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概论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推荐为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
它适用于进展期前列腺癌,进展期前列腺癌占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85~97%,内分泌治疗能明显延长病人肿瘤的无进展期,存活期及总生存期。
病人有效地缓解肿瘤所致的症状。
前列腺癌的病人是否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对病人的3年生存期有明显的影响。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局部进展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即C期和D期,相当于TNM 分期的T3、N0~3和M1期,还用于根治性手术和放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明确,尤其是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更是不清楚。
目前较明显的学说表明:86~98%的前列腺癌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的肿瘤,主要与雄性激素-睾酮的刺激有关。
95%的睾酮由睾丸Leydig细胞产生,下丘脑产生黄体生成激素(LHRH)作用于垂体前叶而分泌黄体生成素(LH),在LH的刺激下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睾酮。
前列腺内分泌环境依赖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5%的睾酮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在垂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65岁以上男性,60%的雄性激素来源于睾丸,40%来源于肾上腺。
三.雄激素的阻断途径➢手术去势。
➢药物去势。
➢在靶细胞水平阻断雄激素。
➢5α-还原酶抑制。
➢抗肾上腺分泌药物。
➢雄激素全阻断(MAB)。
四.内分泌治疗预期结果完全缓解:肿瘤消失,所有相关肿瘤标记均正常。
部分缓解:原有肿瘤减少50%,无转移灶,淋巴结不可触及或影像学只是偶然发现。
治疗前、后PSA的最低水平,以及达到最低水平的时间是评估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五.内分泌治疗的方法(一)外科去势:双睾丸切除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a 双睾丸切除b 双睾丸被膜下切除c 双睾丸切除+睾丸假体植入优点:手术简单,可局麻下进行,价格低。
手术后病人血浆睾酮水平3-12h可达最低水平。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当雄激素水平下降时即可使成人前列腺上皮萎缩,也可使前列腺癌细胞有同样变化。
正是基于这点产生的内分泌疗法,其核心为抗雄激素疗法。
由于前列腺癌症状隐匿性强,故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抑制雄激素的内分泌疗法就成为中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
通常是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服用雌激素及抗雄激素药物。
临床资料已经证实了这种疗法的显著疗效。
在一些典型病历中,睾丸切除术或抗雄激素治疗的近期效果是相当突出的。
有些因疼痛呻吟不止,长期辗转病榻的患者可于睾丸切除术后不久就能起床、疼痛消失、食欲增加,以后体力逐渐加强,甚至可恢复工作。
增大而坚硬的前列腺癌可逐渐变小变软。
骨髓和软组织的转移癌也会消退,血PSA、PAP 可下降至正常。
但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都有效,一些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效果不明显,有些虽近期内疗效较好,但几个月或1~2年后症状可恶化。
因此,内分泌疗法为一种姑息性疗法,它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各个时期,虽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研究表明此疗法并不能使病人的生存率有所改观。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01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Chapter前列腺癌简介内分泌治疗原理前列腺癌的生长和发展依赖于雄性激素的刺激。
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或阻止雄性激素对癌细胞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及预后02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Chapter抗雄激素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雌激素及抗雌激素药物睾丸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放疗与化疗在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放疗放疗可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通过放疗可进一步缩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化疗化疗药物可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进入体内,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3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注意事项Chapter患者心理支持与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开展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开展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教授应对技巧,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定期检查及随访安排定期检查随访安排处理心血管副作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副作用,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预防骨质疏松内分泌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骨密度。
应对潮热和盗汗潮热和盗汗是内分泌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必要时可使用止汗剂或激素替代治疗。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生活方式调整建议保持健康饮食适当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戒烟限酒04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案例分享Chapter成功案例介绍及经验总结案例一案例二失败案例剖析及教训反思案例一案例二患者心得体会分享患者张先生01患者李先生02患者王先生家属0305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Chapter1 2 3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改进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展望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01PARP抑制剂02放射性核素治疗03个性化诊疗策略探讨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识别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类型,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而康艾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康艾注射液在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前列腺癌的特点和治疗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出现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身上,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为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通常会出现肿瘤恶化、侵袭深度加重、生存期缩短、远处转移等情况,对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变得尤为重要。
二、康艾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康艾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是由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血管新生、抗肿瘤活性等多种功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康艾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2.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康艾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4. 调节免疫功能:康艾注射液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一方面,康艾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凋亡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来增强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康艾注射液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具体而言,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缓肿瘤的恶化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艾注射液还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从而增强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摘要:内分泌疗法对于治疗前列腺癌(特别是中期以及晚期前列腺癌)具有关键作用。
