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

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

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弯曲时,它把两个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温度下降。而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就收缩回复原状,两个触点重新闭合通电,如此反复作用,使电饭锅的温度,能够自动维持在65±的范围。

图5是单按键开关的自动保温电饭锅的电气线路,这种电饭锅的工作程序:①插上电源插头,双金属片保温器接通电路,指示灯亮,加热器升温,但不能升到煮饭所需要的温度。②揿下按键开关,磁钢限温器按通电路,温度上升,开始煮饭;当饭煮熟后,磁钢限温器动作把电路切断,电饭锅处于自动保温状态。③若不需要保温,可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路。图6是双开关自动保温式电饭锅控制线路。K1为煮饭开关;K2为限温器,即磁性温控元件,动作温度为103±;K3

为保温开关,K4为恒温器,即双金属温控元件,调定为65±煮饭时,

先按下K1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开始工作。当温度上升到时,K2动作切断电源,煮饭操作即终止。如需保温,则在开始煮饭时将K1、K2同时按下,当温度上升到时,K4触点自动跳开,但电路仍接通,继续升温至时,K2动作而切断电源。此后,当锅内温度下降到时,K4触点又合上继续通电加热。当温度超过时它又断开电路。如此交替通断,以达到保温目的。

(二)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它是在保温式基础上加了定时器,能经过若干小时后自动启动电路。图7是定时保温式电路,图中K2、K4、R1、NDl与图6保温式电饭锅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的作用相同;K3是定时器触点,为常闭式,在不使用定时器时,它起上述保温式电饭锅自动控制电路的作用。当使用定时启动时,闭合电源开关K1,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定时器调节旋钮到所需的时间,此时K3跳开使电路xx,电热元件不通电加热,但氖泡ND2是起xx发亮的,显示着定时器已开始工作;当到达预定煮饭开始时间时,定时器触点便恢复到闭合状态,电热元

件就接通电工作,电饭锅进入如同保温式电饭锅相同的工作状态。这种电饭锅的定时器分6h、12h、24h三种,可在任何时间内选定做饭时间。以节约电能,并能保证按时获得xx的米饭。(三)压力电饭锅1.结构压力电饭锅集压力锅与电饭锅的优点于一体。用压力电饭锅做的饭香软、富有弹性且易于消化,用它烹调肉类能保持原汁原味、骨酥肉烂。此外,压力电饭锅比普通锅有更好的消毒作用,节省时间和能源。图8是普通压力电饭锅的结构图。各部件介绍如下:(1)锅

体——由铝合金铸造或者压铸而成。锅体的底部安装了加热盘、塑料底座及主控器,锅体的侧面安装把手。(2)锅盖——由铝合金铸造或者压铸而成。锅盖放在锅体上,在锅盖的上面安装着把手、限压阀座、安全塞等,在锅盖的上口内侧放置密封胶圈。(3)加热盘——由二组管状电热元件铸在铝合金盘内,构成外侧、内侧加热器,并安装在锅体的底部对锅体进行加热。(4)安全塞——由低熔点金属等组成,其结构形式与作用完全与普通压力锅相同。⑸密封胶圈——由橡胶制成,起封闭保压作用。⑹ 塑料底座——由酚醛塑料热压而成,用以支撑锅体与安装主控制器。(7)限压阀——由阀体、阀瓣、阀座组成。阀体由铝合金或锌铝合金制成,阀瓣由普通xx加工而成,阀座由硬铝加工而成。(8)主控制器——由测温传感器、温度开关,温度调节器、温度熔断器、琴键开关等组成。

2.电路原理图9是普通压力电饭锅的电路图。下面结合做饭过程介绍。(1)把淘好的米放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密封胶圈放在锅盖的内侧,加盖盖好。(2)按动琴键开关,使温度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发亮,外侧加热器通电,以小功率的热量给锅体加温。(3)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气,要立即加上限压阀。(4)当锅内温度达到时,米开始糊化。这时温度调节器闭合,内侧加热器通电,用加大的功率以急火给锅体加温。(5)当锅中温度达到时,温度调节器断开,内侧加热器的电路被切断,此时仍然用弱火继续升温。(6)由于锅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温度继续上升,当温度达到时,温度开关断开,切断电源,指

示灯熄灭。锅中的饭以以上的温度持续保温15min,便可开锅食用。

(四) 表2 电饭锅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电饭煲和电饭锅的工作工作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个煮粥功能。

电饭锅是利用底部的发热盘来给锅加热的。电饭锅是利用发热板加强,在铝质锅的底部煮饭。发热板xx电热线,这电热线是由自动开关控制。

发热板的中央有一圆孔,孔内有一感温软磁,它借着弹簧向上顶贴着锅底。这是一种纯铁氧体,在或以下时,可以被永久磁铁吸引。但当升至时,则失去磁性,不再受永久磁铁吸引。

当按下开关按键,开关横杆把磁铁向上顶贴着感温软磁。这时,发热线接通,开始加热。

当锅内的饭沸腾后,锅内的水就渐渐减少。当水开始蒸干,锅内的温度就由上升。当升至时,感温软磁就不受磁铁吸引,开关的杠杆因弹簧的弹力及本身的重力而下降,压使接触点分开,发热线就断电,同时,接通另一保温电路,保持饭的温度在左右。

