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茎、叶执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及转化等营养代谢功能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的生殖过程。

第一节植物的根

一、根的功能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四、根的变态

五、根瘤与菌根

六、根的欣赏

一、根的功能

1?吸收作用

吸收水分和养分,吸收作用最活跃的区域仅限于根尖部分。

2?固定和支持作用

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3?输导作用

根到枝叶;叶到茎和根;

4?贮藏和繁殖作用

如大丽花、小丽花、胡萝卜、红薯、山药等。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1?根的类型

种子植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按来源分类,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按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2?根系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

种类型。

直根系:

指主根粗壮发达,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快速生长的直根系,它能够使植物很快地在土壤中向下穿入,以吸取深层的水源。有些植物的直根系明显超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具有这种根系的植物叫

深根性植物,如马尾松成年后主根可深达 5 m以上,还有其他松树、柏树、广玉兰,也属于这类根系。

须根系:

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的根系,或者根系全由不定根组成。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例如禾本科植物,主根长出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 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一般直根系分支层次明显,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深处;组成须根系的根粗细差不多,根系分布在土层的浅处。

3?根系深浅与环境的关系

根系的深浅不但取决于植物的遗传性,也取决于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 如土壤水分、土壤类型等。长期生长在河流两岸或低湿地区的树种.如柳树、枫杨等,在土壤表层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所以根系发育为浅根性。生长在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植物,只能在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一般成深根性,如沙漠中的植物,根可达5 m深。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根系分布于较深土层;反之,则多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另外,用种子繁殖的苗木,主根明显,根系深;扦插和压条繁殖的苗木,无明显主根,根系是分布浅。

植物的根系特征是种植设计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作防风林带的树种,一般要选深根性树种,才具有较强的抗风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一般宜用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

营造混交林时,除考虑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外,还要注重选择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合理配植,以利于不同土层深度水分和养分的充分吸收与利用。在建筑物周边种植时,需考虑到根系与建筑基础的关系,选用浅根系或根系离建筑基础要有一定距离。一般乔木要求远离 5m左右。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1 .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树木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只要条件合适,就可全年生长或随时可由停顿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生长势的强弱和生长量的大小,随土壤温度、水分、通气条件及树体内营养状况而异,但根系的伸长生长在一年中是有周期性的,根的生长与地上部分有关,且往往与之生长交错进行。

般根系生长要求温度比萌芽低,因此,春季根开始生长比地上部分早春季根开始生长即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其发根量与树体贮藏营养水平有关。

然后,是地上部分开始迅速生长,而根系生长趋于缓慢。

当地上部分生长趋于停止时,根系生长出现一个大高峰,其强度大,发根多。

落叶前根系还可能有一次生长小高峰。有些树种,根系的生长一年内可能有好几个生长高峰。

2 ?根系的生命周期

一般幼树期根系生长快,其生长速度都超过地上部分。随着年龄增加,根系生长速度趋于缓慢,并逐年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根系始终发生局部的自疏与更新。待根系达到最大幅度后,发生向心更新。当树木衰老,地上部分濒于死亡,根系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寿命。至于须根,从形成到壮大直至衰亡,一般有数年的寿命。

根系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条件、营养状况、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母岩分化、地下水位,对根系的生长与分布都有密切关系。根系的生长动态与植树或移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植树季节应选在适合根系再生和枝叶蒸腾量最小的时期。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一般以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的休眠时期最为适宜。就多数地区和大部分树种来说,以晚秋和早春为最好。晚秋是指地上部分进入休眠,而根系仍能生长的时期;早春是指气温回升土壤刚

解冻,根系已能生长,而枝芽尚未萌发之时。

四、根的变态

根和植物其他器官一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发生一些变态。这些变态的特性形成后,能作为遗传性状一代代遗

传下去,成为变态根。

常见的变态根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贮藏根

贮藏根贮藏养料,肥厚多汁,形状多样,常见于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如萝卜的肉质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来)、兰花的肉质根、大丽花和甘薯的块状根(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来)。

