸产碱杆菌属- + + - 周生+黄杆菌属(F) + + +/- 无- 产黄色素莫拉杆菌属- + + - 无- 对营养要求高金黄杆菌属(F) + - - 无-艾肯菌属- + - - 无- 菌落小、陷入琼脂注:+,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O,为氧化反应;F,为弱发酵反应3 临床常见致病菌3.1铜绿假单胞菌3.1.1培养及形态特征:镜下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优势呈球杆状或丝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该菌为专性需氧菌,培养菌落特征上为多样化: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扁平、湿润、有金属光泽、蓝绿色、浅绿色、灰白色、β溶血(少数不溶血)的菌落,多数菌落边缘呈毛玻璃状,有生姜味;可长生绿脓素和荧光素两种色素,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特征:经典型、大肠杆菌型、粗糙型、黏液型、侏儒型。
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呈粉红色菌落。
3.1.2生化特征:氧化酶阳性,TSI为K/A,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动力、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S、ESC试验阴性。
LYS、IND、ORN、URE、H23.1.3鉴定步骤培养菌落涂片→分纯→氧化酶试验→选择非发酵板用TDR-200B仪器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菌种鉴定率>85%可报告。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指的是一类无法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它们通常生长在低氧条件下,又被称为厌氧杆菌。
这类细菌的代表性种类包括肠杆菌属(Escherichia)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等。
细菌形态特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形态通常呈现为细长而不成对的形状,细胞外部常包覆有明显可见的荚膜。
相较于其他革兰阴性细菌来说,这类杆菌通常不会形成链状结构,而是呈现出散出的单个菌体。
细菌生长特性这类杆菌生长的条件通常为低氧甚至厌氧环境。
它们通常不能进行葡萄糖的发酵,因此不能发酵出酸性产物。
在差不多所有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典型的代表性种类可以利用乳酸和琼脂糖进行进行氧化反应,并产生其它有机酸。
在一些厌氧菌中,静置的细菌培养基上会出现皱陷的现象,这是由于菌体的收缩或气囊的形成所致。
细菌病原性采用可以生长非许多病原性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仍然是重要的安全措施。
这里有两个代表性的例子:沙门氏菌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于一类可以引起食品中毒的常见致病菌,其病原体常随着食物被摄入体内,其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畏寒、发热等。
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还包括伤寒、副伤寒及胆囊感染。
长时间的铺散是由于沙门氏菌可以将自己藏在宿主的体内,因此当他们复制和释放胃肠道时,就能引发染病。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疗环境的细菌,它是人们非常担心肺炎、脑膜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感染常常表现为类似肺炎的症状,典型的可引起淋巴腺炎、呼吸道感染和尿道感染等。
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发热、呼吸道症状和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增多等。
杆菌药敏试验杆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确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相关的疾病。
目前,已经有多种临床应用的适用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氟哌酸、碳青霉烷酯类等一系列药物。
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注意抗生素的使用策略和剂量的选择十分重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铜绿假单胞菌名词解释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假单
胞菌科。
由于其氧化酶呈阳性,故又称绿脓杆菌。
它是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该菌对湿热、紫外线及化学药物的抵抗力较强,但对干燥、直射阳光和紫外线均较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的重要条件就是潮湿的环境,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见于烧伤、创伤或免疫受损的病人,感染部位可能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尿路等。
该菌的感染症状可能因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但通常会引发炎症反应,并产生绿色或铜绿色的分泌物。
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医生通常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由于该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和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和易感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对该菌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治疗。
第十一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一、教学大纲要求(1)非发酵菌的概念、种类和初步鉴定特征。
