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原理图
- 格式:doc
- 大小:441.50 KB
- 文档页数:8
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
其中,K1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为双金属片保温开关,R为电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为热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为限流电阻,L1为煮饭指示红色氖灯,L2为保温指示黄色氖灯。
试述电饭煲的工作过程。
原理如下:电饭煲的奇异功能,就在于K1、K2两个开关的妙用。
插头插入电路,闭合K1之前,你会看到红、黄两指示灯交替发光。
内锅温度开始较低,双金属片开关K2自动接通,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红灯亮,且 R发热。
当内锅温度达到70摄氏度—80摄氏度时,K2自动断开,由于R<<R1,L1支路被R短路,红灯L1熄灭,L2支路与R串联,黄灯发亮。
由于R2阻值很大,所以,流经L2、R2、R、T回路的电流很小,R消耗的电能很少,内锅温度降低。
当温度低于70摄氏度时,K2再自行接通。
如此循环,内锅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之间,饭煮不熟。
用手按下磁钢式限温开关K1,此时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L1支路与R并联,红灯L1亮且R持续发热。
当内锅温度达100摄氏度时,内锅中的水汽化完。
饭煮熟后,K1自动跳开,如同K2自动跳开一样的道理,进行上一段分析中的循环,米饭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范围。
一旦磁钢式限温开关 K1失灵,内锅温度过高时,热熔式超温保护器T将发挥作用,使电路断开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家用电器的自动控温原理介绍一、控温装置介绍家用电器中的自动控温装置常用的有双金属片、压力式继电器、热敏电阻式继电器、PTC 发热体等。
1、双金属片图一为双金属片原理如,常温下双金属片呈平直状态,静动触头闭合,常用于电饭煲和饮水器。
它的工作原理为: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膨胀系数小的那边弯曲,电接头中的触点断开,电路被切断,当温度下降到一定值时,电接头中的触点重新闭合,如此反复作用,来控制电路。
2、压力式继电器 常在电冰箱中应用,图二是它的结构示意图,A 、B 为两个接线柱,C 、D 分别为静、动触点,一般处于断开状态,E 为温差调节螺丝,F 为温度高低调节凸轮,G为感温包、H 为感压腔,感温包和感压腔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I 为弹簧。
它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冰箱内的温度升高时,感温包内压强随之增加,感压腔缓慢向左凸,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工作电路被接通,冰箱开始制冷,当温下降时,感压腔内压强下降,动静触点又被分离,制冷停止;如此反复,从而把箱内温度自动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内。
3、热敏电阻式继电器常在空调中使用,图三中R P 为调温电阻,R t 为热敏电阻,电阻随温度上升而增加,J 为继电器。
它的工作原理为:安温度升高时,由于热敏电阻阻值变大,所以B 点电势升高。
当B 点电势升于某一值时,A 点输出高电平,三极管被接通,驱动继电器J工作,吸合制冷工作电路开关K ,空调开始制冷;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B 点电势降低,A 点又输出低电平,继电器断开,制冷工作电路停止工作,如此往复控制温度。
二、常见家用电器控温原理介绍 (一)、电饭煲电饭煲是家庭中最常用的电器,原理图也较简单,如图是“三角牌”自动西施煲(电饭煲)的电路图。
工作原理如下:当按下手动按钮(AN )后,保温元件(BR )、保温指示灯(ZSD 2)和R 3被短路,发热盘R 1正常工作,煮饭指示灯(ZDS 1)发出红光,当加热温热达到1030C 度,磁钢限温器(XW :是磁钢限温开关,当温度达到1030C (居里点)以下时,呈现出磁性物质特性,当高于居里点时,失去磁性)产生动作,手动按钮被断开,保温指示灯被接R 2L 2 R 4 R 1R 3L 1 KM ( ( (( 220V ~RD 固定端 膨胀系数大 膨胀系数小 电接头 动触头 静触头图一 GF E C DBA HI图二 R P R tBAJK制 冷 工 作 电 路图三入电路,发出黄光,发热盘两端电压下降,煮饭指示灯因电压太低而不再发光,发热盘功率明显变小,起保温作用,当温度下降到700C 左右时,保温元件(BR :双金属片自动开关,当温度达度70~800C 时自动断开,当温度低于700C 时自动闭合)闭合,保温指示灯和R 3又被短路,发热盘又正常工作,煮饭指示灯又发出红光,当加热到70~800C 时,保温元件又自动断开,发热盘功率又下降,如此往复,起到保温作用。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