2 ?气生根

由茎上产生,不深扎土壤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根。如玉米茎节上生出的一些不定根;榕树枝上产生多数下垂的气生根,它们都可以伸入土壤,产生侧根,成为支柱根。榕树的支柱根在热带和亚热带可以形成“独木成林”景观。常春藤、络石、凌霄等植物在细长柔软的茎上形成气生根,以固着它物表面,攀援上升,成为攀援根。生在海岸腐泥中的红树和池边的水松,它们都有许多支根从腐泥中向上生长,挺立在腐泥外空气中,成为呼吸根。寄生植物菟丝子,以突起状的根伸入寄主萃绢织中,吸取寄主体内的养料和水分,成为寄生根。

五、根瘤与菌根

1 ?根瘤

在豆科植物的根上,常常生存着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物,称为根瘤。根瘤是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根瘤菌自根毛侵入,存在于根的

植物学复习资料1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 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 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章节试题:第二章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章节试题:第 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是( )。 A.审计人员 B.会计机构负责人 C.总会计师 D.单位负责人 2.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除具备从事会计工作能力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拥有一定年限以上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该一定年限是( )。 A.10年 B.3年 C.5年 D.1年 3.根据回避制度的规定,在下列事业单位中,没有违背会计法律规定回避制度的是( )。 A.甲单位法人代表的妻子担任本单位财务部门经理 B.乙单位会计科长的女儿担任本部门出纳员 C.丙单位董事长的侄女担任财务部门经理 D.丁单位财务处处长的同学担任本部门出纳员 4.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 )。 A.真实性和相关性 B.明晰性和谨慎性

C.真实性和完整性 D.重要性和及时性 5.单位会计王某采用涂改手段,将金额为10000元的购货发票改为40000元。根据有关规定,该行为属于( )。 A.伪造会计凭证 B.变造会计凭证 C.伪造会计账簿 D.变造会计账簿 二、多项选择题 1.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有企业聘任会计人员需要回避的亲属关系的有( )。 A.岳父母 B.配偶 C.侄女 D.闺蜜 2.《会计法》对生成和提供会计资料所作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 A.不得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B.不得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C.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D.不得伪造、变造其他会计资料 3.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由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名并盖章,以明确责任。下列各项中,属于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有关责任人有( )。 A.单位负责人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D.无法确定 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 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 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 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 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植物学-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提纲

植物生物学第二章知识点小节 ┌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皮层最外一层,表皮脱落后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1、双子│皮层│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富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 叶植││成,常含淀粉粒。 物根│└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具凯氏带(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 的初│呈带状局部加厚)。 生构│┌中柱鞘:常由一或二层薄壁细胞组成,可形成侧根、不定根、 造││不定芽及一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初生┌原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簿壁细 └维管柱│韧皮部└后生韧皮部┘胞组成,但原生韧皮部常缺少伴胞。 │ │┌原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水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 │初生││原生木质部由环纹、螺纹导管和管胞组成 │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由梯纹、网纹、孔纹导管和管胞组成。 │└后生木质部┘ 推荐精选

└髓:多数无 ┌表皮和皮层破坏脱落。 │┌木栓层:细胞壁栓质化、不透水、不透气。 │周皮│木栓形成层:第一次产生于中柱鞘、以膈在次生韧皮部发生。 │└栓内层:一、二层簿壁细胞,内切向壁呈弧形。 2、双子│ 叶植│┌初生韧皮部:由于维管形成层分裂活动,维管柱不断扩 物根││大,最后被挤压破坏。 的次││┌筛管 生构││┌次生韧皮部│伴胞 造。││││韧皮簿壁组织 │││└韧皮纤维 │││维管形成层 │││┌导管 └维管柱│次生维管│次生木质部│管胞 推荐精选