(2)假单胞菌属的分类、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3)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4)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5)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军团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6)黄杆菌属和莫拉菌属的细菌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二、教材内容精要(一)非发酵菌的主要特点和分类非发酵菌(Nonfermentative Bacilli)是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在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和种,但生化特征十分接近,多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院内感染。
非发酵菌包括的菌种较多,主要有下列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伯克菌属(Burkholderia)、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莫拉菌属(Moraxella)、金氏杆菌属(Kingell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艾肯菌属(Eikenella)、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食酸菌属(Acidovorax)等。
若某种未知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则怀疑其为非发酵菌:1.氧化发酵试验常显示是氧化型或产碱型。
2.氧化酶阳性,非发酵菌中,除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
但并非所有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都是非发酵菌,如巴斯德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和弧菌属等也是氧化酶阳性但不是非发酵菌。
3.动力,非发酵菌大部分为专性需氧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动力不明显,可用悬滴法或鞭毛染色法检测其动力。
(二)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严格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均阳性,是假单胞菌科的代表菌属。
1.分类假单胞菌科由假单胞菌属及其亲缘关系密切的菌属(以前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组成,用于假单胞菌科分类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根据细菌的表型特征分为7个主要的组,二是根据rRNA-DNA同源研究将假单胞菌科分为5个rRNA群。
尽管假单胞菌科的绝大部分细菌原先都被归类于假单胞菌属,但现在只有rRNAⅠ群的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曼多辛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和假产碱假单胞菌7种细菌。
rRNAⅡ群的细菌属于伯克菌属(Burkhokderia),包括13个种,其中类鼻疽伯克菌、葱头伯克菌、唐菖蒲伯克菌和皮氏伯克菌与人类疾病相关。
鼻疽伯克菌是动物专性寄生菌,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传播给人(通常通过皮肤的磨损),是本菌属中唯一无动力的种,本属其他菌种与植物有关而与人类疾病无关。
rRNAⅢ群的细菌属于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本科包括两个菌属: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食酸菌属(Acidovorax),前者包括土生丛毛单胞菌等三个菌种,后者包括敏捷食酸菌等三个菌种。
rRNAⅣ群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包括两个菌种:缺陷短波单胞菌和泡囊短波单胞菌。
rRNAⅤ群的细菌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只有一个菌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2.细菌特性假单胞菌属是一类无芽胞、有荚膜、散在排列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直或微弯、有单鞭毛或丛鞭毛,运动活泼;专性需氧,生长温度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35℃,少数细菌可在4℃或42℃生长,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氧化利用葡萄糖,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麦康凯上可生长。
除曼多辛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和假产碱假单胞菌外,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主要为黄绿色的绿脓素、青脓素等。
3.临床意义人类非发酵菌感染中,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其他较为常见的菌种有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等。
4.微生物学检验(1)检验程序见图11-1。
铜绿假单胞菌图11-1 非发酵菌检验程序(2)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别采集痰液、分泌物、尿液以及医院环境用品等。
(3)检验方法非发酵菌鉴定较为复杂,应先进行初步分群(属),然后再进行种的鉴定。
初步分群的常用实验为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氧化酶试验、动力观察。
再进一步作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
4.耐药性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对有些抗生素天然耐药,临床治疗假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三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非肠杆菌科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外,药敏试验不选用Kirby-Bauer法,应选用肉汤或琼脂稀释法或E-test法。
(三)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其在外界环境中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环境;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医院内感染。