许多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实践研究已经开始推进,所取得的效果为治疗指南的设计与修订提供了参考。
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全球最新的医疗指南,本文就内分泌治疗机制、治疗时机以及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
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目前,内分泌疗法(HT)已经成为进展性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而且其在局限期病症中的效果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相关研究者对于内分泌的治疗手段、应用的最佳时期,还有一些新兴的临床诊疗策略,始终还在研究和讨论中。
本文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和国内外的最新指南,对这一类型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解读。
一、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原理尚未被彻底揭开,特别是对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功能,我们还没有弄清楚。
现行的理论指出,86%~98%的前列腺癌属于激素依赖型疾病,大概95%的睾酮是通过睾丸Leydig细胞生成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对前列腺内分泌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剩余一小部分睾酮则是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在65岁及以上的男性中,60%的雄激素源自睾丸,而40%则源自肾上腺。
二、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间无论是什么疾病,治疗的时机愈早愈好。
特别是前列腺癌,这种癌症的早期阶段对激素的反应较为敏锐。
然而,我们必须全面地思考激素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治疗所产生的巨大花销,所以,关于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间,全球的医学界仍然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早期内分泌疗法(EET)是在前列腺癌被确诊后立即启动的治疗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这种方法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昂的治疗费用。
延后内分泌治疗的时间(DET)是指在患者出现症状或病情开始恶化时才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弥补EET的不足,但也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前列腺癌现行内分泌治疗详解你想知道的都有目录CONTENCT •前列腺癌概述•内分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现行内分泌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内分泌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内分泌治疗效果评估及随访管理•内分泌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01前列腺癌概述前列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腺体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中更为显著。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通常在50岁以上的男性中更为常见。
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特点病理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等,其中腺癌最为常见。
生理特点前列腺癌通常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血尿、骨痛等症状。
前列腺癌的进展通常受到雄激素的影响,因此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前列腺癌诊断与分期诊断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包括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其中,PSA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手段。
分期标准前列腺癌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和临床分期。
TNM分期根据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的情况进行评估,而临床分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02内分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内分泌治疗原理去除雄激素来源通过手术或药物手段,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阻断雄激素受体使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阻止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作用机制竞争性结合雄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与雄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止内源性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
抑制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的激活,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e therapy, NHT或neoadjuvant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nADT)即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给予辅助性的内分泌治疗。
1989年Monfette报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氟他胺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及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术中失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尤其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29%的T0期肿瘤。
近20年,虽然众多研究报道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意义,但是由于其改善生存期的不确定,临床应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前列腺体积、PSA水平、分期、切缘阳性以及Gleason评分等有关。
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缩小前列腺体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3-6个月NHT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20-50%(1,2),不过有研究认为体积缩小的主要是良性前列腺组织,而肿瘤体积变化不具有显著性(3)。
同时,NHT能有效降低血浆PSA水平(4),但是不需要等PSA降到极低值后再行手术治疗(5)。
多项研究认为NHT能够有效降低临床T2期前列腺癌分期,但临床T3期肿瘤NHT治疗后出现分期降低少见,即便出现也认为是临床诊断时的分期过高所致(6,7)。
切缘阳性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NHT能显著降低临床T2期及以下前列腺癌的切缘阳性(7,8),但临床T3期的肿瘤切缘阳性反而有所升高(9,10)。
原因可能是NHT导致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切除不彻底,使切缘阳性率升高。
在此之外,NHT却会增高肿瘤的Gleason评分,但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假象。
既然如此,那么NHT治疗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尤其是临床T3期患者是否适合行NHT治疗?欧洲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组在2000年报道了402例T2-3N0M0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结果。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
运用内分泌疗法征服前列腺癌,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疗效,以达:①去除雄激素的来源。
②抑制垂体释放黄体生成激素。
③抑制类固醇合成。
④在靶组织内抑制雄激素作用等。
内分泌的治疗方法有:
(1)睾丸切除术:雄性激素能够使前列腺癌细胞增生活跃,故可采用双侧辜丸切除术治疗。
