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3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概论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推荐为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
它适用于进展期前列腺癌,进展期前列腺癌占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85~97%,内分泌治疗能明显延长病人肿瘤的无进展期,存活期及总生存期。
病人有效地缓解肿瘤所致的症状。
前列腺癌的病人是否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对病人的3年生存期有明显的影响。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局部进展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即C期和D期,相当于TNM 分期的T3、N0~3和M1期,还用于根治性手术和放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明确,尤其是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更是不清楚。
目前较明显的学说表明:86~98%的前列腺癌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的肿瘤,主要与雄性激素-睾酮的刺激有关。
95%的睾酮由睾丸Leydig细胞产生,下丘脑产生黄体生成激素(LHRH)作用于垂体前叶而分泌黄体生成素(LH),在LH的刺激下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睾酮。
前列腺内分泌环境依赖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5%的睾酮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在垂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65岁以上男性,60%的雄性激素来源于睾丸,40%来源于肾上腺。
三.雄激素的阻断途径➢手术去势。
➢药物去势。
➢在靶细胞水平阻断雄激素。
➢5α-还原酶抑制。
➢抗肾上腺分泌药物。
➢雄激素全阻断(MAB)。
四.内分泌治疗预期结果完全缓解:肿瘤消失,所有相关肿瘤标记均正常。
部分缓解:原有肿瘤减少50%,无转移灶,淋巴结不可触及或影像学只是偶然发现。
治疗前、后PSA的最低水平,以及达到最低水平的时间是评估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五.内分泌治疗的方法(一)外科去势:双睾丸切除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a 双睾丸切除b 双睾丸被膜下切除c 双睾丸切除+睾丸假体植入优点:手术简单,可局麻下进行,价格低。
手术后病人血浆睾酮水平3-12h可达最低水平。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当雄激素水平下降时即可使成人前列腺上皮萎缩,也可使前列腺癌细胞有同样变化。
正是基于这点产生的内分泌疗法,其核心为抗雄激素疗法。
由于前列腺癌症状隐匿性强,故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抑制雄激素的内分泌疗法就成为中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
通常是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服用雌激素及抗雄激素药物。
临床资料已经证实了这种疗法的显著疗效。
在一些典型病历中,睾丸切除术或抗雄激素治疗的近期效果是相当突出的。
有些因疼痛呻吟不止,长期辗转病榻的患者可于睾丸切除术后不久就能起床、疼痛消失、食欲增加,以后体力逐渐加强,甚至可恢复工作。
增大而坚硬的前列腺癌可逐渐变小变软。
骨髓和软组织的转移癌也会消退,血PSA、PAP 可下降至正常。
但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都有效,一些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效果不明显,有些虽近期内疗效较好,但几个月或1~2年后症状可恶化。
因此,内分泌疗法为一种姑息性疗法,它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各个时期,虽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研究表明此疗法并不能使病人的生存率有所改观。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而康艾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康艾注射液在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前列腺癌的特点和治疗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出现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身上,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为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通常会出现肿瘤恶化、侵袭深度加重、生存期缩短、远处转移等情况,对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变得尤为重要。
二、康艾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康艾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是由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血管新生、抗肿瘤活性等多种功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康艾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2.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康艾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4. 调节免疫功能:康艾注射液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一方面,康艾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凋亡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来增强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康艾注射液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具体而言,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缓肿瘤的恶化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艾注射液还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从而增强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目录•前列腺癌概述•内分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早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内分泌治疗耐药问题及对策•患者管理与随访工作规范CONTENTSCHAPTER01前列腺癌概述前列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为70-74岁。
此外,种族、遗传、环境等因素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
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病理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等,其中腺癌占95%以上。
生理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雄性激素密切相关,雄性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前列腺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骨转移、淋巴结肿大等远处转移症状。
诊断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其中,PSA 检测是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前列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分期标准前列腺癌的分期主要采用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预后评估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
早期前列腺癌通过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晚期前列腺癌则需要综合治疗来改善生存质量。
同时,PSA水平也是评估前列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CHAPTER02内分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雄激素与前列腺癌关系雄激素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雄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因此降低雄激素水平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雄激素受体是一种核受体,它与雄激素结合后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阻断雄激素受体的功能也是内分泌治疗的重要策略。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摘要:内分泌疗法对于治疗前列腺癌(特别是中期以及晚期前列腺癌)具有关键作用。
许多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实践研究已经开始推进,所取得的效果为治疗指南的设计与修订提供了参考。
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全球最新的医疗指南,本文就内分泌治疗机制、治疗时机以及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