1.细菌特性(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呈球杆状或长丝状,长短不一;单个、呈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芽胞,有荚膜,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临床分离株常有菌毛。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菌,部分菌株能在兼性厌氧环境中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生长温度范围是25℃~42℃,最适生长温度35℃,4℃不生长而42℃生长是该菌的鉴别点之一。
在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上均可形成5种不同形态的菌落:①典型型,菌落呈灰绿色,大小不一,扁平湿润,边缘不规则,呈伞状伸展,表面常可见金属光泽;②大肠菌样型,菌落圆形凸起,灰白色半透明,似大肠埃希菌菌落;③黏液型,菌落光滑凸起,呈黏液状;④侏儒型,细小,无光泽半透明菌落;⑤粗糙型,菌落中央凸起,边缘扁平,表面粗糙。
在血平板上常可见透明溶血环,有生姜气味;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生长,表面可形成菌膜,在SS琼脂平板上,该菌经过24h培养形成较小无色半透明菌落,一般不易与沙门菌和志贺菌菌落相区别,但经48h培养菌落中央呈棕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产生多种色素,主要为绿脓素(为铜绿假单胞菌特征性色素)和青脓素(荧光素),前者为蓝绿色。
从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约有80%~90%产生绿脓素和青脓素。
(3)生化反应氧化酶阳性,在OF培养基上,能氧化利用葡萄糖、木糖产酸,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乙酰胺酶阳性,液化明胶,利用枸橼酸盐,还原硝酸盐并产生氮气,吲哚阴性。
(4)抗原构造铜绿假单胞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黏液(S)抗原和菌毛抗原。
O 抗原有两种成分:一种是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免疫性强,具有属特异性;另一种为脂多糖(LPS),具有型特异性,可用于细菌分型。
(5)抵抗力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比其他无芽胞菌强,在潮湿的环境中能长期生存。
对干燥、紫外线有抵抗力,但对热抵抗力不强,临床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
2.临床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可从医院内许多消毒不严的器皿和溶液中分离出来,常见为水溶液包括洗涤水、消毒液和液体药物等。
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常见的入侵途径是雾化吸入、氧气吸入,各种侵袭性检查和治疗,如纤维支气管镜、导管、胆道、手术后引流等,破坏了机体皮肤或黏膜屏障,常引起本菌侵袭。
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局部组织损伤或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如烧伤病人、各种癌肿患者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早产、先天畸形儿童和囊性纤维化等疾病及老年患者,也易发生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作用与多种毒力因子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1)黏附和定植形成黏附的条件包括:①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的荚膜多糖物质阻止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②细菌表面的黏附素(主要是菌毛)和上皮细胞上存在的相应受体结合;③宿主防御机制异常。
后者使细菌得以驻足,并保持和上皮细胞长时间的接触。
完整的皮肤黏膜是天然的屏障,故铜绿假单胞菌很少成为健康人的原发病原菌,但改变或损伤宿主正常的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破坏、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免疫机制缺损如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各种肿瘤患者、应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常可导致感染。
烧伤焦痂、婴儿或儿童的皮肤、脐带和肠道、老年人的尿道则是较常见的原发病灶或入侵门户。
如果人体抵抗力降低或细菌毒力强,数量多,就可在血中生长繁殖,发生败血症。
(2)外毒素A 为主要毒力因子,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最强有力毒素,可抑制蛋白质合成,对皮肤黏膜有坏死作用,约90%菌株产生外毒素A,在烧伤病人,其致死作用特别突出。
(3)其他尚有蛋白酶、胞外酶S、溶血素、肠毒素、色素、杀白细胞素、内毒素等。
3.微生物学检验(1)检验程序见图11-2。
血液、环境用品肉汤增菌(血平板、麦康凯)35℃18~24h初步鉴定最后鉴定革兰阴性杆菌菌落特征色素生化 42℃分型生长(血清学噬菌体)OF:O(2)标本采集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等。
医院环境检测可从空气、水、物体表面等处采样。
(3).检验方法1)显微镜检查脑脊液、胸腹水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绿色脓汁、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2)分离培养血液和体液标本可先增菌后在转种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可直接接种上述培养基。
3)鉴定与鉴别根据培养物的菌落特征、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特殊的生姜气味、氧化酶试验、OF试验等即可作出初步鉴定。
但对色素产生不典型的铜绿假单胞菌还需要做其它生化反应(如明胶液化、精氨酸双水解试验、42℃生长试验等,乙酰胺酶检测试验有一定的价值,)与其他假单胞菌鉴别。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需要排除污染,从患者血及无菌体液、尿液中分离到本菌,特别是反复检出者,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定是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需连续三次痰培养阳性才能确立,如患者无感染的临床表现,虽然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亦应作为正常菌群。
(4)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呈现明显的固有耐药性。
长期以来假单胞菌的固有耐药性认为是由于该菌具有外膜的低通透性(主要是外膜微孔蛋白突变,阻止抗生素由外膜进入胞质),最近的研究表明,假单胞菌耐药的产生机制与细菌具有能量依赖性的主动外排系统有关,也可能同时存在其他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