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成都青羊总部基地
- 格式:pptx
- 大小:6.58 MB
- 文档页数:10
具体阐述青羊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羊区是成都市的一个重要城区,也是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区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青羊区形成了以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青羊区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青羊区作为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遗产,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青羊区依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该区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青羊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文化艺术、设计创意、影视娱乐等多个领域。
成都文创园、玉津巷文化创意产业园、青羊宫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云集了大批文化创意企业和从业人员。
这些企业不仅提升了青羊区的文化软实力,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二、现代服务业青羊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该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青羊区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提升了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目前,青羊区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旅游、商贸、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金融方面,青羊区拥有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旅游方面,成都市区的著名景点锦里、文殊院等均位于青羊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在商贸方面,青羊区的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商业场所林立,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在科技服务方面,青羊区的众多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为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高新技术产业青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该区的又一主导产业。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青羊区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青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青羊总部基地青羊总部基地地处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核心区域。
位于日月大道以北、成飞生活区以南、成飞大道以西,距三环路2.5公里。
与规划中的城市区域中心“青羊新区”一路之隔。
青羊总部基地规划占地面积1089亩。
分5期进行建设,计划于2012年全部建成,计划建设总面积近85万平方米的总部研发楼,目前,已完成一、二、三、四期近46万平方米总部研发楼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五期近39万平方米的总部研发楼及配套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经过七年的努力,青羊工业总部基地一、二、三、四期已开发建设完毕,并成功实现100%招商,五期项目的招商和建设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至目前,已有191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其中市外投资企业123家,市内投资企业68家,研发、销售、总部型企业172家,占入驻企业的90%;生产型企业19家,占入驻企业的10%;世界500强企业3家,全国500强企业5家,工业行业100强企业63家;中外合资和独资企业4家。
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优惠政策一、税收政策1、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幅达到10%以上(含10%)的,经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
符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
3、已减按15%税收企业所得税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当年出口产值达70%的,享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4、凡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不包括财政拨款)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二、对企业的鼓励政策1、对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新办企业(项目)年实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园区按地方实得部分的55%支持企业(项目)进行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一、深圳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一、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要素认识不足伴随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交通通讯技术发展及生活消费观念变化,传统理论中影响产业布局要素,如地租、交通、基础设施等已不再是决定性要素;技术创新环境、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生态、人力资源供给、地方文化等新要素影响日趋增强。
而目前产业布局规划大多还依据传统理论编制,对新趋势关注较少,也缺少从空间供给需求角度进行的产业分类研究,使得产业布局缺乏清晰的空间指向,布局规划对新增产业门类缺乏兼容,难以保证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降低了空间供给效率。
2、缺乏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研究传统产业布局规划重视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立足产业需求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最大化挖潜,缺乏对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关系的协同研究,不能满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以“质量提升”取代“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城市需求。
3、缺乏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调控管理街接统筹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各类功能(包括产业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然而当下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衔接,导致难以落地实施。
一是总体布局上,部分新设产业园区游离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分离,脱离统一的规划管理监控。
二是产业布局规划虽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但无法与城市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设施配套方面进行对接。
三是在编制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缺乏协调,产业布局规划以引导性为主,缺乏强制性内容,与作为管理实施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接口,分头编制的控规汇总到全市层面后往往出现各种走样;如产业规划判断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地区,由于基层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向居住功能置换。
二、产业布局影响要素结合国内外案例研究,笔者将当前产业布局的主要影响要素总结为科技要素、成本要素、服务要素、特色资源要素、生态资源要素等五种类型。
1、科技要素当今科技革命推动的知识产业以科学技术群落形式出现在各个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单项科学技术,而是由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海洋、环境等众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组成的科技群落,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产业、部门。
成都各大工业园简介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原名成都青羊发展工业园,位于成都重点打造的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的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域。
占地面积933亩。
该工业园项目主要为企业提供独栋企业总部办公区域。
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A、B区已于2005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C、D区现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世界五百强企业新加坡凯德置地与成都置信联合成立的置信凯德实业等近60家企业已先后入驻。
