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学共7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8
现代汉语语音学
现代汉语语音学是研究现代汉语的音系、音韵和音变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现代汉语的声调、音节结构、音位和音变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
现代汉语语音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音位的分类和描述、音节的组成规律、声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音变规律以及语音变异等。
现代汉语的音系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
汉语的声母包括清浊对立、送气、送气与不送气对立、爆破和摩擦等音素。
韵母则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两类,单韵母包括前韵母和后韵母,复韵母则由韵核和韵尾构成。
声调则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音系特征,一般分为四个声调和轻声。
在音变方面,现代汉语中有很多音位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下发生音变。
例如,清辅音在韵尾的前面发生浊化,声母以/p/片段和/t/音变为/f/或/s/音,在一些方言中声母以/k/发生音变为/h/音等。
除了音系、音韵和音变,现代汉语语音学还研究了汉语的语音规律和变异现象。
例如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汉语中的口音和语调变异等。
现代汉语语音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描述现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和语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汉语教学、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使用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大纲:自编《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
例如: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
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
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
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同一个意思会用不同语音来表示。
此外,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这也是语音社会性的表现。
即使从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上看完全一致的语音单位,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不同的语音体系。
绪论一、基本概念1.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包括语言的来源、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发展演变、语言的规范等。
2.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声音传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3.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语言的能指就是语音,所指就是意义。
4.语言的民族性:语言具有社会性,每一种语言都属于一定的族群,离开了这个特定的族群,就失去了它的交际作用。
与语言对应的族群通常是民族,如汉语、藏语、壮语、日语、英语等,但是一个民族不一定只使用一种语言,一种语言也不一定是一个民族使用。
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已知的有129种语言。
5.汉语: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接触,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改用汉语。
6.方言: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民族语言一般由若干个方言组成。
7.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通用的语言。
哪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这个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比如使用人口的多少,分布范围的大小,是否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等。
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有的民族只有各种方言,没有民族共同语。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方言——共同语二、现代汉语方言1.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下分:华北官话、东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次方言。
2.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8.晋语、徽语、平话也因为与其他方言差异较大成为独立的方言。
9.方言之间语音的差异最大,其次是词汇,语法差异最小。
10.方言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语音标准。
三、现代汉语共同语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交往使用的共同语——“雅言”2.先秦共同书面语——文言3.西汉扬雄《方言》——“通语”和“方言”对举4.唐宋根据当时北方口语书写的书面语形式——“白话”5.“五四”以后,现代汉语共同语的书面形式——现代白话文。
第二章语音一、目的要求语音这一章,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语音的规范,朗读的技巧等,要求学生较全面牢固地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具有熟练准确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
切忌只讲语音理论知识,而不要求学生学好普通话。
第一节语音概说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语音”这一概念要从两方面来解释:(1)必须是人发出的声音;(2)必须有明确的意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人们发出的呻吟声、打哈欠、打喷嚏等声音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并不表示确切的含义。
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发出的信号,如咳嗽声、学鸟叫的声音,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所表示的意义是临时性的,而且只有交际双方才能理解,不具有社会性。
汽车行进途中的喇叭声、冲锋号声、警车声、警报声也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虽然代表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有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物理属性表现在语音的物理四要素上。
四要素即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这四要素在普通话里有其作用,其中音色是最重要的,它是区别意义得罪重要的因素。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以下三种:第一,发音体的不同。
在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的不同。
举例说明,例如,胡琴的声音和口琴的声音不同,因为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簧片。
甲乙两人说同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由于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的不同,所以形成的音色就有区别。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
现代汉语总结第一章语音一、语音的性质1 语音的物理属性①音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有乐音和噪音之分。
③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④任何声音(音波)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
1)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作频率。
频率高,声音也就高。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作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
4)音色①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②造成音色不同的主要有三种条件: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 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嗓子)以及咽腔、鼻腔和口腔三大部分。
3 语音的社会属性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②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③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1 音素:辅音、元音1)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照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如,“刊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因素。
2)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
①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②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2 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 声母、韵母、声调把一个字音分成声母和韵母两段,把贯通整个声韵结构的音高型式叫声调。
①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②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③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现代汉语语音学引言现代汉语语音学是研究现代汉语语音的学科,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方面的知识。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音现象在语言中的各种规律和特点。
现代汉语语音学通过对声音的分析和描述,揭示了汉语音素的构成和变化规律,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汉语语音的声纤学特点汉语语音具有一些独特的声纤学特点。
首先,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意义区别作用。
其次,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再次,汉语的声调系统相对复杂,一般分为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和入。
汉语音素的分类和构成汉语的音素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
声母是指在音节开头发出的辅音,而韵母则是指在声母之后的元音或元音加辅音的结构。
根据汉语的音系特点,我们将声母分为清辅音、浊辅音和轻辅音三类。
同时,我们将韵母分为单元音和复元音两类。
单元音是指只有一个元音的韵母,而复元音则是指由两个元音组成的韵母。
除了声母和韵母外,汉语还有一个重要的音变现象,即鼻化。
当一个音节中的元音与鼻音连续出现时,元音会发生鼻化,即变为鼻元音。
汉语的音素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音节,这些音节又通过不同的声调进行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语音韵体系。
汉语声调的构成和变化规律汉语的声调是汉语语音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汉语的声调根据音调的变化形式,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调,即平调、上调、去调和入调。
平调是指音调的基本音高保持平稳不变,上调是指音调由低声上升至高声,去调是指音调由高声下降至低声,入调是指音调由低声上升至中声。
此外,汉语声调还受到音节结构和音节的位置的影响。
一般来说,声调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是在声母和韵母之后进行变调的。
有些音节中,声调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这种音节称为轻声音节。
汉语音韵变化规律汉语音韵变化规律是现代汉语语音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音韵变化是指汉语中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引起的音节构音的变化。
使用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大纲:自编《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
例如: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
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
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
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同一个意思会用不同语音来表示。
此外,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这也是语音社会性的表现。
即使从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上看完全一致的语音单位,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不同的语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