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5
妇科经间期出血疾病的诊治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氟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古医籍中对本病无专篇记载,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女科•胎前门》引袁了凡云:“天地生物,必有氤氯之时。
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
……此天然之节候,生化之真机也丹溪云:一月止有一日,一日止有一时。
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氟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昏而闷、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的候也。
于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施之则成胎矣。
”可见在明代以前,已认识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候”,即现今所称之“排卵期”。
西医学排卵期出血可参照本病治疗,若出血量增多,出血期延长、失治误治则常可发展为崩漏。
【病因病机】前人早已经认识到女性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规律,与自然界的海潮和日月的阴晴圆缺等周而复始的规律活动相一致,是人体生物钟样周期节律的变化,符合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
具体来说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月经的来潮,标志着前一周期的结束,新的周期开始,排泄月经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演变,阴血渐增,精血充盛,阴长至重,此时精化为气,阴转为阳,氤氯之状萌发“候”(排卵)到来,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的转化。
若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候。
若肾阴不足,或湿热内蕴,或瘀阻胞络,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及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偏虚,虚火耗精,精亏血损,于氤氮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因而阴道出血。
若阴虚日久耗损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以致出血反复发作。
2.湿热常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克伐脾胃,不能化水谷之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生湿,下趋任带二脉,蕴而生热。
复加经间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
3,血瘀体质素弱,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值氤氯之时,阳气内动,血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以致出血。
系统描述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引言子宫异常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指不符合正常月经特征的出血,是妇女常见的病症之一。
AUB的病因复杂,鉴别诊断是确诊和治疗的基础。
本文将就系统描述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进行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表现可以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期间歇性不规律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或阴道出血。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是确定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和类型的基础,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首要步骤,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年龄、月经史、性生活、孕产史、药物使用史、家族史等信息,进行初步筛查和识别。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包括:1.一般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2.专科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盆腔检查,评估子宫和附件的大小、形态、质地等。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垂体-卵巢轴相关激素水平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等。
3.活组织检查:包括子宫内膜组织活检等。
鉴别诊断的常见病因和类型根据病因和类型的不同,子宫异常出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病因和类型包括:1.月经周期异常:包括经期过长、经期过短、月经间期过短、月经间期过长等。
2.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原因导致的出血。
3.子宫结构异常: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等。
4.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腺肌症、子宫内膜腺肌症等。
5.内分泌失调:包括功能性输卵管性功能失调、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6.遗传因素: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诊断流程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可以进行系统描述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
诊断流程一般为:1.根据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妇科病变。
