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质剖面及成图方法(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54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b、地层描述;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d、构造e、详细描述矿产f、新的见解(3)存在的问题(二)、工作质量1、记录(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3、实地控制程度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4、采样(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5、室内资料整理(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二、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5、地质体的描述、大者直接上图、小的重要地质体放大特别注明;6、记录格式和内容。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
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
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
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
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
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
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
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
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
地质(dìzhì)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一.目的(mùdì)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xuéhuì)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zhǎngwò)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shíxǐ)内容(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
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
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
见插图6。
(三)不整合(zhěnɡ hé)在地质图上的特点1.平行(píngxíng)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chónghé),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jiǎodù)不整合角度(jiǎodù)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MAPGIS剖面图作图方法1、另存剖面线及地质界线等线文件,读出剖面线两端点图上坐标。
2、打开平面图,线编辑状态下→编辑线属性结构→赋字段名→回车→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型→回车→字段长度赋值(6)→回车→小数位数(2)→回车。
3、在矢量化状态下,点高程自动赋值,拉一条与等高线相交的线,出现对话框。
当前高程为起始高程(即所选范围的起始高程,如从500m开始,当前高程即为500m),高程增量即为等高线间距(朝上增量为正值,朝下增量为负值)。
最后确定。
4、保存高程赋值线文件(将此文件换成其它层,颜色为4)。
5、在主菜单下→空间分析→DTM分析,打开线数据文件(即高程自动赋值线平面图,黄色者)。
6、在处理点线下→线数据高程提取,出现对话框,选中抽稀提点为1,其它不管。
确定。
7、在Grd模型下离散数据网格化。
网格间距都为1,网格化方法选kring。
网格化换名存文件(即Grd高程文件)。
8、在文件栏,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即Grd高程文件),或击“打开”按钮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即Grd高程文件);同时打开线数据文件(剖面线及地质界线等)。
9、在模型应用下→高程剖面分析→交互造线,出现一支笔及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输剖面起点坐标,确认;输剖面终点坐标,确认。
点右键退出,出现对话框,点“否”后又出现对话框。
在缩放栏内,设X:平面图比例尺/剖面成图比例尺Y:1000/剖面成图比例尺10、点“与线成交”。
即完成切剖面。
11、在文件栏存点、线数据文件,退出DTM分析。
12、进入“输入编辑”,装点、线文件后,将线数据设一下即可(统改线参数)Exel数据转换成GIS报表方法1、在GIS状态下→报表定义→文件→新建报表文件。
2、构造码格→初始表宽→构造固定式表。
3、建索引→编辑块区。
4、复制Exel数据(空格处添0)。
5、建索引→粘贴剪贴内容。
6、文件→生成GIS数据。
7、文件→保存图元文件(点、线)。
8、对GIS数据进行处理(设参数)。
实测地层剖面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
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
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
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1. 前、后测手的任务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
利用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1)选定比例尺地质图上作地质剖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一般应与地质图相同,而且其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应一致,才能反映真实的地形和地质情况。
但当地形非常平缓时,为揭示其起伏状态,可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此时所作地形剖面与实际相比有所夸大。
(2)选定剖面线位置除特定目的外,一般选择剖面线位置的原则是大体上垂直地层走向,能通全区的主要地层和地质构造,较好地反映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等。
如长山地质图选择A—B作为剖面线,绘制了图幅下面的剖面图。
(3)作地形剖面①在方格纸上引一水平线(A—B)作横坐标,代表基线(见图1)。
用以控制水平距离,其长度与图面上A—B丈度相等,其方向一般规定左端为北或西、右端为南或东(按看图人的左,右方向)。
②在基线一端或两端引垂线作纵坐标,用以控制地形的高度,按垂直比例尺标注高度,所标高度值范围,应以满足剖面线所经过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高程为原则,亦可从海平面起算,视具体情况(以图的美观、协调为原则)而定。
③将基线(A—B)与图面上(A—B)平行对准,将A—B与地形等高线的一系列交点,垂直投影到A—B上方相应高程的位置上,从而获得一系列的地形投影点,然后用圆滑曲线,逐点依次连接而成剖面图的地形轮廓线,井在其上方相应位置标拄地物名称(山峰,河流、村庄等),则成为地形剖面图。
(4)投影地质点并画出各地质界面的位置(图2)图1 投影地形点并作地形轮廓线图2 投影地质点并作地质界面先将剖面线(A—B)与各地质界线相交的一系列地质点(如地层界线点、断层点、岩体界线点、不整合接触的界线点等)垂直投影到地形轮廓线上,再利用地质图上的产状在地形轮廓线的下方,画出各地质界面的空间状态。
此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所选用产状要素值,应是该地质体(地层或断层)界面最靠近A—B线的值。
②注意倾向在剖面图上的表示方法,因为平面与剖面的方向相同,作图时规定左方为北(或西)、右方为南(或东),当剖面为东西向时,如地质界面的产状向西、北西或南西等方位倾斜,图上均向左斜;当界面向东,北东或南东等方向倾斜时,图上则向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