2009-12-01 15:20:09

电饭锅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

2.分类和结构特点

(1)加热形式上分有:

①间接加热式电饭锅,其结构分为内锅、外锅和锅体三层。内锅是用来装食物的,外锅是用来安装电热元件、调温器和定时器的。这些电气部件都固定安装在外锅上成为一体,且xx起来。最外层是锅体,起着安全防护和装饰的双重作用。这种电饭锅的优点是:食物加热均匀,做出的饭上下软硬一致,内锅可取下,清洗方便;缺点是:结构较复杂,费时间,耗电多;

②直接加热式电饭锅:这种电饭锅的特点是:使用时电热元件直接对放食物的内锅加热。不像间接加热式电饭锅那样,电热元件把外锅中的水加热成蒸汽,蒸汽再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因此,其效率高,省时省电,缺点是做出的饭容易上下软硬不一致。

(2)从结构形式上分有:

①组合式电饭锅,锅体和电热座之间没有紧固连接,锅体放在电热座上,可以方便地取下,既便于清洗,又可以放到其他发热体上或餐桌上;

②整体式电饭锅,电热元件直接固定在锅体的底部,全锅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式电饭锅由于锅体的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单层电饭锅、双层电饭锅和三层电饭锅三种。

(3)按控制方式分有:

①保温式,煮饭时按下电源开关,饭熟后电源自动断开,当温度下降到SMarttags" />PE="1" TCSC="0" w:st="on">以下时,保温开关又接通电路,温度上升到时,电源又自动断开,如此交替通断达到

保温的目的。

②定时启动保温式,锅内将米、水放好后,打开定时器开关,可在12h内任选开始煮饭时间。饭煮好后能自动保温,节省能源。

③电脑控制式,采用电脑进行程序控制,使电饭锅的工作自动化程序更高。

电饭锅的锅体材料有陶瓷、搪瓷、铝合金和不锈钢等。内锅的内壁上通常喷涂一层聚四氟乙烯防焦涂层,使煮饭时不易糊,并且容易清洗。

电饭锅的发热元件,有电热管式发热板及P.T.C.元件发热板。电热管式发热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蚀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寿命长、效率高;P.T.C.元件发热板具有正温度电阻系数和自动控制温度的特性,效率高,无明火,xx高,温度上升快,受电源波动影响小。

电饭锅的温度控制元件有双金属片温度控制系统和磁性材料温度控制系统,前者不如后者安全可靠。

3.检验

电饭锅的检验标准有:GB4706.6-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自动电饭锅的特殊要求》,JB/T8308-95《自动电饭锅》,主要检验项目如下:

(1)电气绝缘性能:电饭锅要有足够的电气绝缘,其带电部分和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住50Hz交流电压(冷态1500V,热态1000V)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不发生击穿和闪络现象。热态绝缘电阻不应低于Ω。

(2)潮态试验:电饭锅的潮态试验,在温度40±,相对湿度为9 5±3%的恒温恒湿箱内,在不凝露的条件下,连续放置48h后,其潮态绝缘电阻不应低于Ω。潮态耐压应能承受交流1000V,历时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

(3)接地电阻:电饭锅应有接地线,从接地线末端至外露金属壳体的电阻,不应大于0.2Ω。

(4)控温性能:电饭锅的控温元件,应能准确地控制温度,保证煮饭温度在103±时起作用。自动保温元件应在饭煮好后,冷至65

±时起作用。保温元件在工作温度下经1000h后,仍应能正常工作。

(5)热效率:在周围空气温度为23±的室内进行测试时,电饭锅的热效率应不低于70%。测试方法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6)寿命: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时,电饭锅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0 00h。

(7)泄漏电流:冷态泄漏电流不应大于0.5mA,潮态泄漏电流不应大于1mA。

另外,对电饭锅的功率偏差,电源线的xx、截面积和颜色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对电饭锅的外观质量、电镀件、烤漆、搪瓷壳体的表面质量等都应符合标准要求。

5.包装及储运

通常电饭锅置于纸盒中,上下衬有防震发泡材料,附件置于塑料袋中放于锅内,数只纸盒放入一大瓦楞纸箱内,外扎带紧固,并有规定的标记。每台电饭锅中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运输中纸箱应小心轻放,储存的仓库应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

6.生产、订购注意事项

生产中必须强调产品的接地连续性、电气强度、泄漏电流等xx 能必须逐台检验合格,每只电饭锅都必须进行限温和保温值的测试,以确保其安全和适用。订购合同中需注明品名规格、使用电压、主要性能指标、抽样方法、缺限的统计、合格批的判别等内容,以便查验。

电饭锅系分别实施进、出口(安全)质量xx制度的产品,国外企业须按规定获得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进口安全质量xx证书,并在产品上加贴相应的标志,方可进口;国内企业须取得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出口质量xx证书方可生产出口产品。

