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项目名称: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高分子物理
实验计划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塑性塑料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
2.学习维卡软化温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二、演示(参观)内容
演示(参观)RW--3型维卡软化温度测定仪测定某种热塑性塑料的维卡软化温度的过程。
维卡软化温度也是塑料耐热性的指标之一,材料达到维卡软化温度时,已经处于软化可塑状态,所以曾有人把维卡软化温度和热机械曲线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联系,并在实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验公式,把维卡软化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建立了换算关系。
维卡软化温度适用于控制材料质量和作为鉴定新品种塑料热性能的一个指标,但它代表材料的使用温度。
三、观察(考察)内容
(1)用于测试维卡软化温度的试样尺寸及外观要求;
(2)实验的温度条件;
(3)实验负荷的选择;
(4)试样的针入度;
(5)试样的安装要求;
(6)实验结果的处理。
四、试验报告要求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各项:
1) 实验日期
2) 实验名称与目的
3) 实验方法概述
4)实验结果与讨论
5)试验人员,试验日期
五、思考题
1、热塑性塑料试样的尺寸对维卡软化温度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2、热塑性塑料试样的制备方法对维卡软化温度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B/T 8802-2001)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B/T 8802-2001)适用于当材料开始迅速软化时,能测定出温度的热塑性塑料材料,不适用于结晶或半结晶的聚合材料。
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B/T 8802-2001)适用于当材料开始迅速软化时,能测定出温度的热塑性塑料材料,不适用于结晶或半结晶的聚合材料。
1、基本原理把试样放在液体介质或加热箱中,在等速升温条件下测定标准压针在50±1N力的作用下,压入从管材或管件上切取的试样内1mm时的温度,该温度即为试样的维卡软化温度(VST)。
2、试验设备可采用液浴槽或烘箱加热装置,宜采用加热温度及压入深度可自动记录的设备。
选用合适的液体(液体石蜡、变压器油、甘油和硅油等),应保证在测试温度下是稳定的,并且在测试中对试样不产生影响,如软化、膨胀、破裂。
3、试验步骤管材试样应是从管材上沿轴向截下的弧形管段,长度约为50mm,宽度10mm~20mm;管件试样应是从管件的承口、插口或柱面上截下的弧形片断,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90mm的管件,试样长度和承口长度相等,直径大于90mm的管件,试样长度为50mm,试样的长度均为10mm~20mm,而且试样应从没有合模线或注射点的部位切取。
如果管材或管件壁厚大于6mm,则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加工管材或管件外表面,使壁厚减至4mm,如果管件承口带有螺纹,则应车掉螺纹部分,使其表面光滑。
壁厚在2.4mm~6mm(包括6mm)范围内的试样,可直接截下测试。
如果管材或管件壁厚小于2.4mm,则可将两个弧形管段叠加在一起,使其总厚度不小于2.4mm,作为垫层的下层管段试样应首先压平,为此可将该试样加热到140℃并保持15min,再置于两块光滑平板之间压平,上层管段应保持其原样不变。
每次试验用两个试样,但在裁制试样时,应多提供几个试样,以备试验结果相差太大时作补充试验用。
将试样在低于预期维卡软化温度(VST)50℃的温度下预处理至少5min;对于ABS和ASA试样,应在烘箱中90±2℃的温度下干燥2h,取出后在23±2℃的温度和50±5%的相对湿度下,冷却15±1min,然后将试样在低于预期维卡软化温度50℃的温度下预处理至少5min。
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B/T 8802-2001,GB1633-2000)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适用于当材料开始迅速软化时,能测定出温度的热塑性塑料材料,不适用于结晶或半结晶的聚合材料。
1、基本原理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把试样放在液体介质或加热箱中,在等速升温条件下测定标准压针在50±1N力的作用下,压入从管材或管件上切取的试样内1mm时的温度,该温度即为试样的维卡软化温度(VST)。
2、试验设备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可采用液浴槽或烘箱加热装置,宜采用加热温度及压入深度可自动记录的设备。
选用合适的液体(液体石蜡、变压器油、甘油和硅油等),应保证在测试温度下是稳定的,并且在测试中对试样不产生影响,如软化、膨胀、破裂。
3、试验步骤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管材试样应是从管材上沿轴向截下的弧形管段,长度约为50mm,宽度10mm~20mm;管件试样应是从管件的承口、插口或柱面上截下的弧形片断,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90mm的管件,试样长度和承口长度相等,直径大于90mm的管件,试样长度为50mm,试样的长度均为10mm~20mm,而且试样应从没有合模线或注射点的部位切取。