锦江区工业园:位居城南新贵之地,CBD商务中心,邻水而居,三环路网和规划待建的地铁让商流畅通无阻。
完善的交通网络,商流畅通无阻。
多种户型让投资选择多样,日趋成熟的会展经济和深具规模的高科技产业相呼应。
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0年6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分为一期和二期。
其中,一期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西门出入通道羊西线与金牛大道之间,是离中心城区最近的高新技术园区;二期规划面积5.64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北门出入通道川陕公路和北新干道之间,处在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起始位置。
园区是省、市确定的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是经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市五城区省级开发区中唯一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9年,园区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中的“超100亿产业园区”(“1525工程”培育名单。
金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提出了“举全区之力建设园区”的工作思路,近年来投入园区拆迁、安置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近14亿元,园区产业承载力持续优化,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家,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新兴的轨道交通产业正在加速聚集。
园区企业软实力突出,有三泰电子、金亚科技、中汇制药、国嘉制药等8家上市企业;水井坊、康弘药业集团、宏天电传、国泰实业等4家企业进入成都工业50强;康弘药业集团进入省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康弘药业集团、神坤装备、金炜集团、宏天电传、徽记食品等5家企业进入市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3件、省级著名商标12件。
总部基地:定义——总部基地以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
总部基地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中枢式运营管理氛围,以高效、多能、全屏化优势为企业创建发展的高速通道,以中心级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心外围效应”为企业铺设前瞻式空间路径。
总部基地在于能够实现区域内外市场经济的信息整合、互动;能够达到国内外企业峰会能动的良好释放效果。
总部基础是企业成长的形象特征标志。
案例:成都青羊总部基地——青羊总部基地规划占地面积1089亩。
分5期进行建设,计划于2012年全部建成,计划建设总面积近85万平方米的总部研发楼,目前,已完成一、二、三、四期近46万平方米总部研发楼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五期近39万平方米的总部研发楼及配套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青羊总部基地重点引进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工业总部,目前签约入驻企业已逾百家,其中有百事可乐、置信凯德等世界500强,葛洲坝集团、招商银行、深圳海洋王等行业百强企业。
通过七年多的发展,青羊总部基地的“集群效应”进一步得到放大。
预计2012年青羊总部基地全部建成后,引进企业将超过200家,年实现税收超过10亿元。
北京总部基地——总占地约65公顷,拥有500栋总部楼,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米,总投资逾120亿人民币,目前,总部基地核心区已入驻400余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辐射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近4000家中小型企业,已被北京市委市政府纳入新的“十一五规划”,确定为北京十二大经济聚集区之一。
预计2010年,总部基地核心区将超过500家总部型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税费总额80亿元,对区域财政的贡献将达到25%,聚集约10万名中高端人才。
东北总部基地——是在充分总结和归纳北京总部基地6年多大胆而又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打造的第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生态化、规模化、完整化的多元化总部聚集区。
东北总部基地首批建设的西区和中区占地约70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0万平米,平均容积率约1.1,综合绿地率约50% 。
成都工业总部基地写字楼调研报告一、调研基本情况(一)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锦江工业总部基地规划面积1934亩,其中基地总部型企业净地面积198亩,占园区净用地面积的17.3%。
目前,基地主要形成了工业总部、现代印务和生物制药三大板块,入驻企业25家,项目27个,投资总规模近50亿元,投资强度230万元/亩。
未来总部基地企业总部楼宇全部建成后,建设总面积将达280万平方米,可容纳总部型企业约3000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15亿元。
1.中冶成工大厦项目位臵:该项目位于锦江工业总部基地管委会旁,面临锦江;东临成仁路延线,南临武侯大道东延线,西接红星路南延线,北靠三环路。
开发商背景:项目是由中冶成工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部基地,该公司于2006年11月由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改制而成,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中冶集团是央企排名27位,世界500强企业,其中中国成工具有60年的历程,涉足总承包、装备制造。
资源开发。
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占地面积:14.15亩建筑密度:30.18%容积率:8.02绿地率:33%总建筑面积:92218㎡,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75714㎡,地下总建筑面积16504㎡车位:总停车位600个(其中地下400多个,地面100多个)建筑层数:A区办公楼27层,B区和C区办公楼均为31层;地下为两层。
建筑高度:99米租售形式:出售售价:5100元/㎡以上。
现售价均价7500/㎡。
物管费:最高不高于6元/㎡出售面积:(A、B区为商务办公区域,C区为商务酒店区域)A区:1100㎡/层,可分拆为300㎡-800㎡,层高4层-16层:3.6米;B区:600㎡/层,层高:3层-22层:3米;23层-31层:3.3米;C区:800㎡/层,层高:3层-22层:3米;23层-31层:3.3米;项目优惠政策:携手锦江工业总部基地管委会共同对大厦进行招商,入驻企业可享受政府的多项扶持优惠政策。
销售情况:A区21层-27层为中冶成工自用,其余全部对外销售,C区作为商务酒店招商。
具体阐述青羊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青羊区作为成都市的核心城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青羊区的主导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本文旨在具体阐述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主导产业的定义和重要性,详细描述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其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本文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主导产业的定义和重要性、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对青羊区主导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战略。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地对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我们将分析目前青羊区主导产业的类型、产值规模、市场地位等方面的情况,揭示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和带动作用。
通过对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
同时,我们也会指出目前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青羊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青羊区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题,简要介绍青羊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的重要性,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对主导产业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开发模式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推进,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和房地产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地产开发商开始寻找新的开发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工业转型和城市更新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以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为例,探讨其开发模式。
背景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一个集商业、文化、居住、办公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96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
