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正稿)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历史ⅲ人民版6.3专制下的启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2、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的观点;3、体会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思想家的观点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具】多媒体【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师:呈现图片“先贤祠”先贤祠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里面安葬了伏尔泰、卢梭、雨果、巴尔扎克等人。
其中伏尔泰生前遭到统治者迫害,死后也不许葬在巴黎。
1791年,在他逝世13年后,他的遗骨被迁到巴黎的先贤祠。
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更多达60万人。
为什么伏尔泰生前生后的境遇不同?是什么使统治者痛恨伏尔泰?答案就在第三节——【三】专制下的启蒙师:呈现【学习目标】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2、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的观点;3、体会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生1:阅读师:其中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是小高考的重点师:启蒙的字面意思即是开启蒙昧、改变懵懂状态。
是什么使当时的人们处于一种懵懂状态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要改变这种懵懂状态?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用什么办法克服这种状态呢?第一目:呼唤民主和自由师:呈现【一】呼唤民主与自由【自主学习】1、启蒙运动的时间:_________2、启蒙运动斗争的对象是什么?3、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是_________4、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兴起于___国,在___国达到高潮,然后扩展到____、____等国学法指导:快速阅读课本P109,自主完成上述问题,2分钟后小组抢答,其他组别纠正或补充生:斗争的矛头是封建主义师:封建主义包括专制王权、等级特权和宗教神权。
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君权神授思想,所以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又批判它的理论基础:宗教神学。
但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批判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师:那么启蒙思想家使用什么武器来对抗专制王权?生:理性师:牛顿给了人们伟大的启示:以理性来对抗封建主义,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师:什么是理性呢?师:呈现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专制下的启发教课方案瑞金三中刘建【学情剖析】高二学生研究求知热忱高,理性思想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拥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曾接触过,对有关知识有比较充足的认识,并且在经过了一年多高中历史的学习以后,已基本熟习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本课采纳教案式教课法,教师或指引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在课上剖析、议论,进而从多渠道培育学生的自学、思想能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建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这是切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发思想家的看法,归纳启发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欧洲启发运动的背景和特色,掌握启发运动思想家的主要看法。
2、经过阅读启发运动思想家的言论资料,培育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剖析、评论问题的能力,经过比较启发运动和文艺中兴的异同,培育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经过对启发运动流行的历史条件和重要影响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的基本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惹起学生的思虑,发挥学生的踊跃性,真实理解要点和难点,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研究,表现史论联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情境教课法:学生角色饰演,神入历史。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启发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髓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财富阶级为之奋斗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不过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经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1.培育人文意识,增强法治看法。
2.关注社会进步,培育坚毅的意志,建立科学精神,敢于思疑,勇于创新,不停追求真谛。
3.意会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踊跃吸取启发思想精髓,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供给借鉴。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发运动思想家的主要看法及启发运动的影响难点:启发运动与文艺中兴的差别与联系。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一、概述:《专制下的启蒙》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专题六,第三节,课时安排1课时。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此时,人们已从以往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人的理性的崇拜。
理性与自由成为西方这一时期人们追求的最高理想,并构成了西方社会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欧洲的政治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以及对亚洲的爱国仁人志士挽救民族危机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整体历史观。
2.了解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以及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
并对比这一时期的思想主张和希腊的智者运动、文艺复兴有何不同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3.在深入理解启蒙运动的基础上,思考这一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有何指导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推演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联想法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作用,从而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历史脉络。
2.运用历史比较法把启蒙运动思想主张和希腊的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相互对比,从而找出三者思想主张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宁化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2.学生对启蒙运动知识有所了解;3.本课历史人物多,思想主张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记忆的东西较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总课时:28 主备人:邵宇红使用人:周毅、张晓丽、亓飞、邵宇红、石雪峰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理解启蒙运动的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启蒙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问题探究】探究1 孟德斯鸠的思想材料有人说,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一种盲目的命运所产生的,这是极端荒谬的说法。
因为如果说一个盲目的命运竞能产生“智能的存在物”,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么?由此可见,是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的。
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政体有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
用最无学识的人的观念就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
