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个字可以“拗”,那个字“救”,我有一个 便于掌握的办法,即:
(1)甲六对五(意思是甲型句中,第六个字拗,对 句即乙型句第五个字“救”)
(2)乙三五(意思是乙型句中,第三个字“拗”, 第五个字“救”)
.
19
近体诗的平仄
(3)丙五六(意思是丙型句中,第五个字 “拗”,第六个字“救”)
(4)丁五没救(意思是丁型句中,第五个字 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 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 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 “三平调”是近体试的大忌,古体诗中才允 许使用。)
①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可平可仄。
②近体诗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用同一 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③首句可以入韵,其他隔句押韵。
.
7
近体诗的押韵
上古30韵部适合《诗经》的押韵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供人选字押韵的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93韵,声调不同算不同韵)P1077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 上又细分206韵。
《切韵》分韵太细,知识分子都“苦其苛细”。
唐代初年许敬宗上书,皇帝下诏,允许某些韵 “同用”。
.
8
近体诗的押韵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 “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
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 为106韵。这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古代汉语通论(28)
诗律
.
1
近体诗的形成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 乐府。(P1075)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古诗十九首》 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P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