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目前,内分泌疗法(HT)已经成为进展性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而且其在局限期病症中的效果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相关研究者对于内分泌的治疗手段、应用的最佳时期,还有一些新兴的临床诊疗策略,始终还在研究和讨论中。
本文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和国内外的最新指南,对这一类型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解读。
一、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原理尚未被彻底揭开,特别是对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功能,我们还没有弄清楚。
现行的理论指出,86%~98%的前列腺癌属于激素依赖型疾病,大概95%的睾酮是通过睾丸Leydig细胞生成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对前列腺内分泌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剩余一小部分睾酮则是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在65岁及以上的男性中,60%的雄激素源自睾丸,而40%则源自肾上腺。
二、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间无论是什么疾病,治疗的时机愈早愈好。
特别是前列腺癌,这种癌症的早期阶段对激素的反应较为敏锐。
然而,我们必须全面地思考激素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治疗所产生的巨大花销,所以,关于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间,全球的医学界仍然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早期内分泌疗法(EET)是在前列腺癌被确诊后立即启动的治疗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这种方法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昂的治疗费用。
延后内分泌治疗的时间(DET)是指在患者出现症状或病情开始恶化时才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弥补EET的不足,但也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CHAPTER前列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通常在50-70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特点病理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等,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
生理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雄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因此降低雄激素水平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下尿路梗阻、血尿、骨痛等症状。
晚期患者可出现恶病质表现,如消瘦、乏力、贫血等。
诊断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结节或质地变硬等异常表现;血清PSA检测是前列腺癌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筛查和病情监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
CHAPTER雄激素在前列腺癌发展中作用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生长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生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够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分化。
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雄激素还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内分泌治疗原理简述降低雄激素水平内分泌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阻断雄激素作用除了降低雄激素水平外,内分泌治疗还可以通过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从而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
这是一种较为彻底但不可逆的方法。
手术去势使用药物抑制睾丸分泌雄激素,达到降低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目的。
这种方法相对较为温和,但可能需要长期用药。
药物去势使用抗雄激素药物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前列腺癌现行内分泌治疗详解你想知道的都有目录CONTENCT •前列腺癌概述•内分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现行内分泌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内分泌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内分泌治疗效果评估及随访管理•内分泌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01前列腺癌概述前列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腺体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中更为显著。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通常在50岁以上的男性中更为常见。
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特点病理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等,其中腺癌最为常见。
生理特点前列腺癌通常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血尿、骨痛等症状。
前列腺癌的进展通常受到雄激素的影响,因此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前列腺癌诊断与分期诊断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包括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其中,PSA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手段。
分期标准前列腺癌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和临床分期。
TNM分期根据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的情况进行评估,而临床分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02内分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内分泌治疗原理去除雄激素来源通过手术或药物手段,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阻断雄激素受体使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阻止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作用机制竞争性结合雄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与雄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止内源性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
抑制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的激活,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e therapy, NHT或neoadjuvant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nADT)即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给予辅助性的内分泌治疗。
1989年Monfette报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氟他胺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及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术中失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尤其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29%的T0期肿瘤。
近20年,虽然众多研究报道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意义,但是由于其改善生存期的不确定,临床应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前列腺体积、PSA水平、分期、切缘阳性以及Gleason评分等有关。
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缩小前列腺体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3-6个月NHT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20-50%(1,2),不过有研究认为体积缩小的主要是良性前列腺组织,而肿瘤体积变化不具有显著性(3)。
同时,NHT能有效降低血浆PSA水平(4),但是不需要等PSA降到极低值后再行手术治疗(5)。
多项研究认为NHT能够有效降低临床T2期前列腺癌分期,但临床T3期肿瘤NHT治疗后出现分期降低少见,即便出现也认为是临床诊断时的分期过高所致(6,7)。