电饭锅电气原理图电饭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厨房家电,它利用电能将水加热到沸腾,然后将米饭煮熟。
在这个过程中,电饭锅需要运用一些电气原理来实现加热和控温。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锅的电气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首先,电饭锅的核心部件是加热器,它通常采用导热油或导热水来传热。
当电饭锅通电后,加热器开始工作,将导热油或导热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使内胆内的水温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加热器需要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加热功率,以及通过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内胆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水温的精准控制。
其次,电饭锅还需要一个控制电路来实现对加热器的控制。
这个控制电路通常由微处理器和相关的电子元件组成,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煮饭模式和时间来控制加热器的工作。
当用户按下启动按钮后,微处理器开始运行预设的程序,根据程序控制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和功率,以及监测内胆温度,从而实现对煮饭过程的精确控制。
另外,电饭锅还需要一些安全保护装置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过温保护装置可以监测内胆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避免温度过高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还有漏电保护装置可以监测电饭锅的绝缘情况,一旦发现漏电现象,也会自动切断电源,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电饭锅的电气原理图包括加热器、控制电路和安全保护装置。
加热器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加热功率和时间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水温的精准调节;控制电路由微处理器和相关电子元件组成,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程序来控制加热器的工作;安全保护装置可以确保电饭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通过这些电气原理的运作,电饭锅可以实现煮饭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电饭锅原理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和保温,从而将米饭加热煮熟或保持温热状态。
首先,将米饭和适量的水放入电饭锅的内胆中。
接通电源后,电饭锅内的控制电路将电流传递到内胆底部的电热丝。
电热丝受到电流的加热后,就会产生热量。
当内胆底部的温度低于设定的加热温度时,电饭锅内部的控制电路会继续提供电流给电热丝,以保持加热,直到达到设定温度。
此时,水开始沸腾,米饭被热水煮熟。
当米饭煮熟后,电饭锅会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
保温模式下,电饭锅的控制电路会发送适量的电流给电热丝,以维持内胆底部的温度,使米饭保持温热状态。
通过这样的循环加热和保温,电饭锅能够将米饭煮熟并保温,使其保持在可食用的温度,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烹饪体验。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开关按钮,永磁体与感温磁体相吸,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示状态,则触点接通,电热板通电加热,水沸腾后,由于锅内保持100℃不变,故感温磁体仍与永磁体相吸,继续加热,直到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失去铁磁性,在弹簧作用下,永磁体被弹开,触点分离,切断电源,从而停止加热.如果用电饭锅烧水,在水沸腾后因为水温保持在100℃,故不能自动断电,只有水烧干后,温度升高到103℃,才能自动断电.向左转|向右转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
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
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
