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高级菌物学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8
主讲教师:林英任博士教授林英任,1951年11月生,男,汉族,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博士。
197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
1998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毕业,获博士学位。
历任安徽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研究》期刊编委,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获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被遴选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林英任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讲“森林(经济林、园林植物)病理学”、“林病流行与治理”、“高级菌物学”、“拉丁文”等课程。
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
先后主持“中国真菌志·斑痣盘菌目卷研编”、”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安徽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中国斑痣盘菌目分类研究”、“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国内新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病害”、“中华猕猴桃病害及其防治”等。
合著《牯牛降科学考察集》、《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等。
曾获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校“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
课程内容《高级菌物分类学》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为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和Kirk et al.(2001)的有关分类主张,系统讲授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及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
此外对菌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菌的治理和病菌、害虫天敌及食药用菌的开发利用等情况作简要介绍。
旨在学生为识别、发掘、利用和改造菌物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菌物分类学菌物分类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真菌的分类、命名和归类。
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体,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通过对真菌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征、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真菌的分类根据传统分类体系,真菌被分为四个主要的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线形菌门。
而根据现代分类系统的研究,真菌还包括霉菌、酵母菌以及其他特殊种群。
接合菌门接合菌门包括了许多常见的真菌,如黑曲霉、纹枯黑曲霉、表生豆状短梗孢等。
这类真菌的生殖方式是通过产生具有性实体的接合孢子来进行繁殖。
担子菌门担子菌门是真菌中最大的一个门,包括了大多数的蘑菇、伞菌和鹅膏菌等。
这类真菌的特点是其菌盖上携带有担子,担子通过生殖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
子囊菌门子囊菌门是指通过产生子囊来进行繁殖的真菌。
这类真菌包括了草地黑粉菌、弯孢黑霉等。
子囊菌类真菌的子囊可以在其子囊床上产生子囊孢子。
线形菌门线形菌门中包括了一类特殊的真菌,它们以产生分生子的链状结构为特征,如硬麴霉、黑链麴霉等。
霉菌霉菌是一类不完全真菌,与其他真菌相比,它们的生殖方式相对简单,常常通过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的分类相对较为复杂,可以根据其菌丝结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进行分类。
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它们以产生芽孢进行繁殖,并且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
酵母菌的分类一般根据其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特点进行划分。
真菌分类的意义真菌的分类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真菌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物种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不同的真菌物种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态特点和遗传特征,通过分类可以清晰地描述和比较这些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其次,真菌的分类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真菌是病原体或者产生毒素的,它们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对真菌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态习性、生活史和致病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真菌相关的疾病。
菌物分类学菌物分类学是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描述真菌的分类、系统演化和多样性。
真菌是由真菌界中的不同种类组成的一类生物。
它们在生物界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界别,与动植物不同。
历史背景菌物分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科学家开始注意到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差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许多科学家通过对真菌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学特征的研究,不断完善了菌物分类系统。
分类原则菌物分类学的主要原则是基于真菌的形态学特征、生理学性质和生态习性来划分不同的分类单位。
真菌的分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级: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每个层级都有一组特定的特征和描述,以帮助科学家准确地确定和描述不同的真菌。
分类单元界真菌界是菌物分类学中最高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真菌的物种。
真菌界的特点是它们是真核生物,并且没有细胞壁。
门在真菌界中,真菌按照其特定特征被划分为不同的门。
不同的门在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上都有所不同。
纲门下的真菌根据其共同的特征进一步划分为纲。
不同的纲通常具有不同的形态、生长方式和生成孢子的方式。
目纲下的真菌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被进一步划分为目。
目通常表示一类真菌的共同特征集合。
科目下的真菌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被划分为科。
科主要用于描述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属科下的真菌根据其更具体的特征被划分为属。
属是描述真菌相对较小的分类单位,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种属之间的特征差异。
种属下的真菌根据其特定的特征被划分为种。
种是描述真菌最小分类单位,表示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征的真菌个体。
分类方法菌物分类学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真菌的分类单位。
这些方法包括形态学研究、解剖学特征观察、遗传学分析、生态学特征比较以及分子系统演化研究。
形态学研究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菌丝的形态、菌盖、菌褶、菌蓋以及孢子等特征,科学家能够精确地描述不同真菌。
解剖学特征观察是通过对菌丝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以确定真菌的分类单位。
2-3 真菌一、真菌的分類地位:菌物界(真核生物)。
二、真菌的基本構造:一般有絲狀構造,稱為菌絲,酵母菌除外。
三、真菌的營養方式:行異營生活,藉由菌絲汲取外界的養分。
腐生:分泌酵素至體外,將動植物的遺骸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再汲取作為養分饰演生態系中的分解者。
寄生:直接汲取寄主的養分,比如:惹起人類皮膚癬的病原體。
四、真菌的生殖方式:分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真菌的種類甚多,分布甚廣,常見的種類有黴菌、酵母菌和蕈類。
2-3.1 黴菌一、黴菌的定義:惹起有機物發黴的真菌統稱為黴菌。
許多有機物裸露在潮濕而溫暖的空氣中,常會發生縱橫交錯的絨毛狀菌絲,這種情況俗稱發黴。
二、黴菌的分布:黴菌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廣,常在含有醣類豐富的食品中,比如:麵包、水果及蔬菜等。
三、黴菌的營養方式:行異營生活,以腐生或寄生的方式汲取養分。
四、黑黴菌的簡介:1.黑黴菌常見於陳腐的麵包、水果或蔬菜上。
2.黑黴菌的主要構造:菌絲:呈白色,無近邻且多核。
爬行菌絲:較粗而橫走於附著物上,可行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
根狀菌絲:可伸入附著物中汲取水分和養分(分泌酵素分解有機物)。
直立菌絲:可行孢子生殖菌絲頂端可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內細胞經有絲分裂產生黑色孢子,孢子成熟後經分布萌發成菌絲。
孢子:成熟時呈黑色,故名黑黴菌,孢子具厚璧,能够抵挡乾旱的環境。
3.黑黴菌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孢子生殖,由直立菌絲頂端產生孢子囊,成熟後釋出大批孢子。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過程以下:相鄰正負交配型的菌絲相互相對長出短側枝。
雙方短側枝頂端相互接觸時,側枝產生橫壁。
兩側枝接觸處的細胞壁融解。
雙方短側枝的細胞質和細胞核便融為一體,形成 2N 的合子合子在適當環境中萌發,經減數分裂而產生1N菌絲。
4.黑黴菌適應陸生環境的條件:黑黴菌的孢子和合子都拥有厚壁。
根狀菌絲可汲取水分和養分。
有性生殖的過程不需要水當媒介。
五、青黴菌的簡介:1.青黴菌常見於果實、蔬菜和皮革的表面2.青黴菌的主要構造:菌絲:呈白色,有近邻為單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