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及六大组成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6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
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1、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
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
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
针刀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的雏形是从小针刀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开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针刀疗法。
只有疗法是不能成为一门新的医学的,最多是一门学科,或仅仅是一种相对于其他疗法不同的疗法。
要发展为新的医学体系,就要求其必须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
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开始时不可能就认识的很清楚、很正确,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甚至是漫长的过程。
最初只能提出假说(甚至是胡说),经过不断地论证及实践,然后提出学说;只有这个学说经过了反复的理论论证,以及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
小针刀疗法经过20多年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经过基础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创立了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2004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70多位专家,以及多名院士联合评审。
鉴定结果是:针刀医学原理(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器械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疗法中国原创、世界首创)。
因此我们可以说,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是针刀医学的活的灵魂,只有学好了这些理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针刀工作者,才能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去创新与发展,才能成为一方名医。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朱汉章老师创立的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有些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懂,不如教针刀的临床治疗,这样更实用。
这个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许多针刀学员主要学习了针刀疗法,回单位后确实治好了大量病人,若干年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还有许多较疑难的疾病治疗效果上不去;或者治疗时不得法,须经反复地相对较长时间的治疗,才有效果,本来三至五次可以治愈,结果却需几十次治疗才能痊愈。
出现了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来,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共同的原因:针刀医学原理没有学好,有些是一知半解;有些只是学好了其中的一个理论,而没有全面系统地准确地学好四大基础理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
第一节四大基础理论的产生或发展过程针刀医学作为一个医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己经形成,而且是一个创新体系,它将对世界医学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能盲目的去预料,但是它一定会产生影响。
针刀医学理论的六大组成部分六大组成部分分别为: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针刀医学影像学、针刀医学手法学、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治疗学、针刀医学护理学。
1、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针刀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从新的角度做出了诠释,一是认为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能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在自我修复和调节的同时能够产生新的致病因素;二是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角度解释经络现象和各种生命现象;三是认识到力学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平衡。
新的认识不仅是对以往病理生理学的补充,而且有本质性的突破。
2、针刀医学影像学以精细解剖学为基础,重视人体组织器官的微小改变,根据影像学的物理学特征,按矢状轴、水平轴和冠状轴将骨关节微小移位划分成左右旋转移位、左右侧方移位、前后移位、仰旋移位、俯旋移位、绕矢状轴移位和混合移位。
3、针刀医学手法学针刀医学在现代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手法学,较传统手法,其有以下特点;一是精确性高,能够准确作用于病变组织;二是避免了对健康组织器官的附带性损伤;三是作用目标明确,操作简单、安全。
这大大提高了手法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简化了操作过程,扩大了治疗范围,得到了医患双方的推崇。
4、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诊断学是在继承中西医诊断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医学精细的方法,结合针刀医学理论而形成的。
一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诊断,论述了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病因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二是脊柱区带病因的诊断,先用医学影像学检查椎体位置有无异常,然后再判断区带范阶内软组织有无粘连、挛缩等异常变化;三是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论述电生理线路短路、断路、电流增强和减弱以及异常放电等不同悄况的诊断。
5、针刀医学治疗学针刀医学在四大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是针灸针刺和手术刀的有机结合,治疗的核心是恢复机体平衡。
通过调节力平衡和动态平衡、促进能械的补充和释放、促进体液循环和微循环来发挥作用。
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最终版参考课件针刀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治疗方式。
其中,针灸是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而针刀医学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基础。
因此,本篇文章将阐述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针刀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指出人体内存在着气与血两种互相影响的物质。
气是人体内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贯穿于全身的络脉之中,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血则是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它主要由脏腑所产生,经过经络输送到各个部位,为人体提供生命能量和营养。
气和血的流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互相依存,互相运行。
通过针刀医学的治疗,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灸能够通过针刺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阴阳理论阴阳理论是针刀医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极构成的。
阴是消极、负面、阻滞的能量,代表了夜、寒、湿、阴暗、柔软等特征;而阳则是积极、正面、开放的能量,代表了日、热、干、明亮、刚硬等特征。
阴阳相互生长、相互制约,维持着宇宙万物的平衡。
在人体内,阴和阳也相互作用,产生人体的生命活动。
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针刀医学的治疗,可以调和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五行理论五行理论是指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五种元素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不同特征,人体也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一种体系。