│组织││木簿壁组织 ││└木纤维 ││┌韧皮射线(次生韧┐ ││维管│皮部内)│横向系统 │└射线│木质射线(次生木│(和基轴垂直) │└质部内)┘ └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柱中央 植物生物学第一章:概念比较 试解释和比较原生质体、原生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及功能;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表皮和周皮;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同时掌握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 推荐精选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 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 有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经济法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2016年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合同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有()。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扣押劳动者证件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法院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给予处罚。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C、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给予处罚。 D、用人单位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3、某公司招用了20名会计人员,每人收取了200元的风险担保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逾期不退还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给劳动者以赔偿。 C、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D、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每个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C、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法院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D、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5、小明2012年7月1日在甲公司上班,一直到2012年12月31日公司才通知小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小明不与公司订立合同。已知公司正常支付小明工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应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补发小明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B、用人单位应自2012年7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补发小明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C、用人单位应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补发小明的工资,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D、用人单位不用补发小明工资,只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终止劳动关系。 6、蓝天百货公司招聘一批采购人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聘用人员(共十名)缴纳500元的押金和身份证件,劳动行政部门发现后对蓝天百货公司进行了相应处罚,下列处罚措施中,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是()。 A.责令蓝天百货向聘用人员退还收取的500元押金 B.责令蓝天百货向聘用人员退还扣押的身份证

植物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植物学第二章重点名词解释

第二章:重点名词解释 1.种子基本结构:由胚、胚乳和种皮构成 (1)种皮:种子外面的覆被部分,具有保护种子不受外界机械损伤和防止病虫害侵入的作用。禾本科植物的种皮和果皮紧密愈合不能分开。 (2)胚:胚是构成种子的最主要的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根、胚芽和胚轴形成胚的中轴。 ①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芽油胚芽鞘包被 ②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短轴,也与子叶相连 ③胚根: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有胚根鞘包被 ④子叶:一枚、两枚或多枚,禾本科植物子也称为盾片 (3)胚乳:种子中集中储藏养料的地方 2.种脐:种子从珠柄或胎座处脱落后在种皮上留下的痕迹 3.种孔:胚珠的珠孔在种皮上留下的痕迹 4.种阜:蓖麻种子上有一块由外种皮延伸而形成的海绵状隆起物.具有吸收作用 5.种脊:是延种子腹面的中央部位,有一条较为隆起的纵向痕迹,几乎与种子等长,成为种脊.是倒生胚珠或横生胚珠的珠柄和珠被愈合处,在种子形成后留于种皮上的痕迹. 6.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例如蓖麻,小麦,玉米,茄子等 7.无胚乳种子:这类种子通常只有种皮和胚,缺乏胚乳.营养物质通常储

存在子叶中,例如豆类植物 8.种子的休眠: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 9.后熟作用:有的种子胚虽已成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需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达到生理上的成熟度的过程,成为后熟作用 10.种子萌发:休眠的种子解除了休眠,并获得合适的条件时,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胚就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一过程称为种子萌发 11.种子萌发的条件:外因: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内因:具有健全的胚。 12.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13.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深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加速深长,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成为子叶出土 14.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或胚乳并不随胚芽深出土面,而是留在土中,直到养料耗尽死去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子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2.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在一些位置上面不沉积次生的壁物质,而形成 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 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桥梁。 4.细胞全能性:植物的大多数生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又单个细胞经分 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 二、论述题 1.试区别:细胞质、原生质、原生质体。 答:细胞质由基质和众多细胞器构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原生质体是除去了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植物细胞中有哪些质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前质体:无色或呈现淡绿色的球状体,其外有双层膜包被,内膜 内褶,伸入基质中,或形成少许游离的小泡或类囊体,膜内基质有少量的 DNA RNA 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白等。当细胞生长分化时,前质体可转变成其 他类型的质体。 (2)叶绿体呈透镜形或椭圆形,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结构复杂,由叶绿体被膜、类囊体和基质构成,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 合成某些蛋白质,在遗传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在个体发生上,叶绿体来自 前质体。 (3)白色体近于球体,其内部结构简单,在基质中仅有少数不发达的片层和油造体,来自于前质体。 (4)有色体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多种多样,由前质体发育而来,或由叶绿体失去叶绿素而成。 3.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如何? 答:(1)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体、核仁和核基质组成 (2)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纤层两部分,核被膜由两层膜组成,外膜表面由核糖体,并与内质网连通,核被膜上还分布由核孔复合体,是细 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是核被膜内膜的一层蛋白质网络 结构,为核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并介导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第二章强化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除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以外,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需年满( )周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A.14 B. 16 C. 18 D. 20 2.甲公司在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张某先缴纳500元的工作服押金,等张某离职时再予以返还。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对甲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甲公司限期退还给张某 B…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甲公司处以1000元的罚款 C. 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甲公司处以2500元的罚款 D. 如果甲公司的行为给张某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起算日期是( )。 A. 用工之日起 B. 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 C. 试用期满之日起 D.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后 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5.张某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在甲公司工作,2010年1月11日,甲公司的劳

