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教材基础实验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学案(考试专用)
- 格式:doc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实验与探究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实验与探究【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图像的辨析,同时考查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以及显微镜的使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图像的实验选材必须为根尖分生区。
(2)制作临时装片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
(3)对实验材料解离的过程中,细胞已被杀死,观察中没有分裂过程,只能从视野中寻找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
(4)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形态,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具有不同特点。
【规范解答】选B。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剪取洋葱根尖2~3mm,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解离,用0.01g/ml 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染色,所以A项错误。
在解离时,根尖细胞已被杀死,即使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 细胞不会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所以C项叙述不符合实际。
视野中,N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M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N 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2倍,D项不对。
图中的图像确实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时视野中物象清晰,B项叙述正确。
3、(2019?新课标全国高考?T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命题立意】本题以实验选材的选择为素材,主要考查考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的能力。
【思路点拨】处理本问题的步骤如下:(1) 思考观察质壁分离、RNA和脂肪所需材料的特点。
(2) 分析选项中所列材料的特点。
(3) 得出结论。
【规范解答】选C。
观察质壁分离应选用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在细胞;观察细胞中的RNA和脂肪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因此应选浅色或无色的组织或细胞。
选项所列材料分析如下: 所含主要成分是否含大液泡颜色水稻胚乳淀粉否无天竺葵叶蛋白质否无紫色洋葱蛋白质含紫色花生子叶脂肪否无从表中分析观察质壁分离所用的材料应是紫色洋葱,而只有C项符合顺序。
高复生物二轮复习计划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时间和目标时间:二月底—5月中旬目标: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内容二轮复习一共13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2.16-2.20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专题二细胞代谢的两类物质——酶和ATP2.21-2.23包括酶的特性,相关的实验探究;ATP的分子组成、与DNA、RNA 合成的关系专题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24-3.2包括: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关的图像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本节是高考的重难点,尤其是图像分析。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3.3-3.7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本节内容最常以选择题的行使考查,注重细节月考3.8-3.12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3.13-3.16包括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及中心法则专题六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3.17-3.22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本节内容是高考的主观题之一,但实验设计部分是学生的弱点,得分率很低,应结合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增加学生对本节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专题七变异育种和进化3.23-3.26包括生物变异的类型,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3.27-4.2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4.3-4.8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在稳态中的应用月考4.9-4.12专题十植物的激素调节4.13-4.116包括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作用专题十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4.17-4.21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十二实验与探究4.22-4.26专题十三生物技术实践4.27-5.12(新增加了两个专题,要重新学习,时间要长一些)。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2.1.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2010·四川,2A)(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2013·江苏,23AC改编)(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2013·重庆,3C)( ×)(4)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2009·福建,1B)( ×)(5)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2010·江苏,19④)(×)(6)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B)(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014·山东,4D)( ×)2.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1)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2010·江苏,8C)( √)(2)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2010·江苏,8A改编)( ×) (3)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2010·四川,2C)( ×)(4)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2010·江苏,19③)(√)(5)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2010·江苏,19③)(√)(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2014·四川,4D)( ×)1.(2015·四川,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答案 C解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者澄清石灰水检测是否产生CO2,前者使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后者使溶液变混浊,A正确;酒精可使酸性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用于果酒发酵时检测产生的酒精,B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无需设置空白对照,酵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自身对照,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考多少考什么]全国卷对本板块的考查既有选择题形式,也有非选择题形式,分值一般为16分左右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主要从教材基础实验、实验思想方法及实验设计与分析等几个角[二轮复习怎么办]近几年高考全国理综生物试题中实验所占分值比例较高,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考生的探究能力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体现了考纲中“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基本要求。
在二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 梳理教材实验,强化基础,获取更多的成熟经验高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在复习教材实验时,不仅要学会按照一定的形式对实验进行分类梳理,如可按照显微观察类、调查类、探究类等进行分类,也可按照不同研究层次如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等进行分类,而且要在分类梳理的前提下,对其中所呈现出的共性规律进行细化、系统化。
2. 立足经典实验,学会整体设计在教材中之所以列举经典实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生命科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因为它们能反映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过程。
这些实验中包括实验选材、步骤设计、结果呈现、结论得出等许多需要考生掌握的技巧,同时它们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3. 加强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训练在高考中,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是令考生头痛的题型之一。
这类试题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由于要求书写的文字较多,逻辑性较强,规范性要求 较高,所以也是较易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一类试题。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实验原理的确定、假设的提出、变量的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实 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的评价与纠错等多个环节, 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此类题的训练,并总结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以便在高考中从容 应对此类试题。
第1课时抓牢实验基础,基稳才能楼高教材中的显性实验(考纲要求的实验)和隐性实验(非考纲要求的,但能体现基本实验思 想的)数目较多,若单个识记理解,不仅高耗低效,而且不利于考生融会贯通、迁移应用。