如果管材或管件壁厚大于6mm,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则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加工管材或管件外表面,使壁厚减至4mm,如果管件承口带有螺纹,则应车掉螺纹部分,使其表面光滑。
壁厚在2.4mm~6mm(包括6mm)范围内的试样,可直接截下测试。
如果管材或管件壁厚小于2.4mm,则可将两个弧形管段叠加在一起,使其总厚度不小于2.4mm,作为垫层的下层管段试样应首先压平,为此可将该试样加热到140℃并保持15min,再置于两块光滑平板之间压平,上层管段应保持其原样不变。
每次试验用两个试样,但在裁制试样时,应多提供几个试样,以备试验结果相差太大时作补充试验用。
将试样在低于预期维卡软化温度(VST)50℃的温度下预处理至少5min;对于ABS和ASA 试样,应在烘箱中90±2℃的温度下干燥2h,取出后在23±2℃的温度和50±5%的相对湿度下,冷却15±1min,然后将试样在低于预期维卡软化温度50℃的温度下预处理至少5min。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1633)1.试样准备*1试样要求厚度在3~6mm,长、宽(或直径)分别为10 mm以上;过厚的材料应单面加工成3~4 mm厚,安装时将加工面朝下;过薄的材料可用2~3块试样迭合进行试验;每组至少二个试样。
2.试验标准2.1升温速率选择:根据试验标准或规定选择:A 速度:5±0.5℃/6minB 速度:12±1.0℃/6min2.2静负荷的选择:施加的静负荷是砝码、负载杆(包括压头)和位移传感器的弹力的总和,根据试验要求,组成静负荷的质量分别为:1000 +039g (对应重力负荷 10N±0.2N);5000+0199g (对应重力负荷 50N±1N)。
2. 3维卡软化点温度记录的标准在指定速率的升温过程中,当负载杆下移(即针头针入试样体内)1mm时的温度,即确认为维卡软化点温度。
以同组二个试样的软化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试验结果,二个试验结果相差大于2℃时,应重做。
3.样品的放置3.1取出测试单元,搁置在浴槽面板上;3.2提起负载杆,把试样放在测试板中心位置(见图一),放下负载杆,压针头应位于试样中心;3.3将测试单元浸入浴槽,加上选定的砝码;3.4将温度传感器和水银温度计各顺斜孔插入(水银温度计仅供校对使用,可以不用);3.5调节位移传感器的上下位置,使传感器检测检测行程位于总行程的中间位置。
4.位移传感器的调整位移传感器的调整比较简单,一般,位移传感器选用的量程为3~5mm,只要调节位移传感器的上下位置,使行程大约处于量程的中间即可。
不过不要忘了,调整传感器前,最好要先将安置好试样的测试架放入面板上的长方孔内,浸入油中,并根据需要加上所需砝码稳妥就位。
5.参数设置从电脑界面的测试仪菜单选项中,点击参数设定,出现以下界面:参数设定 ×仪器设定单元1 单元2 单元3升温速率[摄氏度/小时]: 〇 50 〇120上限温度[摄氏度]: ×××.×参与算术平均值计算:□单元1 □单元2 □单元3确定取消选择测试单元。
维卡软化温度测试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是维卡软化温度?它反映材料的什么性质?答:维卡软化温度是指,当匀速升温时,某一负荷条件下,横截面积为1 mm2的标准压针刺入热塑性塑料1mm深时的温度。
该温度反映了材料在升温装置中使用时期望的软化点,即材料在受热和受力的情况下的耐热性能。
2.维卡软化温度测试的原理与本质是什么?答:材料的软化实质上是玻璃化转变。
低于玻璃化转变点时材料为刚性状态,高于玻璃化转变点时,材料为软化状态,可由横截面积为1 mm2的标准压针刺入热塑性塑料1mm深来指定相同的软化程度,这样就方便不同的材料按照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比较。
3.哪些材料需要测试维卡软化温度?答:维卡软化温度适用于测试热塑性硬质或半硬质塑料,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和受热的情况下需要测试维卡软化温度或者热变形温度。
受力面积小如针尖的测维卡软化温度,受力面积较大的测热变形温度。
4.哪些材料不适用于维卡软化温度测试?答:由于维卡软化温度测试仅适用于热塑性硬质或半硬质塑料,所以热固性的材料或者软质材料就不适用于此方法测试。
判断材料是否是软质可凭手感,或者直接将试样放在压针下并加载砝码,过段时间压针如果直接刺入样品内部则不适宜用此方法检测。
5.维卡软化温度测试常用的测试标准有哪些?答:ISO 306:2004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ASTM D1525-2009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6.ISO 306:2004、GB/T 1633-2000以及ASTM D1525-2009,这三个标准有何不同?答:ISO 306:2004与GB/T 1633-2000是一致的,但与ASTM D1525-2009有两点区别。
一是ASTM D1525增加了可用流体粉末等作为传热介质的规定;二是两者加载负载时间不同,ISO306:2004是先将样品放入介质,5分钟后加载砝码再将千分表清零,ASTM D1525-2009则是先将样品放入介质,然后加载砝码,再过5分钟后将千分表的读数清零。
2004年10月塑料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ISO 306:2004),德文本EN ISO 306:2004 DINEN ISO 306 标准中心 55 11 0 共14页第1页翻译日期校对日期打字日期ICS 83.080.20 参考资料替代DIN EN ISO 306:1997-01 本欧洲标准EN ISO 306:2004具有德国标准的合法地位德文本前言德国标准化研究所(DIN)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技术委员会(TC)249室“塑料”的合作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塑料专业标准化委员会(FNK)的范围。
从DIN 方面参加该欧洲标准制定工作的是下面工作小组。