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010-02-09 11:57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http://www、gx1688ZZZ/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
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
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
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
弯曲时,它把两个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温度下降。
而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就收缩回复原状,两个触点重新闭合通电,如此反复作用,使电饭锅的温度,能够自动维持在65±5℃的范围。
图5是单按键开关的自动保温电饭锅的电气线路,这种电饭锅的工作程序:①插上电源插头,双金属片保温器接通电路,指示灯亮,加热器升温,但不能升到煮饭所需要的温度。
②揿下按键开关,磁钢限温器按通电路,温度上升,开始煮饭;当饭煮熟后,磁钢限温器动作把电路切断,电饭锅处于自动保温状态。
③若不需要保温,可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路。
图6是双开关自动保温式电饭锅控制线路。
K1为煮饭开关;K2为限温器,即磁性温控元件,动作温度为103±2℃;K3为保温开关,K4为恒温器,即双金属温控元件,调定为65±5℃
煮饭时,先按下K1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开始工作。
当温度上升到103℃时,K2动作切断电源,煮饭操作即终止。
如需保温,则在开始煮饭时将K1、K2同时按下,当温度上升到65℃时,K4触点自动跳开,但电路仍接通,继续升温至103℃时,K2动作而切断电源。
此后,当锅内温度下降到65℃时,K4触点又合上继续通电加热。
当温度超过65℃时它又断开电路。
如此交替通断,以达到保温目的。
(二)定时保温式电饭锅
它是在保温式基础上加了定时器,能经过若干小时后自动启动电路。
图7是定时保温式电路,图中K2、K4、R1、NDl与图6保温式电饭锅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的作用相同;K3是定时器触点,为常闭式,在不使用定时器时,它起上述保温式电饭锅自动控制电路的作用。
当使用定时启动时,闭合电源开关
K1,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定时器调节旋钮到所需的时间,此时K3跳开使电路中断,电热元件不通电加热,但氖泡ND2是起辉发亮的,显示着定时器已开始工作;当到达预定煮饭开始时间时,定时器触点便恢复到闭合状态,电热元
件就接通电工作,电饭锅进入如同保温式电饭锅相同的工作状态。
这种电饭锅的定时器分6h、12h、24h三种,可在任何时间内选定做饭时间。
以节约电能,并能保证按时获得新鲜的米饭。
(三)压力电饭锅
1.结构
压力电饭锅集压力锅与电饭锅的优点于一体。
用压力电饭锅做的饭香软、富有弹性且易于消化,用它烹调肉类能保持原汁原味、骨酥肉烂。
此外,压力电饭锅比普通锅有更好的消毒作用,节省时间和能源。
图8是普通压力电饭锅的结构图。
各部件介绍如下:
(1)锅体——由铝合金铸造或者压铸而成。
锅体的底部安装了加热盘、塑料底座及主控器,锅体的侧面安装把手。
(2)锅盖——由铝合金铸造或者压铸而成。
锅盖放在锅体上,在锅盖的上面安装着把手、限压阀座、安全塞等,在锅盖的上口内侧放置密封胶圈。
(3)加热盘——由二组管状电热元件铸在铝合金盘内,构成外侧、内侧加热器,并安装在锅体的底部对锅体进行加热。
(4)安全塞——由低熔点金属等组成,其结构形式与作用完全与普通压力锅相
同。
⑸密封胶圈——由橡胶制成,起封闭保压作
用。
⑹塑料底座——由酚醛塑料热压而成,用以支撑锅体与安装主控制器。
(7)限压阀——由阀体、阀瓣、阀座组成。
阀体由铝合金或锌铝合金制成,阀瓣由普通黄铜加工而成,阀座由硬铝加工而成。
(8)主控制器——由测温传感器、温度开关,温度调节器、温度熔断器、琴键开关等组成。
2.电路原理
图9是普通压力电饭锅的电路图。
下面结合做饭过程介绍。
(1)把淘好的米放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密封胶圈放在锅盖的内侧,加盖盖好。
(2)按动琴键开关,使温度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发亮,外侧加热器通电,以小功率的热量给锅体加温。
(3)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气,要立即加上限压阀。
(4)当锅内温度达到60℃时,米开始糊化。
这时温度调节器闭合,内侧加热器通电,用加大的功率以急火给锅体加温。
(5)当锅中温度达到110℃时,温度调节器断开,内侧加热器的电路被切断,此时仍然用弱火继续升温。
(6)由于锅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温度继续上升,当温度达到135℃时,温度开关断开,切断电源,指示灯熄灭。
锅中的饭以70℃以上的温度持续保温
15min,便可开锅食用。
(四) 表2 电饭锅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