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810.50 KB
- 文档页数:14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情况,掌握其异同点。
2、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史论结合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兴起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三、【课前预习导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相同点(比较一)四、【课堂导学】学习方法:史论结合史――历史事实;论――历史观点、历史教训、历史影响例:秦始皇焚书坑儒(史实)秦始皇是个暴君(史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实)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劳巨大(史论)今天我们要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史实,从中得出一些历史结论、历史观点。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提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
无独有偶,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00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提问:这一天跟我们古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教师承转: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人们总爱把这一历史事件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有的学者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有的认为哥伦布更伟大,你同意哪一种?(学生举手表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点(比较二)合作探究:从世界发展的观点来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各自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郑和下西洋:成功:失败:哥伦布远航:成功:失败:要求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完成:②(看图填空)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最远到达的地区: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最远到达的地区:郑和下西洋路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
四、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猜一猜:最近老师在上网时,找到这样一张纪念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中的主人公是谁?(郑和)你们是如何猜出来的?(大海、明朝的服饰----)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郑和七下西洋)。
师:600多年前郑和率领他的船队七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一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历史学家关注的焦点。
很多历史学家喜欢把郑和下西洋和西方的另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的事迹相比较。
他就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今天让我们同学们也当一会历史学家,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课过程)出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师:围绕课题,首先就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应该要从哪些方面对这两件航海事件进行比较呢?也就是说要比些什么?生:可以从时间、规模、技术、路线、目的、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时间、规模、路线、目的、结果和影响这六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新闻导入(今年2月17日印尼启动了“郑和下西洋之旅”)2min(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今天本课的内容,导入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师:在半个月前,印尼旅游部宣布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在巴淡启动“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之旅”,将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设计成旅游路线,旅游部长阿里夫说要让游客体验海上旅游的新奇,当一回友好使者“郑和”,这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纷纷相继报道。
有谁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几月几日吗其实早在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国务院就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这个是他的标志图形,上面有四个帆,下边是水纹。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郑和下西洋不仅仅当做历史,更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文化,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它,可见他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师:所以今天我们在比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之前,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与哥伦布航海相提并论的中国式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二)、【环节二】讲述“郑和下西洋”,介绍“郑和”生平,以及“西洋”的范围。
10min(通过解析“郑和下西洋”,学生了解此次航行的领导人物,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环节结合地图,学生了解当时在中国人眼中西洋的范围,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有所了解)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