项目旨在打造成为青羊区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功能中心,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提升。
开发模式概述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采用了集约型和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由于资源稀缺和市场水平的提升,地产开发商开始寻找新的开发模式,集约型和多元化开发模式应运而生。
集约型开发模式指的是将地产资产做到极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主要体现在土地高密度利用,建筑空间利用率的提升以及同一地块内不同类别的房地产的合理开发。
多元化开发模式是指在同一物业内,可以涵盖多种不同业态的建筑和用途,如商业、住宅、文化、教育、办公等。
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的特点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筹规划:项目在设计和规划时,采用了“一套规划”和“一套标准”。
地产开发商做好事前的市场研究,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指导方案,统一了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
2.低调奢华:项目的建筑风格以低调奢华为主,将现代与文化相结合,以深灰色建筑为主,外墙采用玻璃幕墙,整体效果简洁明了,时尚且不失优雅。
3.多业态吸引:项目涵盖了商业、文化、居住、办公等多种业态,使得不同人群可以在该项目内完成各种生活需要。
各种业态之间相互交错,形成高度的融合。
4.智慧化系统:项目引入了先进的智慧化系统,包括智能停车场、智慧门禁、安防系统等,为购房者和租户提供安全和便利。
5.教育拓展:项目还将建设青羊工程师学院和工业设计学院,满足当地教育市场需求。
成都置信杨毫杨毫,男,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祖籍山东,1981年参军。
1995年与人合伙组建“成都信德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了7个项目的成功。
1997年底,创建“成都置信实业有限公司”,领导置信公司在三年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曾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MBA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MBA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3年荣获“第十一届金芙蓉杯”——“楼市十年风云人物”特别金奖。
杨毫董事长创办了12年的成都置信集团,目前在公司就业的员工超过7000人,他所建设的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国色天乡乐园就为当地农民解决就业人数超过10000人。
12年来,杨毫带领的置信出资修建城市绿地公园、捐建城市大桥、设立栋梁基金、支持教育发展、帮助地震灾区等方面的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物超过1亿元。
有媒体称“是置信让成都楼市的发展提速5年”,置信在房地产的每一个产品都革新地产发展,具划时代意义,例如芙蓉古城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挖掘影响了中国建筑界。
1998年,“置信生活方式”的提出,是中国地产真正走向和谐人居,倡导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杨毫沿着地产产业链的纵横延伸,探索出企业发展独特的投资与服务模式,2002年进军汽车服务业,短短6年时间,业务范围涵盖汽车服务链的终端,以六大产业结构为依托,以40家连锁网络为延伸,成为中国西部汽车服务业的主导型企业,推动了全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置信在2003年就进军产业园区的建设,其“中国女鞋之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国色天乡乐园”为城市品牌、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创新性提出发展城市产业经济、总部经济和税源经济等多个经济发展模式。
成都置信集团2004年开始,先后与川投集团、新加坡凯德置地、基汇资本三大资本巨头建立了战略投资合作关系,是四川地产行业中首家迈入国际化轨道的企业。
置信地产根植成都,发展于全国,其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历年来高居本土地产企业第一。
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张敏等民间借贷纠纷民事二审民事裁定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12.17【案件字号】(2021)川01民终2613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魏云霞【审理法官】魏云霞【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张敏;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当事人】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张敏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当事人-个人】张敏【当事人-公司】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告】张敏;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裁判结果】本案按上诉人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一审判决自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更新时间】2022-09-22 04:35:42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张敏等民间借贷纠纷民事二审民事裁定书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1)川01民终26131号当事人上诉人(原审被告):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丽都路6号。
法定代表人:杨华,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张翔。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张敏。
原审被告: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腾飞大道189号青羊总部基地F区15栋401号。
法定代表人:兰波,董事。
审理经过上诉人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因与被上诉人张敏、原审被告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2021)川0107民初1724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立案受理后,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的规定,本案适用独任制审理。
126 WA 2014/03工程实录作者单位:侯寰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周岩,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收稿日期:2014-02-27摘要:独栋式办公是企业总部园区中的主导建筑形式,“一个企业、一栋建筑、一种标志”成为企业竞相追捧的办公产品类型。
然而它的单一化复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多样化和成长性的需求,土地利用的低效性和紧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显。
本文结合青羊工业总部基地H-3#和G-9#办公楼的设计实践,充分挖掘建筑空间组合的集约化和共享性潜力,探索一种独立共生的集合办公模式,实现人、环境和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 : Single office building undoubtedly played animportant role in the office products of Headquarters Base."A company, a building, a sign" become the favorite officeproduct type. However, simplified replication of single officebuilding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differentcompanies,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low efficiency of landuse and limited land resourc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prominent.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building H-3#and G-9# in Qingyang Headquarters Base ,the article triesto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intensive and sharing spatialcombination, and explore a new collective office mode to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environment andenterprise.关键词:集合办公,独立,共生,模块式组合,生态化情境Keywords : collective office, independence, symbiosis,modular combination, ecological situation1 问题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高速推进,处于城市近郊的集群式总部办公园区,以优美的环境,低密度的布局和低廉的价格正被越来越多尚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新企业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