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术治疗继发性脑积水82例的实践与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398.36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护理体会【摘要】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术后初期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腹腔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并预防感染。
床边护理需要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并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姿势。
监测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营养护理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偏好及消化吸收功能。
心理护理需要给予患者安全感、舒适感,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护理的重要性在于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经验需要不断积累并总结,以提高护理质量。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改进护理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细致化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腹腔分流术、正常压力脑积水、护理体会、术后初期护理、床边护理、监测病情变化、营养护理、心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护理经验、展望。
1. 引言1.1 概述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积水类型,病情严重且治疗难度较大。
而腹腔分流术则是目前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引流腹腔中的多余脑脊液来缓解脑积水引起的症状。
在腹腔分流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严密的护理,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术后初期护理、床边护理、监测病情变化、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的速度。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贴心的护理和良好的沟通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患者更快地克服疾病的困扰。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护理体会,希望能为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2. 正文2.1 术后初期护理术后初期护理是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士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以及瞳孔等神经系统表现。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是术后初期护理的首要任务。
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检查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
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系统的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4例,有效率为85.71%。
术后随访半年,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评分),良好15例(53.6%)、中度残疾8例(28.6%)、重度残疾5例(17.8%)、无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引流管堵塞1例、皮下隧道感染2例,发生率为10.7%,经处理后均好转。
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具有可有效的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损伤;脑积水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约0.7%~8%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有脑积水[1]。
因此,及时的处理脑积水是治疗颅脑损伤的关键所在。
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28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3±11.2)岁。
所有患者均经头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积水。
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击打伤9例。
表现为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15例。
入院时GCS评分为3~8分。
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术前脑脊液检查正常,术前颅内压升高(>200 mmH2O)16例,颅内压正常12例(80~200 mmH2O)。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为美国Medtronic 公司生产。
术前颅内压<140 mmH2O使用低压分流管、颅内压140~250 mmH2O使用中压分流管、颅内压>250 mmH2O使用高压分流管。
147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 17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护理体会朱华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济南 250002脑积水是重症脑外伤所常见并发症,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约在25%左右。
目前,临床之中对于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多以脑积水分流术为主,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脑积水治疗之中的十分常见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将分流装置植入患者体内,进而将脑脊液引入患者腹腔之中予以吸收。
该手术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颅内压、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
不过,考虑到该病患者恢复进程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术期内,需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使患者痛苦得以有效缓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
在此,本文对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护理工作进行了简【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方法 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治的30例脑积水患者最为研究对象,上述对象均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 30例研究对象之中,共计并发症患者6例,其中术后感染1例、分流管堵塞3例、脑室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经由针对性处理后,均已痊愈。
结论 在对脑积水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时,需对其进行周致、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并发症;感染;护理干预;体会【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20)17-0147-03doi:10.3969/j.issn.1674-9316.2020.17.061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ZHU Hua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of the above patients receiv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and their nursing results were observed and their nursing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Results Among the 30 subjects, 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1 cas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3 cases of shunt blockage and 2 cases of ventricular injur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0.0%. After targeted treatment, all patients recovered.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patients with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thoughtful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needed to control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ications,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Keywords]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hydrocephalus; complications; inf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experience要阐述,现报告如下。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分析作者:喻厚丰查晓华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6期喻厚丰查晓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脑系科湖北十堰 442200)【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60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随访,平均12个月,术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检查。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脑室缩小至正常43例,好转1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
5例术后分流管堵塞,经调整后情况恢复,3例有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1例。
结论正确选择分流装置的置放路径,采用规范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无菌技术可有效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室腹膜分流术脑积水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2(c)-0068-01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主要外科治疗方法。
本研究60例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表明正确选择分流装置的置放路径,采用规范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无菌技术可有效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确诊的60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1~65岁,平均36岁。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头颅增大,双眼呈落日状,行走不稳、神经、精神障碍、大小便障碍及癫痫发作等。
所有患者行CT或MRI检查显示侧脑室扩大,经测量有关径线符合脑积水诊断标准。
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7例,交通性30例,正常压力性3例。
术前均行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较高或表现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症状,同时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
腹部无较大手术史。
并无以下情况[1]: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含肿瘤细胞、颅内感染及脑室内积血尚未吸收者、腹腔内有炎症或腹部B超示无腹水者。
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陈文娟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18(024)01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脑积水患者在经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及措施.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脑积水患者56例并经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在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并进行观察,总结分析治疗效果及产生的并发症.结果经过护理后有43例患者明显好转,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颅内感染5例,过度引流2例,分流管堵塞3例,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患者情况基本缓解.结论对于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术后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进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愈率.
