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72.67 KB
- 文档页数:2
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解堵增注措施研究257200摘要: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地下储层的石油储量不断减少,导致井底压力不断降低,从而影响油田的开采数量和效率以及油田的开采安全。
通过注水井向地下储层注水,可以有效控制储层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油田含水率上升过快的情况。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经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
由于注水技术的限制和注入水水质差,长期注水作业会导致注水井堵塞,因此需要定期解除堵塞,增加注水井的注入量。
关键词:堵塞;解堵;分析;方案;应用引言油田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物质生产。
是的,但一旦建立了有效的生产能力,在发展期间,一些水坝对残馀物的抵抗力就要高得多。
油井提供油井,从而提供开采石油的能力。
因此,实施技术改造和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1堵塞机理(1)同一井的几次采矿作业对地层造成了损害。
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和开采通常伴随着地层的地质条件。
由于地层内岩石颗粒成分复杂,各种流体成分多种多样,外部流入可能进入地层,对地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并造成堵塞。
例如,在繁殖过程中细菌产生的钢铁锈斑、支原体和代谢物等,它们在射击场炮眼周围的土层中沉积,导致土层渗透急剧减少。
(2)不适当的开采方法也可能导致油井堵塞。
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的质量和产量,通常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采用较大的生产参数,生产过程的压力差异很大,导致原液体水平下降,液体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因为流体运动的阻力越来越大,产生的动力越来越大. (3)注入液与层状液有区别。
这是施工期间油井堵塞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土壤中的其他流体可能流入土壤层。
在液体流动、盐沉积、细菌等过程中地层内部不断形成,导致孔隙通道的横向积累不断减少,地层渗透率自然下降。
2油水井堵塞原因分析2.1结垢堵塞结垢和堵塞是由于储层中的泥浆、沉积物、乳液、蜡、胶质、沥青质和工作流体中携带的外来机械杂质堵塞了孔隙通道,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最终导致油井产量和注水量减少。
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解堵增注措施摘要:在油田运行过程中,注水井堵塞一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基于此,文章分析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并研究解堵增注措施。
取油田注水井的堵塞物,分析堵塞物组成成分和形成机理,确定油田注水井堵塞物的形成原因。
根据分析的注水井堵塞物成分,配置解堵试剂并优化试剂配方。
设计解堵增注施工工艺参数和施工流程,完成对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措施的研究。
通过与两种传统解堵增注措施的对比实验,证明了应用研究的措施后的注水井注入压力明显减少,即研究的解堵增注措施的施工效果更佳。
关键词: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增注措施引言国内外低孔、低渗油藏普遍采用注水方式开发,但受储层敏感性、水质不配伍等因素影响,储层容易出现注水井堵塞,导致注水井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对应油井产能降低,影响油田的开发水平。
M 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投产后一直采用注水开发,初期开发效果较好,但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部分注水井压力明显升高,欠注现象严重。
前期采用土酸酸化、胶束酸酸化等增注措施,初期注水井注入压力降低幅度大,但措施1~3月后,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又逐渐升高。
因此,针对 M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较快、常规酸化解堵增注措施有效期较短的问题,急需对该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研究更加高效合理的解堵增注措施。
1.油田注水井现状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来源,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地下油层的石油储备量不断减少,会导致底层压力不断减少,影响油田开采量和开采效率的同时还会影响油田的开采安全。
通过油田注水井向地下油层注水,有效控制油层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油田含水上升过快的局面。
我国大部分的油田已经逐步进入高含水阶段,由于注水技术的限制、注入水质较差等原因,长期的注水操作会导致油田注水井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注水井进行解堵增注操作。
但是随着对油田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开采深度不但加深,注水井堵塞物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对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措施的要求越来越高[1]。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摘要】低渗透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开采中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从堵塞成因、特点和解堵技术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堵塞成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水垢、砂粒堵塞、油气凝析物堵塞等多种因素。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特点主要表现为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难以预测和复杂多变。