1.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材料、原理、规律、方法、步骤及相关操作要领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也有所考查。
2.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试剂选用、显色反应、基础实验的共性归纳等。
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设计新的背景材料,并结合代谢、遗传、调节等有关知识考查变量的确认及结果结论的预测分析等。
3.备考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复习:(1)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实验如物质鉴定、显微观察、模拟调查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2)通过变量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总结实验步骤设计表述的一般思路及实验评价的方法等。
【知识网络】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2.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反应变量;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4.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Homework一、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e likes (strawberry).2.Do you like (bread)?3.His father (have) oranges every evening.4.My sister (not like) football.5.I eat (health) food every day.6.I can play basketball (good).7.He doesn’t like vegetables. His (eat) habit isn’t good.8.Let’s (eat) oranges.二、单选。
( )1. Tony eats .A.g oodB.betterC.wellD.nice( )2. —she like milk? —Yes, she .A.Does; doesB.Do; doC.Is:isD.Does; like( )3. Do you like eating ?A.saladB.chickensC.strawberryD.pear( )4. Mary often eats eggs and bread breakfast.A.withB.forC.onD.for a( )5. What do you want , eggs, bread or noodles?A.eatB.eatsC.to eatD.eating三、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午饭你喜欢吃什么?—我爱吃鸡肉和汉堡包。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and .2.—你喜欢吃水果吗?—喜欢。
但是我不喜欢草莓。
1—you like fruit?—Yes, I do. But I like strawberries.3.我不吃冰激凌。
我不想发胖。
I don’t eat ice-cream. I don’t .4.早饭我喜欢面包,但不喜欢牛奶。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实验与探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解析:转换物镜时应手握转换器缓慢转动,A项错误。
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但不如细胞液有颜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效果明显,B项错误。
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项正确。
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只能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无法准确地对叶绿体数量进行计数,D项错误。
2.(2017理综)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答案:B解析:盐酸能使洋葱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使小鼠骨髓细胞相互分离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A项错误。
观察装片时都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B 项正确。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错误。
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D项错误。
3.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C.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不认识的动物不计数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答案:C解析:在个体密集区取样,估测的种群密度值会偏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使结果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会使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
4.(2019某某十二重点中学二模)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及对应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B.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D.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答案:A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没有用到该方法,A项错误。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探究设计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1.探究类实验
实验名称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
度差
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
升高度
半透膜的种类、开始
时的液面高度、温度
等条件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加碘液后
溶液颜色的变化)
pH、底物量、酶量、
试管的洁净程度、反
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气泡的数
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
温度、底物量、酶量、
试管的洁净程度、反
2.调查类实验
度的研究目测估计法
题组一探究类
1.(2018·雨花区校级模拟)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 ℃、25 ℃、100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 ℃、25 ℃、100 ℃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 min后,继续进行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 A
解析由于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因此三支试管中淀粉可能不会完全水解,因此试管中的淀粉会遇碘变蓝,A正确;0 ℃和25 ℃均属于低温条件,淀粉均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解,因此A、B两试管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在高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丧失,因此C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这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C错误;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但不能确定最适温度,D错误。
2.(2018·泰安一模)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D.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答案 C
解析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所以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正确;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产生(或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C错误;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正确。
3.(2018·嘉兴模拟)在进行“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正式实验前,一般要先进行预实验以确定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浓度范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4-D是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B.预实验不需要用清水处理插枝作为对照组
C.预实验的2,4-D浓度梯度比较大
D.插枝应选同种植物上长势相同的枝条
答案 B
解析2,4-D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预实验过程中要设置清水组作为对照,以便判断不同浓度的2,4-D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B错误;预实验是来估计正式实验中选择的2,4-D的浓度范围的,因此浓度梯度设置较大,C正确;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需控制无关变量,选择的插枝要选同种长势相同的枝条,D正确。
题组二调查类
4.(2018·宁德期中)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调查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B.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 D
解析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宜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不宜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人类的遗传病,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C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并将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5.(2018·衡水金卷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答案 D
解析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A错误;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要计算每个样方内的物种种类,B错误;记名计算法可用来统计土壤中物种丰富度,调查鼠妇应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
度,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