FNK工作小组102.1室“机械性能和试样制备”2条中引用的国际标准与相应的德国标准对比如下ISO 291 见DIN EN ISO 291ISO 293 见DIN EN ISO 293ISO 294-1 见DIN EN ISO 294-1ISO 294-2 见DIN EN ISO 294-2ISO 294-3 见DIN EN ISO 294-3ISO 2818 见DIN EN ISO 2818ISO 3167 见DIN EN ISO 3167修订与DIN EN ISO 306:1997-01标准比较,作了如下修改:a) 标准的参考文献有所更新b) 钢制品(指4.2条中的平头压杆)的长度限制在1.5 mm ~ 3 mm以内c) 新采用了图2:“测定VST用的带有直接触点加热元件的试验仪器示意图”d) 用直接触点加热元件替代了加热箱(4.5.2条)e) 附录A(供参考)“用加热池和直接触点加热元件分别协助测定VST时,两种测定结果之比较”是新补充的内容f) 表A.1:“以加热速率50℃/h进行试验的结果对比表”是新添加的内容以前版本DIN 53460:1965-10;1969-09;1976-12DIN ISO 306:1990-09DIN EN ISO 306:1997-01共14页第2页德文本附录 NA (供参考)文献指南DIN EN ISO 291塑料-试样制备与试验所需的标准大气压(ISO 291:1997),德文本EN ISO 291:1997DIN EN ISO 293塑料-热塑性塑料的压模试样(ISO 293:1986)德文本EN ISO 293:2003DIN EN ISO 294-1塑料-热塑性塑料的注塑试样-第1部分:多用途试样和试棒的一般原理和制备(ISO 294-1:1996)德文本EN ISO 294-1:1998DIN EN ISO 294-2塑料-热塑性塑料的注塑试样-第2部分:小型拉伸试棒(ISO 294-2:1996)德文本EN ISO 294-2:1998DIN EN ISO 294-3塑料-热塑性塑料的注塑试样-第3部分:小型板片状试样(ISO 294-3:2002)德文本EN ISO 294-3:2003DIN EN ISO 2818塑料-机加工试样的制备(ISO 2818:1994)德文本EN ISO 2818:1996DIN EN ISO 3167塑料-多用途试样(ISO 3167:2002)德文本EN ISO 3167:2003共14页第4页目录前言1 适用范围2 标准参考资料3 试验方法原理4 试验仪器5 试样6 试样预处理7 试验实施8 试验精确度9 试验报告附录A (供参考)采用加热池或触点加热元件所测得的VST值之比较附录B (供参考)再现精确性前言该标准(EN ISO 306:2004)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TC)/TC 61“塑料”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技术委员会(TC)/ 249室“塑料”共同起草的。
检测塑料材料制品的维卡软化温度目的及
标准是什么
维卡软化温度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材料在那个温度下快速软化。
塑料在液体传热介质中,在一定的负荷,一定的等速升温速率下,试验被1mm2压铮头压入1mm时的温度,即维卡软化温度。
以下为相关的维卡软化测试的检测标准:
GB/T 1633《热塑性塑料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1634《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GB 8802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及管件维卡软化温度测定方法》
ISO75,ISO306,ISO2507等标准要求
ASTM1525 ASTM D648标准
针对塑料材料重点评估项目:强度和刚性水力性能密封性能寿命评估耐腐蚀性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摩擦系数、蠕变性能、撕裂强度、剪切性能、冲击性能、压缩性能、疲劳强度、断裂韧度、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电性能、耐磨性能、低温性能、回弹性能、撕裂性能
青岛森博可提供专业各类检测服务,成分分析,质量性能诊断等服务,我们拥有色谱仪,质谱仪,热谱仪,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大型仪器进行分析检测。
并提供CMA,CNAS检测报告资质。
欢迎大家随时咨询。
成分分析配方分析质量控制工业诊断
多一份沟通,便是多一份信任,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负荷热变形温度的测定负荷热变形温度是衡量塑料耐热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方法原理把一个具有一定尺寸要求的矩形试样,放在跨度为100mm的支座上,并在两支座的中点处,施加规定的负荷,形成三点式简支梁式静弯曲,负荷力的大小,必须使试样形成1.81N/mm2或0.45N/mm2的表面弯曲应力,把受荷后的试样浸在导热的液体介质中,以120℃/h的升温速度升温,当试样中点的变形量达到与试样高度相对应的规定值时,读取其温度,这就是负荷热变形温度。
方法要点1)仪器加热浴箱中的液体热介质,应选取在试验过程中对试样不造成溶胀、软化、开裂等影响的液体,对于大部分塑料,选用硅油较合适。
2)试样试样为一矩形样条,其长度为120mm,高为9.8~15mm之间,其厚度对于模塑材料为3.0~4.2mm ,对于板材可用板材原始厚度3~13mm 的范围,如板材的厚度大于13mm ,则应在其一面机械加工至符合要求的厚度。
3)测定首先要精确测量试样的尺寸,再根据试样实际的尺寸计算出负荷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Lbd F 322σ=式中:F ——负荷力,N ; b ——试样宽度,mm d ——试样高度,mm L ——支座间距离,100mmσ——试样公称表面应力(1.81N/mm 2或0.45N/mm 2)。
根据计算出来的力,调节试样的负荷,试验设备中的负荷杆及变形测量装置的附加力都应计入总负荷之中。
其后按规定进行升温,当试样中点的变形量达到规定值时,读取其温度即为负荷热变形温度。