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分析摘要子宫异常出血是指在妇女非月经期间出现的阴道流血或子宫内膜异位出血的症状。
这种病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诊断起来却往往比较困难。
本文旨在通过对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这一临床问题。
引言子宫异常出血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不规则或过多的子宫出血。
子宫异常出血可能由多种疾病和情况引起,如生殖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在面对患者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的情况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一系列严密的鉴别诊断来确定不同病因,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症状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症状可包括月经周期的改变,如月经量的增加或减少、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以及不规则出血等。
具体症状还包括经间期出血、经前期出血、经后期出血、间歇性经期出血等。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痛经、盆腔疼痛等伴随症状。
鉴别诊断在对子宫异常出血进行鉴别诊断时,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可能的病因。
以下是常见的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1. 生殖内分泌失调生殖内分泌失调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加或减少、不规则出血等。
鉴别诊断时,通过对患者的月经史、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等进行详细询问和分析,可帮助确定该病因。
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
鉴别诊断时,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子宫肌瘤的存在。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周期性盆腔疼痛、性交痛等。
鉴别诊断时,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腔镜检查等可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存在。
4. 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常伴随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
症状包括周期性盆腔疼痛、不规则出血等。
鉴别诊断时,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腔镜检查等可以发现子宫腺肌症的存在。
48虫国塞旦匿王!l垫!Q生§旦筮22鲞筮12期£墅翌望曼』螋旦!堂堕型!型丛鲤塑塾竺』!些:垫!Q:!坐:i2,塑!:!兰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甘炳娴【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57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了解病史、查体、妇科检查,后穹窿穿刺术,尿H C G定性检查和B超检查,282例异位妊娠误诊19例,误诊率为6.73%,43例卵巢破裂误诊12例,误诊率27.9%。
出血性输卵管炎27例,误诊l l例,误诊率40.74%。
子宫穿孔5例100%确诊。
结论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尿H C G定性检查、B超,是快速简便而重要的诊断及鉴别的手段。
重视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减少出血量。
对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异位妊娠;卵巢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腹腔内出血妇科腹腔内出血是常见的急腹症。
尤以异位妊娠和卵巢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是妇科常见的急症,其次是出血性输卵管炎、子宫穿孔。
现对我院11年来收治的357例急性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妇科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因腹腔内出血急诊入院患者共357例,其中异位妊娠282例,占78.99%;卵巢破裂43例,占12.04%;出血性输卵管炎27例,占7.56%;子宫穿孔5例,占1.4%。
1.2诊断与鉴别诊断:1.2.1病史:所有患者均有急腹症病史,以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囊肿破裂最显著,常呈突然出现的撕裂样痛,其次是出血性输卵管炎、子宫穿孔。
输卵管妊娠患者96%有32—96d停经史。
卵巢破裂有10%停经(月经周期延长)。
出血性输卵管炎12例近3个月内有宫腔内操作,而且多数有发热病史。
子宫穿孔均有宫腔操作史。
1.2.2体征:大部分异位妊娠和卵巢破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貌。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定义】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一、病史1.既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如有无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如有则应详细了解其发病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流血前有无停经等;近期有发病诱因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如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抗凝药、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
3.既往是否有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史(如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病史)。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
