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设计)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设计引言:《衣食住行的变化》是小学科学11《生活中的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了解和探究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科技和环境因素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衣食住行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究精神。
一、任务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和方式的变化;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4.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任务步骤和活动设计:1. 了解衣食住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衣食住行的话题。
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谈衣食住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探究古代和现代的衣食住行的变化(30分钟)a. 衣: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服饰差异,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实物来展示他们的发现。
b. 食:学生观察自己每天的饮食内容,并写下来。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古代饮食的相关资料,同样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实物展示他们的发现。
c. 住:学生通过观察家庭住所的照片或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住房与古代住房的差异,并通过比较分析古代和现代住房的特点,讨论人们住房的需求的变化。
3. 学习交通工具的演变(30分钟)a. 展示和讨论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工具图片或模型,并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及其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b.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交通工具,通过调查和资料搜集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并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4. 进一步思考和交流(20分钟)a. 学生进行班内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衣食住行变化背后原因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b.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思考和反思,提出一个问题: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让学生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小结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强调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第十一课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上存在很大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影片、对比、交流理解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交流,勇于表达自己。
【教学重难点】1.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2.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展难以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事怎么生活的吗?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3.师: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古时候的人可能生活的状态,大家有没有觉得古时候的人们的生活和现代我们的生活不一样啊?4.师:是啊,古时候的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上都不一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衣食住行的变化。
(板书)二、看一看,说一说。
1.师:刚刚我们说了那么多古时候的人生活情况,有的同学可以想象的出来,但是有的同学可能还是觉得有点不太明白。
现在我们一起通过小短片来了解下吧~2.播放小短片,学生观看。
3.师:同学们,看了这个短片,你们愿意回到古时候生活吗?为什么呀?4.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5.师:同学们,刚刚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你们说说看,喜欢现在的生活吗?为什么?6.学生回答,教师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7.师:同学们,我们说了这么多古时候和现在的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变化是怎么一步一步产生的吧。
8.展示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的图片给学生看。
9.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啊?10.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三、想一想,说一说。
1.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呀,你们觉得生活中哪一样发明最方便?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下。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同学们,现在看屏幕,如果我们要把大米磨成米粉,你们觉得用哪一种工具比较省力呢?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5.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对比了从古至今人们生活的变化,发现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了科技。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第四单元第11课时教学设计3.引导总结展示古今生活的差异(1)(2)追问:你们觉得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呢?人类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的变化人类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从古到今经历的是逐步变化的过程,并不是直接从穿兽皮衣服直接到美丽的棉布衣服的。
1.引导学生看“衣”的变化2.引导学生看“食”的变化(1)食物是怎样变化的(2)饮食的变化还体现在“灶具”对比了古今人的生活差异——衣食住行3.看图交流展示:(1)我发现了古代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天然捕鱼住茅草屋穿树叶、穿草衣捕食野兽没有交通工具(2)我发现了现代人的生活是这样的高楼大厦火车、飞机汽车、自行车米饭、馒头、菜比较优越体会现代生活比古代生活优越性读图——观察——发现——交流——在探究1.衣着的变化:穿兽皮——长袍马褂——漂亮的衣裙2.讨论饮食的变化(1)从古到今食物的变化是:烤生鱼、野兽肉——满汉全席——饮食种类越来越丰富,花样越来越多(2)从古到今“灶具”的变化是:自然取火—把木头架起来烧火——煤炭炉—烧火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问题,通过逐步提问,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念,使感情不断的升华在“图”中看变化,在“说”中不断的让知识融会,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既锻炼说的能力,又要锻炼听得基本素养3.引导学生看“住”的变化4.引导学生看“行”的变化5.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衣食住行的变化,引发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追问: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呢?6.问问长辈,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三.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1.有一堆大米,你会用什么办法将下列大米碾成米粉呢?提出要求:(1)请小组内的同学们讨论你知道哪些办法?(2)请同学们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1)现代机械:目前使用的碾碎米的工具(2)我们家里长使用的压碎米的工具做饭——天然气灶、煤气灶3.从古到今“住”的变化是:草木建造的房屋——砖瓦木建造的房屋——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4.从古到今“行”的变化是:步行——乘坐马车——火车——高铁动车5.说一说:我们发现了......学生感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活动,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衣食住行的变化。
课件、碾米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穿越”视频。
2.你有什么感想?导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板书课题:衣食住行的变化))二、教学研讨活动一: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1.看图讨论: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教师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见参考资料)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活动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1、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如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写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笔、用刀或针刻字,来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
在对比的时候,关注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触感染。
3、观看《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从古画上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4、观看视频《也疯狂-1》片段,通过了解现代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5、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等视频片段了解当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6.小结:人们的生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能够看出来。
4.讨论: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5.完成活动手册第11页,评价手册。
活动三: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让学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碾碎的顺序是研钵(擀面杖)、石磨和电磨,让学生在分别用不同工具碾米的过程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使用电动粉碎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特别注意安全。
教课内容共需要 1第四元第 11《衣食住行的化》此第 1安排本探的是人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展和化,由四个活成。
第一个活,比古代人和代人生活的不一样,要点认识古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的,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是什么的。
第二个活,引学生关注从古到现在,人在衣、住、行等方面都生了哪些改,而些化是一步步展达成的。
科学技的水平在不停提升,人的生活愈来愈美好。
第三个是活,家里的描绘自己已生活改最大的明是什么,着眼于认识详细的科技品人生活来的化。
第四个活,使用工具大米行加工,领会用不一样的工拥有什么不一的感;沟通米粉能够做成的各样美食,也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关注家各个方面的化。
