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9.05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分类与形态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的总称。
我国古代对食用菌的称呼很多,如蕈、芝、耳等名称,现在仍有许多人把食用菌统称为蘑菇,随着真菌分类系统的逐渐完善,食用菌的名称也越来越科学,许多种类的食用菌均有了确切的名称,如香菇、双孢磨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草菇、竹荪、松茸和牛肝菌等。
本节在简要介绍食用菌的分类地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食用菌的形态。
一、分类地位食用菌不是分类学名词,在分类上,大多数食用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门,包括目前作为商品生产的香菇、双孢磨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草菇、竹荪、猴头和各种侧耳等种类,以及松茸和牛肝菌等珍稀名贵野生食用菌品种;也有一部分食用菌属于子囊菌,著名种类有羊肚菌、块菌、麦角及虫草等。
食用菌的分类,主要依据食用菌的子实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部分理化特性。
据1988年卯晓岚的统计资料,我国有记载的食用菌有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
常见的食用菌可分为伞菌类、胶质菌类、革菌类、珊珊菌类、喇叭菌类、齿菌类、牛舌菌类、多孔菌类、鬼笔类、马勃类、盘菌类和虫草类等12个类型。
下面简要介绍伞菌类、胶质菌类、盘菌类和虫草类等种类的主要性状特征。
(一)伞菌类子实体肉质,蜡质,膜质。
菌盖伞形成半球形,扇形,漏斗形,匙形,斗笠形等。
菌盖上有鳞片、绒毛等附属物或有丝光、龟裂纹等。
菌柄无或菌柄中生、偏生、侧生,柄上有的有菌环或菌托,有的有腺点或网纹,颜色多样。
子实层在菌褶或菌管内。
孢子成熟后散落成袍子印,其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
生于林中地上、腐木、树上、草原、路边,有的与树木形成菌根。
有单生、散生、群生、覆瓦状等。
伞菌类食用菌有伞菌目的15个科和45个属。
(二)胶质菌类菌体胶质,颜色鲜艳,多瓣丛生,脑形、耳形、半漏斗形、盘形等。
生于立木或腐木上。
胶质菌的食用菌有木耳科的木耳属,银耳科的银耳属,花耳科的花耳属和桂花耳属。
有营养的食用菌:一、银耳银耳,又名白木耳,性平、味甘淡,具有补肾壮脑、强精滋阴、提神、营血、强壮、清热润肺、生津、止咳、润肠益胃、补气强心等功效。
内含蛋白质、脂肪、钙,以及多糖、粗纤维等。
银耳中的多糖有A、B、C三种,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以多糖C效果最好。
其他成分如粗纤维和钙都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有人证实,银耳制剂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咖免疫球蛋白含量,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二、木耳木耳,即黑木耳,性平、味甘,有凉血、活血、止血、益胃、润燥的功效。
内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糖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也具有抗癌作用,并能治疗糖尿病,现已有制成药片供口服。
其抗癌成分及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香菇香菇,又名香蕈、冬菇等,性平、味甘,无毒,有滋阴、润肺、养胃、活血益气、健脑强身等功效。
是一种高营养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含有蛋白质、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最主要的有30多种酶及7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香菇中所含的多糖还有1,3-β-葡萄糖苷酶,据实验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的作用。
香菇多糖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达98%。
四、猴头菇猴头菇,又名猴菇。
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补虚损的功效。
猴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16种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
猴头内提取的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类物质,对肉瘤有抑制作用,现药厂已生产出猴菇菌片,临床观察对胃癌、贲门癌和食管癌均有效。
食用菌化学保鲜法食用菌化学保鲜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保鲜程度高等优点。
氯化钠(食盐)保鲜将新采的平菇、凤尾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的食盐水中约10分钟,沥干后装入塑料袋储藏,能保鲜5~8天。
焦亚硫酸钠保鲜将新采收的平菇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向菇体喷洒0.15%焦亚硫酸钠水溶液,边喷边翻动菇体,以便喷洒均匀。
喷后装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储存在阴凉处,在10℃~25℃下可保鲜8~10天。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