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要素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文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基于DEM 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利用ArcGIS 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利用DEM首先尝试计算水流方向,判别洼地并进行填充。
4.计算水流方向,然后计算累计流量。
二、实验原理1.水文分析使用DEM 数据派生其它水文特征2.提取河流网络、自动划分流域。
这些是描述某一地区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
3.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被较高高程区域围绕的洼地是进行水文分析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确定水流方向以前,必须先将洼地填充。
4.通过填充洼地(Fill Sinks)得到无洼地的DEM三、实验内容运用水文分析工具(Hydrology Modeling),对实验数据:某地区1:5 万DEM 数据进行水文分析,其实验内容为:1. 获取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2. 关键步骤:流向分析3. 计算流水累积量4. 提取河流网络5.盆域分析四、实验步骤1. 获取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在ArcMap 中加载DEM 数据,2. 关键步骤:流向分析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执行工具条[ arc tool book]中的菜单命令[ 水文分析]>>[ 流向],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参数指定为“Fill dem2”确定后得到流向栅格,了解流向栅格单元的数值表示的含义是什么3. 计算流水累积量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执行工具条中的菜单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参数指定为确定后得到流水累积量栅格4. 提取河流网络(1) 提取河流网络栅格: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运行工具在中输入公式说明:通过此操作将流水累积量栅格中栅格单元值(流水累积量)大于800 的栅格赋值为1,从而得到河流网络栅格得到的的河流网络栅格:rastercalc关闭除[rastercalc]之外的其它图层(2) 提取河流网络矢量数据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执行工具条[Hydrology Modeling] 中的菜单命令[ Hydrology ]>>[ Stream Network As Feature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Direction Raster]参数指定为“Flow Dir-fill 1”,[Accumulation Raster]参数指定为“rastercalc”,确定后得到河流网络矢量数据(3) 平滑处理河流网络打开[编辑器]工具栏,执行工具栏中的命令[编辑器]>>[开始编辑],确保目标图层为河流网络图层[Shape1], 通过打开[Shape1 属性表,并选择属性表的所有行选择图层[Shape1]中的所有要素,也可以通过要素选择按钮选择图层中所有要素执行[编辑器]工具栏中的命令[编辑器]>>[更多的编辑工具]>>[高级编辑]打开工具条:[高级编辑],点击其上的[平滑]按钮(下图中前头所指):在[平滑]处理对话框中输入参数[允许最大偏移]:3得到平滑后的河流网络矢量图层,执行命令: [编辑器]>>[停止编辑],保存所做修改。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水文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水文测量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3. 学会水文测量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水文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水文测量是研究水文现象、水文要素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手段。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水位测量原理:水位测量是水文测量的基本内容,常用的水位测量方法有水尺法、声呐法、雷达法等。
本实验采用水尺法,通过测量水面与基准面的高差,计算水位。
2. 流量测量原理:流量测量是水文测量的核心内容,常用的流量测量方法有流速面积法、流速曲线法、浮标法等。
本实验采用流速面积法,通过测量水流速度和过水断面面积,计算流量。
3. 水质测量原理:水质测量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水质测量方法有化学分析法、生物分析法、物理测量法等。
本实验采用物理测量法,通过测量水中的物理指标,评价水质。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1. 水尺:用于测量水位。
2. 流速仪:用于测量水流速度。
3. 测量绳:用于测量过水断面面积。
4. 水质检测仪:用于测量水质指标。
5. 计算器:用于计算数据。
四、实验过程1. 水位测量(1)在实验场地选择合适的水域,用水尺测量水面与基准面的高差。
(2)记录水位数据,包括测量时间、地点、水位高程等。
2. 流量测量(1)在实验场地选择合适的水域,用流速仪测量水流速度。
(2)测量过水断面面积,包括横断面形状、尺寸等。
(3)计算流量,公式为:Q = A V,其中Q为流量,A为过水断面面积,V为水流速度。
3. 水质测量(1)在实验场地选择合适的水域,用水质检测仪测量水质指标。
(2)记录水质数据,包括测量时间、地点、水质指标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位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水域的水位变化情况,分析水位变化的原因。
2. 流量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水域的流量,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
3. 水质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水域的水质状况,评价水质优劣。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6篇水文实习报告篇11、金华水量概况金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干、湿季节。
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冬季光温互补。
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频繁。
6月10日进入梅汛期。
受冷空气影响,6月10-11日降下入梅后的第一场雨。
本次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武义江流域降雨大于东阳江流域。
其中永康市前仓雨量站测为24小时降雨量达198.8毫米,9、10两日降雨量218毫米,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局部洪水造成公路交通中断,康市的前仓、石柱等地受灾严重。
,金华市梅汛一是时间短,只有18天;二是降雨连续时间较长,但降雨总量和强度不大。
金华站梅汛期降雨量13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2%;4-10月降雨量692.4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2% ;年降雨量1172.5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偏少18.4%;金华站蒸发量755.9毫米。
2__X年,金华市降雨偏少,各主要江河水位站年最高水位都未达到警戒水位。
金华站年最高水位 35.11米(吴淞);武义莲塘口站68.72米;义乌市佛堂站52.56米;兰溪站29.39。
因未达预报标准,金华、佛堂、莲塘口站均未发布洪水预报。
兰溪站于6月26日连续发布预报三次,最后一次预报兰江最高水位29.30米,实测29.39米,精度达到规范要求。
市水文站共收发水情信息8940份。
金华市1月份雨量普遍偏多,所以金华站和佛堂站的年最高水位均出现在1月份。
金华站最高水位35.11米,是解放以来年最高水位最低的一年。
但浦江芳地水文站6月10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达3.65米。
2、金衢丘陵盆地土地面积约8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万,耕地约150万亩。
域内主要河流为衢江和金华江,均为钱塘江上游水系。
该地区已建有乌溪江、安地、金兰、铜山源、沙畈等大中型水库以及乌溪江引水工程等。
由于该地区地处丘陵盆地,蒸发量大,农业灌溉用水占较大比重,而本地水资源有限,且开发条件较差,因此,该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思路为:(1)向相邻山区调水考虑向乌溪江上游乌溪江水库以及金华江上游的安地、金兰、沙畈、横锦、南江等水库引水。
水文认识原创实习报告水文认识原创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水文认识原创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在水文认识原创实习中,我选择了到当地的水文测站进行实习。
实习时间为三个月,我主要负责协助测站工作人员进行水文观测、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二、实习目标1. 掌握水文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3. 了解水文观测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实习任务1. 水文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水文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液位计、流速计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掌握了这些仪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参与了测站的日常观测工作,包括每日对水位和流量的测量。
我学习了如何正确地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3. 水文观测的应用我了解了水文观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洪水预警、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通过与测站工作人员的讨论和实地考察,我对水文观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实习成果在水文认识原创实习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水文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熟练进行测量。
2. 学会了正确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以及分析和统计数据的方法。
3. 加深了对水文观测的认识和了解,了解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实习收获通过水文认识原创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从实习中认识到了水文观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实习心得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操作和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水文观测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习让我对水文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七、改进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水文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没有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希望学校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这些实用技能的培训。
