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童抢茅 悲 无可奈何
白天 屋外 事
自己
水 到 渠 成
夜雨湿屋 哀 雨 黑夜 屋内 人 忧思不绝
推 己 及
人
理想 广厦千万间 愿
天下寒士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1、 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 “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 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 你的理解。
概括段意
第一段: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第二段: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表现了诗 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第三段: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 难入眠的痛苦。
第四段: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 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四、课文赏析
1、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 感受作者感情的变化。
第一节:秋风破屋 心苦痛惜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 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 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 深沉情感。
2、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 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 严谨,层次井然。那么哪些字词使 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
例如:怒号----用拟人写出风的猛 烈无情,形象有力度。
3、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主 旨是什么?
课堂练习
一、按原文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A 3、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