本病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或大量出血而致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根据出血的特点异常子宫出血包括: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②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④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天。
二、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贫血、甲减、甲亢、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注意出血来自宫颈管内。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性激素检测适时测定孕酮水平可确定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但因出血频紧难以选择测定孕激素的时间。
测定血睾酮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诊疗规范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称为功血。
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及有排卵型月经失调两大类。
第一节无排卵型功血常见于青春期及围绝期妇女。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症状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或先停经数月然后长时间持续出血。
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
2.体征程度不等的贫血貌,妇科检查一般无特殊,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血沉检查。
2.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3.阴道脱落细胞卵巢雌激素水平测定(非出血期,未接受激素治疗)。
4.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重要手段,多用于已婚者,未婚者如有必要可在麻醉下诊刮;在出血时刮宫,可达到诊断与止血的目的。
功血的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围绝经期妇女还可有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
5.B超:除外生殖器其他病变,并可测宫内膜厚度。
6.宫腔镜:必要时可直视下活检。
7.激素测定:放免法测血中FSH、LH、PRL、E2、P、T及甲状腺功能(T3、T4、TSH)、肾上腺皮质功能(血、尿皮质醇等)。
青春期功血FSH、LH均低,围绝经期FSH升高。
(三)鉴别诊断1.生殖道器质性病变:阴道、宫颈恶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均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由病史、检查可以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确诊。
2.全身性疾病:肝病、血液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均可以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血液化验可以诊断。
3.性激素使用不当:患者近期有使用性激素史,使用不当可以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
【治疗原则】青春期患者可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围绝经期患者应止血,调整周期。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给宫缩药(麦角新碱或缩宫素),止血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血药,必要时输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及鉴别诊断详细询问病史1.年龄,以往月经情况,婚否,孕、产次,分娩经过。
2.发病时间,出血量多少,持续时间,有无血块及组织物排出。
3.出血有无周期性,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有无规律。
4.有何诱因,如:近期有无精神创伤、情绪波动、劳累等。
5.避孕方法,有无应用口服避孕药,上环等。
6.一般健康状况,有无慢性肝病、血液病、高血压、心衰及代谢性疾病。
[1]全面体检1.发育及营养状况有无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有无黄染及出血点、出血性紫癜等,血压、脉搏。
2.妇科检查:有阴道出血者需行检查时应消毒检查,未婚者应肛查。
应注意除外与妊娠有关的出血,以及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3.化验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网织细胞计数,肝功,必要时查尿妊娠试验,血hCG。
4.辅助检查:(1)基础体温测定,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
(2)宫颈黏液结晶及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有无孕激素影响。
(3)测血中雌、孕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水平。
(4)甲状腺功能T 3 、T 4 、TSH等检查。
5.诊断性刮宫:对于出血量多、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能除外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建议诊断性刮宫。
手术时应进行分段诊刮,注意宫腔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光滑,刮出物的性质。
应全面刮宫,双侧宫角不可遗漏,必要时可在宫腔镜指导下操作。
为了解有无排卵、黄体功能及除外子宫内膜结核等,可在月经来潮12~24小时内刮宫;怀疑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屑黄体萎缩不全,可在月经来潮的第五天刮宫;对不规则出血或流血时间长者可在抗感染同时不拘时间刮宫。
6.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宫腔内有无息肉,黏膜下小肌瘤等,并可同时行手术治疗。
[2]。
