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657.53 KB
- 文档页数:42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一(什么是公共物品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
(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
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
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
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
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
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2)公共物品不等于公有物品,私人物品不等于私有物品;物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
(3)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A搭便车:从物品的消费中获益而不付费的现象。
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中最为严重。
B最早对搭便车问题进行讨论的人是休谟;wicksell对公共财政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一.什么是公共物品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 abili ty)的商品。
(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
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
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
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 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
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
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2)公共物品不等于公有物品,私人物品不等于私有物品;物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任何一种可以同时由所有人享受的物品或服务。
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起源于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和社会契约论(Social Contract Theory)。
这些理论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公共物品如何被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的提供是否会遇到困境?如何解决公共物品的困境?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而不排他性意味着无法将其他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之外。
典型的例子包括公园、道路、自由广播等。
二、公共物品的困境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个人在使用或不使用公共物品时存在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和自由骑马问题(Free Rider Problem)。
囚徒困境的核心是每个人都倾向于享受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不自愿为其提供贡献;自由骑马问题则是指个人可以通过不支付任何成本而享受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分配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征税和公共支出来提供公共物品,并通过法律和执法来确保公共物品的使用不被滥用。
政府在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时需要考虑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四、公共物品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的市场供应存在困难。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特征,市场机制无法准确反映个人的需求和价值,很难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有效供给。
因此,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是确保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手段。
五、公共物品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公共物品的困境,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合作和协商。
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需要个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此外,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也为公共物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来提供公共物品。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探讨了公共物品的定义、特征、困境、提供和分配机制以及解决方案。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是经济学中一种常见的理论。
其主要思想是,提供公共物品时,个人会有一种自私欲望,他们会有自私的行为,从而使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一定的问题。
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但限定使用量而无法控制的物品,如空气、森林、湖泊、道路等,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自私行为很容易使这些公共物品受到损害。
例如,有些人会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从而破坏森林生态;有些人会污染空气,使大气质量受到污染;还有一些人会垃圾乱扔,使湖泊受到污染,甚至会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
因此,为了保护公共物品,政府应加强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以阻止个人的自私行为,充分保护公共物品的完整性。
此外,政府还应该对公共物品的使用进行收费,以控制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
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公共物品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公共物品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公众对公共物品的保护意识。
总之,公共物品理论是指当提供公共物品时,个人会有自私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损害。
为了保护公共物品,政府应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收取使用费,加强宣传,从而有效地保护公共物品。
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可以被人们共同使用并且无法排除使用者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其产生的经济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核心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数量。
例如,公园内的空气是非竞争性的,我呼吸到空气并不会影响他人的呼吸需求。
非排斥性意味着无法排除任何人去使用这个物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夜空中的星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观赏,没有人能够将星星的使用权排除给其他人。
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与公共物品相对的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可以排除他人使用的。
例如,购买的食物只能够供少数人享用,不同于公共食堂供人们共同使用。
私人物品的特征是竞争性和排斥性,这使得市场对私人物品的配置相对有效。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难题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特征,私人市场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供给。
这是因为私人市场面临信息不对称以及自利追求的问题。
私人企业往往会因为无法对非付费使用者排斥而不愿意在公共物品上投入资金。
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服务。
四、公共物品的效率与公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不仅涉及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公平的考量。
在某些情况下,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增加福利的总量,并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
例如,公共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可以促进交通流动,并使得人们更加便利地出行。
五、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和政策干预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消费也会产生外部性,即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会传递给第三方。
正面的外部性例如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负面的外部性例如环境污染会进一步危害到其他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立法等多种方式干预,以弥补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和解决由外部性带来的问题。
六、公共物品的挑战与前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经济学原理。
本文将对公共物品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定义、特征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定义公共物品是指一种供给与使用都具有非排他性的商品,即任何人的使用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排斥。
在公共物品的使用方面,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即“一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
这与私人物品不同,私人物品的使用是排他性的,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机会。
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包括公园、街头艺术品等。
二、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排斥。
2. 难以排他性使用:由于公共物品的特点,往往很难控制谁使用和谁不使用。
3. 集体效用: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仅仅对个人有益,还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
4. 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完全供给: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其供给往往需要其他机制和方式,市场机制无法完全解决。
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比较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存在明显的区别:1. 排他性:私人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而公共物品则没有这种排他性。
2. 价格机制: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换和供给,价格可以作为资源分配的指导,而公共物品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完全供给。
3. 政府干预:由于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完全供给,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和提供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
四、公共物品理论的应用公共物品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使用一人不排斥其他人,而且公共交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外部效应。
2. 公共设施:如公园、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也是公共物品的例子,它们的设立和维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提供。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公共物品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因为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和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