解堵技术综合应用中,化学解堵技术和物理解堵技术被广泛应用,包括油井酸化、渗透剂注入、超声波解堵等。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及时有效地解决堵塞问题,才能保障油田的正常生产。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综合应用,以提高油田的产能和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解堵技术、化学解堵、物理解堵、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一种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油田类型,其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综合解堵技术的应用。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沉积物淤积、油气水相分离、油水界面气体生成、沉积物泥化和生物活动等因素。
沉积物淤积是主要成因之一,沉积物通过管道输送至井口后逐渐沉淀在管壁上,导致管道直径变窄,流体流动受阻。
油气水相分离也是造成堵塞的重要原因,不同密度的流体在管道中会发生相分离现象,导致管道内部的流体混合不均匀。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化学解堵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向管道中注入特定的化学物质,可以破坏沉积物结构,改变流体粘度,促进管道内部的流体通畅。
物理解堵技术如超声波清洗和水压冲洗也可以有效解决堵塞问题。
综合运用多种解堵技术,可以更全面、高效地解决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保障油田的生产稳定性和开发效率。
在未来,随着解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堵塞成因分析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是解决油田开采难题的重要一环。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低渗透油田是指地下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其开发面临很多困难。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和油藏的综合效益,需要采用合适的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精细分层注水是一种常用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方法。
它通过将注入井用于注水的井与油层的渗透能力相匹配,实现了不同层位的注水平衡。
精细分层注水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生产井和注入井,使注水渗入到低渗透油层的每个细小层位中,提高油层的有效注水率,增加油层的有效压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精细分层注水的关键技术包括注水井的布置和调整、井间距和排污比的确定、注水压力和注水量的控制等。
注水井的布置和调整应根据油层的地质特征和渗透性分布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合理选择注水井的位置和注水井间距,可以实现不同层位的细分注水,提高注水效果。
井间距和排污比的确定是实现注水平衡的重要因素。
井间距过大会导致水在油层中过早聚集,导致部分层位注水不均,影响采油效果;排污比过小会导致水压过高,造成油层破裂,影响油层渗透性。
井间距和排污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地层渗透率、岩性和油层厚度等因素。
注水压力和注水量的控制是实现有效注水的关键。
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能够提高注水效果,促进油层的增油作用。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还包括了油层改造技术的应用。
油层改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油层的渗流路径和渗透性分布,提高油层的渗流能力。
常用的油层改造技术包括射孔加酸、水力压裂和化学改造等。
射孔加酸是通过在油井中射孔并注入酸液,使原本被堵塞或者渗透能力较差的油层重新打通,改善油层的渗透性。
水力压裂是利用高压水射流作用在油层上,使油层裂缝扩展,增加渗流路径,提高油层的渗透性。
化学改造是通过注入化学剂改变油层的渗透性和水油分离性,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涉及到注水井的布置和调整、井间距和排污比的确定、注水压力和注水量的控制以及油层改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和油藏的综合效益,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和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油田进入了老化期,其中绝大部分是低渗透油田。
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因油水混合物中的杂质等原因,导致井筒、地层孔隙堵塞的问题。
油田的堵塞不仅会使产能下降,还会影响采油的经济效益,对此需要进行综合解堵技术的研究。
一、地层砂岩杂质堵塞地层砂岩中含有各种类型的杂质,例如黏土、石英、石英砂等。
沉积岩石中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这些砂岩杂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孔隙中油水分离,使油水分离不彻底,随着采油时间的增加,杂质堵塞的程度也会逐渐增加。
二、石蜡、沉积物等物质堵塞随着油井的生产,在油藏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会有石蜡和高密度沉积物的产生。
