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四大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6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
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1、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
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
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
超微针刀疗法选点的四大理论(一)拉杆理论拉杆理论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理论,我们在旷野上看到的一根根电线杆,它的四周由四根铁丝将其以三角形的形式固定于地面(也有的是三根固定铁丝,这不影响总体理论),无论电线杆受到任何方向的拉力,四根铁丝都保持着电线杆不向一侧歪斜,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先做一个实验,我们在其中的任意一根铁丝施加一个压力(比如用脚踩踏任意一丝),此时电线杆受其余三根铁丝的牵引固定而不会向我们施力的这一侧倾倒,此时受力的铁丝绷得很紧,而其他三根铁丝也是处于绷紧状态,从而达到对抗受力铁丝的拉力,这就是力学上的一个固定平衡,如果我们将人体脊柱看成是“电线杆”,将脊柱四周的肌肉看成是四根固定脊柱的“铁丝”,当一侧的肌肉因劳损而出现痉挛,人体为了维持脊柱的直立平衡,则其余三个部位的肌肉也必然出现痉挛,久而久之出现劳损,这就告诉我们治疗时不要只看到一块肌肉,而应将其前,后,左,右四方肌肉都要考虑有损伤存在的可能,比如,我们将股骨看成“电线杆”,前面附着的股四头肌,后面附着的腘绳肌,外侧附着的髂胫束,内侧附着的内收肌等,则是“电线杆”上的四根铁丝。
当髂胫束损伤时,多数患者感到大腿外侧疼痛,膝关节外侧疼痛,也有患者仅觉得膝关节内侧疼痛,外侧并没有感觉不适,我们治疗时要动态地思维全面分析,此时可能髂胫束侧的伤害感受器没有膝关节内侧的伤害感受器敏感,所以患者只感觉到膝关节内侧痛,其疼痛的产生原因为外侧髂胫束痉挛引起,在治疗上应起主导作用,明确病因之后,将髂胫束进行超微针刀松解,则膝关节内侧疼痛立即缓解或消失,这一点也是膝关节内侧痛,在内侧痛点治疗疗效不好的原因,那是我们没有诊断清楚,只在内侧疼痛点治疗。
而真正损伤的部位我们没有治疗,也就是没有治疗到病的根本,只治疗到疾病的症状。
拉杆理论不仅让我们能很好的寻找软组织损伤的真正所在,同时也为动态诊断,动态治疗思路开辟了一个新法门,这一理论还告诉我们“痛点”可能不是最佳的治疗点,另外还告诉我们,如果是按这块肌肉治疗无效时,可以将思路放宽,考虑其他与之拮抗的另外三块肌肉的病变。
针刀四维辩证论治浅谈陈文精辩证论治,这是中医思维的特点,是个老话题。
针刀是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的共济,所以辩证论治同样是针刀临床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是如何提高近远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何谓辩证论治?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具体到针刀医学,辩证论治的主要内容是那些呢?辩证的关键一是辩因,二是辩位,三是论治。
针刀论治的关键是浅中深三维同治,精确松解病损,疗程合理安排。
浅中深三维加时间维度的把握是为针刀四维辩证治疗思路。
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本质是粘连、疤痕、挛缩、堵塞。
朱汉章老师称为四大病理。
这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证”,由于病程的不同,其“证”有不同的表现,无菌性炎症存在于急慢性过程中,针刀医学认为无菌性炎症病理结果而非病因,往往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后很快吸收。
粘连是人体修复机制的结果,在失去代偿能力的时候反而成为病因,这是针刀医学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不容忽视,必须重点领会的内容。
肌肉的缩短,筋膜的紧张,局部的缺血等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病理过程,所以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病理表现形式。
临床上大多的病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病损点或者病损部位,很多的都是多部位的损伤,面的损伤,立体的损害形式,所以辩证治疗就更显针刀的治疗的智慧和策略,更能提高针刀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1.辩因有因才有果,临床上往往都看重结果而离本质相去甚远,治病必求其本,本者,因也。
针刀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的雏形是从小针刀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开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针刀疗法。
只有疗法是不能成为一门新的医学的,最多是一门学科,或仅仅是一种相对于其他疗法不同的疗法。
要发展为新的医学体系,就要求其必须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
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开始时不可能就认识的很清楚、很正确,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甚至是漫长的过程。
最初只能提出假说(甚至是胡说),经过不断地论证及实践,然后提出学说;只有这个学说经过了反复的理论论证,以及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
小针刀疗法经过20多年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经过基础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创立了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2004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70多位专家,以及多名院士联合评审。
鉴定结果是:针刀医学原理(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器械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疗法中国原创、世界首创)。
因此我们可以说,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是针刀医学的活的灵魂,只有学好了这些理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针刀工作者,才能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去创新与发展,才能成为一方名医。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朱汉章老师创立的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有些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懂,不如教针刀的临床治疗,这样更实用。
这个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许多针刀学员主要学习了针刀疗法,回单位后确实治好了大量病人,若干年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还有许多较疑难的疾病治疗效果上不去;或者治疗时不得法,须经反复地相对较长时间的治疗,才有效果,本来三至五次可以治愈,结果却需几十次治疗才能痊愈。
出现了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来,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共同的原因:针刀医学原理没有学好,有些是一知半解;有些只是学好了其中的一个理论,而没有全面系统地准确地学好四大基础理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
第一节四大基础理论的产生或发展过程针刀医学作为一个医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己经形成,而且是一个创新体系,它将对世界医学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能盲目的去预料,但是它一定会产生影响。
对针刀医学的认识
针刀医学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也被称为针灸和中医手法治疗。
它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经验,通过运用针具、刀具或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经络或局部组织,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和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原理和理论基础:针刀医学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阴阳学说等。
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生命能量(气)和其运行的通道(经络),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或局部组织,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平衡阴阳,恢复健康状态。
应用范围:针刀医学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包括针灸疗法、刮痧、拔罐、推拿等。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消化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针具和刀具:针刀医学常使用针具和刀具进行治疗。
针具包括细针、针头和针刺技术,用于刺激穴位和经络;刀具包括刮痧板、拔罐器等,用于刮痧和拔罐疗法。