-------------------

电饭锅的控温原理

电饭锅是常用的炊具,它能把米烧成饭,还能保温,全过程自动化,使用很方便。图20-7是电饭锅的供电电路图,它有一个磁钢限温开关S1 和一个双金属片保温开关S2 。开始烧饭时,按下开关S1,电路接通,电热元件通电烧饭,当锅中有水,饭锅的温度不会超过;饭熟xx,水干了,饭锅温度将超过,当温度上升到时,限温开关S1就会自动打开,电路断电,达到自动控温目的。这时温度较高,双金属片保温开关S2处xx断开状态。当温度下降至时,S2接通;加热至时,S2又断开;S2 不断开合,使锅内温度保持在60之间。

豪华自动电饭煲(锅)

煮钣-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

从而按通电热盘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电热盘上与内锅充分按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湿度是100摄氏度,维持沸腾。这是磁钢限温器的温度达到平衡。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基本被米吸收,而且锅底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隔热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上升到±,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上升到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

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保温(双金属片)—电饭煲(锅)煮好米饭后,进入保温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米饭的温度下降,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温度随着下降,当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下降到左右,双金属片恢复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触点导通,电热盘通电发热,温度上升,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达到左右,双金属片温控器断开,温度下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电饭

煲(锅)的自动保温功能。

?煮粥(煲汤)采用双发热管加热,通过温度开关感应水的温度实现大小功率的转换,从而实现开始大功率加热,水接近沸腾后转换为小

功率加热。

电脑电饭煲

煮饭-插上电源线,按启动键,电饭煲开始工作,微电脑检测主温控器的温度和上盖传感器温度,当相应温度符合工作温度范围,接

通电热盘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电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到内锅上,内锅把相应的热量传到米和水中,米水开始加热,随着米水加热升温,水分开始蒸发,上盖传感器温度升高,当微电脑检测到内锅米水沸腾时,调整电饭煲的加热功率(微电脑根据一段时间温度变化情况,判断加热的米水量情况),从而保证xx不溢出,当沸腾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和内锅里的水被米基本吸干,而且内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锅底温度会以较快速度上升,相应主温控器的温度也会以较快温度上升,当微电脑检测主温控器温度达到限温温度,微电脑驱动继电器断开电热盘电源,电热盘断电不发热,进入焖饭状态,焖饭结束后转入保温状

态。

保温—在保温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内锅里的米饭温度下降,使主温控器温度下降,当微电脑检测主温控器温度下降到保温的控制温度,驱动电热盘的电源,重新上电加热,温度上升,主温控器温度也随之升高;当微电脑检测到主温控器温度升高,电热盘断电降温,主温控器温度下降,重复上述循环,使电饭煲维持在保温过程。

—立体加热与单加热的相比的优点:使用立体加热在煮熟饭后不易产生冷凝水,保温过程不会出现冷凝水滴落泡xx现象,保温米饭

均匀一致

电饭锅工作原理图及机械结构2010-02-15 10:08

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其中,K1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为双金属片保温开关,R为电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为热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为限流电阻,L1为煮饭指示红色氖灯,L2为保温指示黄色氖灯。试述电饭煲的工作过程。原理如下:电饭煲的奇异功能,就在于K1、K2两个开关的妙用。

插头插入电路,闭合K1之前,你会看到红、黄两指示灯交替发光。内锅温度开始较低,双金属片开关K2自动接通,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红灯亮,且 R发热。当内锅温度达到70摄氏度—80摄氏度时,K2自动断开,由于R<

用手按下磁钢式限温开关K1,此时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L1支路与Rxx,红灯L1亮且R持续发热。当内锅温度达100摄氏度时,内锅中的水汽化完。饭煮熟后,K1自动跳开,如同K2自动跳开一样的道理,进行上一段分析中的循环,米饭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范围。一旦磁钢式限温开关 K1失灵,内锅温度过高时,热熔式超温保护器T将发挥作用,使电路断开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

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此后发热管仅受

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电饭锅工作原理设计.

新乡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饭锅工作原理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10级机电一班 学生姓名:朱见光 学号: 10050301003 提交日期: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字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电饭锅组成 (5) 第三章电路分析 (7) 3.1 元器件简介 (7) 3.1.1电阻 (7) 3.1.2电容 (8) 3.1.3二极管 (9) 3.1.4三极管 (11) 3.1.5变压器 (13) 3.1.6电磁继电器 (14) 3.1.7晶闸管 (16) 3.2 电路设计 (17) 3.2.1电路 (17) 3.2.2工作原理 (17) 第四章产品说明书 (19)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内容摘要:在信息和科技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而与之共同发展起来的电器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替换的部分。随着各种电器的发明和运用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像漏电,短路等各种问题。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以电饭煲为例向大家着重介绍,各个元件的功用和检测方法;电饭锅自动控制原理及与它相关的各部位原理图,进而帮助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家用电器以及对它们做出合理的保护 关键字:电饭锅电饭锅自动控制原理图元器件的功能 ABSTRACT:I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ge , our life has been inseparable from power。 But the common electrical appliances which appeared with the developing of age have become an irreplaceable part in daily life. With the inven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electrical appliances, various problems will come one after another, like leakage, short circuit problems and so on. So in this paper, I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 which is about the various components fun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electrical appliances according cooker Controlling principle and its relevance diagram site .Depending on them ,you can make a correct elect by the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appliances and make reasonable protection for them. Keywords: rice cooker automatic control schematics component to explain