浅谈妇产科患者阴道流血的病因及鉴别诊断摘要】妇产科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临床上要分析引起阴道流血不同的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结合临床做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阴道流血病因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63-011、病因1.1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出血主要有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葡萄胎等。
当葡萄胎经刮宫排空后重现断续阴道出血时,应警惕恶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若伴有阴道转移病灶破溃,也可出现大量的阴道出血。
妊娠晚期的阴道出血,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边缘血窦破裂、轻型及重型胎盘早期剥离等。
分娩期的阴道出血,主要有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及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发生的阴道出血,多因胎盘滞留(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完全剥离而滞留、胎盘嵌顿、胎盘部分黏连、部分植入性胎盘)、软产道裂伤所致;胎盘娩出后发生的多因子宫乏力、凝血功能障碍所致。
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滞留所致的阴道出血呈间歇性,色暗红,常有血块同时排出;软产道裂伤所致的呈持续性,色鲜红。
1.2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
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短时间停经之后发生多量阴道出血,不伴有下腹痛或其他不适,内生殖器无器质性改变者,应想到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增多。
生育年龄妇女于经前、经后出现淋漓不断的阴道出血,伴有经期延长者,应考虑是黄体萎缩不全(属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一种)。
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阴道出血。
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系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多发生于青春期、绝经期后,也可发生于生育年龄。
1.3与生殖器炎症有关的疾病。
阴道溃疡有新鲜创面时,可有少量鲜红色阴道出血;滴虫性阴道炎及老年性阴道炎时,多为少量阴道出血,偶量可较多,阿米巴性阴道炎于阴道、宫颈处可见典型溃疡,易出血;重症宫颈糜烂、宫颈息肉也常引起少量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大量阴道出血者罕见。
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鉴别
吴美娟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10(012)010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357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57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了解病史.查体、妇科检查,后穹窿穿刺术,尿HCG定性检查和B超检查,282例异位妊娠误诊19例,误诊率为6.73%,43例卵巢破裂误诊12例,误诊率27.9%.出血性输卵管炎27例,误诊11例,误诊率40.74%.子宫穿孔5例100%确诊.结论: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尿HCG定性检查、B超,是快速简便而重要的诊断及鉴别的手段.重视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减少出血量.对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页数】2页(P1660-1661)
【作者】吴美娟
【作者单位】江苏盛泽医院妇产科,吴江,215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
【相关文献】
1.妇科腹腔内出血138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J], 朱兰芳;黄妍
2.妇科腹腔内出血138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J], 周海萍
3.128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J], 王玉萍;任太芳
4.妇科腹腔内出血119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J], 刘秀芹
5.妇科腹腔内出血138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J], 朱兰芳;黄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腹腔内出血119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院自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共收治妇科腹腔内出血119例,均经手术证实治愈出院,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0—2004年共收治妇科腹腔内出血119例,发病年龄19—46岁,平均34岁。
119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宫外孕96例(输卵管妊娠破裂77例,输卵管妊娠流产19例),内出血量400—2200ml,手术方式为病侧输卵管切除术;卵巢破裂15例(黄体破裂11例,卵泡破裂4例),内出血量300—900ml,手术方式为修补术;出血性输卵管炎5例,内出血量200—400ml,采取局部止血或输卵管切除术。
巧克力囊肿破裂3例,内出血量100—300ml,行病灶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切除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
1.2诊断及鉴别诊断1.2.1病史:119例均有腹疼史,疼痛的程度以输卵管妊娠破裂最重,为撕裂样疼痛。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疼痛也较重,腹膜刺激症状明显,但休克表现轻,可能有痛经或不孕病史。
出血性输卵管炎腹疼较轻,主要为钝疼伴下腹坠胀感。
卵巢破裂的腹痛程度界于两者之间。
宫外孕患者均有40-70天的停经史,卵巢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和巧克力囊肿患者均无停经史。
出血性输卵管炎可能近期有宫腔内操作史,5例中有人工流产史者3例,占出血性输卵管炎的60%。
