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质剖面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744.50 KB
- 文档页数:11
地层剖面实测方法
1.钻探法:通过钻机和钻具将地下岩石层逐层钻探,获取各层地层的样本。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手工钻探、机械钻探和坑外钻探等。
通过钻孔的岩芯样本,可以分析岩性、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物性等地层特征。
2.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和处理地震波数据,进而得到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剖面法、反射法和折射法等。
地震勘探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地层的厚度、倾角、速度、分界面等信息。
3.重力测量法: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差异,通过测量地层产生的重力场变化来反演地下地层结构。
重力测量法适用于测量重力异常、推断岩石密度和划分地层界面等工作。
在倾斜地层中,重力测量法可以确定地层的倾角和厚度。
4.磁力测量法:通过测量地球磁场在地面上的分布,分析磁场异常来推断地下地层的情况。
磁力测量法适用于区域性、中等规模的地层磁异常勘探,可探测磁性物质的分布和地层变化。
5.电法测量法:通过在地下介质中施加电场或测量自然地电场,通过测量电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地层的情况。
电法测量法可以判断岩石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特性,从而识别不同地层的分界面。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地层剖面实测方法,还有地形地貌法、地球物理勘测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在实际勘探中,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组合,进行地层剖面实测。
实测地层剖面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
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
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
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1. 前、后测手的任务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
实测剖面1、实测剖面的目的:划分地层,了解岩性特征、岩层厚度、地层含化石情况及各地层单元的岩石组合特征和相互接触关系,确定地质填图单位。
2、剖面位置的选择: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全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一般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的夹角不小于60°。
岩层产状平缓的地层剖面,宜在陡坡(悬)处布置。
剖面线若被浮土掩盖,不能沿原定方向线进行施测而需要平移时,注意找好拼接标志,最好平移前后的各段剖面均测穿标志层,以免人为的增加或减少地层厚度。
在平移距离若大于500米时,应作为两条剖面处理。
3、剖面长度:应以反映测区总体的地层层序、厚度、接触关系为前提。
4、剖面精度:以能充分反映实测剖面内最小地层单位或者岩石单位为原则,比例尺1:2000,要求实地≥2米的单位(指厚度)要作详细划分,对于小于2米的但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化石层、矿层岩脉等应夸大表示,予以分出。
为此,实测剖面过程中,要逐层进行岩性描述,逐层系统采集代表性的岩石标本,逐层寻找和采集化石。
地层描述一般由基本描述和补充描述两部分组成。
基本描述包括: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分、岩石基本名称(例如:深灰色厚至中厚层状细晶白云质灰岩)。
补充描述包括化石的层位、生态、丰度,岩石的矿物成分变化、结构变化、厚度变化、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它诸如地貌、水文等的补充。
5、实测剖面的程序和方法①在踏勘基础上,选择剖面具体位置,剖面端点宜在测区最老地层且出露最底的地方,沿地层倾斜方向向上坡施测剖面,端点绘于1:25000地形图上,以求端点坐标。
施测中可将端点之高程按零米计,其余在导线上编号依次为1、2、3……②地形剖面的测量方法采用半仪器法,用罗盘仪测量导线的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导线长度,具体说明如下:A.导线点的设置:每段地面坡度明显变化处,都要设置导线点,按施测前进方向的顺序编号,在填写“野外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时,导线编号栏目应按施测过程中相邻两导线点号的联系填写,如0—1,1―2,2―3,……,不能写一个导线点号。
实测剖面教程实测剖面是地质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地质剖面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地层厚度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为您介绍实测剖面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一、剖面勘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剖面勘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勘测的目的和区域范围,明确所要观测的剖面线并标出起点和终点。
其次,了解相关地质背景和前期勘测的成果,以便在实测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点进行观测。
最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进行勘测,尽量避免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测剖面的步骤1. 制定测量方案和测量仪器的选择在实测剖面之前,需要根据地质任务和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方案。
根据勘测的要求和剖面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一般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距仪、经纬仪、水平仪等。
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正常运行,以提高剖面测量的精度。
2. 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在剖面起点和终点附近,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标定和测量。
基准点的选择应尽量保证稳定性和易于标定,比如建筑物的固定部位或者地理特征明显的点。
同时,在剖面线上适当设置控制点,以便进行横断面的测量和定位。
