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综合Ⅱ.第4课《桑兰地微笑》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3.39 KB
- 文档页数:1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能够在班内发表一次演讲。
2.写一篇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情感真实、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演讲稿。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
4.使学生学会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2. 教学重点/难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导语:播放《建国大业》中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国民党在国统区大肆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嚣张气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言辞地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这就是演讲的魅力。
一、演讲稿概述1、什么是演讲稿?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2、演讲稿的作用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使他们信服并产生共鸣。
3、演讲稿的特点有针对性,分清场合;观点鲜明,具有鼓动性;思路明晰,深刻有力;要口语化,通俗易懂4、写作演讲稿的注意事项:四要四不要要有的放矢,不要对牛弹琴;要主题明确,不要含混不清要以诚感人,不要假大虚空;要精彩干练,不要老生常谈二、活动设计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
《微笑着承受一切》案例与反思【案例背景】《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主要是讲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篇文章给学生渗透了一种面对生活的挫折、人生的苦难的正确态度,桑兰微笑的背后承受的是巨大苦难,体现的是桑兰的信念、乐观、坚强和毅力。
我想,编者选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震撼、感动、敬佩。
以桑兰精神去震撼学生,以桑兰的重伤所带来的伤痛去震撼学生,桑兰微笑背后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去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产生对这美好精神的向往。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桑兰在吃饭、穿衣时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师:那“气喘吁吁”是什么意思?生:那就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生:喘气喘得很急。
生:喘得很响。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那什么是“大汗淋漓”呢?生:满头都是汗,连衣服都湿了。
生:脸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流。
师:你们平时吃饭、穿衣时会累得这样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吗?生齐说:不会。
师:对呀。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每天都要自己吃饭、穿衣,这些事情简单地不能再简单了。
可桑兰都已经这么大了,为什么会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呢?生:因为她受伤了,而且下半身都已经瘫痪了。
生:她第六、第七根脊椎骨骨折,胸部以下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桑兰的病床前。
现在的桑兰正在吃饭,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到她连勺子都很难拿住。
生:我看到她拿着勺子艰难地把饭送到嘴边,可就是送不到嘴里,一不小心饭勺就掉在了地上。
师:那怎么会掉了呢?生:因为她的手已经没力气了。
生:我看着饭勺掉了,我就帮她捡起来,擦干净,重新递给她。
生:这次她又舀了一勺饭,艰难地往嘴里送,这次终于成功了。
生:我看到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师:桑兰终于吃到了一口饭,可她已经累得——生齐说: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生:我还看到桑兰的脸上都是汗水。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询问、意外”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桑兰的事迹,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4、学习桑兰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桑兰的感人事迹,学习桑兰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白得课题1、(板书:微笑。
)问:你微笑过吗?什么时候?(连续板书:承担)2、“承担”是后鼻音,读准音。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忍耐、承担)“承担”能够和哪些词语交朋友呢?同学们说得真好,(承担:压力、挫折、困难、不幸)差不多上人一辈子道路上各种各样的不幸,假如这些加在一起,那就能够称之为“一切”。
(板书:一切)有一个十七岁的小姐,她微笑着承担这一切。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齐读)读了那个课题,你们想认识这位小姐吗?3、出示桑兰竞赛图片,她确实是桑兰。
怎么说是什么事使她承担了一切?她又是如何承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桑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标序号。
2、检查预习成效。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交流生词明白得情形(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交流,师适时指导,。
3、指名给课文分段,全班讨论。
(四)、指导写字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
注意:选、摔、套、疗、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什么缘故能微笑着承担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二、“走进”——桑兰1、紧扣“优秀”,探究第一段(第一部分)(1)自由朗读,说说从哪儿能够看出桑兰是“最优秀“的跳马选手。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
能联络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会用“询问”、“意外”造句。
3、体会桑兰遭遇颈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宏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2、师板题,生读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桑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桑兰,感受桑兰的优秀。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桑兰,去更深入的理解她找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儿而知道的?〔2〕出示补充资料,理解桑兰曾经赢得过的荣誉。
师:桑兰曾为国家赢过许多荣誉,让我们来看一份桑兰获奖的履历。
自己轻声读一读,出示资料。
出示补充资料,师读:1991年〔10岁〕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获跳马等四个单项第一名和个人全能冠军。
1995年〔14岁〕全国体操锦标赛:获跳马第二名。
1996年〔15岁〕全国体操锦标赛:获跳马第二名。
1997年〔16岁〕全国体操锦标赛、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两次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17岁〕代表中国去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个人跳马第二名。
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
师:从她的这些经历,你想说些什么?师:从她的这些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再次引读——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选手之一。
面对如此优秀的桑兰,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5、让我们一齐带着敬仰之情,读好课文的第一自然。
6、老师过渡:是啊,桑兰确实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中最优秀的跳马选手之一,她就像是一只在跳马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凭她的实力,你试想他的将来会怎样? 2、紧扣“不幸”,探究第二自然段。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本文是关于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我国女子体操队跳马运动员桑兰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体肓竞赛时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下来,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
在接受治疗期间,她微笑着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
赞扬了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文通过对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再现了桑兰坚强的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欣赏积累,运用表达是本课教学的要点;通过桑兰的所为,让学生思考如何自主面对生活,引导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懂得面对困难、挫折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承受”的意思,会用“询问”、“意外”造句。
2、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桑兰的坚强与乐观,并能用几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介绍桑兰(同学们根据预习说)。