教课1、通看或有关,列出古代人与代人生活的不一样。
2、通和沟通,出古代人与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生的化。
目教课要点 : 古代人和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一样。
重点点 : 学生于古代的生活比陌生,展程以理解。
学生疏资料 :教课衣食住行的片,石磨、迷你面杖、大米、粉碎机。
准教资料 :古代人生活和代人生活的有关。
教活一、入新1、播放原始部落生活。
2、展现原始人和代人生活方面不一样的教片。
学3、提:古候人的生活各个方面是什么的代人的生活又是什么的3、小:古候的人以打生,穿的程皮,吃的是野果,住的是草棚,没有交通工具⋯.代人穿的各样面科做成的衣服,吃的是健康食品,住的是楼房,交通工拥有机、高速列 .....学生活二次1、看和片列出古代人与代人生活各个方面的不一样。
二、从古到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1、衣食住行的分类( 1)、找朋友:展现衣食住行图片,你能1、小组合作对贴画进行把它们分别贴到衣食住行的格子里吗看那分类。
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评论2、衣着的变化(1)、播放巴黎时装展视频,这些模特在展现什么(2)、排排序:大家请看这些人穿的衣服,1、学生排序并小组议论你能不可以依据原始人、以后的人和现代人的衣服排排序,并小组议论下为何这样排序。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衣服、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2.掌握科学观察与归纳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物品样本等。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3.1 导入1.询问学生们对《衣食住行的变化》这个课题有什么认知。
2.导入前请让学生观察衣服、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3.2 学习1.学生观众教师制作的课件,了解不同时期的衣服、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及原因。
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衣服、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学生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变化趋势。
3.教师通过样品,让学生们看到一些原始时期的衣服、住房和食物,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内容。
3.3 巩固1.为了加深学生对衣食住行变化的记忆,教师自己带来一些物品,并将它们分为古代和现代两类,让学生将它们分着放。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时期的衣服、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思考和分析它们的变化原因。
3.4 总结1.教师根据学生所观察到和总结出的规律进行总结性讲解,提醒学生们注意创新、适应和维护文明共有的生活方式。
2.鼓励学生们持续关注生活和科学知识,鼓励学生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
四、课后作業1.按照所学规律,写一个小论文,介绍衣服、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历程。
2.家庭作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家庭中生活的变化并写一个小结。
五、板书设计衣食住行的变化•原因•规律•总结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题的内容,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引导、多概括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时间分配,避免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
并且,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及总结。
在作业设置中,可以通过引导或模范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1 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学生将了解人类衣食住行的发展变化,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善。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将学习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衣食住行的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衣食住行的发展变化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学生意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积极作用,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衣食住行的发展变化。
2.探究科技发展对衣食住行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对衣食住行变化的具体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衣食住行发展变化的本质原因。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不同年代的衣食住行的图片、实物或模型,教学PPT。
2.学生准备:收集不同年代的衣食住行的资料,记录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衣食住行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衣食住行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过程(30分钟)1.衣着的变化(10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年代的衣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年代的衣物,让学生初步感知衣着的变化。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师提问:“为什么人们的衣服会发生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衣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衣着的影响。
2.饮食的变化(10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年代的食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年代的食物,让学生初步感知饮食的变化。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师提问:“为什么人们的饮食会发生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饮食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由四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重点了解古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样的,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样的。
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从古至今,人们在衣、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而这些变化时一步步发展完成的。
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三个是调查活动,让家里的长辈描述对自己生活改变最大的发明是什么,着眼于了解具体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四个活动,使用工具对大米进行加工,体会用不同的工具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交流米粉可以做成各种美食,也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关注家乡各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①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②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③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2.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衣食住行图片、石磨、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教师材料:多媒体教学过程1.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观看视频:古代人、现代人生活的图片、视频。
师: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史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
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如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写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笔、用刀或针刻字,来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小结:古时候的人以打猎为生,穿的是兽皮,吃的是野果,住的是草棚,没有交通工具……现代人穿的是各种面料做成的衣服,吃的是健康食品,住的是楼房,交通工具有飞机、高速列车……【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想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卡片,我们一起先分成衣食住行四类。
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活动,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衣食住行的变化。
课件、碾米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穿越”视频。
2.你有什么感想?导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板书课题:衣食住行的变化))二、教学研讨活动一: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1.看图讨论: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教师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见参考资料)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活动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1、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如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写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笔、用刀或针刻字,来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
在对比的时候,关注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3、观看《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从古画上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4、观看视频《上帝也疯狂-1》片段,通过了解现代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5、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等视频片段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6.小结:人们的生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可以看出来。
4.讨论: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5.完成活动手册第11页,评价手册。
活动三: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让学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碾碎的顺序是研钵(擀面杖)、石磨和电磨,让学生在分别用不同工具碾米的过程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使用电动粉碎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特别注意安全。
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看图,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研钵、大米。