五行理论与人体内部的各个脏器、组织等部位相互关联,保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五行理论在针刀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针刺与五脏有关的穴位,调节五行相克、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四、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指穿行于全身的脉络系统,它是气血、阴阳和五行理论在人体内的表现形式。
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分别为: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人体电生理线路理论。
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是相对开放性手术而言的,因其是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的,较开放性手术难度要大,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比开放性手术更高,体现在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和体表定位四个方面。
施术者要掌握机体局部精细结构、机体立体结构层次、非标准体位下的正确定位、体表与内在解剖结构相对应的点或线,准确定位病变组织,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和健康的机体组织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根据闭合性手术的要求和针刀的特点,提出了闭合性手术的操作规程,包括进刀、人路和手术方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1)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圈西医学认为软组织只限定于运动系统,而针刀医学则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骨头)之外所有的组织。
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而且其损伤的病理变化也具有相同的规律,所以为顽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2)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针刀医学指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内涵,即软组织受到各种损伤以后,在治疗和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又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新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发生。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外延是这种损伤是难愈的,涉及各个学科的疑难杂症。
(3)明确了软组织损伤的类型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暴力性、积累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伤、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大类。
(4)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为:损伤(生物、物理学)一变化(骨折移位、骨错位、筋出槽)一力学状态改变一软组织器官受到破坏一挤压、牵拉、松弛一大量细胞破裂坏死、组织渗出一体内异物一刺激周围组织一引起疼痛一产生生物化学变化一神经反射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一产生生理病理过程的变化一病变区域组织的保护机制处于紧张状态而制动一产生瘢痕、粘连、挛缩等一形成新的病理因素。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08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学术论坛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的有关数据表明,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伤科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疑难病症之一,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各国医学专家重点攻关的课题。
在这一领域里,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独创了针刀医学,解决了过去治疗学上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不仅在医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经过对临床数百万患者的临床实践,该技术已被证明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为世界疑难病的治疗开拓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针刀疗法作为针刀医学的实践基础和具体操作技术,是现代西医外科手术和中医针刺疗法的有机结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也是对中医走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
针刀医学的产生。
针刀医学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朱汉章教授历经30多个春秋的艰辛探索和潜心研究,在其发明的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具有原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点。
1针刀医学的定义针刀医学是将中医和西医的部分基础理论融合为一体,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针刀医学理论体系由四个基础理论组成针刀医学有四个基本理论,可以说是这一新学科的精髓和基石,针刀医学的一切诊疗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和根据,针刀医学之所以对临床上许多常见的疑难病能取得特殊的疗效,都是由于这四个基本理论所阐明的新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操作技术的结果,这四个基本理论是:关于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关于经络实质的一些新认识。
1.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闭合性手术是近代医学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但是由于都没能建立起一套闭合性手术的理论而未能实现,在开放性手术的理论指导下是不能进行闭合性手术的,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成功。
对针刀医学的认识
针刀医学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也被称为针灸和中医手法治疗。
它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经验,通过运用针具、刀具或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经络或局部组织,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和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原理和理论基础:针刀医学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阴阳学说等。
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生命能量(气)和其运行的通道(经络),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或局部组织,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平衡阴阳,恢复健康状态。
应用范围:针刀医学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包括针灸疗法、刮痧、拔罐、推拿等。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消化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针具和刀具:针刀医学常使用针具和刀具进行治疗。
针具包括细针、针头和针刺技术,用于刺激穴位和经络;刀具包括刮痧板、拔罐器等,用于刮痧和拔罐疗法。
个体化治疗:针刀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刀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针刀医生会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安全性和副作用:在合格的针刀医生操作下,针刀医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然而,不当的操作或不合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针刺部位的疼痛、出血、感染等。
因此,选择合格的针刀医生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针刀医学在许多人中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证据支持其功效,但其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
在选择使用针刀医学作为治疗方法时,建议咨询合格的中医医生,并结合个人情况和医学建议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