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解剖示意图经典版)
- 格式:doc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27
针刀人必看疼痛科专业人体解剖详解(上肢部分)腋窝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与颈根部相通。
底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及其深面的上4个肋与肋间隙构成。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与肩胛骨构成。
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肢后血管通过。
腋窝的内容物•腋动脉主要的分支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的主要分支有: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锁骨下肌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腋淋巴结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
它是由肩肱关节,肩峰下结构(第二肩关节),肩锁关节,喙锁连接(有时会发展为喙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胸锁关节等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
关节周围的肌肉分为内外两层,又称肌袖。
外层肌袖为三角肌,包围肩关节的前、外、后三面;内层肌袖为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在关节囊前面内外两层肌袖之间,还有三块肌肉,即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
在肩关节上方,有肩峰、喙突及喙肩韧带共同构成的“喙肩弓”保护。
临床上,在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需要对肩袖的保护或是对肩袖的重建,以保证肩关节的功能及稳定。
由于肱骨头的关节面比关节盂约大3倍;关节囊,尤其是关节囊的下部薄而松弛;关节囊前下方缺乏韧带和肌肉保护等,使得肩关节容易脱位,尤其是肩关节前脱位最为常见。
临床上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选用的肩关节前侧入路就是在图示位置切开关节囊进入。
上臂上臂浅层结构:•臂前区有三条皮神经分布: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分布。
针刀医学解剖示意图(经典版)分享首次分享者:轻次匕扬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次举报皮肤皮枝上切上棘何的带黄韧带节突美方我1-2-07籁间韧带铲式切笄法示意图1-4-01鼓突推板交界处的形态(箭头)示意图1-4-02黄韧带松解小慧图(横断面,1-407傀卧位旗下鎏枕体位棘间点横突点定点示意图1-4-08梨状肌下孔投影示意图1-4 11手指血管神经分布示意图14-12版椎僮方师部安全区帑示电图桂交前 M1V 气管任迅神经血喊勒神馋根物腕先'火肌 -0-C外哭顶髭带IR 突帝 端节 解中后 "和 提睚 匕项线 疥降凸卜.项线 第I 猿根横笑 林突小美节囊椎后弓 横央行结节 外第尤甘柠第2限佛街 惟板阿麻 破韧带 小关节裁 1-4-13旗程项都斛美节结构及 外图关节柱安全区示意图乳突P4-M横突前后结节低解示意田1-4-1S欧信及前部结构示苴图W1777胸前部安全区带,MP线间)与高危区带(MP线之外)示意图皮朕皮卜.组织胸雕肌乂肋间F胸内筋股塘胸股脏胸股肋间上血管神经工那心血管神经1-7-01胸侧前壁肋间结构及胸膜腔穿刺安全区示意图腹肌EHHI -. MfV .肌原蛋白黄肌动费自理静止状态弛张状态2-1-02肌丝滑动说示意图*胛骨情丛神经倾仆卜动静脓,锁计背部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7-03气胸闭式胸腔引流示意图2-W3骨骼肌构造示意图肌腱J钙化带T 2-1-08 修/Y一透明软.二 骨表面 腱附着部结构示意图计V-i 1 \] 一A1-*_\— r *「型冲”纤缎 一神奸雄 伸经奸推1 核囊一 花絮末梢f 梭外购维 梭内肌纤维 :1UIPMKIWWK团化神坐力・标H中皮#绘17卜收*计IC首扑4支m J幺#"林火KBU;*K1Y・I9扰需晶安全以帚示电网f I 1(((atit怠靖怕及动能汴9is附社A布米海鞘就结构B'瑞旃2班小行…用2Tp9胤结构示般目就纤纬钎堆软T发钙化1T软一屋2-011轨帚止点装置作用示意图府胛骨丹峰X脓骨内上角网上肌盾卿同小明肌大阴肌,洲由吓加2-2-02冈上下肌群解剖示意图肺裸区2-2-04锁骨止肺裸区示意图2-2-08肩峰下点松解示意图2-?。
人体体表标志--针刀定位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
针刀与体表投影解剖针刀与体表投影解剖体表投影是表面解剖学的一部分。
我们之所以单独提出来,目的在于引起对体表投影解剖学的重视,掌握它并应用于针刀闭合型手术的操作之中,避免对重要神经、血管及器官的误伤,使针刀操作更具科学性和安全性。
解剖学学者与临床学家对重要神经、血管、器官的投影做了许多研究,由于人体的高矮胖瘦各不一样,各学者的参照点的不同,可以划出各不相同的投影线,其结果自然是大同小异。
有的很复杂,难于记忆;有的参照点不易寻得而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客观地说,应该取其参照点清楚易寻、摸得着、看得见、又易于记忆,更比较符合临床实际者为佳。
因为是投影,就很难达到无一点个体差,所以在应用这些投影于临床时,就要对个体差有所估计,不仅要划线,更要用望、触、量、划等方法相互印证。
比如:肺尖(胸膜顶)投影:从胸锁关节处到锁骨中内1/3交界点向锁骨上窝划一高为20~30mm的弧线所包围的范围即为肺尖。
但我们在临床上不应当仅了解到此为止,还应当了解,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对胸膜顶高度的影响。
如在病人怕痛而憋气时,或在咳嗽、肺气肿等情况下,胸膜顶的范围就要比正常时升高和扩大。
所以,要避免在正常胸膜顶范围,并扩大一些范围之内做穿刺或针刀操作,就可以避免气胸的发生。
有人问,若是锁骨上窝胸膜顶处疼痛怎样做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用哪种方法治疗,医生和病人都有选择权,但绝不可用针刀在此处治疗!再如梨状肌下孔的投影(图1-4-08 )有多种表示方法,大同小异,都有根据。
我们熟悉哪个方法就用哪个;绝不是仅以投影点为准,而是要在投影点周围寻找到坐骨神经最明显的压痛和串麻感等体征的点才是针刀的手术定点。
只有这样运用体表投影解剖才是正确的方法。
右图箭头所示为梨状肌上、下孔的位置。
关于投影解剖的运用问题关键在于将参照点(特别是体表标志的骨点)找准。
否则,投影线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
只要经常在临床实践中反复触摸体表标志物,又反复划线应用,是完全可以做到准确无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