这些物质对地层孔隙进行了堵塞,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田,堵塞的情况更加严重。
三、泥层堆积堵塞由于采油过程中,土壤中的泥层会被吸入地下水中,随着采油时间的增加,泥层会逐渐堆积在井下导致堵塞。
四、露天沉积层堵塞露天沉积层是地层的裸露部分,在刨开砂土后,露天沉积层就暴露在外。
由于露天沉积层没有粘结物,即便是微小的颗粒也会被随着水流进入井筒中影响产量。
一、化学解堵技术通过注入各种化学药品,如酸等,对地层进行处理,以达到解堵的效果。
化学解堵技术可以降低沉积物的沉积率,提高油井的产能,具有使用方便,效果比较显著等优点。
物理解堵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物理波,如超声波、激光波等,来破坏堵塞体,达到解堵的效果。
物理解堵技术适用于泥层、石蜡等物质的堵塞,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微生物解堵技术微生物解堵技术主要是注入一定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堵塞体达到解堵效果。
微生物解堵技术的适用范围广,效果稳定,可以对各种成分的沉积物进行解堵,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热解堵技术是通过加热井筒和地层来进行解堵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使沉积物发生溶解、转化等反应,以达到解堵的效果。
热解堵技术通常适用于多种堵塞体,具有效果显著,优点明显等优点。
71 低渗透裂缝油藏开发特点 低渗透裂缝油藏具有微裂缝发育、脆性大、渗透率低及地层压力小等特点,一般低渗透裂缝油藏中具有溶蚀洞、基质孔隙和裂缝等类型的储存介质,不同存储介质其深流能力和存储方式是不同的。
随着长期注水开发,再加上不合理的强采强注,油水井生产特征主要表现为:(1)水窜严重,生产井水淹、高含水的特征明显;(2)井组内某方向生产井出现产液升高、产油下降;(3)注水井的压力降低,某层段吸水能力变强;2 调剖堵水技术现状目前油田基本已进入中后期,部分油藏地层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由于地层高温、高矿化度及酸碱性较强的情况,导致注入的交联体系成胶效果变差,并且,随着长期的注水冲刷一些闭合状态的天然裂缝开启、岩石颗粒及胶结物随着注入水排除,形成了许多高渗大孔道及微裂缝,常规堵水调剖技术以延伸为多种调剖组合方式的应用及单井治理向区块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
3 柔性颗粒+凝胶深部调剖技术应用SW油区7448井在长期开采下,产液量下降、地层能力明显降低,于2011年12月10日转为注水井,井组内生产井8口,转注后井组平均日产油量1.83t/d,平均含水82%。
注水开采6年后,井组内4口井水淹关井,4口井平均含水达到94%,2017年8月对注水井进行调剖措施。
(1)施工前后吸水指数及压降变化措施前后的吸水指数变化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①调剖后启动压力提高了4.02MPa;②吸水指数由调剖前的35.7m 3∕(d·MPa)下降到20.8m 3∕(d·MPa),表明调剖剂已经有效封堵作用;③调剖前,注水量在40 m 3时,曲线出现拐点,而调剖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压力逐渐升高,无明显拐点,表明裂缝孔道已被封堵,调剖效果明显。
图1 调剖前后吸水指数变化该注水井的压降曲线见图2,可以看出,注水后关井300min,调剖前压力从3.5MPa下降到1.4MPa,下降幅度较大;调剖后压力变化幅度小,基本稳定不变;说明通过多段塞调剖后,高渗透渗流通道已经被封堵,措施后压力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对策分析【摘要】特低渗油田是油田开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油层渗透率较低。
针对特低渗油田存在的开发难题,精细注水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通过对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进行对策分析。
首先分析了目前特低渗油田开发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注水效率低、采收率不高等方面。
然后介绍了精细注水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包括了强化调剖、微型压裂等技术手段。
在对策建议中提出了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注水方案、加大调剖剂浓度等建议。
最后展望了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的应用前景,指出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将有望为特低渗油田开发带来更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对策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应用前景、结论1. 引言1.1 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对策分析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对策分析是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旨在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产量。
随着油田的开采程度逐渐加深,传统注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开采需求,因此精细注水技术应运而生。
精细注水技术通过对油层渗透性、岩石孔隙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动力学,实现对注水区域、注水量、注水压力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这种精细调控能够提高注水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延长油田生产周期,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
目前,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装备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等。