我们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这就是我所谓的各种政体的性质,应该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问题探究】孟德斯鸠的思想有何历史影响?【教师点拨】(图文解读)1.孟德斯鸠阐述了法的概念。
他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类型。
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认为,人类社会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演进的。
3.他主张私有财产是人类的自然权利,这种主张是针对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私人财产的侵夺而发的。
4.他主张兴办工业和商业,反对横征暴敛。
探究2 洛克、自然法与社会契约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洛克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三专制下的启蒙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卢梭和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启蒙的真谛;认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源(探求启蒙思想之源),阅读与对话(阅读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文本;.......与启蒙思想家对话)、领悟(领悟启蒙思想的点滴)三步的方法,初步掌握解读经......典思想的一种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源、阅读与对话、感悟启蒙思想,逐步领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求得认同。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教学难点:步领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求得认同。
.......教学过程设定教学环节导入出示《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的历史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提炼两个集中注意宣言反映的时人的共同追求。
老师引导指出这种追求的思想之根扎在当时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之中――启蒙运动。
探求启蒙思想之源通过回到历史现场,探源启蒙思想之源。
以下是供参考的问题设 1.历史现场之一:解开枷锁计: 1.说说莎士比亚和马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和文题。
力。
引入话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设莎士比亚和马丁・路德的图片和名言。
丁・路德所反映的那个时字材料,获代的人文主义的内涵。
莎2.历史现场之二:创造支点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沉思图;伏尔泰的话(《世界文明史》)士比亚和马丁・路德所反取信息,提映的两场运动为启蒙运动的发生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场和启蒙炼这些历史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运动产生的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定律”是什么?“小动物”是指什么?伏尔泰的话内在联系。
3.历史现场之三:搭建舞台(经济和政说明了欧洲当时的科学治基础)发现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文字材料引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和马克��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和文字材料分别说明了欧洲(主要指英、法两国)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些现象为启蒙运动的发生起到了什么作用?历史细节叙述伏尔泰:“欧洲的良心”。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一、教学目标设定:(1)内容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2)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卢梭和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启蒙的真谛;认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3)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学生阅读关于本课思想家的介绍读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
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摘取思想家的基本思想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4)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启蒙思想,逐步领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求.得认同...。
二、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2)教学难点:步领悟....。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求得认同三、教学过程:一、启蒙思想家的思想1、霍布斯:代表作:《利维坦》(1)思想主张:①自然权利说(天赋人权)。
②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
(2) 历史影响他的思想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洛克:(1)地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思想主张:①主权在民。
②分权学说:A、立法权——议会B、行政权——国王C、对外权——国王(3)意义: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高潮——法国。
1、伏尔泰:(1)地位:“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2)代表作:《哲学通信》(3)思想主张: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②“开明专制”,君主立宪2、孟德斯鸠(1)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2)著作:《论法的精神》(3)思想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A、立法权——人民的代表B、行政权——政府C、司法权——陪审法院(4)历史影响①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②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卢梭(1)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2)思想主张①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人民版-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正稿)
专题六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第三册设计者: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13级学科教学(历史)林黄敏
【课程标准】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启蒙运动”、“理性”两个概念;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英、法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康德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中,巩固和形成对历史学科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基本技能。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形成处理、整合信息以及与人合作的社会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的了解和阐释,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强化民主法治观念。
(2)通过对启蒙运动的过程探索,影响和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民主和真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2、难点:掌握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主张。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学准备:认真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案,布置学生预习。
2、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思考课本的探究问题。
【教学线索】
导入---启蒙之惑(背景与概况)---理性之光(英法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思想之剑(影响)---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布置
【评价办法】
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以位于巴黎市中心得先贤祠引出“卢梭”和“伏尔泰”二位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启蒙之光”
(一)、呼唤民主与自由---启蒙运动
1、何为启蒙?(英语直译为“使光明”。
“启”意为开启,“蒙”意为懵懵懂懂、糊里糊涂的状态。
)
☆图片:卢梭
★材料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问题探究1:那么是什么使当时的人们处于一种迷信、愚昧、盲从的懵懂状呢?