还需指出,试样高度的变化不但要改变负荷力的大小,而且对试验终了时的中点变形量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试样高度与标准变形量对应关系见下表表试样高度同标准变形量关系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了可选用两种表面应力,但对于0.45N、mm2的应力,由于试样所受的力较小,而试样尺寸的测量,仪器附加力的计算及传力杆摩擦等因素所产生的误差基本上是一个定数,因此其相对误差较大。
测试结果也表明,采用小负荷时其数据分散性较大,因此一般不采用小负荷。
国家标准-常用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4.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5.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6.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7.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8.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9.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10.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11.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12.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13.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14.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15.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16.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17.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18.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9.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20.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21.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22.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23.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24.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25.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26.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27.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28.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29.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30.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31.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32.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33.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34.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35. GB/T 257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36. GB/T 2574-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37. GB/T 2575-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38. GB/T 257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39. 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40. GB/T 2578-1989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41. GB/T 2913-1982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42.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43. GB/T 313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44.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45. GB/T 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46. GB/T 3355-2005 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47. 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48. GB/T 3365-1982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49. GB/T 3366-1996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50. GB/T 3398-1982 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51. GB/T 3399-1982 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52. GB/T 3681-2000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53. 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54. GB/T 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55. GB/T 3856-2005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56. GB/T 3960-1983 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57. GB/T 3961-1993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58. GB/T 4170-1984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技术条件59. GB/T 4610-1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60. GB/T 5470-1985 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61. GB/T 5478-1985 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62. GB/T 601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63. GB/T 6594.2-2003 塑料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64. GB/T 7141-1992 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65. GB/T 7142-2002 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66. GB/T 7190.1-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67. GB/T 7190.2-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68. GB/T 755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螺栓连接挤压强度试验方法69. GB/T 7948-1987 塑料轴承极限PV试验方法70. GB/T 8323-1987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烟密度法71. GB/T 8324-1987 模塑料体积系数试验方法72. GB/T 8807-1988 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73. GB/T 8846-1988 塑料成型模具术语74. GB/T 8846-2005 塑料成型模术语75. GB/T 8924-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76. GB/T 9341-2000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77. GB/T 9342-1988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78. GB/T 9343-1988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点和自燃点的测定79. GB/T 9345-1988 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80. GB/T 9352-1988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81. GB/T 9979-2005 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准则82. GB/T 10009-1988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挤出板材83. GB/T 1070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84. GB/T 11546-1989 塑料拉伸蠕变测定方法85. GB/T 11547-1989 塑料耐液体化学药品(包括水)性能测定方法86. GB/T 11997-1989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87. GB/T 11998-1989 塑料玻璃化温度测定方法热机械分析法88. GB/T 12000-2003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89. GB/T 13096.1-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90. GB/T 13096.2-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91. GB/T 13096.3-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面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92. GB/T 