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工作原理图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0
电饭锅的结构及原理
电饭锅的结构:
1. 外壳: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制成。
2. 内胆:有两个层:内胆和外胆,内胆用不锈钢或内衬防粘涂层的铸铁材料,外胆则用金属或塑料材料。
3. 加热板:位于内胆底部,负责加热内胆。
4. 控制器:使用微电脑控制,监测和调整加热和烹饪的程序。
5. 保险丝:当电饭锅过热时,在控制器失效前切断电源,保证安全。
6. 水位计:用于测量内胆中水的水位,以确保水的量在适当的范围内。
7. 食物蒸盘:可提供蒸饭和其他食物的烹饪选项。
8. 电源线:与插座相连。
电饭锅的原理:
电饭锅原理和传统的炊饭锅一样,都是通过加热水来加热内胆,并将水蒸发转化成蒸汽蒸煮食物。
当电饭锅的电源被插进插座时,加热板就开始工作,它在内胆底部放置的发热丝加热。
控制器会监测内胆的水位和温度,并通过调整发热丝的电流来控制整个加热过程。
当内胆中的水被加热到沸点时,就会产生蒸汽,将压力逐渐提高,从而将水煮沸。
当内胆中的水被完全转化成蒸气时,电饭锅会自动关闭加热装置,这意味着烹饪完成。
控制器也可以设置保温模式,使内胆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以便在食物烹饪完成后,食物保持温暖并保持湿度。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
电饭锅工作原理及维修嘿,各位朋友,今儿咱们来聊聊咱们厨房里的好帮手——电饭锅!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现代生活的“煮饭小能手”,咱们得好好了解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再聊聊万一它“闹脾气”了,咱们怎么给它“看病”。
首先说说这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吧,简单说,它就是用电发热,把米变成香喷喷的饭。
咱们打开电饭锅,按下那个圆乎乎的按钮,嘿,里面就开始热闹了。
电饭锅底部有个发热板,这家伙就像个暖宝宝,里面藏着电热线,一通电就热得跟啥似的。
发热板的正中央,有个小圆孔,里面藏了个感温软磁,这玩意儿有点意思,它在100度以下时,跟磁铁似的,能吸在一起;可一旦温度超过103度,嘿,它就翻脸不认“磁”了,不再受磁铁的吸引。
煮饭的时候,咱们按下开关,磁铁就往上顶,顶着感温软磁,这样一来,电热线就通了电,开始呼呼发热。
锅里的米和水就开始欢快地跳舞,水慢慢变少,温度也越来越高。
等温度一升到103度,感温软磁就“翻脸”了,不再受磁铁吸引,开关就“啪嗒”一下断了电,热线也就不热了。
这时候,饭就煮好了,电饭锅还会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让饭保持在70度左右,暖洋洋的,就像咱们家的温暖一样。
但话说回来,这电饭锅也有“生病”的时候。
比如,有时候咱们插上电,保险丝就“啪”一下断了,这时候别慌,先看看是不是插座里进了水或者米汤,给它擦擦干净,吹干水分,一般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还是不行,那可能是插座或者插头“老化了”,换个新的就行。
还有啊,有时候电饭锅煮出来的饭是夹生的,这多半是因为限温器里的永久磁环“磁力不够”了。
这时候咱们得打开电饭锅,看看磁环是不是断了或者磁力减弱了,换个新的磁环,问题就解决了。
再来说说保温的问题吧。
有时候饭煮好了,电饭锅却不保温了,这可能是因为保温开关的触点“脏了”或者“烧坏了”。
咱们可以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触点表面,让它变得干净光滑,这样电路就通了,发热管也就开始工作了。
但如果烧得太厉害,那就只能换个新的保温开关了。
总的来说啊,电饭锅这玩意儿虽然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不少。
电饭锅电气原理图电饭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厨房家电,它利用电能将水加热到沸腾,然后将米饭煮熟。
在这个过程中,电饭锅需要运用一些电气原理来实现加热和控温。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锅的电气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首先,电饭锅的核心部件是加热器,它通常采用导热油或导热水来传热。
当电饭锅通电后,加热器开始工作,将导热油或导热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使内胆内的水温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加热器需要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加热功率,以及通过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内胆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水温的精准控制。
其次,电饭锅还需要一个控制电路来实现对加热器的控制。
这个控制电路通常由微处理器和相关的电子元件组成,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煮饭模式和时间来控制加热器的工作。
当用户按下启动按钮后,微处理器开始运行预设的程序,根据程序控制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和功率,以及监测内胆温度,从而实现对煮饭过程的精确控制。