3. 进行剖面测量在剖面线上,根据预先规划的测量间距,开始进行剖面测量。
首先,按照测量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仪器的校准和准备工作。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固定点进行测量,通常选择地面上的突出点、石头、建筑物等作为固定点。
对测量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记录,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然后,在固定点之间进行测量,采集各个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并及时记录。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剖面图或者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准确的剖面信息。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剖面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剖面图,标注重要的地质构造和地层信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
最后,对剖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结合已有的地质知识和地质背景,推断地下地质特征和面貌。
地质实测剖面分组虚线角度1. 任务背景地质实测剖面是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测,在地质图上标示岩层分布的剖面线。
而剖面线上的虚线角度是指在剖面图上绘制的岩层分组划分所需的角度。
地质实测剖面分组虚线角度在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地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划分岩层分组,可以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地质灾害、确定地质工程的可行性以及开展地质资源勘探等。
2. 目的和意义地质实测剖面分组虚线角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剖面图上的岩层分组进行划分,从而使得剖面图更加直观、清晰。
通过规划虚线角度的方式,可以将相邻岩层之间的地质联系明确地表达出来,使得地质结构特征更加明显,方便地质工程设计和地质科学研究的展开。
具体来说,地质实测剖面分组虚线角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辅助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设计需要对地下的岩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剖面图上的岩层进行分组划分,可以将不同特性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地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同时,虚线角度的规划可以凸显地质与工程的联系,使得地质因素更好地纳入工程设计中,在减灾增效的同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2.2 促进地质灾害预测地质实测剖面中的分组虚线角度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剖面图上地层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地下地质情况是否稳定,有无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合理规划虚线角度有助于凸显地层之间的联系,使得地质灾害特征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3 为地质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地质实测剖面分组虚线角度的规划不仅有助于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预测,还为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对剖面图上岩层的划分和分析,可以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历史,探索地壳的构造与变形等。
合理规划虚线角度可以突出地质特征,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地质现象的成因和演化机制。
3. 方法与步骤3.1 岩层分析首先,需要对野外实测的地质剖面图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对剖面图上的岩层进行判别和标记。
实测地层剖面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
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
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
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1. 前、后测手的任务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
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
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
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④测量坡角:沿导线方向上坡记为正角,下坡记为负角。
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⑤后测手负责将导线号、导线距、导线方向和坡角等测量结果及时报给表格记录员。
导线号用0-1、1—2、……表示。
导线1—2指的是导线点1和2之间的导线,其中1指的是该导线的起点,2指的是该导线的终点。
2.表格记录员的主要任务详细填写实测剖面记录表(实测剖面记录表格式见下一张幻灯)。
实测剖面记录表是最重要的原始资料,记录一定要准确、齐全。
每一导线测量完毕后,表格记录员要全面检查该导线中的实测地层内容是否全部完成,若有缺项,应及时补测。
只有当表格记录员经过检查,确认该导线中的实测地层内容已经全部完成,才能撤掉该导线进入下一导线的测量。
3.记录本记录员的任务①详细描述每一分层的岩性、所含化石、地层产状及其接触关系,对标本进行登记。
岩性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成分(矿物成分及结构组分)、岩石的组合规律(可分为:夹层型、互层型或韵律型)。
化石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化石种类(野外定名)、保存程度、富集程度、围岩种类及特征。
标本登记:标本号、标本名称及其标本采集点位置(用标本采集点的皮尺读数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标本用不同符号进行编号,B代表岩性标本,b代表标本,H代表化石标本(详见《夹沟、桃山集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P.41)。
同类标本按采集顺序依次编码,如:B001、B002、……。