1.2.2体征:由于4种疾病内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有所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宫外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貌,其中61例(50.1%)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
卵巢破裂7例(46.6%)入院时呈休克。
出血性输卵管炎患者入院时均呈贫血或轻度贫血外貌,但无1例出现休克表现。
巧克力囊肿破裂急腹症明显,但内出血症状表现轻。
1.2.3妇科检查宫外孕患者子宫略大于正常,内出血多者有漂浮感,90%以上的患者附件区可触及到不具体包块,压疼明显,后穹窿饱满、触疼。
15例卵巢破裂中10例(66.7%)附件区可触及到不具体包块,压痛较明显,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
妇科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阴道出血的原因❖卵巢内分泌功能变化:激素的紊乱与波动❖妊娠:流产,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炎症: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肿瘤:良性,恶性,功能性❖创伤及异物❖外源性激素❖非生殖系统疾患1 卵巢内分泌功能变化相关的阴道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性:时间及血量无法预料,缺乏有效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作用有排卵性:周期基本正常❖经前或经后出血❖排卵期突破出血❖其他因素导致的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疾病及药物、应激2 妊娠相关的阴道出血:流产、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流产定义: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按时间分类:早期流产(12周前)晚期流产(12周—不足28周)❖按意愿分类: 人工流产自然流产一、病因胚胎(或胎盘)因素、母体因素、外界因素、免疫因素❖临床类型(按自然流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兆流产:少量阴道出血,继之阵发轻微下腹痛或腰背痛;查体: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未排出。
彩超示胚胎存活。
休息,酌情用药,心理治疗。
可有:继续妊娠或难免流产难免流产阴道流血多,伴阵发性下腹痛加重;查体:宫口开大,或已破膜,偶可见妊娠物堵塞于宫颈口内。
彩超示胎囊下降。
立即刮宫,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
可有:完全流产或不全流产❖不全流产指部分胚胎已排出体外,尚有残留胚胎在子宫腔内。
特点:出血多;查体:宫口开大,妊娠物部分排出,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口。
彩超:示宫腔内有部分胚胎组织。
及时清宫;出血多有休克者,应同时输血输液,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完全流产妊娠物全部排出,阴道血减少或消失,腹痛减轻或消失。
查体:宫口已闭。
彩超示宫腔无妊娠物。
休息❖稽留流产(过期流产)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除。
胎盘组织可机化与子宫壁粘连—刮宫困难;凝血功能障碍—DIC;❖习惯性流产定义:连续自然流产三次或以上。
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流产感染要点:不全流产或人流史;阴道流血持续并有异味,腹痛;查体:下腹压痛,子宫大有压痛;宫口开大、有异味。
彩超示子宫大、宫腔内有残留。
处置: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清宫;出血量多,可在抗感染同时清宫;子宫严重感染者,必要时切除子宫3炎症相关的阴道出血❖阴道炎:感染性非感染性:老年性,药物及其他❖宫颈炎:糜烂,息肉❖子宫内膜炎❖盆腔感染性疾病(PID)4 肿瘤相关的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息肉❖恶性肿瘤:外阴阴道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附件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其他肿瘤5 其他因素相关的阴道出血创伤、药物及异物其他因素相关的阴道出血❖非生殖系统疾患凝血障碍性/ 出血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甲状腺、肾上腺疾患,下丘脑- 垂体疾患,代谢综合症肝脏疾患抗凝治疗影响激素分泌的药物(如皮质激素、抗精生病药物等)不同年龄阶段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青春期前:炎症,异物,损伤,误服激素类制剂,性早熟,恶性肿瘤❖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出/凝血障碍,妊娠相关疾患❖育龄期:妊娠相关疾患,子宫/宫颈病变,有排卵型功血❖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血,恶性肿瘤,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出血的特点❖时间: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持续时间,是否与某些事件相关?❖量:如何出血?有无血块?颜色如何?❖其他特点阴道出血鉴别诊断:(月经周期相关)❖经量增多: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节育器,子宫单纯肥大❖经间出血:排卵期出血,节育器❖经前/经后点滴出血:有排卵性功血,节育器,子宫内膜异位症❖周期紊乱:无排卵性功血❖停经后出血:妊娠相关疾病鉴别诊断(月经周期不相关)❖接触性出血炎症肿瘤❖绝经后出血炎症激素相关肿瘤❖创伤后出血:性,手术,其他❖其他不规律的出血:肿瘤,激素相关阴道出血的鉴别:妇科检查❖出血量及性状❖第二性征:毛发,乳腺❖下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包块系统查体:凝血障碍性疾病相关体征、贫血相关体征、内分泌疾患相关体征、精神/心理状况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其他❖常规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激素化验❖肿瘤标记物/ 宫颈刮片❖出血/ 凝血相关化验有创检查:后穹隆/腹腔穿刺、诊断性刮宫、宫颈活检、宫腔镜检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