另外,电饭锅还需要一些安全保护装置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过温保护装置可以监测内胆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避免温度过高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还有漏电保护装置可以监测电饭锅的绝缘情况,一旦发现漏电现象,也会自动切断电源,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电饭锅的电气原理图包括加热器、控制电路和安全保护装置。
加热器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加热功率和时间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水温的精准调节;控制电路由微处理器和相关电子元件组成,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程序来控制加热器的工作;安全保护装置可以确保电饭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通过这些电气原理的运作,电饭锅可以实现煮饭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开关按钮,永磁体与感温磁体相吸,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示状态,则触点接通,电热板通电加热,水沸腾后,由于锅内保持100℃不变,故感温磁体仍与永磁体相吸,继续加热,直到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失去铁磁性,在弹簧作用下,永磁体被弹开,触点分离,切断电源,从而停止加热.如果用电饭锅烧水,在水沸腾后因为水温保持在100℃,故不能自动断电,只有水烧干后,温度升高到103℃,才能自动断电.向左转|向右转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
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
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
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电饭锅煮饭的原理
电饭锅是利用电能将水加热,并通过加热后的水蒸气与米饭进行煮熟的厨具。
具体原理如下:
1. 电源供电:电饭锅通过插入电源,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提供加热。
2. 内锅加热:电饭锅内部有一个金属内锅,其底部靠近加热器。
当电源通电后,加热器会释放电能产生高温,将内锅底部加热。
3. 导热传导:内锅底部受热后,热能会通过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质迅速传导到整个内锅。
4. 吸热膜增加吸热效果:在电饭锅内锅的底部通常还会覆盖有一层吸热膜。
这种吸热膜可以吸收热能,提高热传导效率,并将热能均匀地传递给米饭。
5. 水蒸气的产生:电饭锅中的米饭和一定量的水一起放入内锅中。
随着内锅底部温度的升高,水开始沸腾并产生蒸汽。
6. 蒸汽煮熟米饭:当水蒸气产生后,蒸汽会上升并穿过放置于内锅上方的米饭。
蒸汽的高温和湿度会逐渐将米饭煮熟。
7. 自动保温:一旦米饭煮熟,电饭锅会自动切断加热器的电源,并切换到保温模式。
保温模式会保持适当的温度,保持米饭的热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变凉。
总结:电饭锅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利用加热器加热内锅底部,导热传导使整个内锅加热,通过吸热膜增加吸热效果,使水蒸气产生并煮熟米饭。
最后,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保持米饭的温度和湿度。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010-02-09 11:57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http://www、gx1688ZZZ/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锅加热原理
电饭锅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将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锅内的食物。
电饭锅内部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内锅和外锅。
内锅是放置食物的容器,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内锅底部有加热器,通电时会通过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加热器一般采用发热丝,通过电流通过发热丝产生电阻加热,并将热能传导到内锅底部,使食物受热。
外锅则是内锅的支撑结构,通常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具有隔热效果。
它起到保护内锅和用户的作用,防止用户被烫伤。
当电饭锅通电后,内锅底部的加热器会迅速升温。
热量会通过导热传递作用,从内锅底部向上传导,使整个内锅受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锅内部温度会逐渐升高,使食物受热。
