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 格式:docx
- 大小:10.46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晁衡)
(4)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期
(2)过程: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地位: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4)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②新罗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科举制,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③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时间:唐太宗贞观初年。
2.目的:到天竺(唐时称古印度,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 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遍访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4.贡献:主持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
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课前导学:1、查找相关资料,如明经、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内容。
2、查找一些历史知名人物如姚崇、李白、李昂、杜甫等人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是否中过进士?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考试制度献计献策。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以及中华文化的强盛及其影响力。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创造了许多的伟大发明,其中最杰出的四项发明即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为:1.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科技发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已经使用黑色硝石、细木屑以及硫磺或木炭来制造火药。
火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冶炼技术的发展,而且在战争和生产领域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方向指示仪器,可以用来确定航向。
中国古代的指南针由磁铁所制成,有助于航海、旅行和军事用途。
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对世界的交通、商业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主要发明,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中国最早的造纸工艺是用树皮、草和其他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纸张。
中国古代人的这项发明使书写、印刷和出版工业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并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4.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可以将文字和图像印刷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起到了改善书籍和报纸生产速度的了不起效果,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读到更多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从而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推进。
二、中华文化的强盛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
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领域十分丰富多彩,其著名的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中华文化无疑是世界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古代的中华文化无疑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和符号。
以上便是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的知识点重点内容。
四大发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掌握这些知识点将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知产生积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同步练习: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 清朝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 作文题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 唐玄宗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①②B.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笔记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笔记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包括唐朝与中亚、印度、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的文化交流。
一、唐朝与中亚的文化交流1、盛唐时期,唐朝与中亚地区的突厥人、吐蕃人等交流频繁,文化、艺术、技术都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2、唐朝从中亚地区引入许多文化、艺术和技术,如支纳火、绿洲画等。
二、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1、盛唐时期,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佛教传播进行的。
2、唐朝从印度引入了佛经、佛像和佛教艺术等,这些文化成果都对唐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唐朝与朝鲜、日本的文化交流1、盛唐时期,唐朝与朝鲜、日本的文化交流频繁。
唐朝向这两个邻国输出了文化、艺术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两个国家的发展。
2、唐朝与朝鲜、日本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佛教传播进行的。
四、唐朝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1、盛唐时期,唐朝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
2、唐朝从阿拉伯地区引入了伊斯兰教、波斯语、数学、天文学等,同时也向阿拉伯输出了文化、艺术和技术。
五、唐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1、盛唐时期,唐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中东、阿拉伯地区的中间人进行的。
2、唐朝向欧洲输出了瓷器、绸缎、药材等商品,同时也从欧洲引入了玛莎拉蒂、大象等动物。
六、唐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1、唐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2、唐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后世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历史故事小讲堂1、讲述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
2、讲述李白与杜甫的风流壮举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唐朝文学艺术的繁荣。
以上就是本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们通过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发掘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