(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2、板书课题——微笑这承受一切3、质疑。
谁?“一切”?怎样承受一切?为什么会微笑着承受一切?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自读,思考问题。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说说对部分生字新词的理解。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五、试着说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与文章主要内容。
六、写字指导。
七、作业。
查阅有关桑兰受伤前与受伤后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课,大家说好不好?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老师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为小朋友上课了,但我仍然有信心能和同学们一起把今天的这节课上好,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呢?(有),从同学们响亮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信心。
还没来上课之前,老师已经听说我们301班的同学个个聪明可爱,发言积极,声音响亮。
微笑着面对一切【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面对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学情分析】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
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要求】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2.介绍桑兰(同学们根据预习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微笑这面对一切。
4.质疑。
谁“一切”怎样面对一切为什么会微笑着面对一切?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思考问题。
自读。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
五、试着解决默读时不理解的词句。
六、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
二、检查朗读,思考:桑兰是怎样的一个运动员?1.指名读,记分。
2.指名答:优秀、坚强。
三、为什么说她优秀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优秀”。
四、“可是在98年的一天,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1.指名读,“……骨折。
”2.出示小黑板:“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4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
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询问、意外”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桑兰的事迹,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学习桑兰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桑兰的感人事迹,学习桑兰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题导入,理解课题1、(板书:微笑。
)问:你微笑过吗?什么时候?(继续板书:承受)2、“承受”是后鼻音,读准音。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忍受、承担)“承受”可以和哪些词语交朋友呢?同学们说得真好,(承受:压力、挫折、困难、不幸)都是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不幸,如果这些加在一起,那就可以称之为“一切”。
(板书:一切)有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她微笑着承受这一切。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齐读)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认识这位姑娘吗?3、出示桑兰比赛图片,她就是桑兰。
究竟是什么事使她承受了一切?她又是如何承受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桑兰。
(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生疑,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询问“ “意外”造句。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2.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4.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承受的是什么?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出示:(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去掉拼音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1)读正确、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解决(3)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4.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
(1)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2)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解决或教师解答。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
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文再学习。
4、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询问”、“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毅不屈的精神和踊跃乐观的人生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微环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打算:投影、电脑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桑兰的整体形象。
教学重难点: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本文的题目极富内涵,引导学生从质疑题目入手,产生求知欲望,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情感根底。
这一篇文章,学生读起来是比拟轻松的,在教师引导学生几遍阅读中,学生也很简单理解课文。
学生学会了后面的生字,并不能说明孩子已经拥有了这种“微笑”,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完,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面对多数关怀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坚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画诞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驾驭状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失声痛哭:限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猛烈的难过。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
并指名答复。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毅的语句,再读一读。
桑兰的故事是特别感人的,孩子读了会感动,教师读了也感动。
所以,17岁的桑兰才有着这种“微笑”。
小学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一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学情分析: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
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理解体会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识写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2、介绍桑兰(同学们根据预习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微笑这承受一切。
4、质疑。
谁?一切?怎样承受一切?为什么会微笑着承受一切?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思考问题。
自读。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
五、试着解决默读时不理解的词句。
六、写字指导。
七、作业:习字册第4课。
第4课《桑兰的微笑》教案
说明:
1.这是一份最简单的教案编写的参考框架。
具体教案编写可根据综合教学不同阶段的
学习特点对内容等进行适当的增补和修改。
2.“教学任务”即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括应学习和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
等语言知识,本课体现的文化知识,要求学习者掌握的语言技能项目,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3.“时间安排”请参考每册《发展汉语(第二版)》“编写说明”中的“使用建议”。
4.“教学实施”即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请根据教材的性质、教学的阶段及具体
课文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语言知识教学的步骤、语言技能项目训练的方式、重要的提问内容、语言点讲练的例句准备、知识说明的要点、课堂练习和活动的内容、课文小结、练习任务布置等,并且在备课和教案编写中设定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以保证教学个环节的顺利而有效地实施。
5.“备课心得”是本课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学、语言项目技能训练等的特殊安排、个性
化建议及课外活动和任务的拓展等。
以便为教材使用者在备课、编写教案和课堂实施提供特别的参考。
6.备课和教案编写是有效、高效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的保证,因此,建议教案编写者参
看有关书籍,并结合具体的课型和教材特点精心准备教学材料、谋划教法,编制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