电饭锅产品设计分析

产品设计分析报告 姓名 班级学号 报告日期 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产品名称 半球电饭锅二、外形图

三、结构分析 1、爆炸图

2、产品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盛好食物的内锅放到发热板上,使其底部与发热板中心的限温中感温软磁铁贴合。按下琴键开关,软磁铁下方的永久磁铁即上升至与软磁铁接触;此时锅尚未升温,软磁铁处于居里温度以下,呈良好铁磁性,能被永久磁铁磁化并将其吸持在高点位置。处于高点位置的软磁铁带动内部杠杆动作,将电路上、下触点接通,电热元件通电发热,锅内食物被加热升温。当内锅底温度达到103±2℃(此为软磁铁的居里温度)时,软磁铁立即感知而失去磁性,在重力及内部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从高点位置落下,并由此带动杠杆机构,使电路上、下触点脱离,电路断开,热元件不再发热,达到限温目的。但此时发热板仍处于高热状态,其热容量较大,可对锅内食物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直至食物熟透。为了使食物维持在适宜温度,有的电饭锅还设有小功率加热线路,用一个双金属片恒温器控制其工作温度。 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 示。 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研究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一、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结构组成(详见下图): 图一 电饭锅的组成的基本元素包括(从外到内)外壳、保险、电热盘、温控器、磁缸、加热保温切换开关。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组成电饭锅的各个元器件的详细内容吧! ①保险:其内部为保险丝,上面标熔断电流值,当通 过的电流超过这个值时,会自动熔断,以保护电路。 ②温控器:为双金属片,金属片实质上就是两片金属 弹片,其一直属于闭合状态,一般温控器的起控温 度为80℃。在饭锅温度达到80℃时,双金属片(受 热弯曲),切断电源,不到80℃时,始终处于闭合 状态。 ③电热盘:内部为发热管,发热管内部又为电阻丝,

电阻丝在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电阻丝与发 热管之间有导热绝缘砂隔离,以防触电。 ④磁缸:平时我们做饭时,我们拿下饭锅,可见锅内 电热盘中央有一个圆形铝盖,这个铝盖就是磁缸圆 柱形铝盒的盖。磁缸内有两片磁铁,一块磁铁与锅 盖紧贴,铝盖又与饭锅贴紧,这块磁铁感受到饭锅 的的温度高于103℃±2℃时,磁性急剧减弱,它的 下面一块磁铁由于重力大于吸引力就会脱落,下面 的磁铁带动加热、保温切换开关连杆,支起触点, 使触点分离,以断开电源。 ⑤加热、保温切换开关:由按钮,连杆和触点组成。按钮就是我们平时煮饭按下去的那个,它连接连杆,连杆的上下运动带动触片也上下运动,进而使加热保温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 我们了解了电饭锅的的各个元器件,要知道电饭锅的整体的工作原理,我们还要知道其电路,下面,我们一起来查阅说明书,看看电饭锅电路的连接。 2、电路图:

下面是我在查阅了电饭锅的说明书后,去掉了一些如指示灯、弹簧等一些部件后,画出来的一幅“电饭锅的电路简图”,请见下图: 3、总体的工作原理:

基于单片机的电饭煲设计

控制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15 学生姓名马洪星 指导教师朱玲 成绩

单片机在智能电饭煲控制系统中的应 用 摘要 随着新科技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家电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电饭煲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其功能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单片微处理器PICl6F872研制成功了YZ系列微电脑电饭煲智能控制器,阐述了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硬件电路。精度高、稳定性高、易操作是本系统的重要特性,中断嵌套是设计软件的难点,温度控制是本系统的重点。 关键词 PIC单片机智能电饭煲硬件分析 YZ系列微机电脑电饭煲系统,是应用美国著名芯片Microchip公司合作开发的新一代模糊、逻辑控制智能电饭煲。采用日本National模糊控制技术原理,能自动根据米饭量的多少。利用“煮饭专家”的工艺技术,对吸水、加热、沸腾、焖饭、膨胀、保温等六个阶段的工艺自动进行火力调节,从而煮出比一般电脑电饭煲更加松软可口的米饭同时拥有快速煮饭、精确煮饭、一小时粥汤、二小时粥汤、三小时粥汤保温以及预约定时煮饭等功能。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软硬兼备,具有完善的控制功能和抗干扰能力。 一、工作电气图

