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术后并发胆瘘28例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肝胆术后并发胆瘘25例临床治疗分析2011-11-6 3:19:45 作者:延学军代写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治疗分析。
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25例进行治疗分析。
结果: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9例均治愈,保守治疗16例其中治愈14例,死亡1例,采用其他的转手术治愈1例。
结论:对本组25例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临床分析,导致患者胆瘘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自身病因相关,同时还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多个因素相关,做肝胆手术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患者在各个治疗阶段实施不同的治疗对策。
【关键字】胆瘘;肝胆术;治疗胆瘘是肝胆手术后非常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不同患者的自身的身体情况和手术过程中的各个潜在的原因的影响,患者一旦做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症,将会导致治疗非常复杂,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度,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致命,因此做肝胆手术时,各个方面必须做到非常细致,尽量减少这样的症状发生。
现对于本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肝胆手术后并发的胆瘘2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46.7岁。
其中开放性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例,肝叶切除患者1例,其他2例。
手术后并发胆瘘发生时间最短为术后5h,最长术后15d。
其中胆汁引流量为50mL到640mL,平均为250Ml。
1.2 方法本组采用三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患者手术,其中16例为保守治疗,6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3例为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保持腹腔引流通畅,使用生长抑素,抗污染,以及营养支持。
对手术中引流不通畅或者未放置腹腔患者,则采用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
手术方式主要是胆囊管残断。
需要重新结扎加缝扎。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8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256.4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04-01胆漏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51%-2.40%,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1]。
现收集了我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共收治肝胆手术后胆漏的2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对其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均为本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收治的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4~78岁,平均47.6岁;本组发现患者胆漏的具体时间术后2-4d11例,术后5-7d15例,拔除t管后2例.1.2胆漏的原因本组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开腹胆囊切除术后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9例;肝外伤术后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后1例。
1.3临床表现:①手术后或t管拔除术后逐渐或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和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伴畏寒、高热、黄疸。
②b超检查显示膈下或周围有积液。
③患者的伤口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过多的胆汁。
④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
其中13例患者经腹腔引流管或瘘口泛影葡胺造影后确诊。
1.4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要给予患者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状态,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抗感染、抑制消化酶分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3]。
全身症状轻微,腹腔引流通畅且引流量逐渐减少,胆总管通畅,b超或ct提示肝下积液不多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特别是对于没有腹腔引流的患者,则要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4,5]。
1.5治疗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原有腹腔引流管且引流通畅者19例,拔t管后重新经t管瘘道置管引流者2例,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者4例,再次手术者3例。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20131123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刘炎凤(淮安市马甸镇卫生院外科,江苏淮安223200)摘要:目曲探讨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2010—06—2011一12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46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36/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对于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的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肝胆手术;胆瘘;护理doi:10.3969/j.i ss n.1004—5775.2013.11.048学科分类代码:320.71中图分类号:R473.57文献标识码:B肝胆疾病是l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其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胆囊手术、肝脏手术等。
胆瘘是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导致腹膜炎的病死率极高,可达26%…。
因此,在肝胆手术后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6~2011—12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46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手术并发胆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2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22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引流治疗的有17例,其余5例因胆管严重损伤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均住院期间全部治愈,治愈率达到100%。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其中有16例患者可以明确胆瘘的位置和原因,治愈的时间不同,其中8例在3周之内治愈,占36.4%。
在3-4周之内治愈的有5例,占22.7%。
在4周之后治疗的有4例,占18.2%。
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6-12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结论:针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临床分析,胆瘘的发生不仅和患者自身的病因有关,还与手术操作过程有关。