【总页数】3页(P1578-1580)
【作者】陈文娟
【作者单位】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颅内压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比较 [J], 饶文旭
2.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比较 [J], 鲁军体;王娜;刘炎伟;程龙海;武高;黄宽明;张力
3.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J], 李玉斌; 邢永国; 张淑祥; 李巍; 门树乐; 吴会博
4.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东挺;梁伟;张学军
5.腰大池 - 腹腔分流术与脑室 - 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比较 [J], 王加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 年1月第6卷/第2期V ol.6, No.2 Jan. 2019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151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刘 畅(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吗,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积水患者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有显著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并发症出现率为6.52%。
结论 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手术完成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较低,预后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151.02在当前,国内临床治疗脑积水主要是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尽管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也有较大的概率带来诸多并发症,使得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也导致治疗效果因此降低[1]。
所以,应当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不断优化改进,从而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问题,使得脑积水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2]。
此次研究旨在探究对脑积水患者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水进行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7例,女45例,年龄22~70岁,平均(42.5±4.1)岁。
脑积水类型分别为:梗阻型5例,交通型36例,正常压力型5例。
上述患者在手术前,均有进行下述检查:①腰穿检查,检测结果显示,脑脊液化验糖、蛋白含量和细胞数都处于正常水平;②头颅CT或者MRI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脑室扩大,并且脑室两侧额角最大宽度同此层面的颅内最大横径都高于30%。
脑积水分流手术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脑积水分流手术的治疗过程和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脑积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脑室-心房分流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V-P分流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2.61%,好转率为15.22%,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64.13%,好转率23.91%,治疗总有效率88.04%(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2.17%),低于对照组的10例(10.87%)(P<0.05)。
结论:对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V-P分流手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胸腔)分流手术;临床疗效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模糊,呕吐等,该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身体素质影响较大,患者确诊后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1]。
分流手术治疗脑积水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次实验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胸腔)分流手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脑积水患者。
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发现均符脑积水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头晕、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模糊,呕吐等。
患者有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龄为3-76(35.2±2.9)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脑室-心房分流手术。
观察组采用腹腔V-P分流手术进行治疗。
先为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采用全麻方式。
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如钻孔工具、引流管、手术到等,做好麻醉处理后开始进行手术[2]。
分流术治疗继发性脑积水82例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6-04-22T14:49:53.0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徐美远[导读] 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科 214400 脑积水是一种脑脊液吸收、分泌和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机制较复杂,治疗难度大、风险高[1]。