动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张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遭到张某的拒绝。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甲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 B.未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 C.向张某支付了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D.未向张某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6.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工时制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B.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2天 C.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D.发生自然灾害,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 7. 张某在甲公司工作3年、在乙公司工作10年、在丙公司工作2年,张某目前在丙公司工作。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张某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 )天。 A.5 B. 10 C.15 D. 20 8.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当事人不能享受2010年的年休假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 ...、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 ...、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 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 ..提供了依据 .......;也为生物的进化

植物学基础形考册

植物学基础作业1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维管植物P6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体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统称为维管植物。 2.自然分类法P7 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程度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双名法P10 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创立的植物命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4.孢子体 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二倍染色体的植物,称为孢子体。 5.配子体 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数的植物体。 6.世代交替 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的相互交替。 7.生活史 生物个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发育全过程。 8.种脐P35 种子从母体脱离时留下的痕迹

9.种子休眠P38 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 10.缠绕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在他物上而上升生长的茎类型 11.攀援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结构攀援他物上升生长的茎类型,包括卷须攀援茎、气生根攀援茎、叶柄攀援茎、钩刺攀援茎、吸盘攀援茎等。 12.复叶P52 一个也冰上长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为复叶。 13.叶鞘P49 叶基部扩大包围茎秆的部分。 14.分蘖P47 禾本科植物的一种分枝方式:禾本科植物生长初期,茎的节短且密集于基部,每节生一叶,每个叶腋有一芽;当长到4-5片叶时,有些腋芽开始活动形成分枝,同时在分蘖节处向下形成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15.二强雄蕊P57 雄蕊4枚,二长二短。 16.四强雄蕊 雄蕊6枚,四长二短。 17.单体雄蕊 雄蕊群所有雄蕊的花丝结合成一体,花药离生。

18.二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两组 19.多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四组以上的统称为多体雄蕊 20.聚药雄蕊 花丝分离,花药连合生长 21.单雌蕊P58 一朵花中的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成为单雌蕊。 22.合生心皮雌蕊(复雌蕊) 各个心皮互相连合,组成一个雌蕊边缘胎座 23.边缘胎座 1心皮1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的腹缝线上 24.侧膜胎座P60 2心皮以上合生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 25.中轴胎座 多心皮多室子房,腹缝线在中央连合成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 26.下位子房 整个子房埋于杯状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他部分着生于子房以上花托的边缘上。 27.无限花序P61 花序上的小花由基部向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的花序

大学《植物学讲义

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 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掌握植物的鉴定方法,了解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重点难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 一、分类学及其发展 分类学的任务不仅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识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即根据花、果实、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随着解剖学、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分类也吸收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如化学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 二、分类系统 (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 (二)恩格勒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 (三)哈钦松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一、茎的形态术语 (一)根据茎的性质、寿命划分 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