对于胆瘘患者,临床应做好充分引流这一预防工作,肝胆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发生胆瘘的具体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程度等进行认真观察,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19-02【Abstract】Obj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nd therapeutic effect.Methods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4 were 22 cases of liv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fter the surger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observed.Results Of all 22 cases, drainage ofnon-surgical therapy in 17 cases, the remaining 5 patients for bile duct injury serious surgery again, are all hospital cure, cure rate is 100%.By imaging examination of all patients, including 16 patients can clear position and reasons of biliary fistula, cure time, of which 8 cases cured within 3 weeks, accounting for 36.4%.In three to four weeks to heal in 5 cases, accounting for 22.7%.Within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of 4 cases, accounting for 18.2%.To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thefollow-up time was 6 to 12 months,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Inview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patients need to be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fter clinical analysis, the occurrence of biliary fistul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auses of the patient's own, also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process.For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clinical should be well drainage of the prevention work, after the liverand gallbladder surgery diagnosi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the specific reas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leakage amount, and degree of peritonitis careful observation, so as to choose the suitable treatment.【 Key words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Biliary fistula;Clinical analysis胆瘘指的是人体胆汁或含胆汁液体以非正常的途径持续流出的一种病症,是一项严重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
肝胆手术后胆瘘临床治疗体会目的对肝胆手术后胆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肝胆手术后胆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对症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持续治疗6w 后,全部肝胆手术后胆瘘患者均获得治愈,治愈率为100%,没有患者出现新的并发症,7例单纯腹腔引流治疗2w内痊愈,3例再次手术患者2w内治愈,7例行生长激素和腹腔引流治疗患者2w内治愈,全部3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以及腹腔引流患者2w内均获得治愈,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2w内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w内治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瘘的主要引发原因为肝胆手术损伤,保证引流的畅通性,使梗阻及时获得解除,并对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以及应用生长激素、腹腔引流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高治愈率。
标签:肝胆手术后胆瘘;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作为肝胆手术后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并发症,肝胆手术后胆瘘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加大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特就肝胆手术后胆瘘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肝胆手术后胆瘘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9例,男性患者占21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3~79岁,年龄平均值为(47.8±4.3)岁。
3例患者行肝外清创手术,4例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5例患者行胆肠Roux-en-y吻合手术,2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所选患者手术完成后均出现弥漫性或者局限性腹膜炎症,有大量胆汁自患者伤口或者腹腔引流管流出,。
对全部患者进行CT以及B超检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胆道造影剂外泄,16例患者右膈下积液,9例患者十二指肠腹膜后间隙积液、积气。
19例患者手术完成3d内出现胆瘘,7例患者术后1w出现胆瘘,4例患者术后2w出现胆瘘。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分析阿力木江·托洪巴衣,阿不提·毛拉(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普外科,新疆克孜勒苏 845350)【摘要】目的 探究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给予50例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等,对所有患者发生观胆瘘的临床特征进行记录,对致病原因进行探究,对比不同治疗手段治疗胆瘘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手段。
结果 对35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通过分析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可以认识到:患者自身病因及手术操作过程均会影响胆瘘的发生;在临床上,应给予胆瘘患者全面的引流,待肝胆手术完成后,必须加以及时诊断,全面观察发生胆瘘的主要原因,以此对最佳的治疗手段进行选择。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3.74.02胆瘘指人体胆汁或含胆汁液体通过不正常的方式不断流出的病症之一,属于严重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发生胆瘘,会让治疗的难度加大,给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痛苦,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1]。
当前,在临床上相关医疗人员最应重视的内容为:采取怎么样的手段对胆瘘的发生加以有效预防、对胆瘘加以合理处理。
本文主要分析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对有效的预防、治疗方式加以总结,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分析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给予50例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内镜治疗等,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43±5.12)岁,年龄在22~65岁之间,所有患者胆瘘的致病原因,见表1。