徐美远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科 214400 【摘要】目的:评价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分流手术预后,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共以分流手术治疗PTH患者84例,随访,对症处置并发症。
结果:随访12个月~36个月,改善67.07%(55/84);改善者重型颅脑损伤率20.00%低于无效者7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31,P<0.05);改善者与无效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率、并发
PTH≥3个月率、分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非颅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H患者预后与颅脑创伤伤情密切相关,不可预测性较强。
【关键词】创伤;脑积水;分流手术;预后
脑积水是一种脑脊液吸收、分泌和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机制较复杂,治疗难度大、风险高[1]。
创伤后脑积水是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uyry,TBI),特别是重型颅脑创伤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常见并发症,是致患者迁延性昏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为0.7~51.4%,创伤后持续昏迷患者PTH发病率高达90%[1]。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主要方法,有助于及早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操作方便、疗效肯定,但因技术与治疗原理固有缺陷,并发率较高,引流过度、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患者预后差异较大。
本次研究试评价PTH分流手术预后,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PTH管理,提高其综合效益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共以分流手术治疗PTH患者82例,其中男63例、19例,年龄18~66岁、平均(45.3±5.1)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60例,跌落伤17例,打击伤5例。
梗阻性脑积水41例、交通线脑积水41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获得随访。
1.2方法
1.2.1 治疗
所有患者在本院或外院行去骨瓣检验与血肿清除术,双侧30例。
术后并发脑积水,合并其他类型颅内并发症20例(颅内再出血11例、颅内感染9例)。
逆行分流术。
外伤致脑积水时间1~10个月,≤2周4例,发现脑积水至分流术1d~105d。
以腰椎穿刺测压、术中所测压、减压窗张力选择合适的分流管。
均选用具有调压功能博纳公司凤凰管。
择期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右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
57例左侧穿刺,23例枕角穿刺,2例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Y分流,计划于腹腔,肝间隔间隙置管。
据CT等影像技术术前诊断立体定位,非功能区入路,镜下操作,骨钻钻孔硬膜穿刺针刺破硬脑膜。
将脑室管引导入脑室,深度5-6cm,在乳突后上方做弧形切口置入分流阀,在胸前壁、颈部前外做皮下隧道,埋入分流管。
经腹部切口,将分流管于剑突下送入腹腔,送入约20~25cm,留置。
1.2.2 随访与预后评估
按照需要安排随访,对症处置并发症。
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
改善:临床表现好转和(或)影像学检查扩张脑室缩小;无变化:临床表现,脑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加重:临床表现加重,或脑室进一步扩大。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访12个月~36个月。
期间发生分流相关并发症,其中分流术后感染5例、分流系统梗阻5例、癫痫3例、过度引流1例、颅内出血1例,非颅内并发症11例,肺炎10例、褥疮1例。
预后评价,改善55例,无效27例。
改善者重型颅脑损伤率低于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31,P<0.05)。
改善者与无效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率、并发PTH≥3个月率、分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非颅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善与无效者影响因素分析[n(%)]
并发处理与转归:①分流系统梗阻行分流管调整术或改行对侧分流术,均成功转归;②感染5例,其中颅内感染3例、皮下感染2例,积极对症治疗,颅内感染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腔内注射抗生素,痊愈,皮鞋感染中1例带蒂皮瓣转移,痊愈;③癫痫2例,出院后发展,持续时间在数秒到十数分钟之间,脑电图检查E表现不一,给予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未得到有效控制;④过度分流,结扎分流管,对症治疗好转。
3讨论
PTH发病机制较复杂,分流术是当前应用做广泛的治疗方法,分流术适应证为:①PTH合并颅内压升高;②神经功能缺失,但不能用创伤或手术所致局部脑损伤结石;②有临床表现,但颅内压正常有脑积水者。
从预后来看,所有分流术治疗PTU患者临床表现可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本组患者改善率67.07%(55/84),其余患者亦全部存活。
分流术尚无有效的预测方法,本次研究显示分流术疗效仅与颅脑伤情有关,预后不可预测因素较多。
部分学者建议采用连续颅内压监测、腰穿放液实验动态评估引流效果,进而预测患者预后,但这些方法都无法得到普及。
PTH并发率较高,本组患者分流相关并发率18.29%,多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并未成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但这与该院对PTH 患者院外服务质量较高有关。
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是PTH患者脱离治疗最常见原因[2]。
综上所述:PTH患者预后与颅脑创伤伤情密切相关,不可预测性较强。
但需做好随访,及早筛查、诊断、对症处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赵继忠.神经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王凯,郝淑煜,张莹,等.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2):1246-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