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治愈率最高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1 葡萄胎病因不清:1.种族/环境:亚洲、拉丁美洲国家发生率高 2.年龄:大于35岁和40岁,小于20岁高发完全性葡萄胎❖镜下:绒毛体积增大,轮廓规则;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特殊形式:部分绒毛变为水泡;可见胚胎或胎儿组织;胎儿多死亡部分性葡萄胎:镜下:绒毛大小不等,轮廓不规则;部分间质水肿;滋养细胞增生程度轻;间质内可见胎源性血管或有核红细胞,还可见胚胎或胎儿葡萄胎临床表现症状:停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妊娠剧吐、子痫前期征象、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甲亢症状:约7%出现轻度甲亢表现葡萄胎辅助检查❖血清hCG测定:* 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正常妊娠70-80天达高峰,中位数<105 mIU/ml,最高2.1×105mIU/ml。
达高峰后很快下降,34周时又略有上升,至分娩后3周(4-8周)转为正常。
* 葡萄胎者血清hCG值常远高于正常妊娠,且持续不下降❖B型超声检查:准确率高,达90%以上(1)子宫增大;(2)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闪亮光点,呈“落雪状”、“蜂窝状”(3)宫腔内无妊娠囊或胎体及胎盘、胎心搏动;(4)部分患者可有一侧或双侧卵巢黄素化囊肿,大小不等,呈多房性。
葡萄胎处理1葡萄胎清宫:充分扩张宫颈管,开始吸宫后使用缩宫素,防止肺栓塞<12w,可一次刮净;>12w,可于1W后二次刮宫;清宫前在输液、备血准备下进行2卵巢黄素化囊肿处理:多清宫后可自然消褪,不需处理;急性扭转可穿刺吸液,囊肿多能自然复位;发生坏死,手术3预防性化疗❖指征:(1) 年龄>40岁;(2)子宫明显>停经月份;(3) hCG>105 mIU/ml; (4)葡萄胎以小水泡为主;(5) 滋养细胞高度增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第二次刮宫仍可见增生活跃的滋养细胞;(6)葡萄胎清除后:血hCG值不降,或下降缓慢/持续不降,或始终处于高值;(7)对难以随诊的患者,也可考虑预防性化疗❖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或更生霉素单药化疗。
也可双药化疗。
4子宫切除不为常规处理;不能预防子宫外转移;年龄大、无生育要求葡萄胎随访:早期发现恶变,早期治疗。
随访期2年。
❖内容:1症状:月经恢复否,有无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无咳血等。
2.妇科检查: 子宫和卵巢大小,有无阴道转移结节等。
3.血hCG测定:清宫术后每周测定,连续3次正常后每月1次,半年后每半年1次,共2年。
4. B超检查:每3-6个月1次5 . 术后严格避孕1年。
以男用避孕套为宜。
* 最好不用宫内节育器。
* 如已发生再次妊娠,密切观察,可得圆满结局。
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其它部位(肺、阴道, 脑及骨髓转移较少见)镜下形态与葡萄胎相似,(1)有绒毛结构、(2)滋养细胞增生,出血,坏死。
(3)有转移灶,镜下与原发灶相似转移灶镜下所见与子宫原发病灶基本相似,但也有时与原发灶不一致,如原发灶为侵葡,而转移灶为绒癌,❖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 )解剖学分期(FIGO,2000)Ⅰ期病变局限于子宫Ⅱ期病变扩散,但仍局限于生殖器官(附件、阴道、阔韧带)Ⅲ期病变转移至肺,有或无生殖系统病变Ⅳ期所有其他转移绒毛膜上皮癌❖来源:与妊娠相关葡萄胎、流产;足月妊娠+异位妊娠;注意与卵巢原发绒癌鉴别。
❖镜下病理:(1)无绒毛结构、(2)滋养细胞增生,出血,坏死。
(3)有转移灶,镜下与原发灶相似葡萄胎后GTN诊断❖血hCG测定,符合任何一项:*葡萄胎排空后四次测定HCG 呈平台(±10%),至少维持3周;* 葡萄胎排空后三次测定HCG 上升(>10%),至少维持>2周;* 葡萄胎排空后HCG 水平持续异常>6月;* 组织学诊断。
❖除外妊娠残留、再次妊娠。
诊断❖不规则阴道出血:* 临床葡萄胎后、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或短暂闭经后出血❖发现转移灶及其相应转移部位症状* 咳嗽:肺转移* 脑转移:视力模糊、一过性失明、失语或头痛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肺部小结节,棉球状,团块❖CT/MRI:可发现肺部、脑、肝等转移灶;❖超声检查:子宫呈弥漫性增高回声,血流低阻;组织学诊断:子宫肌层或宫外见到绒毛或滋养细胞为GTN,有绒毛为侵蚀性葡萄胎,无绒毛为绒癌。
GTN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低危≦6分、高危≧7分)治疗原则:化疗为主, 手术、放疗为辅是目前唯一经化疗可以治愈的肿瘤化疗治疗原则:联合化疗、结合放疗/或手术❖低危:单一药物化疗MTX、5Fu、Act-D❖高危:EMA-CO、5Fu为主联合化疗❖停止化疗指征:症状体征消失、肺转移灶消失、HCG/w,连续3次(-)后再巩固2-3疗程化疗注意的问题1.药物选择: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要物5-Fu。
ksm疗效虽好,副作用轻,常为首选药物。
Mtx疗效虽好,副作用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用。
5-Fu对肺、生殖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疗效好,可静滴和局部用。
❖KSM对肺转移较好。
❖MTX可供口服、肌注,动脉、静脉及鞘内注射,适用于胃、肝、脑转移者。
2.用药的剂量:对药物的用量必须达到病人最大耐受量,尤其第一第二疗程更为关键。
3.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用药途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静脉给药后药物即通过右心入肺脏,肺组织受药量最大,其他组织需由肺再回左心经大循环分散,受药量偏小。
因此肺转移者最好静脉给药。
口服药物适用于消化道及肝转移,颈内动脉给药适用于脑转移,鞘内注药用于脑及脊髓转移病人。
4.联合用药:低度危险病人通常单一用药,中度以上危险者可联合用药。
要求两种药物能在不同机制上起作用,副作用也不尽相同。
5.给药速度:为保证疗效,防止严重的副作用,用药速度也极其重要。
不同药有不同要求。
5-FU静滴比静注疗效好,副作用轻。
MTX静注25毫克连用5天比24小时连续点滴5毫克连用5天效果好,副作用轻。
6.疗程长短:疗程的长短与疗效及毒性有密切关系,一般一疗程以8~10天为最适宜。
7.疗程间隔:主要依靠病情和药物反应消退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5-FU、KSM反应轻,自家恢复快,间隔可稍短,约为2周。
反应重、血象恢复慢,间隔稍长,如MTX约为4周。
8.停药指征:治疗持续到达完全恢复的标准(肺转移完全消失,血或尿HCG正常,临床无症状),需再巩固1~2疗程才可停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