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产状、厚度及埋深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2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构造地质学》实验报告*名:***班级:资源勘查10-1班学号: 10号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基本内容、用途、作图原理和图示规格2、掌握阅读地质图件的步骤和方法二、内容说明(一)地质图1、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的一部或全部地质组成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尺缩小,概括投影到平面(地形图)上的图件。
用以推论该地区地质发展历史及矿产分布规律,指导找矿。
因此,地质图是地质工作者经常应用的图件。
2、一幅正式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制单位和编图人、编制时间等。
图名:常用整齐美观的大字书写,图名要表明图幅所在的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是根据该图幅内最有名的城镇或地名命名,如《山东省地质图》,《泰安幅地质图》。
图名常居中放置在图幅上方。
图号:是为了图件的保存、整理、查找方便起见而统一规定的。
一般都是用地形图的国际统一分幅和编号。
比例尺:用以表明该图的缩小程度和精度,比例尺的形式有三种类型:数字比例尺:如1:200000自然比例尺:即图上相当于自然界真正的水平长度。
线条(图解式)比例尺:将比例尺作成尺子状,上面注明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图例:指图的内容简要示例,是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有不同的图例。
一般地质图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的时代、岩性、地质界线、构造、产状要素和矿产等几个方面。
图例一般放在图的右边或下方(如图内有空白也可放在图框内),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图例”两字应用醒目的字体注明。
地层图例自上而上或自左而右由新到老顺序排列,图例格子的大小长宽比一般为0.8:1.2,格内注明地层代号,涂上颜色,右边注明岩性,左边写地层或时代名称。
已确定时代的岩浆岩、变质岩要按时代顺序排列在地层图例中,没有确定时代的岩浆岩、变质岩按酸性程度,变质深浅依次排列地层图例之后。
2 野外作业野外作业阶段包括区域地质路线踏勘、地质剖面测制一、区域地质路线踏勘踏勘的主要目的是对测区地质状况有一个根本了解,统一生疏,明确填图单位及划分标志等。
地质路线踏勘的主要容包括:1.地形、地貌、地质体露头特征、河流、交通、人文活动等;2.主要地质体类型、时代、总体分布、主要岩性、构造样式、土壤、矿产和环境类型;3.选择实测剖面位置;4.选择重点工作和解剖的区域二、地质剖面测制以沉积岩区地层实测剖面为例赐予介绍:〔一〕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层的岩石组分、层序、厚度、沉积特点、含矿层位、赋存的生物化石准时代、地层间接触关系;合理划分地层层序并确定填图单位;系统采集各种标本、测试样品和化石;对沉积相和古地理进展争论,以提高地层争论的程度和精度;通过该项工作提高和统一全队地质人员的生疏水平,从而为地质填图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因此实测地层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不行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剖面选择原则及要求1.要尽可能选择露头良好且连续、穿越条件较为便利的区段。
在地质上则要求层序完整、顶底界面完全、构造简洁、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
假设有可能则尽量避开侵入岩体和受其它破坏影响的地段。
2.实测剖面线的方位应根本上垂直于地层走向,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尽量选择一条直线,避开拐折太多。
3.为使基岩露头连续程度良好,应充分利用沟谷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堑或铁路、大路旁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通过的位置。
4.当基岩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进展拼接,但需要留意层位拼按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
5.剖面的某一段因浮土掩盖,且在两侧确定围无明显标志层可进展比照,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或平移剖面导线时应考虑到用槽探等工程予以揭露。
尤其是地质界限、接触关系、岩性或产状变化等因掩盖而不清时更应如此。
作业1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并绘剖面图1)阅读、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尝试将该地质图按色普标准上色。
2)判别哪些地层是水平岩层?哪些地层是倾斜岩层?上白垩统砂岩层、下白垩统砾岩层是水平岩层。
上二叠纪页岩砂岩层、中二叠纪泥灰岩层、下二叠纪薄层石灰岩层、上石炭统页岩砂岩层、下石炭统页岩煤层以及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层是倾斜岩层。
3)求出凌河地区K1岩层的厚度、求C1地层的产状(间接法)。
K1的岩层厚度为200m。
tana=100/210=0.476,则a=25.45o。
则C1的产状为180o∠25.45o。
作图方法如下:4)用“V”字形法则分析图区各岩层产状、露头分布特征扩露头宽度变化,阐述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上白垩统砂岩层K2、下白垩统砾岩层K1是水平岩层。
上二叠纪页岩砂岩层P3、中二叠纪泥灰岩层P2、下二叠纪薄层石灰岩层P1这三个岩层根据V字形法则可以观察出线同、曲率小的特点,则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岩层的倾向与团包山的坡向相反。
上石炭统页岩砂岩层C2、下石炭统页岩煤层C1这两个地层表现出同大线反的特点,说明这两个岩层与马鞍山的坡向一致,且倾角大于坡角。
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层D2岩层表现出同大线反的特点,说明这两个岩层与马鞍山的坡向一致,且倾角大于坡角。
各个岩层的露头宽度变化为在山坡陡峭处窄,在相对平缓处就相对宽些。
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层D2与下石炭统页岩煤层C1的接触关系为整合关系,上石炭统页岩砂岩层C2与下石炭统页岩煤层C1为平行不整合,上石炭统页岩砂岩层C2与下二叠纪薄层石灰岩层P1是整合关系,下二叠纪薄层石灰岩层P1与中二叠纪泥灰岩层P2是整合关系。
中二叠纪泥灰岩层P2与上二叠纪页岩砂岩层P3是整合关系,上二叠纪页岩砂岩层P3与下白垩统砾岩层K1是角度不整合,下白垩统砾岩层K1与上白垩统砂岩层K2是整合关系。
5)绘制图中A-B地质剖面图。
认识地形地质图,求岩层产状一、目的要求1.了解地形地质图的基本概念、图式、规格、掌握读图方法。
2.读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发育区地质图,认识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3.熟悉岩层产状的概念,从图上求岩层产状。
二、内容(一)地形地质图的概念及组成1.基本概念:地形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花纹将一定地区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到地形图上,经绘制而成的图件。
2.地质图的组成:地质图除了反映一定地区的地质情况框图外,还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等。
正式出版的地质图还包括综合柱状图与横切图区的剖面图。
地质图各组成单元的布置:图名位于正上方,正规大字书写。
按比例尺大小,选择相应的地名命名,如北京西山地质图、湖北省地质图等。
比例尺数字比例尺位于图名的正下方。
线条比例尺位于框图的正下方或剖面图的正下方。
框图位于比例尺的正下方。
图例位于框图的右侧或下部(有剖面图时,可在剖面图下部),高度不超过比例尺。
图例的顺序为:从上到下(右侧),从左到右(下部)先地层(由老到新,颜色与代号见指导书P75),岩浆岩(新—老,(见指导书P76-79页)。
综合地层柱状图位于框图的左侧。
地质剖面图位于框图的下方。
责任表位于图的右下角。
责任表的规格见插图1。
(二)读地形地质图四个先后的原则:先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质;先整体,后局部;先略读,后详读。
1)读图名、比例尺了解图的地理位置,推算图幅面积和工作详细程度。
2)读图例了解图内地层、岩石、构造发育情况。
3)读地形等高线了解图内地形地势,帮助认识地层、岩石、地貌与构造之间的关系。
4)概读地质内容了解图内地层、岩层分布、构造特征。
5)重点内容详读剖面线经过的地段,须重点了解的地层、构造等详读。
(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1.水平岩层1)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在岩层未发生倒转情况下,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
3)岩层的出露宽度与岩层的厚度成正比、与坡度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