木。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

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 1、直立茎多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直立地面,如小麦,玉米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蒺藜,地锦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甘薯等。 4、缠绕茎茎细而软,不能直立,只能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经济法基础》表格笔记---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科目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知识点一、劳动合同的特征 1.主体特定性——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内容法定性——(1)劳动者受到用人单位管理;(2)保护利益的强制性 3.地位变化性——签订时自愿平等,签订后管理与服从。 知识点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例外: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注意: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订立 知识点三、劳动合同的类型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重点)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长期性的合同)。 注意: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况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有()。 A.劳动者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

B.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C.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D.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中华会计网校正确答案」BD 知识点四、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三种合同类型)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可能与用人单位住所地不一致)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为了做好与《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衔接、促进该法的落实)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注意】 (一)关于工作时间 目前我国实行的工时制度主要有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三种类型。 (二)关于休息休假 1.休息 是指劳动者在任职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无需履行劳动义务而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公休假日(即周休息日)。 2.休假 是指劳动者无需履行劳动义务且一般有工资保障的法定休息时间。包括:法定假日和年休假。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简称年休假)。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doc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植物学(下)第二章 菌类

第二章菌类(Fungi) 林奈(Linneaus)于1735年把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此二界系统长期被大多数生物学家所接受,至今还传统地采用着。 真菌通常具有丝状体分枝的营养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核,没有叶绿素,是典型地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的异养生物。把它们划为植物界中的异养植物。 魏泰克(Whittaker)于1969年提出五界系统。将多细胞真核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划分为三大界,即营光合作用自制营养的植物界(Plantae)、吞食营养的动物界(Animalia)和吸收营养(异养)的真菌界(Fungi)。 安兹沃斯(Ainsworth)于1973年主张“真菌”必须成为独立的一界——“真菌界”(Fungikingdom),是革新的、向前看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生物学家均赞成把真菌提升为一个独立界,是与动物界和植物界平行的三大界。 真菌界的基本特征为异养有机体,无光合作用,由吸收作用摄取营养,菌体在基物内外呈阿米巴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或在基物内外呈单细胞或菌丝状。典型的不动有机体,但可以出现游动时期的游动抱子。有明显的细胞壁,有细胞核,典型地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真菌界分两门,即粘菌门和真菌门。 细菌(Bacteria)是微小的单细胞原核有机体,有明显的细胞壁,除少数含有细菌叶绿素的细菌如红硫菌属和绿菌属等细菌外皆为异养(寄生、腐生)有机体,其营养方式与真菌基本相同,因此,将细菌和真菌放在同一章中。 第一节细菌门(Bacteriophyta) 一、细菌的特征 细菌是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结构,与蓝绿藻相似,都属于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是异养植物。其繁殖方法为细胞分裂,不进行有性生殖。某些杆菌在不良的环境下。每个细胞形成1个内生芽孢,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spore)再发育成1个细菌,芽孢是渡过不良环境的适应结构,并不是繁殖的。 细菌分布极广,几乎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生物体的内外和一切物体的表面。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原因,由于它们体积微小,易于散布,繁殖迅速,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能利用各种不同的基质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因此,在寒冷地方,分布着嗜冷性杆菌;在酷热的场所,多分布嗜热性细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多分布着厌氧细菌。 二、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细菌是微小的有机体,平均体长2—3微米,宽0.5微米。大型细菌如旋动泡硫菌(Thio- physa volutans),其细胞直径达18微米。最小型的细菌如微球菌属(Micrococcus),其细胞直径仅0.15微米。细菌的外形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通常在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3种类型(图2-1)。 在螺旋菌中,一次弯曲成弧形的称弧菌(Vibrio),多次弯曲呈螺旋形的称螺菌(Spirillum)。多种杆菌、螺菌和弧菌生有鞭毛,鞭毛是外原生质突出的长丝,其长度往往超过菌体长度的数倍或数十倍,在电子显微镜下,或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看到。 细胞的构造和一般植物细胞类似,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有的细菌还有荚膜(capsule)、芽孢和鞭毛(图2-2)。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为粘质复合物,细胞内充满了细胞质,细胞质的外围是细胞膜,