教师演示材料:粉碎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2、(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发现?3、小朋友们真棒,找到了许多现代人和古代人在生活上的不同之处,有穿的——“衣”,吃的——“食”,住的——“住”,外出的方式——“行”。
那么从古至今这些不同之处,是一夜之间就发生的吗?古时候的人今天走路,一觉睡醒,明天就能坐飞机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它们是如何发展,怎样变化的?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1、这些是老师搜集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从这些图片中找出衣服。
2、接下来,请大家把这三张图片按照由古至今的顺序排列。
3、最早的时候,衣服是什么做的?现在呢?小结:我们的衣服由繁到简,功能越来越强大。
4、接下来,同桌两个人讨论,先将剩下的图片分类,然后按照由古至今的顺序排列,最后,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5、我们的住房由低到高,越来越节省空间。
我们的交通工具由慢到快,天上地下都有。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获取的材料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7、请大家把活动手册翻开到11页,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能不能分清古时候和现在的物品。
《衣食住行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衣食住行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方法,探究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资料收集(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如古代、近代、现代)衣食住行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
(2)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资料卡片。
2、实地调查(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在社区或周边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年轻时衣食住行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2)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民俗馆等场所,观察和了解有关衣食住行的历史文物和展品。
3、对比分析(1)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时期衣食住行的变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4、创意展示(1)要求学生以“衣食住行的变化”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或电子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未来衣食住行的科幻故事或设计一幅未来生活的图画。
三、作业要求1、资料收集要准确、全面,注明资料的来源。
2、实地调查要文明有礼,认真倾听被访谈者的讲述,做好详细记录。
3、对比分析要有条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4、创意展示要具有创新性和美观性,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作业评价1、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
2、评价内容全面,涵盖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对比分析、创意展示等方面。
3、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等级评价、评语评价、展示评价等方式。
五、作业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 周)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作业的主题、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调查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第11课《衣食住行的变化》,主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历程,生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提高的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学生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四、学情分析本课程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学生对于社会历史的了解较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人们的衣着、饮食、住房、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的生活方式进行对比,了解生活方式的变化。
最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学习环节2.1 教师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让学生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的第二课。
本课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有四个内容组成:1、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两代人的生活各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的。
2、关注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这些变化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完成的,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3、调查。
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对自己家生活改变最大的、最重要的科技发明,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使学生着眼于了解具体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4、使用工具对大米进行加工。
体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带来的效果和不一样的感觉,交流米粉可以做成的各种美食,也让学生去关注自己的家乡,关注家乡各个方面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虽然衣食住行是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事,但他们的关注程度很低。
因此本课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和对比,意识到我们是被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所包围。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五、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 衣食住行的图片,石磨、迷你擀面杖、大米教师材料: 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图片、电动粉碎机(演示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展示原始人和现代人生活方面不同的图片。
(生观看)同时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了解古代人生活的状况。
小学科学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衣食住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2. 掌握描述衣食住行变化的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先放一段短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
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内容,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不同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变化?”3.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衣食住行的变化。
二、讲授(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变化,如古代的穿戴、食物、住房和交通方式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衣食住行的变化与时间、环境、科技等因素的关系。
3.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如古代、现代、未来),以此为基础,讨论并整理该时期的衣食住行变化。
2. 学生可以运用课前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3. 学生将结果呈现出来,可以选择书面形式、海报或PPT等方式展示。
四、总结(5分钟)1. 老师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衣食住行变化的多样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衣食住行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五、拓展(15分钟)1. 老师提供一些与衣食住行变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如:-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未来的衣食住行将会如何变化?- 你认为衣食住行的变化对环境有哪些影响?2. 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纸上。
六、巩固(10分钟)1.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讨论各自的观点。
2. 选取几组学生,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其他学生可提问或提供自己的看法。
4. 老师给予鼓励和赞扬,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衣食住行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衣食住行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有关衣食住行变化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写作、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收集资料(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古代、近代、现代等,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等渠道,收集有关该时期衣食住行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提取关键信息,如服装的款式、材质、颜色;食物的种类、烹饪方式;居住环境的特点、建筑风格;交通工具的类型、发展等。
2、调查采访(1)学生采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在过去几十年中衣食住行方面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2)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社区或学校中进行发放,收集更多人的意见和故事。
3、分析比较(1)将不同时期的衣食住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交流等。
(2)思考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4、成果展示(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如撰写一篇关于衣食住行变化的报告,包括历史背景、变化过程、影响因素等;制作一份手抄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绘制一幅反映不同时期衣食住行的画卷等。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交流,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撰写研究报告:要求学生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阐述自己对衣食住行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字数不少于 800 字。
(2)制作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应包括图片、文字说明等,要求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2、实践作业(1)采访记录:学生将采访的过程和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被采访者的回答和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