表1 患者胆瘘的致病原因的临床资料n百分比(%)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35100.00肝总管损伤2 5.71T管的早期脱落514.29胆总管损伤411.43副肝管与肝的毛细胆管损伤925.71胆囊管的残端发生胆瘘514.28T管拔除后发生胆瘘38.57肝癌、肝包虫治疗后发生胆瘘38.57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胆瘘411.431.2 方法因为35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致病原因并不一样,所以,医疗人员需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肝胆术后并发胆瘘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术后并发胆瘘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在外院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2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了针对性的治疗,将治疗体会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本次20例患者中实施内镜治疗的有3例,保守治疗的有7例,手术治疗的有10例,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与内镜治疗患者、保守治疗患者对比时间较短,其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行肝胆外科手术后若预防不佳极易并发胆瘘,所以要加强手术人员的手术操作水平,确保腹腔引流及放置T管操作到位,才能更好的预防患者术后胆瘘现象发生,确保患者手术效果。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胆瘘;治疗体会肝胆手术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手术类型,而胆瘘是肝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的危险性极高,胆瘘的发生可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
所以加强对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是确保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为此,本次我院将2010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在外院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了详细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在外院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20例作为分析对象,2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1.0±3.2)岁,其中行肝外伤清创术后并发胆瘘患者3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胆瘘患者8例,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瘘9例;并发胆瘘原因:副肝管和肝毛细胆管损伤患者5例,胆总管损伤患者4例,肝总管损伤患者3例,胆囊管残端瘘患者4例,拔T管后胆瘘患者2例,T管早期脱落患者2例。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过常规检查核实后符合临床“肝胆术后并发胆瘘”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患者及家属通过对本次观察治疗全过程进行了解后,经协商自愿签署本次观察治疗知情书。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作者:刘腾,黄尧来源:《中外医疗》2020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探討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胆漏26例,分析发病原因、明确诊断,根据胆漏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组不同方法,对比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因素、不同年龄的胆漏发生率以及胆漏治疗效果。
结果胆囊手术发生胆漏的几率5.36%明显高于肝脏手术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
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发生因素较多,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治,尽早诊断并妥善处理,及时控制胆漏病情,以防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 肝胆手术;胆漏;诊断;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657.4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1(c)-0103-03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le Leakage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LIU Teng, HUANG Yao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Meng Chao Hepatobiliary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le leakage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June 2018 - June 2019 in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in the line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600 patients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bile leakage concurrent 26 cases, analyze the etiology,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bile leakage tak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methods,compared different surgical site, different factors, different age incidence of bile leakage and bile leakage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ile leakage in gallbladder surgery was 5.3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iver surgery 2.6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516, 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bile leakage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 so clinic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iagnosis should be mad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proper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bile leakage in time to prevent serious consequences.[Key words] Hepatobiliary surgery; Bile leakage; Diagnosis; Treatment effect肝胆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是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356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胆漏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手术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管癌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
术后依据手术史、临床表现、腹腔穿刺及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发生胆漏14例,其中迷走胆管漏4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胆总管损伤漏3例,右肝管损伤漏1例,胆总管横断漏2例,肝总管损伤漏1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漏1例。
胆漏发生后经行剖腹缝扎胆囊床、腹腔引流、再次手术缝扎、放置t型管引流、剖腹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以及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再放置腹腔引流管等方法。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术后随访1~3年,均恢复良好。
结论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肝胆手术患者应严密观察预防胆瘘的发生。
一旦疑似胆漏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漏;病因;预防和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62-01胆汁或含有胆汁的液体通过非正常途径持续流出称为“胆漏”,主要分为胆外漏和胆内漏。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任何胆道或与胆道相邻以及脏器的外科手术,都可能会发生胆漏。