有必要对特低渗油田精细注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项技术,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特低渗油田是指油藏渗透率低于1×10^-3μm^2的油田,在我国石油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特低渗油田的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特低渗油田储量大,但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
由于其渗透率低,油藏对采收能力要求高,需要采用高效的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注水解堵增注技术分析曹立勇【摘要】文章主要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解堵增注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注水井解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解堵技术.【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作者】曹立勇【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 71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引言油田在针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采的时候,一些油井在经过长期的开采作业后,地下油藏的物性会逐渐变差,地层的孔隙度以及渗透率也会随着油井的开采作业逐渐降低,从而出现了低渗透油藏。
通常会采取注水驱油的手段,但是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物性较差,其地层的孔隙度以及渗透性都较低,因此,在实际的注水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水井的堵塞。
从而造成油层的渗透率进一步的降低,注水井压力不断升高,影响注水井的注水效率,进而影响了油田的生产开采。
因此,加强对油田低渗透油藏解堵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对油田的资源合理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低渗透油藏概述(1)油藏的类型单一低渗透油藏是油田生产作业过程各种比较常见的一种油藏类型,其地层结构主要是以构造岩性油藏以及岩性油藏为主,我国的大部分的油田随着油气开采的不断进行,油藏的类型有60%以上都为低渗透油藏。
(2)油藏的物性差,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在我国的低渗透油藏中,一般都是油层与泥沙的混合形式出现,油藏的整体非均质性比较严重。
油藏的储层中孔隙多以中小孔为主,而且地层实际的孔喉呈细小状,在分布上一般是成组出现,而且分布比较规则。
大部分的油藏渗透率都比较低,在我国所有的低渗透油藏中,有一半多的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小于10%,而且超过50%的油藏储量所处的地层的渗透率都在10x10-3μm2,而且油藏实际的水动力连通性比较差,单井实际的实现控制的泄油面积非常小。
(3)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一般在低渗油藏中,其油藏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范围为30%-50%,在一些含水饱和度较高的油藏中这个数值能够达到60%,而且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油层的密度比较小,油层的粘度也比较小,油藏中的沥青等胶质物质比较少,这类油藏非常适合进行注水开采。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 ×10^-3μm²的油田,由于渗透率低,油田开发难度大,产能低,效益低。
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率的方法。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特点、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原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特点1.渗透率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一般在10 ×10^-3μm²以下,甚至更低。
这种渗透率的低下导致了油田开发难度大,油井产能低。
2.油层厚度大低渗透油田在一般情况下,油层比较厚,单井产量低。
3.水驱能力差低渗透油层中的残余油饱和度大,使得水驱能力差,难以实现大面积的驱油效果。
二、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原理低渗透油田采用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油层进行深入了解,对油层进行细致划分,选择合适的层位进行注水,以提高采油效率。
三、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方法1.测井技术利用测井技术进行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测定,通过岩石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划分油层的层位,选择具有较高渗透率的层进行注水。
2.水驱动力优化通过水驱动力优化,对注水井井距、井网密度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水驱效果。
3.强化压裂技术对低渗透油层进行强化压裂处理,以提高油层的渗透率,增加油层对水的吸收能力,提高注水效果。
4.水质调整根据油层特性,对注入水质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注入水质,减少对油层的污染,提高注水效果。
四、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应用效果通过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油效率,增加油田的产量。
实际应用中,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可以使低渗透油田的采油率提高10%~20%,从而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陇东油区老油田具有地层结垢结蜡严重、井筒脏、地层压力低的特点,油层堵塞严重,目前解堵技术主要有负压泡沫洗井综合解堵技术、水力脉冲与化学复合解堵技术、二氧化氯解堵技术。