13096.4-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表观水平剪切强度短梁剪切试验方法93. GB/T 13376-1992 塑料闪烁体94. GB/T 13525-1992 塑料拉伸冲击性能试验方法95. GB/T 14234-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96. GB/T 14484-1993 塑料承载强度试验方法97. GB/T 14519-1993 塑料在玻璃板过滤后的日光下间接曝露试验方法98. GB/T 14694-1993 塑料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99. GB/T 15047-1994 塑料扭转刚性试验方法100. GB/T 15596-1995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101. GB/T 15598-1995 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穿孔法102. GB/T 15662-1995 导电、防静电塑料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103. GB/T 15738-1995 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104. GB/T 16419-1996 塑料弯曲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105. GB/T 16420-1996 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106. GB/T 16421-1996 塑料拉伸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107. GB/T 16422.1-1996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108. GB/T 16422.2-1999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109. GB/T 16422.3-1997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110. GB/T 16422.4-1996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111. GB/T 16778-1997 纤维增强塑料结构件失效分析一般程序112. GB/T 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113. GB/T 17037.3-2003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3部分: 小方试片114. GB/T 17037.4-2003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 模塑收缩率的测定115. GB/T 17603-1998 光解性塑料户外暴露试验方法116. GB/T 18022-2000 声学1~10 MHz频率范围内橡胶和塑料纵波声速与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117. GB/T 18964.2-2003 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18. GB/T 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1部分:通则119. GB/T 19466.2-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120. GB/T 19466.3-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121. GB/T 19467.1-2004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1部分:模塑材料122. GB/T 19467.2-2004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2部分:长纤维增强材料123. GB/T 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
热塑性塑料相关检测标准热塑性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塑料属于这个范畴。
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
(001)热塑性塑料是一类应用最广的塑料,以热塑性树脂主要成分,并添加各种助剂而配制成塑料。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塑料能软化或熔融成任意形状,冷却后形状不变;这种状态可多次反复而始终具有可塑性,且这种反复只是一种物理变化,称这种塑料为热塑性塑料。
检测标准:GB/T10798-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GB/T1415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性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GB/T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17037.1-1997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GB/T17037.3-2003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3部分:小方试片GB/T17037.4-2003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GB/T18042-2000