切缘阳性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NHT能显著降低临床T2期及以下前列腺癌的切缘阳性(7,8),但临床T3期的肿瘤切缘阳性反而有所升高(9,10)。
原因可能是NHT导致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切除不彻底,使切缘阳性率升高。
在此之外,NHT却会增高肿瘤的Gleason评分,但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假象。
既然如此,那么NHT治疗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尤其是临床T3期患者是否适合行NHT治疗?欧洲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组在2000年报道了402例T2-3N0M0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结果。
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的关联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前列腺癌中,肿瘤细胞会表达雄激素受体,这意味着这些细胞对雄激素的影响相对较大。
因此,针对雄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成为了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发展的关系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雄激素受体是一种核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它在前列腺组织中起到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前列腺癌中,这种调节功能发生了改变,导致雄激素受体的过度表达或激活。
这种过度表达或激活会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促进癌症的发展。
内分泌治疗的原理内分泌治疗是针对雄激素受体的治疗方法,旨在抑制雄激素受体的活性或降低雄激素水平,从而阻止前列腺癌的发展。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和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治疗。
雄激素剥夺治疗雄激素剥夺治疗通过抑制雄激素的合成或作用来降低雄激素水平,以达到控制前列腺癌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1.手术去势:手术去势是通过切除睾丸来降低雄激素水平。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治疗提前转移和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手术去势可以达到迅速降低雄激素水平的效果。
2.化学去势:化学去势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睾丸合成雄激素的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释放激素剂来实现。
3.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使用针对雄激素受体的药物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从而抑制受体的活性。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治疗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是一种特殊的抗雄激素药物,可以抑制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和激活,从而阻止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常见的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包括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和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和雄激素敏感的转移性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的关联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内分泌治疗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康艾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针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
而康艾注射液在这一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康艾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康艾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康艾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来自于中药材艾纯。
艾纯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材,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酮类、活性碳氢化合物、倍半萜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康艾注射液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二、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针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开始尝试将康艾注射液引入到治疗方案中,希望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明显。
一项针对10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单纯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相比,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肿瘤缩小、稳定和缓解的比例也明显增加。
在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面,辅助治疗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长期服用康艾注射液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
临床实践中发现,康艾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毒副反应较小,且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能够轻松耐受。
这为康艾注射液作为中晚期前列腺癌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性保障。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作者:叶学荣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3期194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个教授,Huggins和Hodges先后发现了手术去势(即双侧睾丸切除)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拉开了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帷幕。
Huggins教授也因此获得了1966年诺贝尔生理奖和医学奖。
所谓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HT)又称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即去除雄激素和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
内分泌治疗可谓是前列腺癌治疗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睾丸切除和服用大剂量雌激素,是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金方案。
尽管这种治疗只能阻断来源于睾丸的睾酮,但仍有报告60%~70%的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双重打击以及术后的不可逆性,影响了睾丸切除的广泛应用;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限制了大剂量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1971年,美国迈阿密大学Schally教授首次从下丘脑中提取到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阐明了该激素的作用,因此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在80年代,Schally教授研制成功GnRH,开始了药物去势。
前列腺癌患者不需要切除睾丸,只需要每个月打一针,就能达到跟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理论上只有比较早期的前列腺癌,有可能通过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获得治愈,不涉及内分泌治疗;而其余分期的前列腺癌,往往绕不开内分泌治疗。
与内分泌治疗相关的方案,其实就是在前列腺癌不同的阶段,单用内分泌治疗、调整疗程或者联合其他手段形成的各种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HT)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去势治疗(抑制睾丸分泌雄激素)和抗雄治疗(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
去势治疗去势治疗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
手术去势即双侧睾丸切除,通常术后12小时即可将睾酮水平降低到去势标准。
主要优势是简单、廉价、迅速,合并症少。
但由于手术具有不可逆性,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