临床常用于前列腺癌晚期转移癌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为31%,有转移者为20%,睾丸切除术的优点是能去除体内雄激素的主要来源,不增加体内另一种激素,没有服用雌激素后所出现的贫血、心血管病变及偶然发生的肝功能衰竭等副作用,不存在病人无法坚持长期服药的问题,能一次完成治疗。
(2)雌激素治疗:雌激素能抑制前列腺体分泌,使其腺体处于萎缩状态,故临床用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
最常用的药物是己烯雌酚,开始每日2~15毫克,口服,用量逐渐增加,直至每日30~50毫克显效为止。
或者开始就用大剂量,每日50~100毫克,口服或肌注。
大剂量服用时为防止水钠潴留,可酌情服用安体舒通,每日l00毫克。
其治愈率25%。
乙炔雌二醇,每日1~3毫克,口服。
聚雌二醇磷酸酶,80~200毫克,每日肌注1次。
(3)抗雄激素治疗:常用药物很多,如2a次甲基氯地孕酮醋酸酯、磷酸雌氮芥、氨基导眠能、安替舒通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都有一定的疗效。
(4)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肾上腺产生雄激素,故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能改善一般情况,可作为姑息疗法。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张 成 郎 建 罗赛平 刘 嘉(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泌尿科 伊宁 835000)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5例,分别接受内分泌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存活44例,2年存活40例,3年存活33例,3年存活率75.0%,对照组患者1年存活45例,2年存活40例,3年存活24例,3年存活率53.3%,观察组患者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3年存活率高于放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 内分泌综合治疗 临床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5.14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8-01 为了观察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选择2009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经PSA测定,泌尿系彩超,前列腺核磁波谱和经直肠B超定位前列腺穿刺获取病理学确诊前列腺癌;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获取病理标本确诊为前列腺癌的偶发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尿路梗阻、排尿困难、尿频、前列腺疼痛等症状,可触及前列腺质地体积增加,表面凹凸不平,有变硬和结节。
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8±12.6岁;C期20例,D期24例.对照组4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5±11.9岁;C期24例,D期21例。
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的关联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前列腺癌中,肿瘤细胞会表达雄激素受体,这意味着这些细胞对雄激素的影响相对较大。
因此,针对雄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成为了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发展的关系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雄激素受体是一种核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它在前列腺组织中起到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前列腺癌中,这种调节功能发生了改变,导致雄激素受体的过度表达或激活。
这种过度表达或激活会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促进癌症的发展。
内分泌治疗的原理内分泌治疗是针对雄激素受体的治疗方法,旨在抑制雄激素受体的活性或降低雄激素水平,从而阻止前列腺癌的发展。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和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治疗。
雄激素剥夺治疗雄激素剥夺治疗通过抑制雄激素的合成或作用来降低雄激素水平,以达到控制前列腺癌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1.手术去势:手术去势是通过切除睾丸来降低雄激素水平。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治疗提前转移和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手术去势可以达到迅速降低雄激素水平的效果。
2.化学去势:化学去势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睾丸合成雄激素的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释放激素剂来实现。
3.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使用针对雄激素受体的药物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从而抑制受体的活性。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治疗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是一种特殊的抗雄激素药物,可以抑制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和激活,从而阻止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常见的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包括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和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和雄激素敏感的转移性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的关联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内分泌治疗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医学课件: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内分泌治疗作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原理、常用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理前列腺癌的生长和扩散与雄激素密切相关。
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和二氢睾酮,它们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促进作用。
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抑制雄激素的合成、减少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扩散的目的。
三、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药物1.抗雄激素药物:代表药物有氟他胺、比卡鲁胺等。
这类药物能够竞争性地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2.雄激素合成抑制剂:代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睾丸、肾上腺等器官合成雄激素,从而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
3.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恩杂鲁胺、阿比特龙等。
这类药物能够阻断雄激素受体,抑制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进作用。
四、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1.单药治疗: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选用单一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如氟他胺、比卡鲁胺等。
3.序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先采用一种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当病情进展或出现耐药时,再更换为另一种内分泌药物。
4.辅助治疗:对于接受手术或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可在治疗前后采用内分泌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注意事项1.治疗前评估:在进行内分泌治疗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分期、病情进展速度、患者的年龄、体质等。
2.监测指标: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以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药物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4.耐药性问题: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耐药现象,此时应及时更换或调整治疗方案。
(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早在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现了手术去势和雌激素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
前列腺细胞在无雄激素刺激的状况下将会发生调亡。