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GB/T18252-2008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液压强度GB/T18474-2001交联聚乙烯(PE-X)管材与管件交联度的试验方法GB/T18475-2001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总体使用(设计)系数GB/T18476-2001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耐裂纹扩展的测定切口管材裂纹慢速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GB/T18743-2002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GB/T18991-2003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19278-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GB/T19280-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快速裂纹扩展(RCP)的测定小尺寸稳态试验(S4试验)GB/T19993-2005冷热水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管材管件组合系统热循环试验方法GB/T2412-2008塑料聚丙烯(PP)和丙烯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GB/T25197-2010静置常压焊接热塑性塑料储罐(槽)GB/T27725-2011热塑性塑料蝶阀GB/T27726-2011热塑性塑料阀门压力试验方法及要求GB/T28494-2012热塑性塑料截止阀GB/T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4217-2008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GB/T6111-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GB/T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检测一,原理:当匀速升温时,测定标准负荷条件下标准压针刺入热塑性塑料试样表面1mm深时的温度。
依据标准:GB/T1633-2000二,方法:A50法:使用10N的力,加热速度为50℃/h.B50法:使用50N的力,加热速度为50℃/h.A120法:使用10N的力,加热速度为120℃/hB120法:使用50N的力,加热速度为120℃/h三,设备要求1,负载杆和金属架构件应具有相同的膨胀系数,部件长度的不同变化,会引起试样表观变形读数的误差。
应用低膨胀系数的钢性材料(如瓦镍铁合金或硅硼玻璃)制备的试样,对每台仪器包括其使用的温度范围做空白试验进行校正,并对每个温度确定一个校正项。
如果校正项为0.02mm或更大,应注意其代数符号,并通过代数方法将其加到表观针入度上,将此校正项应用于每项试验中。
建议使用低膨胀合金制造的仪器。
2,压针头,最好是硬质钢制成的长为3mm,横截面积为1.000mm2±0.01mm针入度,并能将千分表的推力记为试样所受推力的一部分。
3,负荷板,装在负载杆上,中央加有适合的砝码,使加到试样上的总推力,对于A50和A120达到10N±0.2N.对于B50和B120达到50N±1N。
负载杆,压针头,负荷板千分表弹簧组合的推力应不超过1N。
4,加热浴,盛有试样浸入的液体,并装有高效搅拌器,试样浸入深度至少为35mm;确定选择的液体在使用温度下是稳定的,对受试材料没有影响,例如膨胀或开裂等现象。
使用时,将测得靠近试样液体的温度为维卡软化温度。
可用的液体有液体石腊,变压器油,甘油和硅油等。
5,加热设备,盛有液体的加热浴或带有强制鼓风式氮气循环烘箱。
加热设备应装有控制器,能按要求以50℃/h±5℃/h或120℃/h±10℃/h匀速升温。
在试验期间,每隔6mim 温度变化分别为5℃±0.5℃或12℃±1℃。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1633)
1.试样准备*1
试样要求厚度在3~6mm,长、宽(或直径)分别为10 mm以上;
过厚的材料应单面加工成3~4 mm厚,安装时将加工面朝下;
过薄的材料可用2~3块试样迭合进行试验;
每组至少二个试样。
2.试验标准
2.1升温速率选择:
根据试验标准或规定选择:
A 速度:5±0.5℃/6min
B 速度:12±1.0℃/6min
2.2静负荷的选择:
施加的静负荷是砝码、负载杆(包括压头)和位移传感器的弹力的总和,根据试验要求,组成
静负荷的质量分别为:
1000 +039g (对应重力负荷 10N±0.2N);
5000+0199g (对应重力负荷 50N±1N)。
2. 3维卡软化点温度记录的标准
在指定速率的升温过程中,当负载杆下移(即针头针入试样体内)1mm时的温度,即确认为
维卡软化点温度。
以同组二个试样的软化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试验结果,二个试验结果相差大于2℃时,应重做。
3.样品的放置
3.1取出测试单元,搁置在浴槽面板上;
3.2提起负载杆,把试样放在测试板中心位置(见图一),放下负载杆,压针头应位于试样中心;3.3将测试单元浸入浴槽,加上选定的砝码;
3.4将温度传感器和水银温度计各顺斜孔插入(水银温度计仅供校对使用,可以不用);
3.5调节位移传感器的上下位置,使传感器检测检测行程位于总行程的中间位置。
4.位移传感器的调整
位移传感器的调整比较简单,一般,位移传感器选用的量程为3~5mm,只要调节位移传感
器的上下位置,使行程大约处于量程的中间即可。
不过不要忘了,调整传感器前,最好要先将安置好试样的测试架放入面板上的长方孔内,浸入油中,并根据需要加上所需砝码稳妥就位。
5.参数设置
从电脑界面的测试仪菜单选项中,点击参数设定,出现以下界面:
参数设定 ×
仪器设定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升温速率[摄氏度/小时]: 〇 50 〇120
上限温度[摄氏度]: ×××.×
