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入京
• •
•
• • •
[明]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
• 注释:①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 • ②闾(lǘ):古代以25户为1闾, 阎:里巷的门。“闾阎”指老百姓。 •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组合作:
组长做好分工.确定好发言人,其它同学做适当补充。
1.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从中感悟 到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2.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 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 洁身自好)
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一年,于谦由山西、河南调任入京,有人劝他也带些礼物去,哪怕是土特产,但于谦坚决 不做,他举起两手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还特意写了这首《入京》诗以明志。这便是“两袖清风”典故 的来历,也是于谦一生廉洁的写照。
3.整首诗赞颂了石灰的什么品质?
赞颂石灰,体会少年情怀
据说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 慷慨激昂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 下这首诗?你能读出少年的激昂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诵石灰, 体会为官正直。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 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 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 的几百个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