②绘制地质素描图或拍摄地质照片: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重要的沉积构造、断层证据、……等等)应绘制地质素描图或拍摄地质照片。
地质素描图上要标明地点、产出层位、产状、比例尺、方向、图名、图例等。
4. 绘图员的主要任务①在地形图上标绘剖面内容:包括剖面起止点及剖面线位置、实测剖面编号、剖面上的地质点位及其点号、地层分层界线及地层代号、代表性的地层产状。
在地形图上标绘剖面内容应该在野外完成。
②读皮尺:主要包括读取地层分层点、地质现象素描或照相点等地点的皮尺读数,并及时把读数报给表格记录员。
该项工作应与表格记录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③绘制剖面草图:草图上要标明剖面方向、地形、分层界线、分层号、地层代号、产状、接触关系、标本采集位置、剖面线上的主要山头或村庄的位置与名称、导线号、图名、图例、比例尺。
作图方法与路线地质剖面图基本相同。
5. 标本采集员的任务①采集各类标本:岩性、化石标本一般应逐层系统采集,岩性标本规格多采用3×6×9㎝,或2×4×6㎝。
化石标本没有一定的规格,一般视化石的大小而定。
②标本编号与包装。
③把标本编号、标本名称、标本采集点的皮尺读数报给表格记录员。
④测量地层产状,将测量结果和产状测量点的皮尺读数报给表格记录员。
每一分层都应该测量一个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
五: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数据计算、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编写实测地层剖面报告。
1. 数据计算将野外实测获得的—斜距(L)、地层倾角(α)、坡角(β)、导线方向、地层走向与导线的夹角(γ)等原始数据加以计算,求出导线与各分层的水平距(W)、地形高差(H)、地层厚度(d)、剖面线(总)方向、地层在剖面线方向上的视倾角(α’)等。
计算结果必须填写在实测地层剖面计算表中。
下面对计算公式作简要介绍。
⑴计算导线与各分层的水平距(W)和地形高差(H)水平距: W=L·COSβ地形高差: H=L·SINβ⑵计算地层厚度(d)地层厚度: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注:当山坡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用“+”号,当山坡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时用“-”号β角在丈量表中有“+”、“—”之分,但计算地层厚度时β角均取正值⑶求剖面线(总)方向:剖面线(总)方向一般指剖面起点至终点的方向。
该方向通常利用导线方向和导线水平距作图求得求剖面线(总)方向举例例如:某地层剖面实测结果如下先确定出剖面起点的位置和正北的方向,然后按导线方向、导线平距,从起点开始,顺次画出每一导线(如右图),最终导出剖面终点。
将剖面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如右图中的红线)。
起点和终点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便是剖面线(总)方向,如右图所示,该角度为22.6°。
用Corel DRAW绘图软件作图可以较方便、很精确的求出剖面线方向。
⑷求地层视倾角地层视倾角('α)的大小与地层真倾角(α)、地层走向和剖面线的夹角(δ)有关。
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为:tg'α=tgα·sinδ。
因此,视倾角('α)可以根据地层真倾角(α)、地层走向和剖面线的夹角(δ),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求出。
此外,还可用图解法求得。
2.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直线法和导线法。
⑴.直线法如果实测剖面的导线方向全部垂直(或近于垂直)地层走向,就可以使用直线法作图。
直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优点是利用野外实测数据、不需要计算直接作图,作图步骤如下:①根据各导线的斜坡距和坡度角用直尺和量角器作辅助线,画出各导线点的位置。
②把各导线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画出地形轮廓线。
③根据各分层的斜坡距(即各分层的皮尺读数),在地形线上得出各分层以及各组段界线点,过分层及分组界线点按照地层产状(真倾角)画出各分层、分组的界线。
分层界线一般长2.5cm,分组界线一般长3.5cm。
④按照地层产状(真倾角)给每一分层画上岩性花纹,标上产状。
岩性花纹线的长度一般为2cm。
岩性花纹的样式和规格在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年颁布的《1:50000万区域地质图图例》一书中有具体规定。
⑤给实测地层剖面图加上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方向、责任表等等⑵导线法如果实测剖面受到岩层出露和通行条件的限制,使导线方向不能始终保持与地层走向垂直(或近于垂直),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导线法绘制剖面图。
作图步骤如下:①画导线平面图:a. 在图纸上确定剖面线方向:通常规定剖面线方向平行与图纸的横向(水平方向),剖面的W、NW、SW或N(0°)端放在图的左侧,剖面的E、NE、SE或S (180°)放在图的右侧。
b. 求出剖面线按照作图比例尺在图面上的长度。
根据剖面线的图面长度和图纸的宽度确定剖面起点在图纸上的位置。
c. 按导线方向、导线平距,从起点开始,顺次画出每一导线。
并在导线点上画上实心小圆圈,在实心小圆圈的正上方标上导线号。
d. 根据各分层的水平距,在导线上依次标出各地层分层点。
在导线的下部标上分层号。
在导线的上部标上各分层的地层产状,表示方法如右图,该产状符号的走向线长度为5mm,倾向线长度为2mm。
e. 过各分层点平行于地层走向画出各分层界线和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分层界线长度为2cm,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长度为4cm。
整合地层界线用实线,假整合地层界线用虚线。
在导线的下部标上各组地层的代号。
⑵导线法②.画地形轮廓线a.求出剖面图按照作图比例尺在图面上的高差(在所有导线点中,最大累积高差减去最小累积高差)。
根据剖面图的图面高差和图纸的高度,在导线平面图的下方适当的位置画一条横线,作为剖面基准线,其标高设为0m,这是一条作图辅助线,应尽量画得轻些,剖面图做完后还要擦掉。
b.将各导线点分别向下垂直投影到剖面基准线上。
c.根据各导线点的累积高差(相当于各导线点相对于起点的高程),按照垂直比例尺在图上确定各导线点的相对于剖面基准线的高程点。
d.用圆滑的曲线将各高程点连接起来,即形成地形轮廓线。
e.在剖面终点、地形线上方标上剖面线方向(起点指向终点的方向。
f.在剖面线上方标上剖面线所经过的主要山峰、村庄等地物的名称。
⑵导线法③.画地层界线把导线平面图上的各分层点、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点向下垂直投影到地形线上,过投影点,按照地层倾向和视倾角,画出各分层界线和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分层界线长度为2.5cm,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长度为3.5cm。
④.填岩性花纹、标上产状、分层号和地层代号按照地层视倾角给每一分层画上岩性花纹,岩性花纹线的长度一般为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