参与算术平均值计算:□单元1 □单元2 □单元3
确定取消
选择测试单元。
如选择测试单元1,点击在上界面仪器设定后面的单元1,在选中该单元进行测试
前的方框里打“√”,同时,出现“测试类型”菜单,点击维卡软化点,出现维卡软化点参
*1. 试样的制备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试验者应对其有明确规定。
下同. 5
数设置菜单:
维卡软化点参数设置
样品编号××××
砝码质量[克] ××××
针入量 [毫米] 1.00
确定` 取消
样品编号根据操作者要求输入,但限于4个字符(数字或英文字母),砝码质量和针入量一般在标准值内挑选(1000g/5000g,1.00mm),也可根据科研的需要任意设置,但在“确定”时,将会弹出对话框要你确认,以免发生差错。
在测试仪菜单中点击参数设定,再选择升温速率,标准值为120℃/h或50℃/h。
根据样品的情况,估计一个上限温度,在“上限温度”栏内设置。
这纯粹是为了安全,与测试过程是没有关系的。
当温度上升至上限温度时,系统将停止加热。
注意:在温控器中,也有上限温度的设置,其上限温度应大于此参数设置的上限温度,以形成上限温度保护又不影响测试(见"•温度控制器的操作"一节)。
如果同时测试二个或三个相同的样品,测试条件是一致的,那未,只需在设置了一个单元的参数后,在参与算术平均值计算后面,点击需测试的单元,再点击确定即可。
测试结束,测试结果将对上述的测试值作平均值处理。
参数设置结束,点击确定。
如果位移传感器已调整好,测试架也已各就各位,那未,在参数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在测试仪菜单下点击启动测试,在出现的“现在就开始进行测试确认吗?”的对话框中,点击确定,系统即进入测试阶段。
6.测试
测试架各就各位,传感器调整结束,参数设置完毕,就可以随时开始测试了。
点击测试仪菜单中启动测试,出现“现在进行测试确认吗?”,点击确定,系统进入测试程序。
搅拌器运转,5min后,位移传感器输出的位移量自动清零,屏幕上坐标更新,将此时的温度与位移作为新的坐标原点。
在预先设置并启动温控器的情况下,温度按预定的速率上升,位移量在经过一段相当的静止期后,开始发生变化。
当位移量达到预置的针入量时,该测试样品对应的坐标上的光点将醒目的显示出来,并且在光点一侧出现温度与位移的数值(即该点的坐标值)。
在测试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参照原空白试验数据,扣除测试架自身的变形影响。
当预设的待测单元的样品检测全部结束,在接口控制箱中,将有提示音告知操作者,同时,加热器停止工作。
7.结果处理
测试结束,系统将进行平均值计算及保存、打印工作。
7.1计算
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判断,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则屏幕将弹出对话框:
测试结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是否认为有效,继续计算平均值?
有效 ` 无效
点击有效,系统进行平均值计算。
点击无效,系统再征求操作者的意见,是否需要保存及打印。
7.2保存
系统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可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进行保存。
在缺省状态下,其保存文件名为:
6
××××××-×-[×] [×××] • SWB
8.3打印
曲线打印
将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温度─位移”曲线打印出来,供分析研究用。
9.油槽水冷、气冷或自然冷却。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8802)(参阅标准)
1. 试样准备*1
1.1 取样
管材试样应是从管材上沿轴向裁下的弧形管段,尺寸为:长度约50mm,宽度10~20mm。
管件试样应是从管件的承口、插口或柱面上裁下的弧形片段,长度为:
管件直径≤90mm,试样长度和承口长度相等;
管件直径>90mm,试样长度为50mm。
宽度应从没有合模线或注射点的部位切取。
1.2 制备
管材或管件的壁厚=2.4mm~6mm,可直接进行试验;
管材或管件的>6mm,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加工管材或管件的外表面,使壁厚减至4mm,如管件承口带有螺纹,则应车掉,使其表面光滑;
管材或管件的壁厚<2.4mm,则可将两个弧形管段迭加在一起,使其总厚度不小于2.4mm,作
为垫层的下层管段试样应首先压平,为此可将该试样加热到140℃并保持15min,再置于两块光滑平板间压平,上层弧段保持原样不变。
1.3 预处理
将试样在低于预期维卡软化温度(VST)50℃的温度下预处理至少5min;
对于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和丙烯睛-苯乙烯-丙烯酸(ASA)试样,应在烘箱中(90±2)℃下干燥2h,取出后在(23±2)℃的温度和(50±5)%的相对温度下,冷却(15±1)min,然后再按上述预处理。
2. 升温速率选择
根据标准,选择(5±0.5)℃/6min。
3. 静负荷的选择
施加的静负荷是砝码、负载杆(包括托盘、压针)、百(千)分表(或其它位移测量仪器)
的弹力的总和,应为(50±1)N,对应总静负荷质量为:(5099±102)g。
4. 操作
☉将浴槽温度调至约低于试样软化温度50℃,搅拌器运转并保持恒温。
☉将试样凹面向上,水平放置在未加砝码的负载杆的压针下,试样和仪器底座的接触面应是平的,对于二层迭加的试样,压针端部应置于未压平试样的凹面上,下面放置压平的试样。
压针端部距试样边缘不小于3mm。
☉将测试单元放入浴槽,插入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计(校对用,可以不插入)。
☉5min后,再加上所要求质量的负荷,位移传感器调零。
☉等速升温。
*1. 试样的制备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试验者应对其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