作为外科手术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症状,如果处理不当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了解胆漏发生的原因及掌握防治措施对肝胆术后病人的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肝胆术后胆漏患者进行深入的探析,对促进疾病转归,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十分重要。
现将本院收治的356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的14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胆漏患者,男8例,女6例。
年龄34~68岁,平均51岁。
手术方式为胆囊结石伴急慢性炎症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3例、肝癌行肝切除术2例、胆管多发结石伴胆囊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腹腔引流4例,外伤性粉碎性肝破裂行肝修补术2例,肝门胆管癌行胆管癌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胆道术后2周拔t管1例。
肝胆术后并发胆瘘28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处理的疗效和方法。
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11年5月的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28例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其中3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胆瘘停止。
结论:对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自身病因及病态的发展,综合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是否顺畅、胆管梗阻情况及是否存在腹膜炎及其轻重来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15-02
胆瘘是肝胆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分为胆外瘘和胆内瘘,是指胆汁或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其发生几率为0.51%~2.4%[1,2],病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生命危险。
由于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和病因的不同,在治疗时应对引起胆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我院自2007年1月到2011年5月期间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2~73例(平均51)岁。
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胆
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3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1例,糖尿病人肝移植术后拔t管致胆瘘1例。
1.2 临床诊断:结合病人的病史,行b超穿刺、ct检查、瘘管造影等方法进行检查。
患者胆瘘发生的时间为术后6h~30d,胆汁的引流量为50~1000ml,平均370ml。
1.3 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传统保守治疗,12例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采取支持治疗和腹腔引流的措施,应用生长抑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给予营养支持及抗感染。
所有患者在确诊胆瘘后,凡未放置引流或者引流不畅的患者,均以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3],早期使用负压引流的患者,在引流量有明显减少后,改为常压引流。
行保守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13例于术后7~10天胆瘘停止,拔除引流。
剩余的3例患者因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为手术治疗,包括1例引流效果不佳,1例胆总管远端结石梗阻,1例胆瘘量及腹膜炎症状加重。
手术方式治疗的12例患者中,采取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再次手术行腹腔引流4例,胆囊管残断重新放置钛夹1例,重新结扎1例,1例在肝周围置管引流20d未见好转,再手术后发现是胆囊床迷走胆管瘘,后在胆囊床处重新置管引流后7天停止胆瘘。
2 结果
28例中有22例于术中预置引流,未预置引流的患者均于诊断出现胆瘘后再手术置管引流,所有患者在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均好转,停止胆瘘治愈率为100%。
手术后瘘量在200ml/d以内的患者均可在1周内停止胆瘘,瘘量在200~400ml的患者可在2周内好转并停止胆瘘,瘘量大于400ml的在经保守治疗不果后,也均在再次手术治疗后2周内控制瘘量并好转。
3 讨论
3.1 胆瘘的成因分析:胆瘘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在胆管手术中,可能损伤了肝门下肝管、迷走胆管或者副肝管,或者胆总管出现下端梗阻而导致胆瘘[4];在胆囊的切除手术中,可能出现胆囊管残端结扎线处理不牢靠,或者钛夹夹闭不完全或脱落;在肝脏手术中,可能出现肝断面胆管漏孔;在t管引流术中,或者在对胆总管采用t管引流术后,出现t管短臂滑出,或者t管窦道愈合不良,或者t管意外脱落而导致引流口胆瘘;术中术者将胆管缝合过密而导致胆管壁血运不畅,从而引起胆管壁坏死而引发胆瘘[5];在胆肠吻合术中,胆管壁出现炎症或者血供不良,吻合口内翻、张力大、缝线间距大或者漏针,都有可能引发胆瘘[6]。
3.2 胆瘘的治疗及预防:胆瘘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引流的方式,包括腹腔外引流及内引流,在原发病得到控制及胆管无梗阻的情况下,低流量的胆瘘一般可在3周之内治愈[7],在保守治疗3周或以上无效果后,可以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生长抑素在胰岛瘘、肠瘘等领域已经成功运用开了,主要起着减少胆汁分泌的作
用[8],而生长激素则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修复组织、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对于低流量的胆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即可,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除非胆瘘情况恶化或者持续时间达到一年仍无好转,才可以考虑行再次手术治疗[9]。
对于流量较大的胆瘘,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以避免因瘘管外口的过早闭合而引起感染。
对于瘘口远端出现胆道梗阻,采用非手术方式无法处理时,或者在胆瘘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时,实施再手术治疗是必须的[10]。
在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通过b超及ct观察在胆总管的末端发现了结石梗阻,属于继发性结石,其性质同于胆囊内结石,在确诊后实施了再次手术去除结石梗阻,重新置管引流,4周后患者病情好转。
胆瘘引流效果不佳也是考虑实施再次手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组中1例患者因引流效果不好导致腹膜炎加重,后采取再次手术重新置管引流后好转。
胆瘘属于肝胆手术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任何胆道或者胆道邻近脏器的外科手术,均有可能发生胆瘘,胆瘘的发生是可以预见并采取适当的手段减少其发生率的[11]。
首先,在术前,对于术者,应在主观上高度重视手术并充分认识到手术的难度[12]。
其次,在手术中,应尽量采用细针细线,仔细缝合,尽可能结扎或者缝扎创面上的可疑管道,在手术完成后,创面上预留合适的引流管,保证术后引流畅通。
第三,在术后,患者应及时补充营养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参考文献
[1] 袁志林,李强.冯晶,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发生胆痿的原因分析及治疗[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28(1):68
[2] 孙建中.1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j].,2001,7(5):271
[3] 李现昌. 28例肝胆术后致胆瘘原因及防治对策.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j].2008,2(10):104
[4] 常彦祥,唐天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j].2006,5(15):119
[5] 孙刚.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原因与诊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32(7):812
[6] 张宝华,张永热,张析和,等.术后胆漏的综合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106-107
[7] 王立亚.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诊治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5(9):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