标签:油井结垢;注水;水质;水敏;水力脉冲;综合解堵二氧化氯解堵负压泡沫洗井一、长庆陇东低渗透老油田地质特征(一)储层特征油层砂体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广,连片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弱。
原始含水饱和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平均达到37%,并且泥质含量越高渗透率越低,含水饱和度就越高。
陇东油区地层岩石中粘土含量高,存在一定的水敏、酸敏现象,个别井区有速敏、盐敏现象。
(二)流体性质地层水自上而下为:Na2SO4、NaHCO3、MgCl2、CaCl2型,总矿化度1200~117800mg/L,氯离子含量4903~70163mg/L,部分地层水中含有Ba2+、Sr2+成垢离子,如马岭油田南试区地层水中Ba2+、Sr2+含量高达1000~1700 mg/L。
二、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油井堵塞成因及特征1、油井结垢严重陇东油田注入水来自洛河层,平均矿化度2000~3000mg/L,地层水总矿化度高,硬度高;部分井区高含Ba2+、Sr2+等离子,与注入水相遇后在地层内形成大量的结垢物。
2、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及生产参数导致油井堵塞采取较大的生产压差造成了一定的地层伤害。
这些伤害一是微粒运移在孔喉处形成“桥堵”堆集。
二是疏松地层岩石骨架颗粒脱落及毛发状的粘土膨胀物缠结;三是多相流体(如油、气、水)流动度不一产生油水乳化,增加流动阻力,从而呈现油相渗透率下降的情况。
3、注入水与地层流体不配伍注入水与地层流体不配伍可导致地层内形成盐垢,乳化物堵塞。
如地层流体中的金属阳离子Ca2+、Ba2+、Mg2+、Sr2+等与注入水中的SO42-、CO32-等,反应会生成CaCO3、CaSO4、BaSO4、SrSO4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沉积在注入水能波及到的孔隙喉道中,使孔喉流通断面不断缩小。
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1. 引言1.1 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在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注水井的欠注现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注水井欠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力不足:低渗油藏的渗透性较小,导致油井产能较低,注水压力不足无法有效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生产井方向移动。
2. 水质问题:注水井的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水质不纯导致管道堵塞或者原油质量下降。
3. 缺乏有效调度:注水井的调度和管理不当,导致注水井水量不足或者不均匀。
1. 提高注水压力:通过增加注水井的数量或者升级注水设备,提高注水压力,增加原油驱替效率。
2. 优化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注水井的水质符合要求,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
3. 调整注水井产量:根据油藏特性和生产需求,调整注水井的产量,确保注水井水量充足且均匀。
通过以上增注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低渗油藏的开发效率,提高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增注对于提高低渗油藏的注水井是至关重要的。
2. 正文2.1 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1. 井网布局不合理:注水井之间距离过大或者布局不均匀会导致油层无法充分被注水覆盖,导致欠注情况出现。
2. 井底流速过低:井底流速过低会导致注入液体无法有效地扩散到整个油层中,造成部分地区油层欠注现象。
3. 油藏岩性不均匀:油藏中存在岩性不均匀的情况,可能导致部分区域注水效果不佳,形成欠注现象。
5. 井筒堵塞:井筒内部可能存在漏浆、杂质等堵塞物,导致注水阻力增大,造成欠注情况。
需要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注水井欠注的问题,确保注水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2 低渗油藏特点分析低渗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在0.1~50mD之间的油藏。
低渗油藏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注水井的设计与运营都有重要的影响。
低渗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油水两相在地层中的流动速度较慢,油水提取困难。
注水井在低渗油藏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压力来推动水驱动油的流动,增加了井下设备的负担。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石油储层渗透率低于1毫达西,属于难开发油田的一种。
由于储层渗透率低、油层粘度大、含水量高等特点,使得低渗透老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采效率。
堵塞问题的产生与油田地质特征、开采工艺、油藏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本文将结合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综合解堵技术,以期为低渗透老油田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储层地质特征低渗透老油田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油气密度高,岩石成分复杂,易产生堵塞。
储层孔隙度小是导致堵塞的根本因素之一。
孔隙度小使得油气在储层中难以运移,容易形成死角,沉积物在孔隙中容易堵塞。
2.含水量高低渗透老油田通常含水量较高,含水量增加会导致孔隙度减小,使得原有的油气通道变窄,增加了油气流动的阻力,导致堵塞。
3.油藏流体性质低渗透老油田中油藏流体的粘度较大,粘度大使得流体在储层中运移速度减慢,易产生堵塞。