任何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均可被称为雄激素去除治疗。
雄激素去除主要通过以下策略:1.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2.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封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结合。
两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目的。
其他策略包括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以及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等。
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①去势;②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③间歇内分泌治疗;④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⑤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1]
1). 晚期前列腺癌,包括N1和M1期(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2). 局限性早期或晚期前列腺癌,但无法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放射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3).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4). 配合放射治疗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5). 治愈性治疗后局部复发,但无法再行局部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6).治愈性治疗后远处转移(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7). 间断性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8).雄激素非依赖期的雄激素持续抑制(去势)。
2.去势治疗(Castration)
1). 手术去势
手术去势可使睾酮迅速且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去势水平)。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2). 药物去势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是人工合成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已上市的
制品有:亮丙瑞林(Leuprorelin)、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
缓释剂型为1-、2-、3-或6-个月注射一次。
其作用机制为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通过反馈性抑制,使睾酮达到去势水平。
在注射LHRH-A后,睾酮逐渐升高,在1周时达到最高点(睾酮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至3-4周时可达到去势水平[2],但有10%的患者睾酮不能达到去势水平[3]。
LHRH-A已成为雄激素去除的“标准治疗”方法。
由于初次注射LHRH-A时有睾酮一过性升高,故应在注射当日开始给予抗雄激素药物两周,以对抗睾酮一过性升高所导致的病情加剧(Flare-up)[4]。
对于已有骨转移脊髓压迫的患者,应慎用LHRH-A,可选择迅速降低睾酮水平的手术去势。
3). 雌激素
雌激素作用于前列腺的机制包括:下调LHRH的分泌,抑制雄激素活性,直接抑制睾丸Leydig细胞功能,以及对前列腺细胞的直接毒性[5]。
最常见的雌激素是乙烯雌酚。
口服乙烯雌酚1-、3-、或5mg/天,可以达到与去势相同的效果,但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尽管应用小剂量乙烯雌酚(如1mg/天),且同时应用低剂量华法令(1mg./天),或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天)预防,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仍较高[6]。
雌激素是经典的内分泌治疗方法之一。
手术去势、药物去势或雌激素治疗,患者肿瘤相关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基本相同。
3.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ximal Androgen Blockade, MAB)
1). 目的:应用手术或药物治疗,同时去除或阻断睾丸来源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
2). 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
抗雄激素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类固醇类药物,其代表为醋酸甲地孕酮;另一类是非类固醇药物,主要有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和氟他胺(Flutamide)。
3). 结果:合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的雄激素MAB方法,与单纯去势相比可延长总生存期3-6个月,平均5年生存率提高2.9%[7],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应用MAB疗法时间越长,PSA复发率越低[8]。
而合用比卡鲁胺的MAB疗法,相对于单独去势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0%, 并可相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9]。
4.根治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rnal Therapy, NHT)
1). 目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内分泌治疗,以减少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前列腺切缘肿瘤阳性率,进而延长生存率。
2). 方法:采用LHRH-A和抗雄激素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疗法,也可单用LHRH-A、抗雄激素药物、或雌二醇氮芥,但MAB方法疗效更为可靠。
时间 3-9个月。
3). 结果:新辅助治疗可能降低临床分期[10],可以降低前列腺切缘肿瘤的阳性率[11-15],减少局部复发率[10],长于3个月的治疗可以延长无PSA复发的存活期[16],而对总存活期的作用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新辅助治疗不能降低淋巴结和精囊的浸润[14]。
5.前列腺癌间歇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 IHT)
在雄激素缺如或低水平状态下,能够存活的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补充的雄激素获得抗凋亡潜能而继续生长,从而延长进展到非激素依赖的时间[17]。
IHT的优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延长雄激素依赖时间,可能有生存优势,并降低治疗成本[18])。
IHT临床研究表明在脱离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性欲恢复等。
可使肿瘤细胞对雄激素依赖时间延长,而对病变进展或生存时间无大的负面影响。
在治疗间歇期,并非所有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均能恢复正常。
IHT更适于局限性病灶及经过治疗局部复发者([19-25]。
1). IHT的治疗模式:多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也可用药物去势(LHRHa),如Goserelin、Leuprolide和Buserelin,或甾体类醋酸环丙孕酮(CPA)[19-25]。
2). IHT每周期治疗的时间及停治疗的标准:各家报道不一,多数停药标准为PSA≤0.2ng/ml 后, 持续3-6月;也有主张PSA≤4.0ng/ml时即可停药, 持续3-6月[25]。
3). 间歇治疗后重新开始治疗的标准:
报道不一,仍未能达成统一标准。
不同文献报道如下:PSA>4ng/ml后;PSA升至10-20ng/ml时;PSA>20ng/mlPSA;PSA升至治疗前水平的1/2;目前国内推荐当PSA>4ng/ml 后开始新一轮治疗[25]。
.
4). IHT的适应症:T3-T4期患者;根治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根治术或局部放疗后复发。
5). HT治疗的意义及潜在风险:可能保持前列腺癌细胞的激素依赖性,延缓前列腺癌
细胞进展到非激素依赖性的时间,从而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治疗潜在的风险:是否可加速雄激素依赖性向非激素依赖性的发展;在治疗的间歇期病灶是否会进展[25-26]。
6.前列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 AHT)
AHT是指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或根治性放疗后[27],辅以内分泌治疗。
目的是消灭切缘残余病灶,消灭残余淋巴结,消灭微小转移灶,提高长期存活率。
1). 适应症:
①根治术后病理切缘阳性。
②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pN+)。
③术后病理证实为T3期(pT3)或≤T2期但伴高危因素(Gleason≥7,PSA ≥10ng/ml)[28-29]。
2). 方式[29-32]:
①最大限度雄激素全阻断(MAB)。
②手术去势
③药物去势
④抗雄激素(anti-androgens):包括甾体类和非甾体类。
3). 时机:多数主张术后即刻开始[33-36]。
总之,AHT治疗主要针对切缘阳性,pT3,pN+及 pT2期伴高危因素的患者,多数文献报道能延缓疾病进展时间,但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尚无一致结论。
治疗时机及时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理分期、治疗副作用和费用等,目前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