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下启蒙说课教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99
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启蒙运动课程标准: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为必修课内容,授课班级为高二文科班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在难度上略有增加,以适合文科班授课的要求。
考虑到作为早上第一节课,适当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重点难点:1.重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第六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其内容非常重要,它包括第一课人文精神的起源:《蒙昧中的觉醒》,第二课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以及由本课与第四课《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共同构成的人文精神的成熟: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成熟,更由此确立了世界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是指导近代国家反对专制,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思想武器。
由此可见学习本课,学好本课,对于我们认识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可靠借鉴,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正是基于本课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尤其注重让学生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层面去了解、理解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价值与指导意义。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使学生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辨明其差异,明确其继承关系,认识到他们各自思想的产生都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启蒙运动的背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全面分析一场革命、改革或运动爆发的背景,并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启蒙运动的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逐渐深入的问题探究活动中,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理性思考,自主探究历史规律的意愿和兴趣。
(2)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摘引思想家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启蒙思想不仅是近代资产阶级奋斗的成果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积淀。
这些思想不仅仅属于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专制下的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危害,以及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3、帮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2)专制制度与启蒙思想的冲突。
2、难点(1)启蒙思想的内涵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专制制度和启蒙运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专制制度和启蒙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分析专制制度和启蒙思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反映专制统治的图片或故事,如古代君主的绝对权力、民众的苦难等,引发学生对专制制度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专制下的启蒙。
2、讲解专制制度(1)定义和特点:专制制度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或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法律和制度的约束。
其特点包括权力高度集中、决策独断、缺乏民主和自由等。
(2)危害:专制制度往往导致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经济发展受阻、人民权利被剥夺等问题。
例如,古代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一定时期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启蒙运动的背景(1)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权力。
(2)科学进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如牛顿力学等,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3)思想渊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4)社会矛盾: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和反抗。
4、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1)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专制下的启蒙一、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专题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一条主线:人文精神分别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情况总体概括——第三四节的地位: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专题线索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启蒙运动其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旧教材都有较详细的阐述,而智者运动是增加的。
学习指导意见:1、了解启蒙运动的产生背景;2、知道或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明:上面的第2点把第三、四两课相关内容的学习指导意见合并处理了。
教学立意:让学生认同启蒙运动的最大价值与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体验该价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学生群体特点分析①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作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认知水平还可以,有一定的史料概括、辩证分析的能力,但仍须培养。
有部分同学在初中学过本课,但只停留在表层。
专制下的启发教课方案瑞金三中刘建【学情剖析】高二学生研究求知热忱高,理性思想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拥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曾接触过,对有关知识有比较充足的认识,并且在经过了一年多高中历史的学习以后,已基本熟习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本课采纳教案式教课法,教师或指引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在课上剖析、议论,进而从多渠道培育学生的自学、思想能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建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这是切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发思想家的看法,归纳启发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欧洲启发运动的背景和特色,掌握启发运动思想家的主要看法。
2、经过阅读启发运动思想家的言论资料,培育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剖析、评论问题的能力,经过比较启发运动和文艺中兴的异同,培育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经过对启发运动流行的历史条件和重要影响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的基本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惹起学生的思虑,发挥学生的踊跃性,真实理解要点和难点,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研究,表现史论联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情境教课法:学生角色饰演,神入历史。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启发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髓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财富阶级为之奋斗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不过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经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1.培育人文意识,增强法治看法。
2.关注社会进步,培育坚毅的意志,建立科学精神,敢于思疑,勇于创新,不停追求真谛。
3.意会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踊跃吸取启发思想精髓,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供给借鉴。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发运动思想家的主要看法及启发运动的影响难点:启发运动与文艺中兴的差别与联系。
《专制下的启蒙》1.课程标准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视频、图片、表格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指导学生阅读和解读史料,让学生在阅读史料时,总结归纳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在做到论从史出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理解“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点,认识思想变革的力量。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它们的内在关系难点:对“理性”的理解3.教学过程:导入:先贤祠安葬的伟人伏尔泰和卢梭,引出启蒙运动。
(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一、呼唤民主和自由——启蒙运动的背景材料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活动,增加了欧洲的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为其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2:英国和法国物质生产总量增长指数材料3:君的身份是人世间最高的东西,因为国王不仅是上帝在人间的副手,坐在神的宝座上……《圣经》把国王叫做神,因此其权力经某种联系便可与神权相比拟……——詹姆士一世1610年对议会训词材料4: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材料5:(伏尔泰认为)牛顿(1643--1727)以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
——《世界文明史》(1)经济上:新航路开辟,资经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上:封建专制压制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3)思想理论上: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②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做到论丛史出;知道思想的产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探究案二:星光灿烂的人物——启蒙思想家的主张1.(1)自主探究:据材料,归纳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伏尔泰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卢梭天赋人权材料三: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指出:人民订立社会契约,把国家治理权交给政府,只是出让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由于政府只得到人民委托的一部分权利,他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者。
6.3专制下的启蒙(教案)【教学目标】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通过学习,要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3、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4、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难点: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明末清初,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以及满清入关统治中国,中国出现了最早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家,为当时逐渐僵化的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新风气。
同一时期的欧洲,无论是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还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都要高于中国,而且经过了文艺复兴的洗礼以后,他们思想界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呢?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启蒙"一词的意思。
“启蒙”(enlighten)一词在法文中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运动的含义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什么叫“理性"?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无须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这里牵涉了一个思考什么、怎样判断的问题。
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说到底,就是资产阶级求民主、自由、平等。
请同学们由此并结合教材所述推断启蒙运动产生的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学生归纳教师总结:1.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