图1工作电气图 二、工作原理 YZ系列微机电脑电饭煲控制器电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单片机,电源及稳压电路,键盘输入电路,蜂鸣报警电路,LED显示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及加热控制电路。其中单片机控制采用PICl6F872封装,它能满足电饭煲的控制需要。电源及稳压电路由高压器、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键盘输入电路由K1、R13、K2、R14组成;即在A/D输入端键入键盘信号,蜂鸣报警电路由晶体管Q2、SP1及电阻R12组成;LED显示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7段数码管用于显示预置定时时问,另一部分是6个LED指示灯,用于显示煮饭、快煮、l小时粥汤、2小时粥汤、3小时粥汤及保温。温度检测电路十分简单,由偏置电阻R10、R1l 和热敏电阻RT1、KT2组成。控制器电路如图2所示 图2控制器电路框图

电饭煲工作原理

电饭煲和电饭锅的工作工作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个煮粥功能。 电饭锅是利用底部的发热盘来给锅加热的。电饭锅是利用发热板加强,在铝质锅的底部煮饭。发热板内藏电热线,这电热线是由自动开关控制。 发热板的中央有一圆孔,孔内有一感温软磁,它借着弹簧向上顶贴着锅底。这是一种纯铁氧体,在100℃或以下时,可以被永久磁铁吸引。但当升至103℃时,则失去磁性,不再受永久磁铁吸引。 当按下开关按键,开关横杆把磁铁向上顶贴着感温软磁。这时,发热线接通,开始加热。 当锅内的饭沸腾后,锅内的水就渐渐减少。当水开始蒸干,锅内的温度就由100℃上升。当升至103℃时,感温软磁就不受磁铁吸引,开关的杠杆因弹簧的弹力及本身的重力而下降,压使接触点分开,发热线就断电,同时,接通另一保温电路,保持饭的温度在70℃左右。 1. 煮饭-----用温度103℃左右会失去磁性的磁钢来判断锅里是否还有水,以此来控制电路。 PS:磁性材料中自发磁化强度降到零时的温度成为居里温度。 电饭锅是利用发热板,在铝质锅的底部煮饭。发热板内藏电热线,这电热线是由自动开关控制。主要构造如图所示。 发热板的中央有一圆孔,孔内有一感温软磁,它借着弹簧向上顶贴着锅底。这是一种纯铁氧体。它在100℃或以下时,可以被永久磁铁吸引。但当升至103℃时,则失去磁性,不再受永久磁铁吸引。 当按下开关按键,如图(a)所示。开关横杆把磁铁向上顶贴着感温软磁。这时,发热线接通,开始加热。 当锅内的饭沸腾后,锅内的水就渐渐减少。当水开始蒸干,锅内的温度就由100℃上升。当升至103℃

时,感温软磁就不受磁铁吸引,开关的杠杆因弹簧的弹力及本身的重力而下降,压使接触点分开,发热线就断电,如图(b)所示。同时,接通另一保温电路(图中略去),保持饭的温度在70℃左右。 2. 保温--------利用双金属片温控开关来控制电路。双金属片根据不同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双金属片会变形、接通电路。 煮好米饭后,进入保温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米饭的温度下降,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温度随着下降,当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下降到54℃左右,双金属片恢复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触点导通,电热盘通电发热,温度上升,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达到70℃左右,片温控器断开,温度下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保温功能。 3.煮粥/煮稀饭-------串接二极管进行半波整流,减小煮粥时的功率。 煮粥时功率要小一半,防止溢锅,电饭锅上面有一个煮饭煮粥转换开关,一般普通家用电饭锅开关上并联了1个1N5408二极管,比如一个800瓦的电饭锅在煮米饭时发热盘是直接通入220伏市电,功率是800瓦,而煮粥时是在发热盘前面串接一个二极管,接入市电的,实际工作在半波整流状态,工作电压只有110伏,电饭煲的功率也就减少了一半,锅里有水,温度始终不会达到103度,所以会一直通电。

电饭锅工作原理图

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其中,K1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 为双金属片保温开关,R为电 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为热 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为 限流电阻,L1为煮饭指示红 色氖灯,L2为保温指示黄色 氖灯。试述电饭煲的工作过 程。 原理如下:电饭煲的奇异功能,就在于K1、K2两个开关的妙用。 插头插入电路,闭合K1之前,你会看到红、黄两指示灯交替发光。内锅温度开始较低,双金属片开关K2自动接通,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红灯亮,且 R发热。当内锅温度达到70摄氏度—80摄氏度时,K2自动断开,由于R<

开,如同K2自动跳开一样的道理,进行上一段分析中的循环,米饭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80摄氏度范围。一旦磁钢式限温开关 K1失灵,内锅温度过高时,热熔式超温保护器T将发挥作用,使电路断开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 (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 参考资料:网上 豪华自动电饭煲(锅) ·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保温(双金属片)—电饭煲(锅)煮好米饭后,进入保温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米饭的温度下降,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温度随着下降,当双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下面是分享的电饭煲的工作原理,一起来看一下吧。 1、发热盘: 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 又叫磁钢。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 又称恒温器。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