内锅的底部和四周的导热性能较好,能够更快地传递热量,从而实现快速加热的效果。
为了控制加热温度,电饭锅还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内锅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加热温度,通过控制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和强度来调节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以达到预设的烹饪效果。
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原理,电饭锅可以快速、均匀地将食物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实现煮饭的功能。
同时,电饭锅还具有智能控制、定时预约等功能,使烹饪更加方便和智能化。
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
其中,K1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为双金属片保温开关,R为电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为热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为限流电阻,L1为煮饭指示红色氖灯,L2为保温指示黄色氖灯。
试述电饭煲的工作过程。
原理如下:电饭煲的奇异功能,就在于K1、K2两个开关的妙用。
插头插入电路,闭合K1之前,你会看到红、黄两指示灯交替发光。
内锅温度开始较低,双金属片开关K2自动接通,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红灯亮,且 R发热。
当内锅温度达到70摄氏度—80摄氏度时,K2自动断开,由于R<<R1,L1支路被R短路,红灯L1熄灭,L2支路与R串联,黄灯发亮。
由于R2阻值很大,所以,流经L2、R2、R、T回路的电流很小,R消耗的电能很少,内锅温度降低。
当温度低于70摄氏度时,K2再自行接通。
如此循环,内锅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之间,饭煮不熟。
用手按下磁钢式限温开关K1,此时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L1支路与R并联,红灯L1亮且R持续发热。
当内锅温度达100摄氏度时,内锅中的水汽化完。
饭煮熟后,K1自动跳开,如同K2自动跳开一样的道理,进行上一段分析中的循环,米饭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范围。
一旦磁钢式限温开关 K1失灵,内锅温度过高时,热熔式超温保护器T将发挥作用,使电路断开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概述当电磁炉在正常工作时,电磁炉线盘上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锅具底部反复切割变化使锅具底部产生环状电流(涡流),并利用小电阻大电流的短路热效应产生热量。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PD16)电磁炉220v工频交流由AC IN插口接入,通过保险丝F101防止内部电路的过载及短路。
VA为并联压敏电路,防止外部供电电压过高,往往为烧毁自身来保护后级电路的安全。
C101为滤波电容,容量为2UF。
C101后级为大功率桥式整流块,可将前级的220v工频交流电整流为脉动直流电,脉动直流电通过扼流圈和C102的平滑滤波,将相对平稳的直流电供向下级PAN电磁线盘,PAN线盘与C103振荡电容组成LC振荡电路,从而在线盘上产生交变磁场。
PAN电磁线盘的后级为T102电流取样变压器,通过T102次级将电流信号传递给电压比较器LM339进行检测。
T102的后级为高压保护二极D,作用为保护IGBT,防止反向高压击穿IGBT。
IGBT的控制极由驱动器TA8316S驱动,TA8316S 输出14KHz频率的脉冲,根据TA8316S输出的脉宽来调整IGBT 通断时间的长短,从而达到调整功率的要求。
LM339为电压比较器,PD16使用两块LM339:一块为IC5,主要功能为锅具检测、温度检测;另一块为IC6,主要功能为电流检测,电压检测。
IC5、IC6两个LM339比较器都将检测信号反馈到TA8316S驱动器上,从而达到调整功率的要求。
线盘中间的热敏利电阻RT通过热量变化转换为电平变化,然后通过Q601三极管推动将信号传递到TA8316S,从而调整功率的大小,以达到调整锅具的温度。
IGBT散热铝块上固定有温度开关K1,当IGBT过热时,温度开关K1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接通IC1集成块①脚,通过①脚电平的高低变化,从而使IC1集成块④脚复位停机。
风扇的电源控制由IC4的第⑦脚输出高电平至三极管Q703,从而使Q703导通,风扇通过12V直流运转。
控制电路的电源主要由T101变压器的初级接入,次级输出连接有三组串联稳压电路。
一组通过ZD204、C207、R204、Q203形成+5V 电压,主要供给集成块IC1供电;一组通过ZD201、C203、R203、Q201形成+24V电压,主要供给集成IC3供电。
另一组通过ZD203、 C205、R203、Q202、R202形成+12V、+10V电源,+12V 电源主要供给风扇,+10V主要供给IC6、Q301、ICS、Q602、 Q601、Q501供电。