植物学讲义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 一、细胞学说: 时间:1838-1839 提出人: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中心含义:一切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意义:将整个生物界统一起来。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上的每个细胞都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能力即细胞的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影响植物细胞形状和大小的因素:遗传因素(位置、功能)和环境因素。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原生质体 概念:由原生质构成的一切细胞结构的总称,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形态概念)。 原生质:构成生物细胞的一切生活物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物质概念)。 1 细胞膜(原生质膜) (1)亚显微结构 单位膜:在电镜下由3 层结构组成一个单位的膜。组成: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 (2)膜的分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特点:具有选择透性 (4)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接受和传递遗传信息; 参与细胞识别;抗病菌;胞饮等 2 细胞核 (1)数量、形状、位置与细胞种类、活动等有关。(2)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膜,有核孔,作用-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换。 核仁:折光强的小球体,作用-合成与贮存RNA的场所。 核质:透明胶状物,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2种形态。

(3)细胞核的功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调节和控制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 3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2 部分 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结构(微器官)。 叶绿体 质体(植物体特有的)有色体 白色体 叶绿体: 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结构(幻灯片18)-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的柱状单位)、基质片层和基质 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有色体:色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结构:双层膜,无内部结构作用:积累淀粉、脂类、传粉等 白色体:不含色素,主要作用合成和储存淀粉、脂类 3 种质体之间的转化 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基质,内膜内突形成嵴(上有嵴粒)作用:呼吸代谢的场所。 内质网结构: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类型-粗糙型,光滑型 作用:粗糙型主要合成运输蛋白质;光滑型主要合成运输类脂和多糖 细胞质膜—内质网—核外膜相邻细胞 高尔基体:结构-单层膜形成的囊状结构,边缘形成小泡。作用:合成、加工运输分泌物(多糖及糖蛋白)。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单层膜内部为细胞液,含多种成分 作用-贮藏(糖、酸、丹宁、晶体、花色素(又称为花青素或花青苷)(酸性显红、碱性显蓝、中性显紫);参与各种代谢;维持细胞形状,利于物质交换。 微梁系统:微管和微丝 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空心管状结构微丝:由类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的实心丝状结构 作用:二者构成细胞内的骨架系统,起支撑作用,维持细胞的形状; 控制细胞器的运动并与细胞分裂等有关 核糖体:又称核糖核蛋白体组成:大亚基+小亚基成分:RNA和蛋白质 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分布:粗糙型内质网、核外膜、叶绿体、线粒体等 2)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无特殊结构的胶体系统 特点: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与微管和微丝的排列方式有关。 功能:保持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为细胞器提供原料。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二章_植物组织

第二章_植物组织 一、何为植物组织?植物组织与细胞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形成组织。由多种组织有机的结合,紧密地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二、从功能上区别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分生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体中的细胞数目;成熟组织则完成植物生长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活动,均是由成熟组织所承担的。 三、试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基础。 答:植物个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分生组织的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诸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各种生理功能。每种功能的完成,都需要专门的组织来承担,所以植物体中各种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依靠,是植物进化的必然。 四、什么叫脱分化?试述其意义。 答:某些分化程度不甚高的成熟组织,特别是薄壁组织,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分裂活动,转变为分生组织,这种由成熟细胞转化为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过程就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在侧生分生组织的产生、侧根的形成、创伤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试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同化与贮藏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筛管和导管,筛胞和管胞,木质部和韧皮部。

六、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答: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分化出了导管,韧皮部中分化出了筛管,用以输导水分、无机盐。管胞和筛胞仅起着辅助的输导作用。而裸子植物中大多仅有管胞和筛胞,其中存在于木质部中的导管与管胞相比,其导管明显大于管胞,且导管的端壁形成穿孔,筛管的端壁为尖斜状,仅有纹孔而不形成穿孔,输水能力明显大于管胞。筛管的直径也比筛胞大,端壁有筛板,管胞的端壁尖斜,未形成筛板,筛管的输导能力明显大于筛胞。由上述特点可知,被子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结构比裸子植物的更为完善,其功能效率更高,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由此说明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