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电饭煲是怎样工作的。 4、杠杆开关: 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 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在电饭煲的底部有一个圆形中间带孔的铝底板它是电饭锅的主要发热元件米饭就是好他做熟的,在发热盘的中间有一个薄铝片,下面是个弹簧,里面有种磁铁,它就是磁钢,它是紧贴在内锅的锅底上,它有个物理特性在常温下里面磁铁是有磁性的当它的温度达到104 度是就没有磁性了,电饭煲中就利用了这种原理他在电路中带动一个开关从而来控制做饭时间,在电饭煲刚工作时开关接通发热底盘开始对电饭煲加热当电饭锅底盘温度达到104度时磁钢失去磁性,弹簧动作使得开关断开这是电饭煲里的米饭恰到好处。

智能电饭煲的主要设计原理

引 言 电饭煲作为传统的厨房家电,发展至今,家家厨房差不多都摆上一个,对于这种持有率极高的产品,厂家的唯一策略就是运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电饭煲技术已经从机械、电子控制、转入微电脑智能化控制阶段,数字技术、电磁技术也将纷纷应用到了电饭煲的更新换代产品中。 而今,智能电饭煲不仅在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前景一片光明,因此我们选择智能电饭煲的开发。 1 电饭煲智能控制工作原理 该设计为电饭煲智能控制,其工作原理为以AT89C51为控制核心,带有定时功能的实时时钟为基础,和光耦进行电气隔离来完成单片机对大功率高电压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图如图1: 图1系统工作原理图 2 电源电路硬件构成 该设计电源电路有7805和7812俩个稳压管组成,系统电源如图3所示

图3系统工作电源电路 由该电源电路提供+5V和+12V电压。+5V为单片机,光耦器和74LS245等提供工作电压。交流和直流可直接输入,使用范围广泛。 3 显示电路 数码管显示电路工作原理 1. 7段LED数码显示器俗称“数码管”,其工作原理是将要显示的十进制数码分成7段,每段为一个发光二极管,利用不同发光段组合来显示不同的数字。图4(a)上图所示为数码管的外形结构。

图4 7段显示器LED的外形图及二极管的连接方式 数码管中的7个发光二极管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接法,分别如图4(a)、(b)所示,图中的发光二极管a~g用于显示十进制码的10个数字0~9,h用于显示小数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共阴极的显示器,某一段接高电平时发光;对于共阳极的显示器,某一段接低电平时发光,使用时每个二极管要串联一个约100Ω的限流电阻。 前已述及,7段数码管是利用不同发光段组合来显示不同的数字。以共阴极显示器为例,若a、b、c、d、g各段接高电平,则对应的各段发光,显示出十进制数字3;若b、c、f、g各段接高电平,则显示十进制数字4。a~g组合成为7位代码,要显示的数字一般首先转换成为7段码,然后驱动7段数码管显示。 LED显示器的特点是:清晰悦目、工作电压低(1.5~3V),BS202每段最大驱动电流约为10mA,体积小、寿命长(大于100KH)、响应速度快(1~100ns)、颜色丰富(有红、绿、黄等色)、工作可靠。 Led工作显示数字码型如图5下表所示: 段 D7 D6 D5 D4 D6 D2 D1 D0 码 位 显 pd g f e d e b a 示 段 字型共阳极段码共阴极段码字型共阳极段码 0 C0H 3FH 9 90H 1 F9H 06H A 88H 2 A4H 5BM B 83H 3 B0H 4FH C C6H

电饭锅原理图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

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 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 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弯曲时,它把两个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温度下降。而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就收缩回复原状,两个触点重新闭合通电,如此反复作用,使电饭锅的温度,能够自动维持在65±5℃的范围。

美的电饭煲工作原理

美的MB—YCB30B/40B/50B系列电饭煲 工作原理 [日期:2006-06-22]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整机电路由电源板和M C U板构成,二块电路板通过电缆连接,分别固定在饭煲底部和侧面上。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测温电路、加热执 行电路、M C U(微处理器)组成。 见图l,市电经T1降压,D1~D4整流,再经U1(7805)稳压,输出+5V工作电源。其中F t是热熔断器、ZNR是压敏电阻,起保护作用。 测温电路测量锅内温度变化,并转换成电压的变化,送至MCU。Rt1和Rt2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用做温度传感器。R t l固定在锅底部,Rt2固定锅盖上。Rt的一端接入+5V电压,当锅内温度升高时,Rt阻值将变小,送入MCU的④脚P60和⑤脚P61的电压就增高。反之,Rt值变 大,电压降低。

加热执行电路接受MCU指令后,接通或切断电热盘电源,控制加热时间。当需要加热时,MCU26脚输出高电平,Q1导通,继电器K吸合,接通电热盘电源,电热盘加热。反之,M C U输出低电平,Q1截止,K释放,电热盘停止加热。

MCU电路见图3, 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显示工作状态。U2(T M P87P809N)是MCU 8位单片机,内

