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27
老化过程理论早期的老年学着重研究衰老现象,大部分早期理论都局限于生理衰老。
20世纪以来,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3个方面解释衰老现象:生物学理论研究年龄增长与重要生命器官功能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社会学理论涉及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心理学理论探讨老人心理变化和老人适应环境变化需要的行为能力。
(一)生物学理论老年学家LeonardHayflick(1988)首次提出老年生物学理论,他通过研究衰老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期生理变化,发现这些变化具有以下特点:①老年期变化是进行性的;②老年期变化与机体本身有关,而与外界环境无关;③老年期变化导致功能衰退;④老年期变化对老年人普遍适用。
常见的老化过程理论包括:1.基因理论基因理论(GenetiCTheOrieS)强调基因导致老年期细胞和器官变化。
Hayfli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物程序理论(PrOgramTheOryofAging),认为人的寿命是由基因程序决定的,即每种生物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期限,并以分化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平均复制次数越多的物种,即预期寿命也越长。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平均复制50次,此后停止复制,并开始发生细胞突变(HayfIick,1974)o从胎儿组织中提取的细胞可自身复制100次,而从70岁老人中提取的组织细胞在复制20~30次后就达到了极限,细胞不但不再复制,而且开始突变。
所以,衰老正是躯体细胞突变或DNA修复机制改变的结果。
继Hayflick 之后,Lints(1978)研究发现,父母于60岁前死亡的人群与父母于80岁后死亡的人群相比,前者的预期寿命比后者少20年;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比较,发现前者之间的预期寿命和死亡原因比后者之间更相似。
这些对家庭成员预期寿命相似性的研究,支持了基因理论的观点。
2.耗损理论耗损理论(WearandTearTheory)认为衰老是人体组织细胞长期耗损而修复功能不断下降的最终结果。
老化理论-老化的社会学理论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了解及解释社会互动、社会期待、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对老化过程适应的影响。
⏹包括:隐退理论、活跃理论、持续理论、次文化理论、年龄阶层理论、社会环境适应理论、角色理论等。
-2-一、隐退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为:1.社会平衡状态的维持决定于社会与老年人退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彼此有益的过程。
2.老年期不是中年期的延续,老年人逐步走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功能逐步丧失,与社会的要求逐渐拉大距离,应在适当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从社会中疏离。
-4-该理论缺陷:将老年人等同为无权、无能、无力的人,是社会对老年人漠视合情化、排斥合法化、歧视合理化。
-5-对护理的启示注意评估正在经历减少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支持与指导,以维持其平衡。
-6-二、活跃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为:1.社会活动是生活的基础,社会活动是老年人认识自己、获得社会角色、寻找生活意义的主要途径。
2.老年人若能保持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佳状态,更好的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该理论缺陷:没有注意到老年人的个体差异;也没有注意到年轻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差别。
-7-强调:⏹社会活动是生活的基础,是老年人认识自我、获得社会角色、寻找生活意义的主要途径;⏹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生活的满意度-8-对护理的启示有助于护理人员辨别想要维持社会活动角色的老年人,评估其身心能力是否足以从事某项活动,帮助老年人选择力所能及且感兴趣的活动。
-9-三、年龄阶层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为:1.同一年代出生的人不但具有相近的年龄,而且具有相近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经历;2.新的年龄层群体不断出生,他们所置的社会环境不同,因而对历史的感受不同。
3.社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及其扮演的角色被分为不同的阶层;-10-4.每一个人都从属于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随着生长不断进入到另一个年龄群体,其行为随之发生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