4.开采工艺因素低渗透老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常采用的注采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导致油藏中的沉积物溶解或聚集,从而产生油田堵塞问题。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地质特征、油藏流体性质和开采工艺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综合解堵技术1.物理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技术是通过人为介入实施解堵,包括水力压裂、超声波传输等方式,以改变储层渗透率、破坏岩心结构等方式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水力压裂是将高压液体注入储层,破坏储层孔隙中的沉积物,增加储层渗透率,以达到解堵的目的。
化学解堵技术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化学药剂来溶解或改变储层中的沉积物或污染物等,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解堵技术包括酸化解堵、碱化解堵等,通过注入酸性或碱性化学物质来改变储层物理性质,溶解或改变储层中的沉积物以达到解堵的目的。
热力解堵技术是通过注入高温或高压流体来改变储层的物理性质,解除堵塞。
低渗区块增压注水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一、注水井启动压力逐渐上升,储层吸水及供液能力下降,层间矛盾加剧(1)水井启动压力不断上升。
油田注水井井口注入压力由初期的7.9 MPa上已升至13.5 MPa,水井地层压力由初期的17.2 MPa逐渐上升至2000年的23.2 MPa,注水井吸水时的启动压力由初期的8.3 MPa逐渐上升至13.5 MPa。
(2)油层吸水能力大幅下降。
据监测资料表明,该地区注水水质由于各种因素长期不达标,其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悬浮固体颗粒;其次是乳化油,乳化油粘合悬浮固体颗粒是损害储层的主要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细菌腐蚀产物和结垢也是对储层产生损害的重要因素。
经统计12口水井吸水指数由1998年的0.65m3/MPa下降到2000年的0.43m3/MPa,下降了33.8% ,吸水能力大幅下降。
(3)分层动用差异大,欠注层、低压层占的比例较大。
2000年12月T233地区注水井欠注层共27个,占统计层数的43%。
针对欠注层,逐一进行了原因分析,其中物性差的有10层,受污染的有15层,层间矛盾完不成配注2层。
对增注措施有效率的统计,发现有34%的欠注层有效增注时间短。
鉴于以上因素,改造地面注水系统,提高井口注水压力可以有效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二、增压注水的可行性(1)油层条件。
T233地区储油层岩性主要由粉砂-细砂岩组成,粒度中值0.146mm,平均孔隙半径5.59um,空气渗透率为215*103um2,有效厚度大于2m的层段平均渗透率235*103um2,有效厚度小于2m的层段平均渗透率只有70*103um2。
室内实验表明,水驱压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低渗透储层岩心驱油效率有显著影响,对于空气渗透率大于1 *10-3um2的岩心,水驱压力的提高使水相相对渗透率大幅上升。
(2)增压注水压力界限。
确定增压注水压力以近油层破裂压力为限而不超破裂压力为标准。
油层中产生裂缝的条件是:流体的压力超过外界岩压和岩石强度极限之和。
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技术今后趋势摘要:高密度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实施分层注水开发的模式,达到分层的开采效率。
当油田开发进入到中后期,分层注水的效果不能满足油田产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分层注水技术措施,解决油田产能下降的问题,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前言对低渗油田的注水情况展开分析,因为低渗透油田一直以来属于开发难度比较大的油田,需要的技术水平比较高,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更多,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种局面下,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开始受到重视,在其中运用分层注水的方式,可以改变常用的注水生产,只是现阶段分层注水还是遇到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和革新。
一、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技术现状高密度低渗透油田的特点是渗透能力差,油井的产能低。
为了达到油田开发的产能要求,实施分层注水技术措施,利用水驱的能量,提高油井的产量。
加强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才能增加油流的驱替能量,促使油井增产。
常规的分层注水方式,很难满足低渗透油田增产的需要,由于储层的渗透能力差,注入水极易发生窜流的现象,导致油层的吸水能力变差,不能达到配注的要求。
需要进行注水剖面的调整,才能达到水驱开发的效率。
偏心配水管柱的应用,利用偏心活动式配水器,通过调整配水嘴的大小,而控制小层的吸水量,使其达到注水井配注的要求。
对偏心配水管柱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管理,通过对注水井的分层测试,完善分层注水的方案,对油水井进行动态分析,制定合理的注水井的配注量,使其满足水驱开发的经济性要求。
不断更新偏心配水管柱系统,对配水器的结构进行改造,解决注水效果差的问题。
更新堵塞器的材质,使其投捞方便,更好地完成注水井的管理工作任务。
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井实施增注的技术措施,当油田开发一定时期后,油层的孔隙会出现堵塞的现象,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解除油层的堵塞,提高油层的渗透率,进而提高注水开发的效率。
也可以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压裂作业施工,通过油层水力压裂的作用,使其形成更多的人工裂缝,提高储层的渗透性,达到增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