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6
第四节慢支、阻塞性肺气肿及护理[学习目标]1、熟悉慢支、阻塞性肺气肿、COPD定义2、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3、熟悉临床表现、诊、治要点4、掌握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5、对模拟病人能示范胸部物理疗法,呼吸肌功能锻炼[教学时数] 2学时一、慢支慢支(chronic bronchitis)――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严重时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为多见。
1992年国内普查患病率为3.2%,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可达15%[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较复杂,迄今未明,与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一)外因:1、吸烟,密切相关。
(P22-23)2、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理化因素:诱因之一4、气候:寒冷常为本病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5、过敏因素:与喘息型有关(二)内因:1、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体质因素),全身或局部防御、免疫功能减弱,为慢支提供发病的内在条件。
老年人因组织退行性变,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SIgA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等,发病率增高。
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气道反应比正常人高。
[临床表现](一)症状: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最主要)、痰、喘、炎(二)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喘息型有哮鸣音(三)分型:单纯型、喘息型(四)分期: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P24 略)COPD――人的呼吸道受到长期的外界刺激可引起气道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在支气管发生病变,若无气道阻塞等并发症时,称慢支;如在小气道发生病变,称小气道疾患;如合并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则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支、肺气肿等疾病具有共同的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病理改变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统称之)[实验室及其他检查](P24,略)[诊断要点] 略(P24)[治疗要点]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教育(一)住院指导1.预后慢支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如病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复发作,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配合治疗护理措施病程可得到缓解,无须过分担心,过分焦虑会不利于治疗。
家属对病人经济、精神上的支持。
2.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多食肉类、蛋类、蔬菜水果、多饮水。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胡椒粉、芥末等)及油腻物(如油炸、油煎食物、猪油、牛油、肥肉等),戒烟酒。
忌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瓜果、冷饮料等)。
水果可加热后食用。
3.作息指导保证充足睡眠,以半坐卧位为佳。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运动,鼓励病人在活动增加、情绪及身体处于有压力的情况时,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包括缩唇腹式呼吸法及呼吸法),并且从床上锻炼到床边锻炼,逐渐延长步行距离,及增加运动量。
4.用药指导其用药主要为抗生素、镇咳、祛痰、平喘类药,应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遵医嘱服用药物。
服后出现皮诊、皮肤瘙痒、心跳、头晕、手颤、咽痛、溃疡等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5.特殊指导(1)配合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若痰多难以咳出,可进行有效的咳嗽,先做5-6 次深呼吸,吸气后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这样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容易咳出,每2-4h 进行一次。
也可使用胸部叩击,两手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胸部各肺叶,每一肺叶反复叩击1-3mi n。
由下而上,由内到外。
宜在餐前进行,时间 1 5-20分钟或餐后 2 小时进行。
力量要适中。
(3)学会呼吸训练方法。
用鼻吸气,经口缩唇呼气(将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
呼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
开始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前胸,以感知胸.腹起伏,腹部可用手适当加压,练习数次后,可稍微休息,两手可交换训练每天两次,每次10-15 分钟。
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大气污染2.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3.感染反复长期的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本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
4.其他:理化因素、气候、过敏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临床特征: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1.症状(1)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黏痰,细菌感染时呈脓痰,若咳嗽剧烈使支气管黏膜微血管破裂则出现血痰。
痰量以夜间或清晨较多。
(2)喘息:由支气管痉挛、支气管黏膜水肿、管壁肥厚和痰液阻塞引起。
2.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肺底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喘息型患者呼气延长,伴哮鸣音。
3.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症等。
4.分型(1)单纯型:仅有咳嗽、咳痰(2)喘息型:除咳嗽、咳痰外,还有喘息和哮鸣音,哮鸣音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5.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1周内咳、痰、喘症状中任何一项明显加剧;(2)慢性迁延期,指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6.诊断标准: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者,可做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而有明显的X线检查、呼吸功能异常等客观依据者,也可诊断。
(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2.痰液检查痰培养可了解致病菌种类指导治疗。
3.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及紊乱。
(四)治疗原则1.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适当应用祛痰、镇咳、解痉和平喘药物。
(1)控制感染—主要、首选措施(2)镇咳、祛痰、平喘年老体弱、咳嗽无力及痰液较多者,应祛痰为主,不应使用强镇咳剂,如可待因等。
镇咳剂一般仅用于严重的剧烈干咳者。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护理措施【最新】2.病因及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反复生感染为特征。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常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气腔异常扩大,伴有肺泡及其组成部分的病理改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在慢性支气管炎症和肺气肿的病理基础上,出现气道阻塞,气体排出受阻,肺功能检查提示气流受限现象。
把具有气流受阻并且不能完全恢复的这类疾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0PD)。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2.感染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是本病发生及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3.大气污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及臭氧等的慢性刺激,损伤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功能下降。
细胞毒性作用,黏液分泌增加,为感染增加有利的条件。
4.气候冷空气刺激、气候突然变化,使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易继发感染。
5.遗传因素有研究表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6.理化因素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之一。
7.过敏因素尤为喘息型患者,常有过敏史,过敏原有尘埃、尘螨、细菌、真菌、花粉及化学气体等。
(二)临床表现慢支症状表现为咳、痰、喘、炎四症。
早期咳嗽较轻微,只在气候寒冷或突变时发生,重者则四季均咳。
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泡沫状,当发生感染时,痰量增多,尤以体位变动或清晨起床时痰液过多,可有脓性及黏液脓性痰,偶可带血。
喘息型慢支有支气管痉挛,可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除慢支症状外,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静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典型肺气肿的体征是:桶状胸,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减弱。
(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自细胞增高、核左移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