个体化治疗:针刀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刀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针刀医生会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安全性和副作用:在合格的针刀医生操作下,针刀医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然而,不当的操作或不合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针刺部位的疼痛、出血、感染等。
因此,选择合格的针刀医生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针刀医学在许多人中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证据支持其功效,但其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
在选择使用针刀医学作为治疗方法时,建议咨询合格的中医医生,并结合个人情况和医学建议进行决策。
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最终版参考课件针刀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治疗方式。
其中,针灸是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而针刀医学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基础。
因此,本篇文章将阐述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针刀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指出人体内存在着气与血两种互相影响的物质。
气是人体内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贯穿于全身的络脉之中,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血则是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它主要由脏腑所产生,经过经络输送到各个部位,为人体提供生命能量和营养。
气和血的流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互相依存,互相运行。
通过针刀医学的治疗,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灸能够通过针刺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阴阳理论阴阳理论是针刀医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极构成的。
阴是消极、负面、阻滞的能量,代表了夜、寒、湿、阴暗、柔软等特征;而阳则是积极、正面、开放的能量,代表了日、热、干、明亮、刚硬等特征。
阴阳相互生长、相互制约,维持着宇宙万物的平衡。
在人体内,阴和阳也相互作用,产生人体的生命活动。
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针刀医学的治疗,可以调和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五行理论五行理论是指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五种元素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不同特征,人体也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一种体系。
五行理论与人体内部的各个脏器、组织等部位相互关联,保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五行理论在针刀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针刺与五脏有关的穴位,调节五行相克、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四、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指穿行于全身的脉络系统,它是气血、阴阳和五行理论在人体内的表现形式。
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分别为: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人体电生理线路理论。
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是相对开放性手术而言的,因其是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的,较开放性手术难度要大,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比开放性手术更高,体现在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和体表定位四个方面。
施术者要掌握机体局部精细结构、机体立体结构层次、非标准体位下的正确定位、体表与内在解剖结构相对应的点或线,准确定位病变组织,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和健康的机体组织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根据闭合性手术的要求和针刀的特点,提出了闭合性手术的操作规程,包括进刀、人路和手术方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1)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圈西医学认为软组织只限定于运动系统,而针刀医学则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骨头)之外所有的组织。
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而且其损伤的病理变化也具有相同的规律,所以为顽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2)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针刀医学指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内涵,即软组织受到各种损伤以后,在治疗和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又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新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发生。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外延是这种损伤是难愈的,涉及各个学科的疑难杂症。
(3)明确了软组织损伤的类型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暴力性、积累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伤、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大类。
(4)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为:损伤(生物、物理学)一变化(骨折移位、骨错位、筋出槽)一力学状态改变一软组织器官受到破坏一挤压、牵拉、松弛一大量细胞破裂坏死、组织渗出一体内异物一刺激周围组织一引起疼痛一产生生物化学变化一神经反射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一产生生理病理过程的变化一病变区域组织的保护机制处于紧张状态而制动一产生瘢痕、粘连、挛缩等一形成新的病理因素。
浅谈针刀的临床体会针刀疗法是朱汉章老师70年代创立的一个新疗法,2003年由国家正式鉴定为“针刀医学”,从此一个全新的医疗理论体系诞生了。
针刀是针灸针和外科手术刀的有机融合,它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体内又能发挥手术刀的切割、剥离作用,损伤很小,愈后表皮不留任何疤痕。
针刀医学的出现解决了许多以往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病,这是由于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它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方法论。
正如顾方舟前辈所言这是“疗法的创新、医学概念的创新、医学理论的创新”。
它改变了传统的诊疗思路。
1、对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的认识:1.1 针刀医学对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使得直视下的手术变为盲视下的手术,变不可能为可能。
就是在掌握了精细解剖、动态解剖、立体解剖、体表定位的基础上,按照四步进针规程,通过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完成每一个操作,既安全又可靠。
1.2 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认为除骨组织以外所有的组织都是软组织,当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瘢痕、粘连、挛缩、堵塞,导致动态平衡失调,产生功能受限而疼痛,针刀通过疏通、剥离、切割解除瘢痕、粘连、挛缩、堵塞,从而达到动态平衡,使人们活动自如。
1.3 针刀医学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改变人们以往对骨质增生的观念---退行性改变,而是认为人体内、外力平衡失调是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如压力、拉力、张力的改变造成了组织的硬化、钙化、骨化。
从而使骨质增生的不治、难治变为可治、易治。
1.4 针刀医学对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认为脊柱区带区内的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卡压、牵拉区带区内的神经末梢,使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影响了植物神经的功能,造成了内脏功能的疾患。
2、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临床中对颈腰四肢关节疾病,传统治疗以针灸、理疗、推拿、药物等方法,大多疗效较好,但总有些疼痛难以恢复,疑难杂症得不到解决,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