含256B y t e(字节)R O M,8K Byte ROM,4路8位A/D转换器,22个I/O接口,2个16位多功能定时器。U3是(KIA7309)是电压柃洲及低电平复位芯片,外形像一只塑封三极管。U3接在u2的27脚复位端,接通电源时,U3输出端输出约O.4V低电平,使U2复位。U2①②脚外接4M陶瓷谐振器,与U2内电路共同构成时钟振荡器。 接通电源时u2复位,23脚输出低电平,L E D l亮(精煮指示),19脚交替输出高低电平,L E D8闪亮(开始指示),进入待机状态。此时M C U可接受功能选择键(S W l)或定时选择键(S W4或 S W5)的输入信号,并输出对应的显示信号。当按动开始键(S w3)时,M C U不断检测锅内温度,控制加热时间,直至结束。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开关按钮,永磁体与感温磁体相吸,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示状态,则触点接通,电热板通电加热,水沸腾后,由于锅内保持100℃不变,故感温磁体仍与永磁体相吸,继续加热,直到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失去铁磁性,在弹簧作用下,永磁体被弹开,触点分离,切断电源,从而停止加热. 如果用电饭锅烧水,在水沸腾后因为水温保持在100℃,故不能自动断电,只有水烧干后,温度升高到103℃,才能自动断电. 向左转|向右转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 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 又叫磁钢。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 又称恒温器。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 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 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常用的限流电

微波炉电磁炉及电饭锅的工作原理讲解

微波炉电磁炉及电饭锅的工作原理讲解 一、微波炉 微波炉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2450MHZ的 频率发射出微波能时,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分子以每秒钟24.5亿 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微波炉正是利用这一加热原理来进行食物的烹饪。 微波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 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能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的大量热能,将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而且这种微波还很有“个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还有就是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 率高达80%以上。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即使在外电场不存在时也是不重合的)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由于食品中水的极性分子的这种运动。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

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使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 二、电磁炉 电磁炉通过电子线路板,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流,高频电流通过环形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力线,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电磁炉煮食的热源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誉之为“烹饪之神”和“绿色炉具”。 小锅与电磁炉的接触面积小,锅底产生的涡流也就比较小,加热时间会延长,也就要费电一些. 三、电饭锅 电饭锅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双金属片温控。加热电路主要由感温软磁铁和永久磁铁构成。感温软磁铁与受热面固定在一起,内锅底部的热量直接通过受热面传递给它,当温度低于103℃时,软磁铁和永久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当温度高于103℃时,感温软磁铁会突然失磁性。煮饭时用手按动启动开关,通过传动杆使永久磁铁和软磁铁吸合,

机械控制式电饭锅教学设计

项目 2.1“机械控制式电饭锅”教学设计
教学 项目
名称
项目 2.1“机械控制式电饭锅”
课程 名称 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
授课 节数

授课年 级
中职一年级学生
所选 教材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电子一年级的学生,全男生班,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小家电维修的基本工具,总体上乐于动手 探究但基础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因此使用信息化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
1.教学目标
1. 掌握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基本结构;
知 识 2. 能识别机械控制式电饭锅中使用的元器件,并且能使用万用表检查电饭锅元器件
与技

的质量;
3. 识读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电路原理图,能分析并检修电饭锅常见故障;
过程 与方

1.通过分析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正确掌握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拆装顺序及维修思路。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愿望。 3. 让学生体验到厨房小家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内容
通过讲解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基本结构,电饭锅使用的元器件,以及机械控制式电饭锅 的电路图,让学生掌握常见电热元件的加热机理,明确电饭锅限温的原理,能正确分析并且 检修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常见故障。 3.重点和难点
1. 机械控制式电饭锅的结构 重 点 2. 识别机械控制式电饭锅中使用的元件;
1

电饭锅工作原理图及机械结构

电饭锅工作原理图及机械结构 如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其中,K1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为双金属片保温开关,R 为电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为热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为限流电阻,L1为煮饭指示红色氖灯,L2为保温指示黄色氖灯。试述电饭煲的工作过程。 原理如下:电饭煲的奇异功能,就在于K1、K2两个开关的妙用。 插头插入电路,闭合K1之前,你会看到红、黄两指示灯交替发光。内锅温度开始较低,双金属片开关K2自动接通,L2支路被短路,黄灯L2不亮,红灯亮,且 R发热。当内锅温度达到70摄氏度—80摄氏度时,K2自动断开,由于R<

电饭煲工作原理及结构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010-02-09 11:57 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

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 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弯曲时,它把两个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温度下降。而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就收缩回复原状,两个触点重新闭合通电,如此反复作用,使电饭锅的温度,能够自动维持在65±5℃的范围。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教案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教案 汪毅 教学课题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及维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有初步的了解 知识目标:(1)知道电饭锅结构、工作原理. (2)了解电饭锅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说出电饭锅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知道电饭锅常见故障检修.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家用电器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教材,电饭锅是现代家庭最常用的厨房电器之一 学情分析对纯理论的讲叙缺乏兴趣,多媒体课件显示和实物演示可以调动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电饭锅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饭锅常见故障检修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电饭锅、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是磁感应式电热器具,那么电热器具还有那些类型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入电阻式电热器具的介绍。 2.引入新课:(2分钟) 电饭锅的种类非常多,我家是“三角牌”,你家是“美的牌”,他是“万和牌”,它们是否一样呢?从外表上看是不同的:“美的牌”比“三角”想得周到些,而“万和牌”显然对你体贴些,但它们的内心——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所以我就把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自动保温电饭锅介绍给大家。 3.开始新课:(35分钟) 一、电饭锅分类