2、为何启蒙?(专制王权的强化和基督教神权的束缚<外部权威>)
【通过图片、材料和问题探究,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启蒙运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问题探究2:人们有办法克服这种状态,驱散黑暗么?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推理、实验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推断出理性的力量)
★材料二: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以往数学和力学的成就进行了一次大综合,形成经典力学体系,给人类以伟大的启示: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进程中不需要上帝,只需要理性……人们只要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同样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P162
◆问题探究2(用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材料三: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只承认人的理性而不承认神的意旨。
——刘宗绪《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3、如何启蒙(运用理性)
【通过材料和问题探究,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启蒙运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预习,再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课文109第一自然段内容,找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经济上、政治上,思想理论上的背景,并明白经济上的原因是根本原因)
■P109学习思考(相互推动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预习,再给学生三分钟时间阅读课文109第一、三自然段内容,找出启蒙运动兴起的概况。
(通过逐点设问的形式提问,学生举手发言。
从时间、范围,旗帜,斗争矛头,追求目标和性质方面概括,并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要点)
【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理性之光”
(一)起源——17世纪英国
▲阅读课文P110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英国启蒙思想家及其他们的思想主张?(结合幻灯片及其图片信息,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霍布斯和其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否认君权神授,认为君权民授的主张。
洛克和其人民主权论;分权学说)【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由教师启发式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高潮——18世纪中期法国
☆法兰西“三剑客”。
图片展示,并简单介绍他们的地位,使学生对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初步的了解,以更好学习本课的重点知识。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根据课文知识,结合一下三则材料,归纳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材料1: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2: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3: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由老师分析说明材料,归纳要点,结合课本,总结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影响: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2、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根据课文知识,结合一下三则材料,归纳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材料1:“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了”。
★材料2: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整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3: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由老师分析说明材料,归纳要点,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总结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影响: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基础。
3、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根据课文知识,结合课文,归纳出卢梭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课本,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卢梭的思想主张)
影响: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代表
根据课文知识,结合课文,归纳出狄德罗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百科全书》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课本,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狄德罗的思想主张)
影响: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扩展——18世纪后期德国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上节课我布置了同学生去了解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那么我们在通过两则材料一起来归纳一下。
★材料1: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材料2:康德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
他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的回应。
他把公民依据财产分成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先提问,后引导归纳总结出康德的思想主张)
【(二)(三)部分内容的讲授主要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归纳出思想家的主张。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理性之剑”
PPT展示:伏尔泰,卢梭逝世后6年,康德回答了什么是“启蒙运动”---9年后后美国颁布联邦宪法---11年后,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00多年后,严复、梁启超等人开始研读他们的著作。
问:启蒙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历史意义)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畅所欲言,最终整理出要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PPT展示:启蒙运动简表,结合P113自我测评,回答众多启蒙思想家的公共思想主张是什么?(1、以人权和民权,反对神权和王权; 2、以自由和平等;反对专制和特权3、以理性和科学;反对昧愚和迷信, 4、主张法治,反对人治。
)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要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训练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一、呼唤民主与自由---启蒙运动
1、背景:经济上(根本原因);政治上;思想理论上
2、概况:时间、范围;旗帜;斗争矛头;追求目标;性质
二、起源——17世纪英国
1、霍布斯
2、洛克
三、高潮——18世纪中期法国
1、伏尔泰及其思想
2、孟德斯鸠及其思想
3、卢梭及其思想
4、狄德罗及其思想
四、扩展——18世纪后期德国
五、影响(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