另外,实习安排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水文观测工作。
实习报告(水文) (2)实习报告(水文) (2)精选2篇(一)标题:水文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在XX大学水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水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水文观测和分析技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掌握水文观测方法和应用技巧。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位于XX市的XX水库和其周边的河流等水域,并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进行。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水库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的位置、容量、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观察了水库周边的降雨情况、水文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2. 水文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并实践了多种水文观测方法,包括水位的测定、雨量的测量和流量的计算等。
通过使用水位计、雨量计和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水位、降雨量、流量等。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学会了使用水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绘图,进一步了解了水文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4. 实习总结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了一定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技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水文学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作为水文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心得与收获本次实习让我对水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掌握了水文观测方法和技巧,还进一步了解了水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分析,我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提高了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巧。
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水文学知识,还增加了我在水文学实践中的经验。
五、实习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实习,我意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操作不够熟练、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
水文学实验报告水文学实验报告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水文学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水的凝固和沸腾过程,以及水的密度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水的物理特性,并探索其中的科学原理。
二、实验方法1. 凝固过程实验:我们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冰盒中,然后将冰盒放入冰箱中进行冷冻。
在冷冻过程中,我们定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记录下凝固过程的时间和温度。
2. 沸腾过程实验:我们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然后使用加热器加热水。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记录下水的温度和沸腾开始的时间,同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3. 密度实验:我们使用称量器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水的密度。
同时,我们还测量了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以探究温度对水密度的影响。
4. 表面张力实验:我们在水的表面放置一根细绳,然后逐渐加重细绳上的物体,直到水的表面破裂。
通过测量破裂前的重力,我们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结果1. 凝固过程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水在冷冻过程中逐渐变为固态,凝固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关系。
随着温度的降低,凝固时间逐渐延长。
2. 沸腾过程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水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沸腾,沸腾时间与温度成正比关系。
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时间逐渐缩短。
3. 密度实验结果:我们测得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同时,我们发现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与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相符。
4. 表面张力实验结果:我们测得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牛顿/米。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表面张力与水的温度无明显关系。
四、实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水的凝固和沸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凝固是水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而沸腾则是水由液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
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由于水的热胀冷缩性质所致。
水文实习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某水文研究所。
实习内容:
在水文研究所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水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使用水文仪器进行水文数据的采集,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指标的测量方法。
我还参与了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学习了如何利用统计方法和水文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水文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我还学到了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与导师和同事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
这些都是我在学校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宝贵经验。
实习体会:
在实习期间,我深切感受到了水文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感。
水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我深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结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收获了成长和成就感。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水文学者而努力奋斗。
感谢水文研究所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了解水文观测的基本方法,掌握水文要素的测量技巧,并学会利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某河流水文观测站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日三、实验器材1. 全站仪2. 水位尺3. 流量计4. 温度计5. 沙样采集器6. 笔记本、记录表等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水位观测(1)将全站仪置于测站,调整仪器水平,设置基准点。
(2)在河岸上选择合适的位置,用全站仪测量水面至基准点的高程。
(3)重复步骤(2),获取多个测点的水面高程。
(4)计算平均值,得出水面高程。
2. 流量观测(1)在河流的观测断面处,利用流量计测量流量。
(2)记录流量计读数,同时记录水温、气温等环境参数。
(3)重复步骤(1)和(2),获取多个流量数据。
(4)计算平均值,得出流量。
3. 水质观测(1)利用沙样采集器采集河水中沙样。
(2)将沙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粒径分析。
(3)记录沙样的粒径分布情况。
4. 水温观测(1)使用温度计测量河水的温度。
(2)记录温度计读数。
(3)重复步骤(1)和(2),获取多个水温数据。
(4)计算平均值,得出水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位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水面高程为XXX米。
2. 流量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流量为XXX立方米/秒。
3. 水质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沙样粒径分布情况为:XX%小于0.1mm,XX%小于0.5mm,XX%小于1mm,XX%小于2mm。
4. 水温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水温为XXX摄氏度。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水文观测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水位、流量、水质、水温等水文要素的测量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等参数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次实验,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实验建议1. 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水文观测技术的学习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