讲叙不同方式的分类,同时配上图片 二、电饭锅结构 通常电饭锅主要由内胆、外壳、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通过多媒体展示,同时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结构。

三、电饭锅工作原理 电饭锅是利用发热板,在铝质锅的底部煮饭。发热板内藏电热线,这电热线是由自动开关控制。主要构造图通过课件显示。针对课件显示的电路图逐一讲叙其工作原理。 图1-4 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电路图 四、电饭锅工作过程

电压力锅工作原理与技术解析

电压力锅工作原理与技术解析 电压力锅的结构标准 在我们探讨电压力锅的先进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压力锅的组成结构。电压力锅主要由上盖、中环、外科、控制面板、底座、压力开关、发热盘、熔断器、中层、突跳温控器等组成。 自上世纪80年代电压力锅在中国市场出现后,经过20多年的优化,结构已经是比较简洁,生产工艺也不太复杂。目前在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有三种结构。一是以高压锅的原型加热控制,这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结构笨重;二是内锅与锅盖分离的浮动密封结构,它解决了安全方面的许多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结构。但其规格要向大功率、大容量延伸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3、4、5、6升范围内,少数企业开发出7、8升。其压力要求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在80Kpa以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类是压紧式,也是内锅与锅盖分离结构,因其受到专利制约,应用企业不多,产品投放市场也少。从控制方面来看,多采用压控式和监控式两种,个别企业采用混合控制。 “匚式结构”与“桥式结构” “匚式结构” 发明专利由中科院退休科学家--王永光先生于1991年发明,是中国压力煮食历史上划时代的技术发明,其控制方式的先进程度远胜于欧美同行技术水平,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原理融合现代电子控制技术,解决了压力锅容易爆炸的世纪难题。“匚式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弹性壁受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位移,位移变化触动压力开关动作实现断电,压力变化转化为位移变化,即控制位移实现控制压力的控制原理。其结构特征为:锅盖与外锅刚性连接,通过外锅底部的弹性壁实现锅盖、密封圈与内锅的轴向动密封,完成闭环式压力自动控制,从而准确地

控制了锅胆内的压力,彻底解决了压力安全问题。从理论上讲将压力锅爆炸的几率降低为零,因此该发明专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匚式结构”目前已被多家电压力锅生产企业使用,而它也成为衡量电压力锅安全性能的基本指标。 与“匚式结构”原理相类似的还有“桥式结构”,目前在行业内以苏泊尔和爱庭为代表。 电压力锅安全性能上的创新体现 除了“匚式结构”和“桥式结构”以上两种核心技术以外,还具备多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控压技术、开合保护、超压自泄、防堵保护、限压保护、限温保护、超温保护等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电压力锅各项保护技术的工作原理。

电饭煲原理

煮饭时用手按动启动开关,通过传动杆使永久磁铁和软磁铁吸合,其吸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和永久磁铁的自身重力,所以永久磁铁不会落下,触点闭合,电路接通,发热板开始发热。当饭煮熟后,温度继续上升,当达到103℃时,软磁铁突然失去磁性,永久磁铁在自身重力及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落下,通过传动杆使触点分开,电路断开,发热板停止发热。这样就起到限温作用。 当温度下降时,双金属片逐渐恢复,当温度低于保温温度时,动片的位置低于支点的位置,在贮能弹片的作用下触点闭合,电路接通。这样尽管限温器已断开,但保温器的不断动作可以实现保温目的。加热电路主要由感温软磁铁和永久磁铁构成。感温软磁铁与受热面固定在一起,内锅底部的热量直接通过受热面传递给它,当温度低于103℃时,感温软磁铁和永久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当温度高于103℃时,感温软磁铁会突然失去磁性 为什么电饭煲在饭熟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煮饭? 当饭煮好了,电饭煲便会自动停止煮饭的功能,以免把饭变成“焦饭”。你可能以为它里面有一个时间控制器,所以会自动关上。但是,有时候我们会煮很多饭,有时候少些,烹调所需要的时间也各有不同,不可以用时间的长短来控制它。 图一电饭煲 其实电饭煲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懂得一点点物理便可以了解。当饭煮好的时候,电饭煲内的水便会蒸发,由液态转为气态。物体由液态转为气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叫做“潜热”。这时候,温度会一直停留在沸点。直至水分蒸发后,饭煲里的温度便会再次上升。电饭煲里面有温度计和电子零件,当它发现温度再次上升的话,便会自动停止煮饭。

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3b43181.html,/dfb.htm网上 豪华自动电饭煲(锅) ·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保温(双金属片)—电饭煲(锅)煮好米饭后,进入保温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米饭的温度下降,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温度随着下降,当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下降到54℃左右,双金属片恢复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触点导通,电热盘通电发热,温度上升,双金属片温控器温度达到69℃左右,双金属片温控器断开,温度下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保温功能。 ?煮粥(煲汤)采用双发热管加热,通过温度开关感应水的温度实现大小功率的转换,从而实现开始大功率加热,水接近沸腾后转换为小功率加热。 电脑电饭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