豪华自动电饭煲(锅)工作原理·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保温(双金属片)—电饭煲(锅)煮好米饭后,进入保温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米饭的温度下降,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温度随着下降,当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下降到54℃左右,双金属片恢复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触点导通,电热盘通电发热,温度上升,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达到69℃左右,双金属片温控器断开,温度下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保温功能。
·煮粥(煲汤)采用双发热管加热,通过温度开关感应水的温度实现大小功率的转换,从而实现开始大功率加热,水接近沸腾后转换为小功率加热。
电脑电饭煲·煮饭-插上电源线,按启动键,电饭煲开始工作,微电脑检测主温控器的温度和上盖传感器温度,当相应温度符合工作温度范围,接通电热盘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
由于电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到内锅上,内锅把相应的热量传到米和水中,米水开始加热,随着米水加热升温,水分开始蒸发,上盖传感器温度升高,当微电脑检测到内锅米水沸腾时,调整电饭煲的加热功率(微电脑根据一段时间温度变化情况,判断加热的米水量情况),从而保证汤水不溢出,当沸腾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和内锅里的水被米基本吸干,而且内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锅底温度会以较快速度上升,相应主温控器的温度也会以较快温度上升,当微电脑检测主温控器温度达到限温温度,微电脑驱动继电器断开电热盘电源,电热盘断电不发热,进入焖饭状态,焖饭结束后转入保温状态。
·保温—在保温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内锅里的米饭温度下降,使主温控器温度下降,当微电脑检测主温控器温度下降到保温的控制温度,驱动电热盘的电源,重新上电加热,温度上升,主温控器温度也随之升高;当微电脑检测到主温控器温度升高,电热盘断电降温,主温控器温度下降,重复上述循环,使电饭煲维持在保温过程。
·—立体加热与单加热的相比的优点:使用立体加热在煮熟饭后不易产生冷凝水,保温过程不会出现冷凝水滴落泡白米饭现象,保温米饭均匀一致。
微波炉详细工作原理(1)炉腔。
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
为了使炉腔内的食物均匀加热,微波炉炉腔内设有专门的装置。
最初生产的微波炉是在炉腔顶部装有金属扇页,即微波搅拌器,以干扰微波在炉腔中的传播,从而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
目前,则是在微波炉的炉腔底部装一只由微型电机带动的玻璃转盘,把被加热食品放在转盘上与转盘一起绕电机轴旋转,使其与炉内的高频电磁场作相对运动,来达到炉内食品均匀加热的目的。
国内独创的自动升降型转盘,使得加热更均匀,烹饪效果更理想。
(2) 炉门: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也是微波炉炉腔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要求很高,即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腔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漏出来。
炉门由金属框架和玻璃观察窗组成。
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漏。
由于玻璃夹层中的金属网的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所以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
为了防止微波的泄漏,微波炉的开关系统由多重安全联锁微动开关装置组成。
炉门没有关好,就不能使微波炉工作,微波炉不工作,也就谈不上有微波泄漏的问题了。
为了防止在微波炉炉门关上后微波从炉门与腔体之间的缝隙中泄漏出来,在微波炉的炉门四周安有抗流槽结构,或装有能吸收微波的材料,如由硅橡胶做的门封条,能将可能泄漏的少量微波吸收掉。
抗流槽是在门内设置的一条异型槽结构,它具有引导微波反转相位的作用。
在抗流槽入口处,微波会被它逆向的反射波抵销,这样微波就不会泄漏了。
由于门封条容易破损或老化而造成防泄作用降低,因此现在大多数微波炉均采用抗流槽结构来防止微波泄漏,很少采用硅橡胶门封条。
抗流槽结构是从微波辐射的原理上得到的防止微波泄漏的稳定可靠的方法。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格兰仕微波炉所采用的就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抗流槽结构和生产工艺,加上其开发研制的多重防微波泄漏技术,使微波泄漏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电气电路:电气电路分高压电路、控制电路和低压电路三部分。
(a) 高压电路: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之后的电路为高压电路,主要包括磁控管、高压电容器、高压变压器、高压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